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·陰陽臟腑部 (9)
卷之四·陰陽臟腑部 (9)
1. 治虛實法
全真丸,治脾臟積熱,洗滌腸垢,潤利燥澀,風毒攻經,手足浮腫,或頑痹不仁,痰涎不利,涕唾稠黏,胸膈痞塞,臍腹脹滿,飲食減少,困倦無力,凡所內傷,並宜服之。
黑牽牛(八兩,燥火炒四兩,生用四兩,同取頭末四兩),大黃(二兩,米泔浸三日,逐日換泔,取出切,焙乾,細為末)
上以皂角二兩,輕手揉去皮子,水一大碗,浸一宿,入蘿蔔一兩,切作片子,同皂角一處熬至半碗,去渣再熬至二盞,搜和上件藥末,乾溼得所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二丸,諸飲下,不拘時候。金宣宗敕賜名保安丸。
〔《心印》〕,神芎導水丸,治勞瘵停濕,二陽病熱鬱。
黃芩(一兩),黃連(半兩),大黃(二兩),川芎(半兩),滑石(四兩),薄荷(半兩),黑牽牛(四兩,頭末)
河間制治一切熱證,其功不可盡述。設或久病熱鬱,無問瘦𤸆老弱,並一切證可下者,始自十丸以為度,常服此藥,除腸垢積滯,不傷和氣,推陳致新,得利便快,並無藥燥搔擾,亦不困倦虛損,遂病人心意。或熱甚必急須下者,使服四、五十丸,未效再服,以意消息。常服二、三十丸,不動臟腑,有益無損。
或婦人血病下惡物,加桂半兩。病微者常服,甚者取利,因而結滯開通,惡物自下也。凡老弱虛人,脾胃經虛,風熱所郁,色黑齒槁,身瘦焦痿黃,或服甘熱過度成三消等病。若熱甚於外則肢體躁擾,病於內則神志躁動,怫鬱不開,變生諸症,皆令服之。惟臟腑滑泄者,或裡寒脈遲者,或婦人經病,產後血下不止,及孕婦等,不宜服。
舟車神祐丸,泄水濕。
甘遂(一兩,醋炒),大黃(二兩),芫花(醋炒,一兩),黑牽牛(頭末,四兩),輕粉(一錢),大戟(一兩,醋炒),青皮,陳皮,木香,檳榔(各半兩)
取蠱加蕪荑半兩為末,水丸。空心服。
河間依仲景十棗湯例,製出此方,主療一切水濕為病。戴人云:十棗泄諸水之上藥,所謂溫藥下者是已。如中滿腹脹,喘嗽淋閉,水氣蠱腫,留飲癖積,氣血壅滯,不得宣通,風熱燥郁,肢體麻痹,走注疼痛,久新瘧痢等患,婦人經病帶下,皆令按法治之,病去如掃,故賈同知稱為神仙之奇藥也。緣此方河間所定,初服五丸,日三服。
加至快利後卻常服,以病去為度。設病愈後,平人能常服保養,宣通氣血,消運飲食。若病痞悶極甚者,便多服反煩滿不開,轉加痛悶,宜初服二丸,每服加二丸,加至快利為度,以意消息。小兒丸如麻子大,隨強弱增損,三四歲者三五丸,依前法如減。至戴人,變為神芎丸,神秘不傳。
然每令病人夜臥,先服百餘粒,繼以浚川等藥投之,五更當下。種種病出,投下少末,再服和膈藥,須以利為度。有五日一下者,三日一下者。病輕者可一二度止,重者五六度方愈。是擒縱卷舒之妙,臨證制宜,非言可諭。觀其藥雖峻急,認病的確,自非老手諳練有大負荷者,焉敢見諸行事。
白話文:
治虛實法
全真丸:此方治療脾臟積熱、腸道污垢積聚、乾燥便秘、風毒侵犯經絡、手腳浮腫、頑固麻痺、痰涎阻塞、鼻涕唾液黏稠、胸膈痞塞、腹部脹滿、食慾不振、倦怠乏力等內傷諸症。
