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·陰陽臟腑部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·陰陽臟腑部 (12)

1. 治虛實法

從內之外而盛於外者,先調其內,而後治其外。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,先治其外,而後調其內。中外不相及,則治主病。

〔垣〕表虛,桂枝、黃耆;表實,麻黃、葛根;裡虛,人參、白朮;裡實,枳實、大黃。(自汗,脈浮無力,為表虛;無汗,脈浮有力,為表實;自利,脈沉無力,為裡虛;不大便,脈沉有力,為裡實)

〔海藏〕實麻黃湯,實調胃承氣湯,實大承氣湯,浮中,沉虛,桂枝湯

虛小建中湯,虛四逆湯,浮可下者,外無六經之形證;沉可汗者,內無便溺之阻隔。

〔云〕麻黃為瀉,能瀉表之實,不能瀉里之實;桂枝為補,能補表之虛,不能補里之虛;姜附為補,不能補表之虛,而能補里之虛;承氣為瀉,能瀉里之實,而不能瀉表之實;建中為補,能補中焦之虛;而不能補上焦下焦之虛;調胃為瀉,能瀉中焦之實,而不能瀉上焦下焦之實也。

〔《本事》〕有人病傷寒身熱頭疼,予視之曰:邪在表,此表實證也,當汗之,以麻黃湯。或問曰:傷寒大抵因虛,故邪得以入之。今邪在表,何以雲表實也?予曰:古人稱邪之所湊,其氣則虛,留而不去,其病則實。蓋邪之入人也,始因虛入,及邪居中,則反為實矣。大抵調治傷寒,先要明表裡虛實,能明此四字,則仲景三百九十七法,可立而定也。

何以言之?有表實,有表虛,有裡實,有裡虛,有表裡俱實,有表裡俱虛。予於表裡虛實歌中,常論其事矣。仲景麻黃湯之類,為表實而設也;桂枝湯之類,為表虛而設也;裡實,則承氣之類是也;裡虛,則四逆之類是也。表裡俱實,所謂陽盛陰虛,下之則愈也;表裡俱虛,所謂陽虛陰盛,汗之則愈也。

常讀華佗傳,有府吏倪尋、李延,其證俱頭痛身熱,所苦正同,佗曰:尋外實當下之,延內實當發汗。或難其異,佗曰:尋外實,延內實,故治之異耳。

麻黃湯,桂枝湯,承氣湯三方並見傷寒部)四逆湯方見傷寒門)

上仲景治表裡虛實法,萬世之準繩也。

〔垣〕戊申六月初,樞判白文舉,年六十二,素有脾胃虛損病,目疾時作,身面目睛俱黃,小便或黃或白,大便不調,飲食減少,氣短上氣,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。至六月中,目疾復作,醫以瀉肝散下數行,而前疾增劇。予謂大黃、牽牛,雖能除濕熱,而不能走經絡,下咽不入肝經,先入胃中,大黃苦寒重虛其胃,牽牛其味至辛,能瀉肺氣,重虛肺本,故嗽大作。蓋標實不去,本虛愈甚,加之適當暑雨之際,素有黃證之人,所以增劇也。

此當補脾胃肺之本臟,瀉外經之濕熱,制清神益氣湯主之而愈。

防風(三分),生薑(五分),蒼朮(三分),茯苓(三分),澤瀉(三分),升麻(二分)

白話文:

治虛實法

疾病的虛實,位置在內或外,治療方法有所不同。如果病症由內而外發展,先要調治內在的虛實,然後再治療外在的病症;如果病症由外而內發展,則要先治療外在的病症,然後再調治內在的虛實。如果內外不相干,則直接治療主要的病症。

表證虛弱者,用桂枝、黃耆;表證實邪者,用麻黃、葛根;裡證虛弱者,用人參、白朮;裡證實邪者,用枳實、大黃。(自汗、脈浮無力,為表虛;無汗、脈浮有力,為表實;自瀉、脈沉無力,為裡虛;不大便、脈沉有力,為裡實)

實證用麻黃湯、調胃承氣湯、大承氣湯等;表淺虛弱者用桂枝湯;裡證虛弱者用小建中湯、四逆湯等。如果表淺的病症可以通過下瀉來治療,則表示沒有六經的明顯症狀;如果裡證的病症可以通過發汗來治療,則表示沒有大小便不通的阻礙。

麻黃具有瀉下之功,能瀉去表證的實邪,但不能瀉去裡證的實邪;桂枝具有補益之功,能補益表證的虛弱,但不能補益裡證的虛弱;乾薑附子具有補益之功,不能補益表證的虛弱,但能補益裡證的虛弱;承氣湯具有瀉下之功,能瀉去裡證的實邪,但不能瀉去表證的實邪;小建中湯具有補益之功,能補益中焦的虛弱,但不能補益上焦和下焦的虛弱;調胃承氣湯具有瀉下之功,能瀉去中焦的實邪,但不能瀉去上焦和下焦的實邪。

有人患傷寒,身熱頭痛,我診斷為邪氣在表,屬於表實證,應該發汗,於是使用麻黃湯。有人問:傷寒大多是因為身體虛弱,邪氣才得以入侵。現在邪氣在表,為何說是表實呢?我說:古人說邪氣聚集的地方,其氣機就虛弱,邪氣停留不去,就變成了實證。邪氣入侵人體,開始是因為虛弱而入侵,等到邪氣停留在體內,就反而成為實證了。總之,治療傷寒,首先要明白表裡虛實,能明白這四個字,那麼仲景的397個方劑,就可以正確地運用。

為什麼這樣說呢?有表實、有表虛、有裡實、有裡虛,有表裡俱實,有表裡俱虛。我在《表裡虛實歌》中,經常論述這些情況。仲景的麻黃湯之類,是針對表實而設的;桂枝湯之類,是針對表虛而設的;裡實,則承氣湯之類是也;裡虛,則四逆湯之類是也。表裡俱實,屬於陽盛陰虛,瀉下則愈;表裡俱虛,屬於陽虛陰盛,發汗則愈。

我經常讀華佗傳,裡面記載府吏倪尋、李延,他們都患頭痛發熱,症狀相同,華佗卻說:倪尋外實,應該下瀉;李延內實,應該發汗。有人疑惑其差異,華佗說:倪尋外實,李延內實,所以治療方法不同。

麻黃湯、桂枝湯、承氣湯這三方都出現在《傷寒論》中;四逆湯則出現在《傷寒論》中。

以上是仲景治療表裡虛實的方法,是萬世的法則。

戊申年六月初,樞判白文舉,六十二歲,素有脾胃虛損,目疾時發,面目及眼球都發黃,小便時黃時白,大便不調,食慾減退,氣短喘息,倦怠嗜睡,四肢乏力。到了六月中旬,目疾復發,醫生用瀉肝散瀉下幾次,但之前的症狀反而加重了。我認為大黃、牽牛子雖然能清除濕熱,但不能通達經絡,下咽後不入肝經,先入胃中,大黃苦寒,加重胃的虛弱,牽牛子辛味過重,能瀉肺氣,加重肺的虛弱,所以咳嗽加重。因為表面的實邪沒有去除,根本的虛弱反而加重了,再加上正值暑雨季節,本來就有黃疸的人,所以病情加重了。

這應該補益脾胃肺的根本,瀉去外經的濕熱,我用制清神益氣湯治療,病情痊癒。

藥方:防風(三分),生薑(五分),蒼朮(三分),茯苓(三分),澤瀉(三分),升麻(二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