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34)

1.

〔無〕腸癖為痔,如大澤中有小山突出為峙。人於九竅中凡有小肉突出,皆曰痔。不特於肛門邊生,有鼻痔、眼痔、牙痔等,其狀不一。方書分出五種,曰牡、曰牝、曰脈、曰腸、曰氣。牡痔者,肛邊生瘡腫突出,一日數枚,膿潰即散。牝痔者,肛邊發露肉珠,狀如鼠奶,時時滴漬膿血。

脈痔者,腸口顆顆發㿔,且痛且癢,出血淋漓。腸痔者,腸內結核有血,寒熱往來,登溷脫肛。氣痔者,遇恐怒則發,肛門腫痛,氣散則愈。又有酒痔,每遇飲酒發動,瘡腫痛而流血。血痔,則每遇大便,清血隨下而不止,宜解熱調血順氣為主,苦久不愈,必至穿穴為漏矣。

治痔切勿用生砒,毒氣入腹,反至奄忽。忌吃生冷硬物冷菜之類,及酒濕面五辣辛熱大料物,及乾薑之類,犯之無效,此東垣格言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腸癖」就是痔瘡,就像大沼澤中突出的小山丘一樣。人體九個孔竅中,凡是有小肉塊突出來的,都叫做痔瘡。不只長在肛門旁邊,還有鼻痔、眼痔、牙痔等,形狀不一。醫書將痔瘡分為五種,分別是牡痔、牝痔、脈痔、腸痔、氣痔。

牡痔是指肛門邊長出瘡腫突起,一天可能長出好幾個,膿液潰散後就會消失。牝痔是指肛門邊長出肉珠,形狀像老鼠的乳頭,時常滴出膿血。

脈痔是指腸子開口處長出一顆顆的疙瘩,又痛又癢,不斷出血。腸痔是指腸子內結成核狀物,帶有血絲,會忽冷忽熱,上廁所時會脫肛。氣痔是指遇到驚恐或憤怒時就會發作,肛門腫痛,等到氣消了就會好轉。還有一種是酒痔,每次喝酒就會發作,瘡腫疼痛並且流血。血痔是指每次大便時,會有鮮血流出不止,治療上應該以清熱、調血、順氣為主,如果久治不癒,一定會穿孔形成瘻管。

治療痔瘡千萬不能使用生砒霜,毒氣進入腹部,反而會立刻死亡。要忌吃生冷、堅硬的食物和冷菜之類的,還有酒、濕麵、五種辛辣的調味料和乾薑等,吃了會無效,這是李東垣的名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