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五·肝膽部 (1)
卷之十五·肝膽部 (1)
1. 頭風痛
〔丹〕頭痛多主於痰,痛甚者火多,有可吐者,亦有可下者。
〔垣〕金匱真言論云:東風生於春,病在肝,俞在頸項,故春氣者病在頭。又諸陽會於頭面,如足太陽膀胱之脈,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巔,直入絡腦,還出別下項,病沖頭痛;又足少陽膽之脈,起於目銳眥,上抵頭角,病則頭角額痛。夫風從上受之,風寒傷上,邪從外入,客經絡,令人振寒頭痛,身重惡寒,治在風池、風府。調其陰陽,不足則補,有餘則瀉,汗之則愈,此傷寒頭痛也。
(治法見傷寒條。)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者,腸胃之所生,乃氣虛頭痛也。(治法見氣虛條。)如氣上不下,頭痛巔疾者,下虛上實也,過在足少陰巨陽,甚則入腎,寒濕頭痛也。(治法見寒濕條。)有厥逆頭痛者,所犯大寒,內至骨髓,髓以腦為主,腦逆故令頭痛,齒亦痛。
白話文:
頭痛多半是因為痰濕引起的,疼痛劇烈者多半是火氣過盛,有的可以吐出來,有的可以瀉出來。
《金匱真言論》中說:東風起源於春天,疾病則出現在肝臟,反應在頸項部位,所以春天容易出現頭部疾病。另外,所有陽氣都匯聚在頭面部,比如足太陽膀胱經,從眼內眥起,上至額頭交匯於頭頂,直入腦絡,再從後腦勺出來,向下延伸至頸部,如果這個經絡出現問題就會引起頭部劇烈疼痛;再比如足少陽膽經,從眼外眥起,向上到達頭角部位,這個經絡出現問題就會導致頭角和額頭疼痛。風寒從頭頂侵入,風寒侵襲上部,邪氣從外而入,影響經絡,導致人體發冷頭痛,身體沉重怕冷,治療要針對風池穴和風府穴。調節陰陽,不足則補,有餘則瀉,出汗即可痊癒,這就是傷寒頭痛。
(治療方法見傷寒條。)頭痛耳鳴,九竅不通,是腸胃虛弱引起的氣虛頭痛。(治療方法見氣虛條。)如果氣往上走而不往下走,導致頭頂疼痛,這是下虛上實,問題出在足少陰腎經,嚴重者會影響腎臟,屬於寒濕頭痛。(治療方法見寒濕條。)如果出現四肢厥冷伴隨頭痛,這是因為寒氣入侵,深入骨髓,而髓以腦為主,腦部受寒逆流,導致頭痛,牙齒也會疼痛。
(治見寒條。)有心煩頭痛者,病在膈中,過在手巨陽少陰,乃濕熱頭痛也。(治見實條。)
頭痛,分三陰三陽。(見陰陽條。)
諸血虛頭痛,當歸、川芎主之。諸氣虛頭痛,人參、黃耆主之。主者,主治也,兼見何證,以佐使藥治之,此立方之大法也。血氣俱虛頭痛者,於調中益氣湯,加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,其效如神。諸濕厥頭痛,清空膏主之。(即風濕熱頭痛也,方見濕氣條。)諸痰厥頭痛,半夏白朮天麻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感到心煩頭痛,可能是因為病氣在膈膜,影響到手部的陽明經和少陰經,這是濕熱引起的頭痛。頭痛可以分為三陰三陽。
血虛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當歸和川芎治療。氣虛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人參和黃耆治療。所謂「主之」,指的是主要治療方法,但也要根據具體情況,配合其他藥物。這是配方的基本原則。血氣都虛引起的頭痛,可以在調中益氣湯中加入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,療效顯著。濕氣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清空膏治療,也就是風濕熱頭痛,具體方劑見濕氣條。痰氣引起的頭痛,可以用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療。
(方見脾土條。)諸厥逆頭痛,羌活附子湯主之。(方見寒條。)如濕熱在頭者,以苦吐之,不可執方而治。(方見實條。)
〔海〕三陽頭痛。
