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·陰陽臟腑部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·陰陽臟腑部 (10)

1. 治虛實法

予每親制,用之若符節然。又隨人強弱,當依河間漸次進服。強實之人,依戴人治法行之,神效可驗。

大聖浚川散

大黃(一兩,煨),甘遂(半錢),牽牛(一兩,頭末),木香(三錢),郁李仁(一兩),芒硝(三錢半)

評曰:此下諸積之聖藥也。諸濕為土,火熱能生濕土,故夏熱,則萬物濕潤;秋涼,則濕復燥干。濕病本不自生,因於火熱怫鬱,水液不能宣通,停滯而生水濕也。凡病濕者多自熱生,而熱氣多為兼病。《內經》云:明知標本,正行無間者是也。夫濕在上者,目黃而面浮。在下者,股膝腫厥;在中者,肢滿痞膈痿逆。

在陽不去者,久則化氣;在陰不去者,久則成形。世俗不詳《內經》所言留者攻之,但執補燥之劑,怫鬱轉加,而病愈甚也。法當求病之所在而為施治,瀉實補虛,除邪養正,以平為期而已。又嘗考戴人治法,假如肝木乘脾土,此土不勝木也。不勝之氣,尋救於子。己土能生庚金,庚為大腸,味辛者為金,故大加生薑,使伐肝木。

然不開脾土,無由行也,遂以舟車丸先通閉塞之路,是先瀉其所不勝,後以薑汁調浚川散大下之,是瀉其所勝也。戴人每言導水丸必用禹功散繼之,舟車丸必以浚川散隨後,如寒疝氣發動,腰腳胯急痛者,亦當下之,以瀉其寒水。世俗暗於治體,一概鹵莽,有當下而非其藥,終致委頓而已。

豈知巴豆可以下寒,甘遂、芫花可以下濕,大黃、芒硝可以下燥,如是分經下藥,兼食療之,非守一方求其備也。故戴人曰:養生與攻疴本自不同,今人以補劑療病,宜乎不效,是難言也。

〔丹〕:六郁(氣血沖和,百病不生,一有怫鬱,諸病生焉)。

氣:香附,撫芎,蒼朮

濕:蒼朮,川芎,白芷

痰:海石,香附,栝蔞,南星

熱:青黛,香附,蒼朮,川芎,梔子

血:桃仁,紅花,青黛,川芎,香附

食:蒼朮,香附,山楂,神麯,針砂(加醋炒)

春,加川芎;秋冬,加茱萸;夏,加苦參。

越鞠丸,解諸郁。

蒼朮,香附,川芎,神麯,梔子

凡郁在中焦,以蒼朮、撫芎,開提其氣以升之。假如食在氣上,提其氣則食自降矣,余皆仿此。

益陰經血,解五臟結氣。用山梔炒令十分有二分焦黑,為末。以薑汁入湯煎飲之。其效捷於他方也。

〔世〕,順氣丸,治血鬱。

香附半斤,童便浸,曬乾,粟糊為丸。

〔《本》〕貝母,能散心胸鬱結之氣,殊有功。

〔《保》〕論曰:虛損之人,寒熱因虛而感也。感寒則損陽,陽虛則陰盛,故損自上而下,治之宜以辛甘淡,過於胃則不可治也。感熱則損陰,陰虛則陽盛,故損自下而上,治之宜以甘苦酸鹹,過於脾則不可治也。自上而下者,一損損於肺,皮聚而毛落;二損損於心,血脈虛少,不能榮於臟腑,婦人月水不通;三損損於胃,飲食不為肌膚。

白話文:

治虛實法

我親自調製藥方,藥效如同符節般準確。而且根據患者體質強弱,應當依照河間學派的漸進服用方法。體質強壯實證的人,則應當按照戴氏醫案的治療方法,療效顯著可驗證。

大聖浚川散

大黃(一兩,煨製),甘遂(半錢),牽牛(一兩,取末端),木香(三錢),郁李仁(一兩),芒硝(三錢半)

