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10)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10)
1. 喘不得臥
凡喘而臥不得,其脈浮,按之虛而澀者,為陰虛,去死不遠,慎勿下之,下之必死,宜四物加童便、竹瀝、青黛、門冬、五味、枳殼、蘇葉服之。
〔丹〕胡安人年六十八,惡寒發熱,自四月來得痰嗽,眠不得,食少,心膈痛,口中連嗽,五更頗甚。
白朮(三錢),枳殼(炒),黃連(各二錢),芍藥(二錢半),片芩(七錢半),桔梗,蘇梗葉(各一兩),木通(五分),甘草(炙些),五味(二十一粒)
上入竹瀝煎服。
一丈夫因病喘不可臥,肺脈沉而澀,此外有風涼濕氣遏內熱不得舒。
黃芩,陳皮,木通(各一錢半),麻黃,蘇葉,桂枝(各一錢),黃連,乾薑,甘草(炙)
開二教體虛,感寒發熱,氣喘難臥。
蒼朮,麻黃,白朮,片芩(炒。各五分),桂枝(三分),半夏,枳殼(各一錢),木通(三分),甘草(炙)
上生薑二片同煎,加研碎杏仁五個。(此方半夏為君,必是吐痰多之人也。)
上解表三方,前一方寒熱多者設,後二方寒多者設。
咳逆上氣,時時濁唾,但坐不得眠者,,皂莢丸,主之。
用皂莢八兩,刮去皮,酥炙,上一味為末,蜜丸如桐子大。以棗膏和湯服三十丸,日三夜一。
女人年六十,自來無汗多痰,今得喘病,眠不得,曾與,青州白丸子,。
半夏(半兩),枳殼(炒,四錢),桔梗,陳皮,木通,黃芩(二錢),麻黃(一錢半),紫蘇,防風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
上分作五帖,生薑三片,水煎去渣,入竹瀝兩蚶殼許,熱飲。
〔《素》〕夫不得臥,臥則喘者,是水氣之客也。夫水者,循津液而流也。腎者水臟,主津液,主臥與喘也。(逆調論)
〔垣〕,神秘湯,治病人不得眠,眠則喘者,水氣逆行,上乘於肺,肺得水而浮,使氣不流通,其脈沉大,宜此治之。
蘇葉,陳皮,生薑,人參(各五錢),茯苓,桑白皮,木香(各二錢),
上㕮咀,水煎去渣,大溫,分二服。
〔仲〕咳逆倚息不得臥,小青龍湯主之。(方見傷寒,又云:支飲亦喘不得臥,加短氣,其脈平也。)
青龍湯下已,多唾,口燥,寸脈沉,尺脈微,手足厥逆,氣從小腹上衝胸咽,手足痹,其面翕然如醉狀,因復下流陰股,小便難,時覆冒者,與,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,治其氣衝。
桂枝(去皮),茯苓(各四兩),甘草(炙,三兩),五味子(半升)
上四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渣,分溫三服。
沖氣即低,而反更咳,胸滿者,用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湯去桂,加乾薑細辛各三兩,以治其咳滿。咳滿即止,而更復渴,沖氣復發者,以細辛、乾薑為熱藥也,服之當遂渴,而渴反止者,為支飲也。支飲者法當冒,冒者必嘔,嘔者復納半夏半升以去其水。(於桂苓甘草五味湯中去桂,加乾薑、細辛、半夏是也。)
白話文:
[喘不得臥]
凡是喘氣而且無法躺臥的人,如果脈象摸起來是浮在表面,按下去卻感覺空虛又澀滯,這是屬於陰虛的狀況,表示距離死亡不遠,千萬不要用瀉下的藥物,用了必死無疑。應該服用四物湯,再加入童子尿、竹瀝、青黛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枳殼、紫蘇葉來治療。
有一個姓胡的安人,六十八歲,怕冷發熱,從四月開始咳嗽有痰,睡不著,吃得很少,胸口疼痛,嘴巴裡一直咳嗽,尤其在凌晨五更時特別嚴重。
用白朮(三錢)、枳殼(炒過,二錢)、黃連(二錢)、芍藥(二錢半)、黃芩(七錢半)、桔梗(一兩)、紫蘇梗葉(一兩)、木通(五分)、炙甘草(少許)、五味子(二十一粒)。
將以上藥材加入竹瀝一起煎煮服用。
