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7)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7)
1. 喘
〔丹〕治卒上氣喘鳴息便欲死者,研韭汁飲一升,瘥。蓋韭去胸中惡血滯氣。
〔《食》〕主上氣咳嗽,胸膈妨滿氣喘。桃仁二兩去皮尖,以水一升,研取汁,和粳米二合,煮粥食之。
諸氣憤郁,皆屬於肺。(全文見診,王注云:憤,謂憤郁奔迫也。)
〔《簡》〕治肺氣喘嗽。馬兜鈴二兩,只用裡面子,去殼,秋石半兩,入碗內和勻,慢火炒乾,甘草一兩炙,二味為末一錢,水一盞,煎六分,溫呷,以藥末含,咽津亦得。(《衍義》云:治肺氣愈。)
〔垣〕,加減三奇湯,治咳氣喘上氣,痰涎喘促,胸膈不利。
桔梗,半夏,陳皮,甘草,青皮,杏仁,人參,五味子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二盞,姜二片,煎至一盞,去渣,通口食後服。
〔羅〕,紫參散,治形寒飲冷傷肺,喘促痰涎,不得安臥。
粟殼(一兩,蜜炒黃色),麻黃,桔梗,紫參,甘草(炙),五味(各五錢),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二盞,姜三片,同煎去渣,食後服。
〔云〕,清金湯,治男婦不拘遠近肺氣咳嗽,上氣喘急,喉中涎聲,胸滿氣逆,坐臥不安,飲食不下。
粟殼(蜜炙),人參,甘草(各半兩),陳皮,茯苓,杏仁,阿膠(炒),五味子,桑白皮,薏苡仁,紫蘇,百合,貝母(去心),半夏曲,款冬花(各一兩),
上㕮咀,每服五錢,姜三片,棗二枚,烏梅一個,水煎,臨臥服。
肺虛則少氣而喘。經云:秋脈者肺也。秋脈不及,則喘,呼吸少氣而咳,上氣見血,下聞病音。其治法則門冬、五味、人參之屬是也。肺痹肺積,則久喘而不已。經云:淫氣喘息,痹聚在肺。又云:肺痹者,煩滿喘而嘔,是肺痹而喘。治法或表之,或吐之,使氣宣通而愈也。
《難經》又云:肺之積名息賁,在右脅下如杯,久不已,令人喘咳,發肺癰。治法則息賁丸能磨其積是也。
胃喘則身熱而煩。經云:胃為氣逆。又云: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,陽受之則入六腑,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,上為喘呼。又云:陽明厥則喘而啘,啘則惡人,或喘而死者,或喘而生者,何也?厥逆連臟則死,連經則生是也。啘,王注謂熱內鬱而煩。凡此胃喘治法,宜加減白虎湯之類是也。
腎喘則嘔咳。經云:少陰所謂嘔咳上氣喘者,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諸陽氣浮,無所依從,故嘔咳上氣喘也。東垣治以瀉白散是也。
運氣,喘者有三:
一曰金助肺盛而喘。經云:歲金太過,病甚則喘咳氣逆,肩背痛。又云:歲金太過曰堅成,堅成之紀,其病喘喝,胸憑仰息。治以溫劑是也。
二曰火攻肺虛而喘。經云:歲火太過,炎暑流行,肺金受邪,民病少氣咳喘,上臨少陰少陽,咳喘息鳴。又云:少陰司天,熱淫所勝,病寒熱喘咳,甚則肺脹,大腹滿膨膨而喘咳。又云:少陰在泉,熱淫所勝,病氣上衝胸,喘不能久立。治以鹹寒是也。
白話文:
喘
[丹方] 治療突然氣喘,呼吸急促,好像快要死的人,將韭菜搗爛取汁喝一升,就會痊癒。韭菜可以去除胸中的惡血和滯留的氣。
[《食療》] 治療氣逆咳嗽、胸膈脹滿、呼吸急促。將桃仁二兩去皮尖,用水一升磨成汁,和粳米二合煮成粥食用。
各種氣機鬱結,都與肺有關。(全文在診斷篇,王注說:憤,是指憤怒、鬱悶、奔迫的感覺。)
[《簡便方》] 治療肺氣引起的喘嗽。馬兜鈴二兩(只用裡面的種子,去掉外殼),秋石半兩,放入碗中攪拌均勻,用小火炒乾,甘草一兩(炙過),將這兩味藥研成末,每次用一錢,用水一碗煎至六分,溫服。也可以將藥末含在口中,慢慢吞咽唾液。(《衍義》中說:治療肺氣效果很好。)