羌活,防風,荊芥,升麻,葛根,白芷,柴胡,川芎,芍藥,細辛,蔥白連須(分兩旋加)
陰證頭痛,只用溫中藥,如理中、姜附之類也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各種厥逆頭痛,可以用羌活附子湯治療。如果頭痛是因為濕熱在頭部引起的,可以用苦寒之藥來吐出濕熱,不要一味執著於方劑而忽略病情。
海風濕頭風,三陽頭痛,可以用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升麻、葛根、白芷、柴胡、川芎、芍藥、細辛、蔥白連須來治療。
如果是陰證頭痛,只要用溫中藥,比如理中湯、姜附湯等就可以了。
〔垣〕凡頭痛,皆以風藥治之者,總其大體而言之也。高巔之上,惟風可到,故味之薄者,陰中之陽,自地昇天者也,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。太陽經頭痛,惡風寒,脈浮緊,川芎、獨活之類為主。少陽經頭痛,脈弦細,往來寒熱,柴胡、黃芩主之。陽明經頭痛,自汗發熱,不惡寒,脈浮緩長實者,升麻、葛根、石膏、白芷主之。
太陰經頭痛,必有痰體重,或腹痛為痰癖,脈沉緩者,蒼朮、半夏、南星主之。少陰經頭痛,三陰三陽經不流行,而足寒氣逆為寒厥,其脈沉細,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。厥陰經頭疼,項痛,或吐痰沫冷厥,其脈浮緩,吳茱萸湯主之。(方見傷寒。)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所有頭痛都用風藥治療,這是總的原則。頭頂最高的地方,只有風可以到達,所以風藥的味道比較淡,屬於陰中之陽,從地升到天。但風藥也有三陰三陽的不同。
太陽經頭痛,怕風寒,脈象浮緊,以川芎、獨活之類為主藥。少陽經頭痛,脈象弦細,寒熱交替,以柴胡、黃芩為主藥。陽明經頭痛,自汗發熱,不畏寒,脈象浮緩長實,以升麻、葛根、石膏、白芷為主藥。
太陰經頭痛,一定會有痰濕重,或腹痛屬於痰癖,脈象沉緩,以蒼朮、半夏、南星為主藥。少陰經頭痛,三陰三陽經氣不流通,並且足寒氣逆導致寒厥,脈象沉細,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為主藥。厥陰經頭痛,伴隨項痛,或吐出冷痰沫,脈象浮緩,以吳茱萸湯為主藥。(方劑見傷寒論。)
清空膏,治偏正頭痛,年深不愈者,及療風濕熱頭痛上壅損目,及腦痛年深不止。
羌活,防風(各一兩),柴胡(七錢),川芎(五錢),甘草(炙,一兩半),黃連(炒,一兩),黃芩(三兩,一半酒製,一半炒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熱盞內入茶少許,湯調如膏,抹在口內,少用白湯送下。臨臥如苦頭痛,每服中加細辛二錢。如太陰脈緩有痰,名曰痰厥頭痛,加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,又加半夏一兩半。如偏正頭痛,服之不愈,減羌活、防風、川芎一半,加柴胡一倍。如發熱、惡熱而渴,正陽明頭痛,只與白虎湯加白芷。
白話文:
「清空膏」可以治療偏頭痛和久治不癒的頭痛,以及因風濕熱引起的頭痛、頭部脹痛導致眼部損傷,以及長年頭疼不止的情況。
配方包含羌活、防風各一兩,柴胡七錢,川芎五錢,甘草(炙)一兩半,黃連(炒)一兩,黃芩三兩(一半酒製,一半炒)。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熱茶少許調成膏狀,抹在口內,用少量白湯送服。睡前如果頭痛加劇,每次服用中可加入細辛二錢。如果脈象緩慢並伴有痰,稱為痰厥頭痛,需加入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,再加半夏一兩半。如果偏頭痛服用後效果不佳,可減少羌活、防風、川芎用量一半,增加柴胡用量一倍。如果發熱、怕熱且口渴,屬於正陽明頭痛,則只用白虎湯加白芷。
東垣云:諸濕熱頭痛,清空膏主之。丹溪云:東垣清空膏,諸般頭痛皆治,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痛者不治。又云:治少陽頭痛,如痛在太陽厥陰者勿用,蓋謂頭巔痛也。
