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五·肝膽部 (3)
卷之十五·肝膽部 (3)
1. 雷頭風
頭痛而起核塊者,是也。
〔子和〕凡雷頭懶於俗呼之,謬名也。可用茶調散吐之,次用神芎丸下之,然後服烏荊丸及愈風餅子之類。衰者,可用涼膈散消風散熱。
茶調散方(見上下部,即二仙散是也。)
神芎丸
大黃,黃芩(各二兩),牽牛,滑石(各四兩),
白話文:
頭痛並且頭上出現腫塊,這就是病症。凡是將這種頭痛叫做雷頭,都是錯誤的稱呼。可以用茶調散來吐出邪氣,接著服用神芎丸來瀉下,之後再服用烏荊丸和愈風餅之類的藥物。體弱的人,可以用涼膈散和消風散來去熱。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小豆大,溫水下十五丸,每服加十丸,以利為度,日三服。
愈風餅子
川烏(炮,半兩),川芎,甘菊,白芷,防風,細辛,天麻,羌活,荊芥,薄荷,甘草(炙。以上各一兩),
上為細末,水浸蒸餅為劑,捏作餅子。每服三五餅,細嚼茶酒送下,不計時候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細粉,滴水製成丸子,大小如小豆,溫水服用十五丸,每次增加十丸,直到藥效顯著為止,一天服用三次。
另將川烏(炮製)、川芎、甘菊、白芷、防風、細辛、天麻、羌活、荊芥、薄荷、甘草(炙)等藥材各一兩,磨成細粉,用清水浸泡蒸餅,捏成餅狀。每次服用三到五個餅,細嚼後用茶酒送服,不拘時間。
涼膈散(方見前寒熱條。)
〔《保》〕夫治雷頭風者,諸藥不效,為與證不相對也。蓋雷頭風者,震卦主之,震仰盂,故予製藥內加荷葉者,象震之形,其色又青,乃述類象形,當煎《局方》中升麻湯主之。
升麻湯,治頭面疙瘩,憎寒拘急,發熱,狀如傷寒,
升麻,蒼朮,荷葉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,食前後。或燒全荷葉一個,研細調藥,服之妙。
〔子和〕雷頭風者,是頭上有赤腫結核,或如酸棗狀,可用䤵針出血則愈矣。
〔《素》〕雷頭風:上囟,百會,風池。
白話文:
涼膈散(方見前寒熱條。)
《保》 治雷頭風,若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,是因為藥物與病症不相符。雷頭風,是由震卦主宰,震卦像仰著的盂,因此我製定的藥方中加入荷葉,以象徵震卦的形狀,荷葉的顏色又是青色,符合雷頭風的症狀,也呼應了震卦的象徵。此方當與《局方》中的升麻湯合用。
升麻湯 用於治療頭面部出現疙瘩,畏寒肢體拘急,發熱,症狀類似傷寒。
藥方:
- 升麻
- 蒼朮
- 荷葉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,溫服,飯前飯後皆可。亦可將完整的荷葉燒焦,研磨成粉末,混合藥末服用,效果更佳。
子和曰: 雷頭風是頭上出現紅色腫塊,或如酸棗般大小,可以用鐵針刺破出血,便能痊癒。
2. 大頭痛
頭痛如腫,大如斗是也,大率多是天行時疫病。
〔垣〕泰和年,東垣以監納濟源稅,時長夏多疫癘,初覺憎寒體重,次傳面目腫盛,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,俗云大頭天行。親戚不相訪問,如染之多不救。張縣丞亦得此證,至五六日,醫以承氣湯加藍根下之,稍緩,翌日其病如故,下之又緩,終莫能愈,漸至危篤。
或曰李明之存心於醫,可以請治,遂命診視,具說其由曰:夫身半以上,天之氣也;身半以下,地之氣也。此雖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而為腫盛,以承氣下之,瀉胃中之實熱,是誅罰無過,殊不知適其病所為故。遂處方用黃連、黃芩,味苦寒,瀉心肺間熱以為君。橘紅、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瀉火補氣以為臣。
白話文:
頭痛劇烈,頭腫得像個斗,大多是流行性傳染病。泰和年間,東垣負責收取濟源的稅收,當時夏季流行瘟疫,一開始覺得怕冷、身體沉重,接著臉部腫脹,眼睛睜不開,呼吸急促,喉嚨不舒服,舌頭乾燥、口乾舌燥,民間稱之為「大頭天行」。親戚朋友都不敢來探望,染上的人大多無法治癒。張縣丞也得了這種病,病了五六天,醫生用承氣湯加藍根給他瀉下,稍微緩解,第二天病情又跟以前一樣,再瀉下又稍微緩解,最終還是沒能治好,病情越來越嚴重。