有一個男子因為生病喘氣而無法躺臥,他的肺脈沉而澀,此外還有風、寒、濕氣阻礙體內熱氣無法散發。
用黃芩(一錢半)、陳皮(一錢半)、木通(一錢半)、麻黃(一錢)、紫蘇葉(一錢)、桂枝(一錢)、黃連(一錢)、乾薑(一錢)、炙甘草。
另一種情況是,病人體質虛弱,因感受寒氣而發熱,氣喘難以躺臥。
用蒼朮(五分)、麻黃(五分)、白朮(五分)、黃芩(炒過,五分)、桂枝(三分)、半夏(一錢)、枳殼(一錢)、木通(三分)、炙甘草。
將以上藥材和兩片生薑一起煎煮,加入研碎的杏仁五個。(這個藥方以半夏為主藥,必定是痰很多的人。)
以上三種解表藥方,第一種是為寒熱症狀都比較明顯的人設計的,後兩種是為寒症比較明顯的人設計的。
咳嗽氣逆,時時吐出混濁的痰,只能坐著而無法躺臥的人,可以用皂莢丸來治療。
用皂莢八兩,刮掉外皮,用酥油炙烤過,將其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用紅棗熬成的膏湯送服三十顆,每天白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
有一個六十歲的婦女,平時就沒有汗且多痰,現在得了喘病,無法躺臥,曾經給她服用青州白丸子。
用半夏(半兩)、枳殼(炒過,四錢)、桔梗(二錢)、陳皮(二錢)、木通(二錢)、黃芩(二錢)、麻黃(一錢半)、紫蘇(一錢)、防風(一錢)、炙甘草(五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分成五帖,加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去渣,加入兩蚶殼份量的竹瀝,趁熱服用。
《素問》說:「凡是不能躺臥,一躺下就會喘的人,是體內有水氣的侵擾。水氣是循著津液而流動的。腎臟是水臟,主管津液,也主管躺臥和喘息。」(出自《逆調論》)
李杲說:「神秘湯可以治療病人無法入睡,一睡下就喘的情況,這是水氣逆流而上,侵犯到肺部,肺部積水而導致氣喘,使得氣無法順暢流通,脈象是沉而大的,應該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」
用紫蘇葉(五錢)、陳皮(五錢)、生薑(五錢)、人參(五錢)、茯苓(二錢)、桑白皮(二錢)、木香(二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去渣,溫熱服用,分兩次服完。
張仲景說:「咳嗽氣逆,身體倚靠著才能稍微喘息,無法躺臥的人,可以用小青龍湯來治療。」(藥方在《傷寒論》中,又說:支飲也會導致氣喘而無法躺臥,同時還會呼吸短促,但脈象是平和的。)
服用小青龍湯後,如果出現多痰、口乾舌燥、寸脈沉弱、尺脈微弱、手腳冰冷、氣從下腹衝到胸部和喉嚨、手腳麻木、臉色看起來像喝醉一樣,然後又往陰股方向流竄、小便困難,時常感到暈眩,這種情況應該用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來治療其氣上衝的症狀。
用桂枝(去皮,四兩)、茯苓(四兩)、炙甘草(三兩)、五味子(半升)。
將以上四味藥材,用水八升煎煮至三升,去除藥渣後,分三次溫熱服用。
如果氣衝的症狀減輕後,反而開始咳嗽,胸悶,就用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湯,去掉桂枝,加入乾薑和細辛各三兩,來治療其咳嗽胸悶。如果咳嗽胸悶停止了,卻又開始口渴,而且氣衝的症狀又復發,那是因為細辛和乾薑是熱性藥,服用了應該會更口渴,但如果口渴反而停止,那就是支飲的症狀。支飲的人依法會感到暈眩,暈眩的人一定會想嘔吐,嘔吐後可以再加入半升的半夏來去除體內的水氣。(也就是在桂苓甘草五味湯的基礎上,去掉桂枝,加入乾薑、細辛、半夏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