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11)

1. 喘不得臥

水去嘔止,其人形腫者,加杏仁半升主之,其證應內麻黃,以其人遂痹,故不納之,若逆而納之必厥,所以然者,以其人血虛,麻黃髮其陽故也,用:

茯苓(四兩),甘草,乾薑,細辛(各三兩),五味子,半夏,杏仁(各半升,去皮尖)

上煎去渣,溫日三服。

若面熱如醉,此胃為熱所沖熏其面,加大黃三兩以利之。

〔無〕,真應散,治遠年喘急不能眠,百藥不效者。

白石英(四兩,通明者,以生絹袋盛,用雄豬肚一個,以藥入內縫定煮熟,取藥出,再換豬肚一個如前法煎三次,煮了取藥出,曬乾,研)

上為末,以官局款冬花散二錢,入藥末二錢,再加桑白皮二寸,生薑三片,棗子一個,水一盞半,煎至七分,通口服。豬肚亦可吃,只不得用醬醋鹽椒姜等調和。(款冬花散方,用款冬花一錢,貝母、知母、桑葉、杏仁、半夏、阿膠、甘草各二錢,麻黃去節四錢,為粗末是也。)

〔《本》〕治多年肺氣喘急,哮嗽,夕不得臥,,紫金丹,。

砒(水飛,半錢),豌豆(好者,二錢,用水略潤少時,以紙挹乾研成膏)

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極勻,丸如麻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小兒量大小與之,並用蠟茶清,極冷吞下。臨臥,以知為度。有一親戚婦人患十年,遍求醫者皆不效。忽有一道人貨此藥,漫贖一服,是夜減半,數服頓愈。遂多金丐得此方,予屢用以救人,時為神異。

〔《素》〕不得臥而息有音者,是陽明之逆也。足三陽者下行,今逆而上行,故息有音也。陽明者,胃脈也,胃者六腑之海,其氣亦下行。陽明逆,不得從其道,故不得臥也。《下經》曰:胃不和則臥不安。此之謂也。(逆調論《千金》白前湯治喉中水雞聲不得臥,方見咳喉中作聲。)

感寒喘不得臥,治法見產後喘。

〔《甲》〕咳喘不得臥,不得坐,呼吸氣索咽不得,胸中熱,雲門主之。咳逆煩滿不得臥,胸中滿,喘不得息,背痛,太淵主之。

上針灸喘不得臥,天突穴甚效,予治數人皆中。

白話文:

水瀉停止、嘔吐也止住後,如果病人出現全身浮腫的狀況,就加入杏仁半升來治療。這個病症本來應該使用麻黃,但因為病人已經出現肢體麻木的狀況,所以不用麻黃。如果強行使用麻黃,必定會導致昏厥,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病人本身血虛,麻黃會發散陽氣。藥方如下:

茯苓(四兩)、甘草、乾薑、細辛(各三兩)、五味子、半夏、杏仁(各半升,去除外皮和尖端)

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去渣,溫熱服用,一天三次。

如果病人出現臉色發紅像喝醉酒一樣的狀況,這是因為胃熱上衝熏蒸到臉部,加入大黃三兩來通利大便。

(以下是名為「真應散」的藥方)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多年喘急、無法入睡、百藥無效的病症。

白石英(四兩,要透明的,用生絹袋裝好,準備一個公豬的豬肚,把藥裝進去縫好,煮熟,取出藥,再換一個豬肚,用同樣的方法煎煮三次,煮好後取出藥,曬乾,研磨成粉末。)

將上述藥末與官局的款冬花散二錢混合,再加上桑白皮二寸、生薑三片、紅棗一個,加水一碗半,煎至七分,一次性服用。煮藥的豬肚也可以吃,但不能用醬油、醋、鹽、胡椒、薑等調味。 (款冬花散的配方是:款冬花一錢,貝母、知母、桑葉、杏仁、半夏、阿膠、甘草各二錢,麻黃去節四錢,一起研磨成粗末。)

(以下是名為「紫金丹」的藥方)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多年肺氣喘急、咳嗽、晚上無法入睡的症狀。

砒霜(用水飛過,半錢)、豌豆(選擇好的,二錢,用水略微浸濕,用紙吸乾後研成膏狀)

將上述豌豆膏與砒霜一同搗爛極其均勻,做成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小孩用量根據年齡大小酌情減少。用冷蠟茶送服,睡前服用,以效果出現為度。有一個親戚婦人患病十年,遍尋名醫都無效。後來有一個道人售賣此藥,她隨意買了一服,當晚症狀就減輕了一半,服用幾次後就完全痊癒了。於是她花了很多錢才得到這個藥方,我屢次用這個藥方救人,效果非常神奇。

(以下解釋病理)如果病人不能躺下,而且呼吸有聲音,這是陽明經氣逆亂的表現。足三陽經脈的氣往下走,現在反而向上,所以呼吸會有聲音。陽明經是指胃脈,胃是六腑之海,它的氣也是往下走的。陽明經氣逆亂,不能按照正常的規律運行,所以病人不能躺下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胃氣不和則臥不安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(《千金方》裡的白前湯可以治療喉嚨裡像水雞叫一樣、導致無法入睡的症狀,藥方在治療咳嗽的章節。)

因為感受風寒而導致喘息、無法入睡的病症,治療方法參考產後喘的治療方法。

(以下介紹穴位)咳嗽、喘息、無法躺下、無法坐立、呼吸困難、咽喉梗阻、胸中發熱的病症,可以針刺雲門穴治療。咳嗽氣逆、煩躁、胸悶無法入睡、喘息不止、背部疼痛的病症,可以針刺太淵穴治療。

針灸治療喘息、無法入睡,天突穴效果非常好,我治療過幾個人都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