有人建議找李明來治療,於是請他診治。李明了解病情後說:身體上半部屬於天的氣,身體下半部屬於地的氣。雖然邪熱侵犯心肺,上攻頭部導致腫脹,用承氣湯瀉下,清除胃中的實熱,看似處罰得當,但其實並非治病之法。於是李明開了黃連、黃芩等苦寒藥,瀉心肺間的熱氣作為主藥;橘紅、玄參等苦寒藥,配合甘草的甘寒藥性,瀉火補氣作為輔藥。
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苦辛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屁勃、白殭蠶味苦平,散腫消毒定喘以為佐。新升麻、柴胡苦平,行少陽陽明二經不得伸,桔梗味辛溫,為舟楫不令下行。共為細末,用湯調,時時服之,拌蜜為丸,噙化之,服盡良愈。因嘆曰:往者不可追,來者尤可及。凡他所有是病者,皆書方以帖之,全治甚眾。
普濟消毒飲子
白話文:
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性味苦辛平,板藍根味甘寒,馬屁勃、白殭蠶味苦平,可以散腫消毒、定喘,作為輔助藥物。新升麻、柴胡性味苦平,可以疏通少陽、陽明經絡,桔梗味辛溫,可以引導藥物下行。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細末,用湯水調服,或用蜜丸噙化服用,直到病癒。我感嘆道:過去的事情不可挽回,但未來還有機會。對於所有患有這種疾病的人,都應該記錄下這個方子,用它來治療,效果十分顯著。
黃芩,黃連(各半兩),人參(三錢),橘紅,玄參,甘草(生。各二錢),連翹,鼠黏子,板藍根,馬屁勃(各一錢),白殭蠶(炒,七分),升麻(七分),柴胡,桔梗(各二錢),
上為細末,服如前法,或加防風、薄荷、川芎、當歸身,㕮咀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,水煎去渣,熱服之,食後時時服之。如大便硬,加酒煨大黃一錢,或二錢,以利之。腫熱甚者,宜砭刺之。
白話文:
將黃芩、黃連各半兩,人參三錢,橘紅、玄參、甘草(生)各二錢,連翹、鼠黏子、板藍根、馬屁勃各一錢,白殭蠶(炒)七分,升麻七分,柴胡、桔梗各二錢,研磨成細粉。服用方法與之前相同,也可加入防風、薄荷、川芎、當歸,揉成麻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去渣,熱服,飯後隨時服用。若大便硬,可加入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助排便。腫熱嚴重者,宜用砭石針刺。
〔海〕大頭病者,雖在身半以上,熱伏於經,以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所著,以成此疾。至於潰裂膿出,而又染他人,所以謂之疫癘也。大抵足陽明邪熱太甚,實資少陽相火為之熾,多在少陽,或在陽明,甚則逆傳。視其腫勢在何部分,隨其經而取之,濕熱為腫,木盛為痛,此邪發於首,多在兩耳前後,所先見出者,為主為根,治之宜早,藥不宜速,恐過其病。所謂上熱未除,中寒已作,有傷人命矣。
此疾是自外而之內者,是為血病,況頭部分受邪,見於無形之處,至高之分,當先緩而後急。先緩者,謂邪氣在上,著無形之部分,既著無形,所傳無定,若用重劑大瀉之,則其邪不去,反過其病矣。雖用緩藥,若又急服之,或食前,或頓服,咸失緩體,則藥不能除病矣。當徐徐漬無形之邪,或藥性味形體據象服餌,皆須不離緩體及寒藥,或酒炒浸之類皆是也。
白話文:
頭部生瘡的人,即使病灶位於頭部一半以上,也多半是因為體內熱氣積聚在經脈,受到天地四時節氣變化或瘟疫的影響而引發。如果潰爛流膿,並且傳染給其他人,就叫做疫癘。這種病症通常是由足陽明經的熱邪過盛,再加上少陽經的相火助長,導致熱氣積聚在少陽經或陽明經,嚴重時甚至會逆向傳播。根據腫脹部位判斷所屬經脈,針對性治療,濕熱導致腫脹,木氣過盛則引起疼痛。這種病症主要表現為頭部腫脹,多發生在兩耳前後,最先出現的地方就是病根所在,應及早治療,但用藥不宜過急,以免加重病情。如果上焦的熱邪未除,中焦就可能出現寒氣,容易危及生命。
這種病症是從外向內發展的,屬於血病,而且頭部是人體最上方的部位,容易受到無形邪氣侵襲。因此,治療時應先緩後急。緩是指邪氣位於頭部,侵犯無形之處,由於病邪傳播無定,如果使用猛烈的藥物大量瀉下,反而無法驅散邪氣,加重病情。即使使用溫和的藥物,如果過於急於服用,例如飯前服用或一次服用過多,都違反了緩和的原則,藥物就無法起到治療作用。應該慢慢地將無形的邪氣引導出來,藥物的性味、形體、象徵都要符合緩和的原則,同時應使用寒涼類藥物,例如酒炒浸泡等方法。