藥方:黑牽牛(八兩,其中四兩用燥火炒,四兩生用,取其頭尾末四兩)、大黃(二兩,用米泔水浸泡三日,每日換水,取出切片焙乾研末)。
製法:取皂角二兩,輕輕揉去外皮,用一大碗水浸泡一夜,加入蘿蔔一兩切片,與皂角一起熬煮至半碗,去渣再熬至二盞(約四百毫升),加入上述藥末,混合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
用法:每次服用三十二丸,溫水送服,不拘時間。此方為金宣宗敕賜,名為保安丸。
神芎導水丸:此方治療勞累導致的濕停、二陽病熱鬱結。
藥方:黃芩(一兩)、黃連(半兩)、大黃(二兩)、川芎(半兩)、滑石(四兩)、薄荷(半兩)、黑牽牛(四兩,取頭尾末)。
用法:河間先生用此方治療各種熱症,其功效無法盡述。對於久病熱鬱,不論胖瘦老幼,凡是可下瀉者,都可服用,初次服用十丸為宜。經常服用此藥,能清除腸道積垢和滯留物,不傷及正氣,促進新陳代謝,通便效果良好,不會出現燥熱等不良反應,也不會導致倦怠虛損,讓患者身心舒暢。熱症嚴重且需急需瀉下者,可服用四五十丸,若無效可再次服用,需根據病情調整用量。常服二三十丸,不會損傷臟腑,益處多多,沒有損害。
婦女血症排出惡物者,可加桂枝半兩。病情輕微者可常服,病情嚴重者則需服用至通便為止,使積滯得以疏通,惡物自然排出。但對於年老體弱虛弱者、脾胃虛弱者、風熱鬱結者、面色黝黑、牙齒枯槁、身體消瘦枯萎發黃者,或者服用溫熱藥過度導致三消等病症者,需謹慎使用。若外在熱症表現為肢體躁動,內在熱症表現為神志煩躁不安,鬱悶不舒,導致各種病症者,都可服用此方。但若出現臟腑滑泄、裡寒脈遲、婦女經期、產後出血不止、孕婦等情況,則不宜服用。
舟車神祐丸:此方治療水濕。
藥方:甘遂(一兩,醋炒)、大黃(二兩)、芫花(一兩,醋炒)、黑牽牛(四兩,取頭尾末)、輕粉(一錢)、大戟(一兩,醋炒)、青皮、陳皮、木香、檳榔(各半兩)。
製法:另加蕪荑半兩研末,製成水丸。
用法:空腹服用。河間先生根據仲景十棗湯的例子,制定了此方,主要治療各種水濕病症。戴人認為,十棗湯是瀉水藥中的上品,所謂溫熱性瀉下藥就是指它。此方治療腹脹、喘嗽、尿閉、水腫、積聚、氣血瘀滯、風熱燥鬱、肢體麻木、疼痛遊走、久治不癒的瘧疾痢疾等症,以及婦女經期帶下等病症,療效顯著。賈同知稱其為神仙奇藥。河間先生規定初次服用五丸,每日三次。
服用至通便後,再根據病情調整服用量。病癒後,健康者也可常服以保養身體,促進氣血運行,促進消化吸收。若病症導致痞悶極度嚴重者,服用過多反而會加重脹滿,導致疼痛加劇,初次服用應從二丸開始,每次增加二丸,直至通便為止,需根據病情調整。兒童用量按麻子大小,根據年齡調整,三四歲兒童服用三五丸,其他依此類推。戴人將此方改為神芎丸,秘而不傳。
但通常讓病人夜間睡覺前服用一百多粒,然後服用浚川等藥,五更時分藥效發作,各種病症排出。排出少量藥渣後,再服用和中藥,需以通便為度。有的病人五天才通便一次,有的三天一次,病情輕者一二次即可,病情嚴重者則需五六次才能痊癒。此法的精妙之處在於靈活運用,臨證制宜,非語言所能盡述。此方藥性峻猛,必須準確辨證,非經驗豐富的醫生不敢輕易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