〔丹〕,小清空膏,治諸般頭痛,惟血虛頭痛不治。用片芩細切,酒拌勻,曬乾,為末,茶清調下,酒亦可。
〔垣〕,清上瀉火湯,昔有人年少時氣弱,於氣海、三里節次,約灸五七百壯,至年老添熱厥頭痛,雖冬天大寒,猶喜風寒,其頭痛便愈,微來暖處,或見煙火,其痛復作,五七年不愈,皆灸之過也。
白話文:
東垣認為,各種濕熱頭痛,可以用清空膏來治療。丹溪則說,東垣的清空膏可以治療所有頭痛,唯獨血虛頭痛,從魚尾連到太陽穴疼痛的,則無法治療。丹溪還提到,治療少陽頭痛,如果疼痛位於太陽穴和厥陰穴,就不要使用清空膏,因為那是指頭頂疼痛。
丹溪的清空膏,可以用於治療各種頭痛,但血虛頭痛除外。將片芩切碎,用酒拌勻曬乾,磨成粉,用茶水或酒送服。
東垣的清上瀉火湯,則是用來治療由於過度灸氣海穴和三里穴而引起的熱厥頭痛。曾經有一個人,年輕時體弱,在氣海穴和三里穴灸了五百到七百壯,到了老年就出現熱厥頭痛,即使在冬天大寒的天氣也喜歡風寒,頭痛就會減輕,但稍微靠近溫暖的地方,或者看到煙火,疼痛就會復發,持續了五七年無法痊癒,都是因為灸灸過度造成的。
羌活(三錢),防風(七分),升麻(七分),柴胡(五分),藁本(半錢),細辛(少許),川芎(二分),荊芥(二分),蒼朮(三分),蔓荊子(二分),黃芩(酒製,一錢半),黃連(酒製,半錢),黃柏(酒製,一錢),甘草(五分),知母(酒製,一錢半),當歸(三分),生地(半錢),黃耆(一錢),紅花(少許)
上銼如麻豆大。分作二服,每服水二盞,煎至一盞去渣,稍熱服,食遠。
補氣湯,服前藥之後,服此藥。
白話文:
羌活(三錢):用量為三錢的羌活。
防風(七分):用量為七分的防風。
升麻(七分):用量為七分的升麻。
柴胡(五分):用量為五分的柴胡。
藁本(半錢):用量為半錢的藁本。
細辛(少許):用量為少量的細辛。
川芎(二分):用量為二分的川芎。
荊芥(二分):用量為二分的荊芥。
蒼朮(三分):用量為三分的蒼朮。
蔓荊子(二分):用量為二分的蔓荊子。
黃芩(酒製,一錢半):用量為一錢半、經酒製的黃芩。
黃連(酒製,半錢):用量為半錢、經酒製的黃連。
黃柏(酒製,一錢):用量為一錢、經酒製的黃柏。
甘草(五分):用量為五分的甘草。
知母(酒製,一錢半):用量為一錢半、經酒製的知母。
當歸(三分):用量為三分的當歸。
生地(半錢):用量為半錢的生地。
黃耆(一錢):用量為一錢的黃耆。
紅花(少許):用量為少量的紅花。
以上藥物均需磨成像豆子大小的粉末,分成兩份服用。每次用水二杯煎煮至一杯,去除渣滓後,稍微加熱飲用,並且應在餐前服用。
補氣湯:在服用上述藥物後,再服用此藥物。
請注意,這是一組藥方,並非針對特定病症的治療方案。在實際使用時,應該由專業的中醫師根據個體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應用。
黃耆(八分),甘草(炙),歸身(各二錢),柴胡,升麻(各二分),細辛(少許),麻黃(炒),苦丁香(各半錢)
水煎服。
安神散,治頭旋眼黑頭痛。
羌活(一兩),防風(二錢半),柴胡(五錢),升麻(五分),酒黃柏(一兩),酒知母(五錢),酒生地(半兩),黃耆(一兩),甘草(炙,三錢),生甘草(三錢)
上㕮咀,每服半兩,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半,加蔓荊子半錢,川芎三分,再煎至一盞,臨臥去渣熱服。
上東垣丹溪治虛熱頭痛,大率皆以酒芩、酒連、酒柏加風劑也。
白話文:
黃耆(八分)、甘草(炙)、歸身(各二錢)、柴胡、升麻(各二分)、細辛(少量)、麻黃(炒)、苦丁香(各半錢)。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「安神散」,用於治療頭暈、眼花和頭痛。
羌活(一兩)、防風(二錢半)、柴胡(五錢)、升麻(五分)、酒黃柏(一兩)、酒知母(五錢)、酒生地(半兩)、黃耆(一兩)、甘草(炙,三錢)、生甘草(三錢)。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半兩,用兩大杯水煎煮至一大半杯,加入蔓荊子半錢、川芎三分,再煎至一大杯,睡前去渣後熱服。