評語:這是治療各種積滯的良方。一切濕邪都源於土,而火熱能生濕土,所以夏天炎熱,萬物都顯得濕潤;秋天涼爽,濕氣又會變得乾燥。濕病並非自然產生,而是由於火熱鬱結,水液不能暢通,停滯而產生水濕。凡是患有濕病的人,大多是從熱邪而生,而熱邪多為兼病。《內經》說:明確知道疾病的標本,才能正確施治,這是正確的道理。濕邪在上者,表現為目黃面浮;在下者,則股膝腫脹;在中間者,則肢體滿脹,胸悶,呃逆嘔吐。

濕邪停留在陽經不去,久則化為氣;停留在陰經不去,久則凝結成形。世俗不了解《內經》中所說的“留邪則攻之”的道理,只執著於使用溫燥的藥物,導致鬱結加重,病情反而更加嚴重。治療方法應當根據疾病的部位而施治,瀉實補虛,祛邪扶正,以恢復平衡為目的。我又經常參考戴氏醫案的治療方法,例如肝木克脾土,這是土不勝木。不勝之氣,則尋求其子來救援。己土能生庚金,庚金屬大腸,辛味屬金,所以大量加入生薑,來抑制肝木。

然而如果不疏通脾土,則藥物無從運行,所以先用舟車丸疏通閉塞的經絡,這是先瀉其所不勝;然後用薑汁調和浚川散大量服用,這是瀉其所勝。戴氏常說,服用導水丸後必須用禹功散來繼之,服用舟車丸後必須用浚川散隨後,例如寒疝氣發作,腰腳胯部疼痛者,也應當服用此藥,以瀉其寒水。世俗之人不明治療的本質,一概粗心大意,有的應該下藥卻用錯了藥,最終導致身體虛弱。

哪知道巴豆可以瀉寒,甘遂、芫花可以瀉濕,大黃、芒硝可以瀉燥,這樣根據經絡下藥,配合食療,而不是拘泥於一方藥而求其全部療效。所以戴氏說:養生和治療疾病的原則本來就不同,現在的人用補藥來治療疾病,當然沒有效果,這是很難說清楚的。

(丹方):六鬱(氣血調和,百病不生,一旦氣機鬱結,百病叢生)

氣鬱:香附、川芎、蒼朮

濕鬱:蒼朮、川芎、白芷

痰鬱:海石、香附、栝樓、南星

熱鬱:青黛、香附、蒼朮、川芎、梔子

血鬱:桃仁、紅花、青黛、川芎、香附

食鬱:蒼朮、香附、山楂、神麴、磁石(加醋炒)

春天,加川芎;秋冬,加茱萸;夏天,加苦參。

越鞠丸,治療各種鬱結

蒼朮、香附、川芎、神麴、梔子

凡是鬱結在中焦的,用蒼朮、川芎,開提其氣而使其上升。例如食物停滯在氣機之上,提其氣則食物自然下降,其他的也以此類推。

益陰經血,解除五臟氣結。用山梔子炒至十分焦黑二分,研末,用薑汁沖服。其效果比其他方法更快。

(世方):順氣丸,治療血鬱

香附半斤,用童便浸泡,曬乾,用粟米糊做成丸劑。

(《本草綱目》):貝母,能散除心胸鬱結之氣,功效顯著。

(《保命集》)論述:虛損之人,寒熱是因虛而感。感受寒邪則損傷陽氣,陽虛則陰盛,所以損傷從上而下,治療應當用辛甘淡的藥物,如果過度傷害胃氣則不可治療。感受熱邪則損傷陰氣,陰虛則陽盛,所以損傷從下而上,治療應當用甘苦酸鹹的藥物,如果過度傷害脾氣則不可治療。從上而下的損傷:一、損傷肺,則皮膚粗糙毛髮脫落;二、損傷心,則血脈虛少,不能滋養臟腑,婦女則月經不通;三、損傷胃,則飲食不能化為肌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