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15)

1. 妊娠善悲

〔《大》〕論管先生治一妊娠四五個月,臟躁悲傷,遇晝則慘感淚下,數欠象若神靈,如有所憑,醫與巫皆無益,與仲景大棗湯,一投而愈。

白話文:

在這段文字中,討論的是管先生治療一位懷孕四到五個月的婦女,她有著情緒不穩,容易感到悲傷的情況。特別是白天時,她會莫名地感到悲慘,淚水頻頻落下,像是被什麼東西困擾著,又好像有什麼東西附身一樣。不管是醫生還是巫師都對她的狀況束手無策。最後,管先生使用了張仲景的大棗湯來治療她,令人驚訝的是,只用了一次,她的病情就得到了改善。

換句話說,這位懷孕的婦人有嚴重的情緒問題,白天常感到無緣由的悲傷和哭泣,且表現出類似被鬼神纏身的症狀,但無論傳統醫學或民間巫術都無法解決。管先生使用了中醫古方「大棗湯」來治療,結果一次就見效,病情得到明顯改善。

2. 鼻塞

鼻塞皆屬肺。經云:肺氣通於鼻,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。又云:五氣入鼻,藏於心肺,心肺有病,而鼻為之不利也。又云:西方白色,入通於肺,開竅於鼻,藏精於肺。又云:肺主臭,在臟為肺,在竅為鼻是也。

〔垣〕金匱真言論云:西方白色,入通於肺,開竅於鼻,藏精於肺。夫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,其氣血皆上走於面而走空竅,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,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,其宗氣出於鼻而為臭。《難經》云:肺氣通於鼻,肺和則能知香臭矣。夫陽氣宗氣者,皆胃中生髮之氣也,其名雖異,其理則一。

若因飢飽勞役,損脾胃生髮之氣,既弱其營運之氣,不能上升,邪塞孔竅,故鼻不利而不聞香臭也。宜養胃氣,實營氣,陽氣宗氣上升,鼻管則通矣。又一說,《難經》云:心主五臭,肺主諸氣,鼻者肺竅,反聞香臭者,何也?蓋以竅言之肺也,以用言之心也。因衛氣失守,寒邪客於頭面,鼻亦受之不能為用,是不聞香臭矣。

故經曰:心肺有病,鼻為之不利。潔古曰:視聽明而清涼,香臭辨而溫暖者是也。治法宜先散寒邪,後補衛氣,使心肺之氣得交通,則鼻利而聞香臭矣。

麗澤通氣湯,治鼻不聞香臭。

羌活,獨活,防風,升麻,葛根(各二錢),麻黃(不去節,一錢,冬加之),蒼朮(三錢),川椒(一錢),白芷,黃耆(各四錢),甘草(炙,二錢),

上每服一兩,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蔥白三寸,同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遠。忌一切冷物及風寒涼處坐臥行住。

溫肺湯,治鼻不聞香臭,眼多眵淚。

升麻,黃耆(各二錢),葛根,羌活,甘草(炙),防風(各一錢),麻黃(四錢,不去節),丁香(一分),

上粗末,分二服,每服水二大盞,蔥白二握,同煎一盞,去渣,稍熱,食遠服。

禦寒湯,治寒氣風邪傷於皮毛,令人鼻塞,咳嗽上喘。

黃耆(一錢),人參,升麻,陳皮(各五分),甘草(炙),款冬花,黃柏(各二分),佛耳草,黃連,羌活,白芷,防風(各二分),蒼朮(七分)
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二大盞,煎至一大盞,去渣,稍熱服,食遠。

溫衛湯,治鼻不聞香臭,目中流火,氣寒血熱,淚多,臍下冷,陰汗,足痿弱。

黃耆,蒼朮,升麻,知母,羌活,柴胡,歸身(各一錢),人參,甘草(炙),白芷,防風,黃柏,澤瀉(各五分),陳皮(三錢),青皮(二錢),木香,黃連(各三分),

上作一服,水煎,去渣溫服,食遠,日晴明服之。

溫衛補血湯,治耳鳴,鼻不聞香臭,不知穀味,氣不快,四肢困倦,行步不正,發脫落,食不下,膝冷汗,帶下,喉中吤吤,不得臥,口舌液干,太息,頭不可以回顧,額項筋緊急痛,旋暈,眼黑,頭痛,呵欠嚏噴。

白話文:

鼻塞的問題,都和肺有關。經典上說:「肺氣與鼻子相通,肺氣調和,鼻子就能分辨香臭。」又說:「五種氣息從鼻子進入,儲藏在心肺之中,心肺有病,鼻子就會不舒服。」又說:「西方屬白色,與肺相通,鼻子是肺的開竅之處,肺儲藏精氣。」又說:「肺主管嗅覺,在臟腑為肺,在孔竅為鼻,就是這個道理。」

《金匱真言論》中提到:「西方屬白色,與肺相通,鼻子是肺的開竅之處,肺儲藏精氣。」人體的十二經脈和三百六十五絡,它們的氣血都往上走,到達臉部和各個孔竅。精氣中的陽氣往上走,到達眼睛成為視覺,另一種氣走到耳朵成為聽覺,宗氣則從鼻子出來,成為嗅覺。《難經》也說:「肺氣與鼻子相通,肺氣調和,就能分辨香臭。」所謂的陽氣和宗氣,都是從胃中產生的氣,雖然名稱不同,但道理是相同的。

如果因為飢餓、飽食、勞累等原因,損傷了脾胃的生髮之氣,就會減弱營運之氣,使其無法上升,邪氣就堵塞了孔竅,導致鼻子不通暢,無法聞到香臭。應該調養胃氣,充實營氣,使陽氣和宗氣上升,鼻子的管道就會通暢了。還有一種說法,《難經》認為:「心主管五種氣味,肺主管各種氣息,鼻子是肺的孔竅,能分辨香臭,這是為什麼呢?」這是因為從孔竅的角度來說,鼻子屬於肺;從作用的角度來說,鼻子又屬於心。如果衛氣失守,寒邪侵入頭面部,鼻子也會受到影響,無法正常發揮作用,所以就聞不到香臭了。

因此,經典上說:「心肺有病,鼻子就會不舒服。」李杲說:「視覺和聽覺清澈明亮,嗅覺分辨香臭並且感覺溫暖,這才是健康的狀態。」治療方法應該先驅散寒邪,再補養衛氣,使心肺之氣能夠順暢交流,鼻子就會通暢,能夠分辨香臭了。

「麗澤通氣湯」這個方子,可以用來治療鼻子聞不到香臭。

藥材有: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葛根(各二錢)、麻黃(不去除節,一錢,冬天加量)、蒼朮(三錢)、川椒(一錢)、白芷、黃耆(各四錢)、甘草(炙,二錢)。

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兩顆、蔥白三寸,一起煎煮至一碗,去渣,稍微熱的時候服用,在飯後服用。要忌吃所有寒冷的食物,以及避免在風寒的地方坐臥行走。

「溫肺湯」這個方子,可以治療鼻子聞不到香臭,眼睛多淚的問題。

藥材有:升麻、黃耆(各二錢)、葛根、羌活、甘草(炙)、防風(各一錢)、麻黃(四錢,不去除節)、丁香(一分)。

把藥材磨成粗末,分成兩次服用,每次用兩大碗水,加蔥白兩把,一起煎煮至一碗,去渣,稍微熱的時候在飯後服用。

「禦寒湯」這個方子,可以治療寒氣和風邪侵入皮毛,導致鼻塞、咳嗽、氣喘的問題。

藥材有:黃耆(一錢)、人參、升麻、陳皮(各五分)、甘草(炙)、款冬花、黃柏(各二分)、佛耳草、黃連、羌活、白芷、防風(各二分)、蒼朮(七分)。

把藥材切碎,做成一劑,用水兩大碗,煎煮至一大碗,去渣,稍微熱的時候在飯後服用。

「溫衛湯」這個方子,可以治療鼻子聞不到香臭,眼睛發熱,氣寒血熱,多淚,肚臍以下發冷,陰部出汗,腳部虛弱等問題。

藥材有:黃耆、蒼朮、升麻、知母、羌活、柴胡、當歸身(各一錢)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白芷、防風、黃柏、澤瀉(各五分)、陳皮(三錢)、青皮(二錢)、木香、黃連(各三分)。

把藥材做成一劑,用水煎煮,去渣後溫服,在飯後服用,最好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服用。

「溫衛補血湯」這個方子,可以治療耳鳴,鼻子聞不到香臭,不知道食物的味道,氣不順暢,四肢困倦,走路不穩,脫髮,吃不下飯,膝蓋發冷出汗,白帶異常,喉嚨不適,難以入睡,口舌乾燥,頻頻嘆氣,頭部無法轉動,額頭和脖子的肌肉緊繃疼痛,頭暈,眼前發黑,頭痛,打哈欠,打噴嚏等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