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22)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22)
1. 舌喑
〔丹〕一男子年三十五歲,因連日勞倦,發啖,發為瘧疾,醫與瘧藥,三發後變為發熱,舌短,言語不辨,喉間痰吼有聲,診其脈洪數似滑,遂以獨參湯加竹瀝兩蚶殼許,兩服後吐膏痰三塊,舌本正而言可辨,餘證未退,遂煎人參黃耆湯服,半月而諸證皆退,粥食調補兩月,方能起立。
人舌短言語不辨,乃痰涎閉塞舌本之脈而然。嘗治一中年男子傷寒身熱,師與傷寒藥五帖,日後變神昏而喑,遂作體虛有痰治之。人參五錢,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各一錢,煎湯入竹瀝、薑汁飲之。十二日,其舌始能語得一字。又服之半月,舌漸能轉運言語,熱除而痊。
蓋足少陰脈挾舌本,脾足太陰之脈連舌本,手少陰別系舌本,故此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塞其脈道,而舌不能轉運言語也。若此三脈亡血,則舌無血營養而喑。經云:刺足少陰脈,重虛出血,為舌難以言。又云: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。治當以前方加補血藥也。又嘗治一男子五十餘歲,嗜酒吐血桶許,後不食,舌不能語,但渴飲水。
脈略數,與歸、芎、芍、地各一兩,朮、參各二兩,陳皮一兩半,甘草二錢,入竹瀝、童便、薑汁,至二十餘帖能言。若此三脈,風熱中之,則其脈弛縱,故舌亦弛縱,不能轉運而喑。風寒客之,則其脈縮急,故舌強舌卷而喑,治在中風半身不收求之也。
針灸,喑有二治:
其一取脾。經云:脾足太陰之脈,是動,則病舌本強,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。
其二取心。經云:手太陰之別,名曰通里,去腕一寸五分,別而上行,入於心中,系舌本,虛則不能言,取之掌後一寸是也。
心脈澀甚為喑。(全文見虛實法。)
〔《素》〕心脈搏堅而長,當病舌卷不能言。(脈要精微論)
白話文:
【舌喑】
從前有一個三十五歲的男子,他連續工作勞累多日,開始感到不適,隨後得了瘧疾。醫生給他開了瘧疾的藥,但在服用了三次後,病情轉爲持續發熱,舌頭變得僵硬,說話不清楚,喉嚨裏還伴有痰聲。醫生檢查了他的脈象,發現脈象洪大且數,類似滑脈,於是開了一劑獨參湯,並加入相當於兩蚶殼量的竹瀝。服用了兩次後,病人吐出了三大塊膏狀的痰,舌頭恢復了正常功能,說話也清晰了許多。但其他的症狀還未完全消失,接着醫生讓他服用人參黃芪湯,半個月後所有症狀都消退了。經過兩個月的粥食調理和補養,他終於能夠站起來走路了。
人的舌頭僵硬,說話不清,通常是由於痰液堵塞了舌頭底部的經脈造成的。曾經治療過一箇中年男子,他患了傷寒並身體發熱,老師給他開了五劑傷寒藥。幾天後,他變得神志不清並且說不出話。於是我們按照體虛有痰的狀況來治療他。處方是:人參五錢,黃芪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各一錢,煎成湯藥後加入竹瀝和薑汁飲用。十二天後,他的舌頭終於能發出一個字的聲音。再繼續服用半個月,舌頭逐漸能靈活轉動,說話也清楚了,熱度消退,病情得到了緩解。
足少陰脈沿着舌頭的根部走,脾足太陰脈與舌頭的根部相連,手少陰脈也與舌頭的根部有關聯,因此這三條經脈虛弱時,痰液會趁機堵塞經脈,導致舌頭無法靈活轉動,說話困難。如果這三條經脈缺乏血液,舌頭就會因爲沒有血液滋養而發不出聲音。古書上說:“刺激足少陰脈,如果過度出血,會導致說話困難。”又說:“刺激舌下經脈過度,出血不止會導致失聲。”治療這種情況應該在原有的方劑中加入補血藥物。曾經治療過一個五十多歲的男性,他嗜酒如命,吐血量巨大,之後不吃東西,舌頭也無法說話,只是口渴想喝水。
