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9)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9)
1. 喘
其四取腎。經云:腎病者,喘咳身重,寢汗出,憎風,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是也。
其五取脾。經云:氣滿胸中喘急,取足太陰大指之端,去爪甲如韭葉,寒則留之,熱則疾之,氣下乃止。
其六取脾喘。《內經》詳文具痹。
〔《千》〕灸嗽。兩乳黑白際二穴,脊後三穴。嘗灸族侄喘,灸後一月,喘發,大吐痰一桶許而安。(見效針灸條下。)
〔《玉》〕治喘哮:天突(針入向下五分,瀉五吸),亶中(三分,三呼),旋璣(三分,瀉三吸),氣海,腧府(一分,沿皮向外一寸半,瀉六吸),乳根(一分,沿皮向外一寸半,瀉一吸)
〔《摘》〕五膈氣喘息不止:中脘(八分),期門(凡剌腹部,氣虛人內息六七口,下入丹田,閉氣剌之)
〔《集》〕哮喘,灸刺上穴不愈者,可選用之:膏肓,關元,中脘,三里,百勞,腎腧(各灸之。),支溝,大陵
〔東陽〕哮喘,諸穴選用之:天容,噫嘻,氣舍,扶突,太白(剌),魄戶,中府,大包,彧中,雲門,石門,期門(各灸之)
〔《怪穴》〕氣喘:乳中(在乳下肋中針入一分,沿皮向後一寸半,瀉之)
〔桑〕哮喘:豐隆(三寸半)
〔潔〕喘滿痰實,口中如膠:太谿
〔《甲》〕喘少氣不足以息,腹滿,大便難,時上走,胃中鳴,脹滿,口舌乾,口中吸吸,善驚,咽中痛,不可內食,善怒恐不樂,大鐘主之。咳,腸下積聚而喘逆,臥不安席,時寒熱,期門主之。
〔《流注》〕氣促喘:天突
〔《甲》〕喘逆鼽衄,肩胛內廉痛,不可俯仰,䏚季脅引少腹而痛脹,噫嘻主之。
〔《怪穴》〕婦人血弱氣喘:氣中(在氣海旁一寸半,針入二寸半,先補後瀉。)
〔成〕喘者,肺主氣,形寒飲冷則傷肺,故其氣逆而上行,沖急喝喝而息數,張口抬肩,搖身滾肚,是為喘也。
喘鳴肩息者,脈實大也,緩則生,急則死。(全文見小兒喘,王注云:緩謂縱緩,急謂弦急,非來往之緩急也。)
〔《脈》〕上氣喘息低昂,其脈滑,手足溫者生,脈澀,四肢寒者死。
〔丹〕哮喘必用薄滋味。
凡下痰走喘諸方,施之形實有痰者,神效。若陰虛而脈浮大按之澀者,不可下,下之必反劇而死也。
白話文:
關於喘的治療方法
第四種方法取腎: 依照經典所說,腎臟有病的人會出現喘咳、身體沉重、睡覺時容易出汗、怕風等症狀,治療時要取用足少陰經和足太陽經上的穴位。
第五種方法取脾: 經典提到,當胸中氣滿導致呼吸急促時,應取用足太陰經大腳趾趾甲邊緣的穴位,像韭菜葉一樣的形狀。如果患者感到寒冷,針灸後應讓針留置在穴位,如果患者感到熱,則應迅速取針,這樣做可以使氣向下運行,喘的症狀就會停止。
第六種方法取脾來治療喘: 《內經》詳細記載了相關的論述,可以參考痹症的治療方法。
《千金方》:用艾灸治療咳嗽。在兩乳頭的黑白交界處各取一穴,背後取三穴。曾經給我的侄子用這個方法治療喘,灸後一個月,喘再次發作,吐出了一大桶痰後就好了。(這個案例在針灸有效條目下可以看到。)
《玉龍歌》:治療喘哮的穴位:天突穴(針向下刺入五分深,用瀉法,配合五次吸氣),膻中穴(刺入三分深,配合三次呼氣),旋璣穴(刺入三分深,用瀉法,配合三次吸氣),氣海穴,俞府穴(刺入一分深,沿著皮膚向外刺一寸半,用瀉法,配合六次吸氣),乳根穴(刺入一分深,沿著皮膚向外刺一寸半,用瀉法,配合一次吸氣)。
《醫學摘粹》:五膈氣喘息不止,可以取用中脘穴(刺入八分深),期門穴(凡是刺腹部,氣虛的人要先深吸六七口氣,讓氣沉入丹田,然後閉氣刺入穴位)。
《針灸集驗》:哮喘,如果針灸上面的穴位沒有效果,可以選用以下穴位:膏肓穴,關元穴,中脘穴,足三里穴,百勞穴,腎俞穴(每個穴位都要灸),支溝穴,大陵穴。
《東陽經驗》:治療哮喘可以選用以下穴位:天容穴,噫嘻穴,氣舍穴,扶突穴,太白穴(用針刺),魄戶穴,中府穴,大包穴,彧中穴,雲門穴,石門穴,期門穴(每個穴位都要用艾灸)。
《怪穴》:氣喘:乳中穴(在乳房下方肋骨中點刺入一分深,沿著皮膚向後刺一寸半,用瀉法)。
《桑氏傷寒》:哮喘:豐隆穴(針刺三寸半深)。
《潔古珍珠囊》:喘滿痰多,口中黏膩像膠水:太谿穴。
《針灸甲乙經》:氣喘,呼吸短促,腹部脹滿,大便困難,氣時常上衝,胃中發出鳴響,脹滿,口舌乾燥,口中不斷吸氣,容易受驚嚇,咽喉疼痛,無法進食,容易發怒,恐懼而不快樂,可以治療這些症狀的是大鐘穴。咳嗽,腸道積聚東西導致喘逆,躺臥不安,時常感到寒熱,可以治療這些症狀的是期門穴。
《流注指微》:氣喘:天突穴。
《針灸甲乙經》:喘逆、鼻塞流涕、肩胛內側疼痛,無法彎腰和仰頭,季脅部位牽引到小腹疼痛脹滿,可以治療這些症狀的是噫嘻穴。
《怪穴》:婦女血虛導致氣喘:氣中穴(在氣海穴旁邊一寸半的地方,刺入二寸半深,先用補法再用瀉法)。
《成氏經驗》:喘的發生,是因為肺主氣,如果身體受寒或者飲用冷飲,會損傷肺氣,導致氣逆向上衝,呼吸急促且次數增多,出現張口抬肩、搖動身體和腹部的症狀,這就是喘。
喘時有聲音且肩部聳動,代表脈象實大。脈象緩慢則預後良好,脈象急促則預後不良。(全文見小兒喘,王註解說:緩慢指的是脈象的鬆弛,急促指的是脈象的弦急,不是指脈搏跳動的快慢。)
《脈經》:呼吸時喘息且身體起伏不定,如果脈象滑,手足溫暖,則預後良好;如果脈象澀,四肢冰冷,則預後不良。
《丹溪心法》:治療哮喘一定要用清淡的飲食。
凡是能夠使痰液排出,減緩喘症的藥方,對那些身體強壯、痰液多的病人來說,效果非常好。如果病人是陰虛,脈象浮大但按下去感覺澀,就不能使用這些藥方,用了反而會使病情加重,甚至導致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