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四·陰陽臟腑部 (8)
卷之四·陰陽臟腑部 (8)
1. 治虛實法
〔垣〕又治脈弦自汗,四肢發熱,或皮毛枯槁,發脫落,宜黃耆建中湯。
〔仲〕虛勞裡急,悸,衄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痠疼,手足煩熱,咽口乾燥,小建中湯主之。(方見傷寒)
〔垣〕,雙和散,補血益氣。治虛勞少力。
黃耆,熟地黃,當歸,川芎(各一錢),白芍藥(一錢半),官桂,甘草(各七分)
上為粗末。每服四大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肥棗三枚,煎至八分,去渣服。予制此方,是建中、四物二方,每傷寒瘧疾中暑大疾之後,虛勞氣乏者,以此調治皆驗,不熱不冷,溫而有補。
〔海〕,大補十全散,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,五勞七傷,不進飲食,久病虛損,時發潮熱,氣攻骨脊,拘急疼痛,夜夢遺精,面色痿黃,腳膝無力,喘嗽中滿,脾腎氣弱,五心煩悶,並皆治之。
肉桂,甘草,芍藥,黃耆,當歸,川芎,人參,白朮,茯苓,熟地(各等分)
上為粗末。每服二大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至七分,不拘時候溫服。桂、芍藥、甘草,小建中湯也。黃耆與此三物,即黃耆建中湯也。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,四君子湯也。川芎、芍藥、當歸、地黃,四物湯也。以其氣血俱衰,陰陽並弱,法天地之成數,故名曰十全散。
〔河〕,正氣天香散,治九氣。
烏藥(二兩),香附末(八兩),陳皮,蘇葉,乾薑(各一兩)
上為細末。調服。
〔玄〕,導氣丸
青木香,蘿蔔子,茴香,檳榔,牽牛頭末(各四兩)
上為末,薄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。
〔仲〕,桃仁承氣湯方見傷寒部蓄血門)
〔玄〕,通真丸,婦人通經,男子破血。
大黃(去皮,米醋同煮爛),桃仁(各四兩,去皮尖,另研),天水末(四兩,天水一名益元散),乾漆(二兩,用瓦上焙煙盡),杜牛膝(二兩,生)
上為末,醋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六、七十丸。
木香和中丸
木香,沉香,白豆蔻,枳實(炒),檳榔,蓬朮,青皮,陳皮,當歸(酒洗),黃芩,木通,黃連,縮砂,豬牙皂角(去皮弦並子,蜜水潤,炙乾),郁李仁(湯去皮),三稜(以上各淨末,一兩),大黃(四兩),香附(三兩),黃柏(二兩),牽牛頭末(三兩),上為末,水丸。每服三錢,重白湯下,或薑湯下。
木香檳榔丸,流濕潤燥,推陳致新。
木香,檳榔,青皮,陳皮,廣朮,枳殼,宣連(各半兩),黃柏(一兩半),大黃(一兩半),黑牽牛
評曰:此戴人經驗方也。善治下虛上實,抑火升水,流濕潤燥,推陳致新,資陰代陽,散郁破結,活血通經,及治肺痿喘嗽,胸膈不利,脾濕黃疸,宿食不消,一切雜證,不能盡述。戴人每令病人夜睡服之以進食,任服他藥。婦人調和血氣,小兒驚疳積熱,皆可量輕重用之。(原本有香附二兩)
白話文:
治虛實法
脈弦自汗,四肢發熱,或皮膚乾燥、頭髮脫落,宜服用黃耆建中湯。
虛勞、裡急腹痛、心悸、鼻出血、腹痛、遺精、四肢酸痛、手足煩熱、口乾舌燥,宜服用小建中湯。(方劑詳見傷寒論)
雙和散具有補血益氣的功效,用於治療虛勞體弱。藥方如下:黃耆、熟地黃、當歸、川芎(各一錢)、白芍藥(一錢半)、官桂、甘草(各七分)。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大錢,用水一盞半,加生薑三片、肥棗三枚煎煮至八分,去渣服用。此方是根據建中湯與四物湯加減而成,凡是傷寒、瘧疾、中暑等大病之後,出現虛勞氣乏者,服用此方都有效,溫和而不寒不熱,溫補兼顧。
大補十全散,用於治療男女各種虛弱不足,五勞七傷,食慾不振,久病體虛,時有潮熱,氣血攻竄骨脊,肌肉拘急疼痛,夜間遺精,面色萎黃,腿腳無力,喘息胸悶,脾腎虛弱,五心煩熱等症狀。藥方如下:肉桂、甘草、芍藥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熟地黃(各等分)。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二大錢,用水一盞,加生薑三片、棗二枚煎煮至七分,溫服,不拘時間。此方包含小建中湯(桂枝、芍藥、甘草)、黃耆建中湯(以上三味藥加黃耆)、四君子湯(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)、四物湯(川芎、芍藥、當歸、地黃)的成分。因其能補益氣血,調和陰陽,故名為十全散。
正氣天香散,用於治療各種氣虛症。藥方如下:烏藥(二兩)、香附末(八兩)、陳皮、蘇葉、乾薑(各一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調服。
導氣丸,藥方如下:青木香、蘿蔔子、茴香、檳榔、牽牛頭末(各四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末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三四十丸。
桃仁承氣湯(方劑詳見傷寒論蓄血門)
通真丸,用於婦女通經,男子破血。藥方如下:大黃(去皮,米醋同煮爛)、桃仁(各四兩,去皮尖,另研)、天水末(四兩,天水一名益元散)、乾漆(二兩,用瓦上焙煙盡)、杜牛膝(二兩,生)。將藥材研磨成末,用醋糊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六七十丸。
木香和中丸,藥方如下:木香、沉香、白豆蔻、枳實(炒)、檳榔、蓬朮、青皮、陳皮、當歸(酒洗)、黃芩、木通、黃連、縮砂、豬牙皂角(去皮弦並子,蜜水潤,炙乾)、郁李仁(湯去皮)、三稜(以上各淨末,一兩)、大黃(四兩)、香附(三兩)、黃柏(二兩)、牽牛頭末(三兩)。將藥材研磨成末,製成水丸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開水或薑湯送服。
木香檳榔丸,具有流濕潤燥,推陳致新的功效。藥方如下: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廣朮、枳殼、黃連(各半兩)、黃柏(一兩半)、大黃(一兩半)、黑牽牛。
評語:此為戴氏經驗方。善於治療下焦虛寒,上焦實熱,能瀉火滋陰,流濕潤燥,推陳致新,滋陰代陽,散結破瘀,活血通經,並可治療肺痿咳嗽、胸膈不利、脾濕黃疸、食積不化等各種雜症。戴氏常讓病人夜間服用此方,以利於進食,並可同時服用其他藥物。婦女調和血氣,小兒驚癇疳積,皆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量。(原方中有香附二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