[李東垣] 的加減三奇湯,治療咳嗽氣喘、上氣,痰多喘促、胸膈不舒服。
藥方組成:桔梗、半夏、陳皮、甘草、青皮、杏仁、人參、五味子(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四錢,用水兩碗,加生薑兩片,煎至一碗,去渣,在飯後服用。
[羅氏] 的紫參散,治療因受寒、喝冷飲而傷肺引起的喘促、痰多、無法安睡。
藥方組成:粟殼(一兩,用蜂蜜炒至黃色),麻黃、桔梗、紫參、甘草(炙過)、五味子(各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四錢,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,一同煎煮,去渣,飯後服用。
[某醫家] 的清金湯,治療男女不論遠近,因肺氣引起的咳嗽、氣喘急促、喉嚨有痰聲、胸悶氣逆、坐臥不安、無法進食。
藥方組成:粟殼(用蜜炙過)、人參、甘草(各半兩),陳皮、茯苓、杏仁、阿膠(炒過)、五味子、桑白皮、薏苡仁、紫蘇、百合、貝母(去心)、半夏曲、款冬花(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五錢,加生薑三片,紅棗兩枚,烏梅一個,用水煎煮,臨睡前服用。
肺虛會導致氣少而喘。醫書上說:秋季的脈象屬肺。秋脈虛弱不足,就會出現氣喘、呼吸短促、咳嗽、上氣(呼吸困難),甚至咳血,並且可以聽到呼吸有異常聲音。治療方法應該用麥門冬、五味子、人參等藥物。肺部阻塞或積聚,則會導致長期的氣喘不止。醫書上說:邪氣侵犯,導致氣喘,阻塞在肺部。又說:肺部阻塞,會出現煩躁、胸悶、氣喘甚至嘔吐,這是肺部阻塞引起的喘。治療方法可以用發汗或催吐的方式,使氣機順暢通達,就能痊癒。
《難經》又說:肺部的積聚稱為息賁,在右脅下,像杯子一樣大,長期不癒,會導致氣喘咳嗽,甚至發生肺癰(肺膿瘍)。治療方法應該用息賁丸來消磨積聚。
胃部氣機不順暢引起的喘,會導致身體發熱和煩躁。醫書上說:胃氣上逆。又說:感受外邪入侵,陽氣就會受損,陽氣受損就會進入六腑,進入六腑就會導致身體發熱、無法正常躺臥、出現呼吸困難。又說:陽明經氣逆亂,就會出現氣喘和啘(打嗝),打嗝會讓人厭惡,有的會氣喘而死,有的則會氣喘而生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氣逆侵犯臟腑就會死,如果只影響經絡則會活下來。啘,王注說是內熱鬱結而導致煩躁。凡是這種胃氣不順暢引起的喘,治療方法應該用加減白虎湯之類的藥方。
腎氣虛引起的喘則會嘔吐咳嗽。醫書上說:少陰經脈所謂的嘔吐咳嗽、上氣喘,是因為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各種陽氣浮越,沒有依附,所以出現嘔吐、咳嗽、呼吸困難。東垣用瀉白散來治療這種情況。
從運氣學的角度來看,喘有三種情況:
第一種是金氣(指肺氣)過於旺盛而導致氣喘。醫書上說:當年金氣過於旺盛,就會出現氣喘咳嗽、氣逆、肩背疼痛。又說:當年金氣過於旺盛,會導致疾病的症狀是氣喘、呼吸困難,需要仰頭才能呼吸。治療方法應該用溫性的藥劑。
第二種是火氣(指熱邪)攻伐導致肺虛而喘。醫書上說:當年火氣過於旺盛,炎熱流行,肺金會受到邪氣侵犯,人民會出現氣短、咳嗽氣喘,病邪會侵犯少陰少陽,出現咳嗽、氣喘、呼吸時有雜音。又說:少陰經當值的時候,熱邪過盛,會導致寒熱、氣喘咳嗽,嚴重時會出現肺脹、腹部脹滿、呼吸困難。又說:少陰經當值的時候,熱邪過盛,會導致氣逆上衝胸部,氣喘難以久站。治療方法應該用鹹寒的藥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