他的脈象略顯快速,我們給了他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各一兩,白朮、人參各二兩,陳皮一兩半,甘草二錢,加入竹瀝、童便、薑汁,服用了二十多劑後他能夠說話了。如果這三條經脈被風熱侵襲,它們就會變得鬆弛,因此舌頭也會變得鬆弛,無法靈活轉動,導致說話困難。如果受到風寒的影響,經脈會收縮緊張,導致舌頭僵硬或捲曲,同樣會說話困難,治療時應按照中風和半身不遂的治療方法進行。
鍼灸治療啞巴有兩種方法:
第一種是針對脾臟。古書上說:“脾足太陰脈,如果出現異常,會導致舌頭根部僵硬,這時應根據病情的虛實和寒熱進行治療。”
第二種是針對心臟。古書上說:“手太陰脈的分支,名爲通裏,位於手腕上方一寸五分處,向上行走進入心臟,與舌頭根部相連。如果這條經脈虛弱,人就無法說話,治療時應在手掌後一寸處進行。”
心脈嚴重阻滯會導致啞巴。(全文見虛實法。)
《素問》中提到:“心脈搏動堅挺且長,預示着可能舌頭捲曲,無法說話。”(脈要精微論)
2. 喉喑
〔丹〕俞繼道遺精,誤服參、耆及升浮劑,遂氣壅於上焦而喑,聲不出。用童便浸香附,為末調服,而疏通上焦以治喑。又用蛤粉、青黛為君,黃柏、知母、香附佐之為丸,而填補下焦以治遺,十餘日良愈。(本草言童便主久嗽失音,故治喑多用童便,由童便能降火故也。)出聲音方。
訶子炮去核,木通各一兩,甘草半兩,用水三升,煎至升半,入生薑、地黃汁一合,再煎數沸,放溫,分六服,食後,日作半料。(訶子治逆氣,破結氣。木通通利九竅,治肺癰甚當。)
〔河〕,訶子湯,治失音不能言語。
訶子(四個,半生半炮),桔梗(一兩,半生半炙),甘草(二寸,半炙半生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童便一盞,水一盞,煎五七沸,溫服。甚者不過三服愈。(桔梗通利肺氣,訶子泄肺導氣,童便降火甚速。)
一方,桔梗三兩,大訶子四個,甘草二兩,炮製皆同。每服一錢匕,入砂糖一小塊,不入童便,獨用水五盞,煎至三盞,時時細呷,一日服盡,其效甚速。
〔海〕,發聲散,治咽喉語聲不出。
栝蔞皮(銼),白殭蠶(去頭),甘草(各等分。俱各炒黃)
上細末,每三錢,溫酒調下,或生薑自然汁調下。用五分,綿裹噙化。咽津亦得,不拘時候,日兩三服。
〔《肘》〕治卒失音咽不出。陳皮五兩,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渣,頓服。
〔羅〕,玉粉丸,治冬月寒痰結,咽喉不利,語聲不出。
半夏(洗,五次),草烏(一字炒),桂(一字)
上為細末,生薑汁浸餅為丸,如雞豆大,每服一丸,至夜含化。多年不愈,亦有效。《黃帝針經》中說,寒氣客於會厭,卒然而啞,此藥主之。
〔丹〕,蛤蚧丸,治肺間邪氣,胸中積血作痛,失音,並治久咳失音。
蛤蚧(一對,去嘴足,溫水浸去膜,颳了血脈,用好醋炙),訶子(煨,去核),阿膠(炒),生地,麥門冬(去心),北細辛(去苗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棗大。每服一丸,含化,食後。
〔《千》〕治暴嗽失音,語不出方。
杏仁(研如泥),薑汁,砂糖,白蜜(各一升),五味,紫菀(各三兩),通草,貝母(各四兩),桑白皮(五兩),
上㕮咀,以水九升,煮五味、紫菀、通草、貝母、桑白皮,取三升,去渣,納杏仁泥,薑汁、蜜糖和攪,微火煎取四升,初服三合,日再夜一,後稍加。
通聲膏方
五味,款冬花,通草(各三兩),人參,細辛,桂心,青竹皮,菖蒲(各二兩),杏仁(一升),白蜜(二斤),棗膏,薑汁(一升),酥(五升),
上㕮咀,以水五升,微火煎三上三下,去渣,納薑汁、棗膏、酥、蜜煎令調和,酒服如棗大二丸。
〔丹〕咳嗽聲嘶者,此血虛受熱也。用青黛、蛤粉,蜜調服之。
白話文:
[喉喑]