後急者,謂前緩劑已經高分,瀉邪氣入於中,是到陰部,染於有形質之所,若不速去,反損陰也。此卻為客邪,當急去之,是治客以急也。且治主當緩者,謂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各為本家病也。若急治之,不惟不能解其紛,而反致其亂矣,此所以治主當緩也。治客當急者,謂陽分受陽邪,陰分受陰邪,主也。
陰分受陽邪,陽分受陰邪,客也。凡所謂客者當急去之,此治急以客也。假令少陽陽明之為病,少陽為邪者,出於耳前後也。陽明者,首面大腫也。先以黃芩、黃連、甘草,通炒過,銼煎少少不住服呷之,或服畢,再用大黃或酒浸或煨,又以鼠黏子新瓦上炒香,㕮咀煎去渣,納芒硝各等分,亦細細呷之。當食後用,徐得微利。
白話文:
如果病情突然加重,表示之前緩和的藥物已經將病邪逼到身體內部,到達陰部,影響了有形的組織,如果不趕快治療,反而會損傷陰氣。這屬於外來病邪,應該立即處理,這就是急則治客。
而針對本體疾病,則應該緩慢治療。因為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各自屬於身體的本體病。如果急於治療,不僅無法解決問題,反而會加重病情,所以治療本體疾病要緩慢。
治療外來病邪要迅速,是因為陽氣受到陽邪侵犯,陰氣受到陰邪侵犯,屬於外來病邪。凡是外來病邪都應該及時去除,這就是急則治客。
例如少陽和陽明出現病症,少陽受邪則表現為耳前後疼痛,陽明受邪則表現為頭面腫大。先用黃芩、黃連、甘草一起炒至微黃,切碎後煎成湯,少量多次服用。服用完後,再用大黃,可以酒浸或者煨熟,再用鼠黏子在瓦片上炒香,研磨成粉末,煎湯去渣,加入芒硝,同樣少量多次服用。最好在飯後服用,慢慢服用,直到排便通暢。
及邪氣已,只服前藥。如不已,再服後藥,依前次第用之,取大便利,邪已即止。如陽明渴者,加石膏。少陽渴者,加栝蔞根湯。陽明行經,加升麻、葛根、芍藥之類。太陽行經,加羌活、防風、荊芥之類。選而加之,並與上藥均合,不可獨用散也。
〔潔〕,黑白散,治大頭病如神。
烏黑蛇(酒浸),白花蛇(去頭尾,酒浸),雄黃(二錢),大黃(煨,半兩),
白話文:
如果邪氣已經消退,就只服用前面的藥物。如果邪氣沒有消退,就再服用後面的藥物,依序服用。等到效果顯著,邪氣消退便停止用藥。如果陽明經病症出現口渴,就加入石膏。如果少陽經病症出現口渴,就加入栝蔞根湯。如果陽明經病症出現行經不暢,就加入升麻、葛根、芍藥等藥物。如果太陽經病症出現行經不暢,就加入羌活、防風、荊芥等藥物。選擇合適的藥物加入,與原本的藥物一起服用,不可單獨服用散劑。
潔白散,能治療大頭病,效果神奇。
烏黑蛇用酒浸泡,白花蛇去除頭尾用酒浸泡,雄黃二錢,大黃煨熟半兩,
上為極細末,每服一二錢,白湯調無時。
〔海〕疫毒頭腫者,甘桔湯加鼠黏子、大黃、芒硝。
〔丹〕大頭天行病。
羌活,酒芩,酒蒸大黃
〔《素》〕巨陽之厥,則腫首頭重。(全文見厥。)
〔《山》〕大頭風,用井底泥調大黃、芒硝塗之。(此方若在表者忌之,在裡者宜之。)
運氣,大頭病皆屬火,蓋經所謂上腫者,即其屬也。經云:少陽司天之政,風熱參布,太陰橫流,寒乃時至,民病上,怫腫色變。又云:少陰司天之政,熱病生於上,清病生於下,民病嗌乾腫上,終之氣燥令行,餘火內格,腫於上咳喘。其治方,東垣普濟消毒飲子得之矣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白湯調和,隨時服用。如果出現海疫毒引起的頭腫,可以在甘桔湯中加入鼠黏子、大黃、芒硝。對於大頭天行病,可以使用羌活、酒芩、酒蒸大黃。根據《素問》記載,巨陽之厥會導致頭腫頭重。而《山海經》則記載,大頭風可以使用井底泥調和著大黃、芒硝塗抹患處。不過,如果病症屬於表症,則忌用此方,內症則可以使用。總而言之,運氣導致的大頭病都屬於火症,經書中所說的「上腫」正是火症的表現。經書中也提到,少陽司天之政時,風熱瀰漫,太陰橫流,寒氣應時而至,百姓容易患上頭腫,臉色變色。還有,少陰司天之政時,熱病從上而生,清病從下而生,百姓容易患上咽喉乾燥、頭腫的病症,最終導致氣燥令行,餘火內格,頭腫咳嗽喘息。東垣的普濟消毒飲正是治療這種病症的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