俞繼道因為遺精,誤服了人參、黃耆等補氣和升提的藥物,導致氣往上衝,積在上焦(胸膈以上部位),造成聲音沙啞,發不出聲音。用童子小便浸泡過的香附磨成粉末,調服後,可以疏通上焦的氣機,治療聲音沙啞。另外,用蛤粉、青黛為主藥,搭配黃柏、知母、香附為輔助藥,做成藥丸,可以填補下焦,治療遺精,十幾天後病就好了。(《本草》記載童子小便可以治療長久咳嗽和失音,所以治療聲音沙啞多用童子小便,因為童子小便有降火的作用。)
以下是一些治療聲音沙啞的方子:
訶子湯:
訶子(炮製後去核)、木通各一兩,甘草半兩,用水三升煎煮到剩下一升半,加入生薑汁、地黃汁各一合,再煮幾滾,放溫後分六次服用,飯後服用,每天用半份的藥量。(訶子可以治療氣逆、破除氣結。木通可以疏通全身九竅,治療肺癰非常有效。)
訶子湯(另一個方子):
訶子(四個,一半生用,一半炮製)、桔梗(一兩,一半生用,一半炙用)、甘草(二寸,一半炙用,一半生用),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童子小便一盞,水一盞,煎煮五七滾,溫熱服用。如果病情嚴重,服用不超過三次就能痊癒。(桔梗可以疏通肺氣,訶子可以宣洩肺氣、導氣下行,童子小便可以快速降火。)
訶子湯(再一個方子):
桔梗三兩,大訶子四個,甘草二兩,炮製方法和上方相同。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一小塊砂糖,不用童子小便,只用水五盞,煎煮到剩下三盞,隨時慢慢喝,一天喝完,效果很快。
發聲散:
栝蔞皮(切碎),白殭蠶(去除頭部),甘草(各等分,都炒黃),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調服,或者用生薑自然汁調服。也可以用五分藥末,用棉布包起來含在嘴裡,讓藥物慢慢溶解,吞咽津液也可以,不拘時間,每天服用兩三次。
治療突然失聲,咽喉阻塞的方子:
陳皮五兩,用水三升煎煮到剩下一升,去除藥渣,一次性服用。
玉粉丸:
半夏(洗過五次),草烏(用火炒過),桂(少許),把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生薑汁浸泡過的麵餅做成藥丸,像雞豆大小,每次服用一丸,晚上含化在嘴裡。多年難治的聲音沙啞也有效果。《黃帝針經》說,寒氣侵入會厭,會突然啞口無言,這個藥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蛤蚧丸:
蛤蚧(一對,去除嘴和腳,用溫水浸泡去除薄膜,刮掉血脈,用好醋炙),訶子(煨過後去核),阿膠(炒過),生地,麥門冬(去除心),北細辛(去除苗),甘草(炙過,各半兩)。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棗子那麼大,每次服用一丸,含化在嘴裡,飯後服用。
治療突然咳嗽失聲,說不出話的方子:
杏仁(研磨成泥),薑汁,砂糖,白蜜(各一升),五味子,紫菀(各三兩),通草,貝母(各四兩),桑白皮(五兩),把五味子、紫菀、通草、貝母、桑白皮切碎,用水九升煎煮,煎到剩下三升,去除藥渣,加入杏仁泥、薑汁、蜂蜜攪拌均勻,用小火煎煮到剩下四升,開始服用三合,白天一次,晚上一次,之後可以慢慢增加劑量。
通聲膏方:
五味子,款冬花,通草(各三兩),人參,細辛,桂心,青竹皮,菖蒲(各二兩),杏仁(一升),白蜜(二斤),棗膏,薑汁(一升),酥油(五升)。把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五升用小火煎煮三次,去除藥渣,加入薑汁、棗膏、酥油、蜂蜜一起煎煮均勻,用酒送服,每次服用像棗子大小的二丸。
聲音嘶啞,咳嗽:
這是血虛受熱引起的,用青黛、蛤粉,用蜂蜜調和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