此方是東垣丹溪所開的方子,主要用於治療虛熱頭痛,大多會加上酒黃芩、酒黃連、酒黃柏,並加上風藥來進行治療。
〔羅〕,川芎散,治頭風,偏正頭痛,昏眩。
川芎,細辛,羌活,槐花,甘草(炙),香附子,石膏(炙,半兩),荊芥,薄荷,菊花,防風,茵陳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茶清調下,日三服。
石膏散,治頭疼不可忍。
麻黃(去根節),石膏(各一兩),何首烏(半兩),葛根(七錢半)
白話文:
「川芎散」用來治療頭風、偏頭痛、頭昏眼花。
藥材包括:川芎、細辛、羌活、槐花、甘草(炙)、香附子、石膏(炙,半兩)、荊芥、薄荷、菊花、防風、茵陳(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茶水調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
「石膏散」用來治療劇烈頭疼。
藥材包括:麻黃(去根節)、石膏(各一兩)、何首烏(半兩)、葛根(七錢半)。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生薑三片,水煎稍熱服。
石膏散,治頭疼。
川芎,石膏(亂紋好者),白芷
上各等分為細末,每服四錢,熱茶清調下。
〔《本》〕,荊芥散,治頭風。(王太醫方。)
荊芥,石膏(煅存性,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姜三片,蔥白三寸,和須,使水一盞,煎至七分,食後服。
治丈夫婦人,風虛頭疼,氣虛頭疼,婦人胎前產後傷風頭疼,一切頭疼,並皆治之。
茵陳(揀淨,五兩),麻黃,石膏(煅存性。各二兩)
上為末,每服一錢,臘茶調下,食後服,服畢仰臥霎時。
白話文:
石膏散可以治頭疼,將川芎、石膏(選亂紋的)、白芷等量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熱茶沖服。
另一個方子,荊芥散,也是治頭風的,由荊芥、石膏(煅燒存性,等量)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三片薑和三寸蔥白(帶須)加水煎至七分,飯後服用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男女因風虛、氣虛導致的頭疼,以及婦女懷孕或生產後因風寒引起的頭疼,總之各種頭疼都能治。
另一個方子則用茵陳(挑選乾淨的,五兩)、麻黃、石膏(煅燒存性,各二兩)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臘茶調服,飯後服用,服完後仰臥一會兒。
玉真丸,治腎氣不足,氣逆上行,頭疼不可忍,謂之腎厥,其脈舉之則弦,按之則堅。
硫黃(二兩),石膏(煅通赤,研),半夏(湯洗),硝石(研。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研勻,生薑汁糊為丸,如桐子大,陰乾。每服二十丸,薑湯或米飲下,更灸關元百壯。良方中黃丸子亦佳。虛寒甚者,去石膏,用鍾乳粉一兩。
《素問》云:頭疼巔疾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巨陽,甚則入腎。徇蒙招尤。目眩耳聾,下實上虛,過在足少陽厥陰,甚則入肝。下虛者腎虛也,故腎虛則頭痛。上虛者肝虛也,故肝虛則頭暈。徇蒙者,如以物蒙其首,招搖不定,目眩耳聾,皆暈之狀也。故肝厥頭暈,腎厥巔痛,不同如此。(治肝厥。鉤藤散見眩門。)
白話文:
玉真丸主要用於治療腎氣不足、氣逆上行導致的劇烈頭痛,這種情況在中醫稱為腎厥,脈象表現為按之堅硬,舉之則弦。藥方由硫黃、石膏、半夏、硝石等藥材組成,研磨成細末,用生薑汁糊成丸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薑湯或米飲送服,同時灸關元穴百壯。此外,黃丸子也是治療此症的良方。如果患者虛寒較重,可以去掉石膏,改用鍾乳粉。古籍《素問》中記載,頭疼巔疾是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巨陽經,嚴重者則累及腎臟,導致頭暈目眩、耳聾等症狀。反之,頭暈目眩、耳聾等症狀则是下實上虛,過在足少陽厥陰經,嚴重者則累及肝臟。下虛即腎虛,腎虛則頭痛;上虛即肝虛,肝虛則頭暈。目眩耳聾等症狀就像用東西蒙住頭部,搖搖晃晃,都是頭暈的表现。因此,肝厥引起的头晕和腎厥引起的巔痛,其病症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。肝厥可用鉤藤散治疗,詳見眩門。
神妙丸,治頭疼及腦風。
食鹽,硫黃(各等分)
上為末,水調生面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用薄荷茶,食前,下荊芥酒亦得。
〔丹〕孫兆口訣。治頭疼,附子炮,石膏煅,等分為末,入腦麝少許,酒茶下半錢,妙。
上硫、附中加石膏之劑。
治頭風如神。附子一枚,生去皮臍,用綠豆一合同煮,豆熟為度,去附子,只吃豆,立瘥。每附子一枚,可煮五次後,末服之。(《修真秘要》)
白話文:
神妙丸主要用來治療頭痛和腦風,由食鹽和硫磺等量製成粉末,再用水和麵粉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十五粒,用薄荷茶送服,也可以用荊芥酒送服,飯前服用。
另外,孫兆口訣提到,治療頭痛也可以用炮製後的附子與煅石膏等量研磨成粉,加入少許腦麝,用酒或茶送服,每次半錢,效果很好。
神妙丸中加石膏的成分,來自於這個藥方,治療頭風效果神奇。也可以用生附子去皮臍,和綠豆一起煮,豆熟後去除附子,只吃綠豆,就能立即止住頭風。一個附子可以重複煮五次,之後再研磨成粉服用。
〔《本》〕治氣虛頭疼,用大附子一枚,剜去心,入全蠍二個在內,取前附子末,同鍾乳一分,面少許,水和裹炮熟,卻研為末,以焦黃為度,蔥茶調下,一錢或半錢。
又方,用大附子(一枚,和皮臍生為末),大川芎(一個,銼作四片)
以水和附子末,如面劑,裹川芎,作四處,如附子末少,入少麵裹畢,以針穿數孔子,用真腦麝熏其穴內,覺附香再捻合穴子。如未覺內有香,即再熏一炷。細羅成灰,用銚子內熱灰,炮熟末之,每服半錢,蔥茶調下,不拘時候。(上泗醫楊吉老二方,神效。)
上附子純熱例。
〔《素》〕帝曰:人有病頭痛數歲不已,此安得之?名為何病?岐伯曰:當有所犯大寒,內至骨髓,髓以腦為主,腦逆故令頭痛,齒亦痛,病名曰厥逆。(奇病論)
白話文:
治療氣虛頭疼,可以用大附子一枚,挖去心,放入全蠍兩個,再取大附子粉末,與鍾乳粉和面少許,水和好後裹成丸子,以炮熟為度,研磨成粉,以焦黃色為佳,用蔥茶送服,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。
另一個方法,可以用大附子(一枚,連皮臍一起研磨成粉),大川芎(一個,切成四片),將水和附子粉混合成麵糰,將川芎包裹其中,做成四個丸子,如果附子粉不夠,可以加些麵粉包裹,用針在丸子上穿幾個孔,再用真腦麝熏這些孔洞,直到聞到附子香氣再將孔洞封閉。如果沒有聞到香氣,就再熏一炷香。將丸子研磨成粉,用銚子中的熱灰炮熟,每次服用半錢,蔥茶送服,不拘時間。以上兩個方子,是泗醫楊吉老二的方子,效果神奇。
附子性熱。
古代帝王問岐伯:有些人頭痛數年不愈,這是怎麼回事?叫什麼病?岐伯答道:應該是犯了寒邪,寒邪深入骨髓,骨髓以腦為首,腦逆則導致頭痛,也會導致牙痛,此病叫做厥逆。
〔垣〕,羌活附子湯,治冬月大寒犯腦,令人腦痛齒亦痛,名曰腦風,出奇病論中。
防風(二分),黃耆(一錢),麻黃(一錢),蒼朮(半錢),升麻(二分),甘草(二分),黑附子(一分),羌活(半錢),白芷,白殭蠶,黃柏(各三分)
上㕮咀,水煎去渣,溫服,食後。若有寒嗽,加佛耳草三分。
〔羅〕,川芎神功散,治風熱上攻,偏正頭痛,無問微甚久新,並皆治之。
川芎(一兩),甘草(二錢半),川烏(生,去皮臍),白芷,天南星,麻黃(去根。各半兩)
白話文:
「垣」方,羌活附子湯,用於治療冬月寒氣入侵腦部,導致頭疼牙疼,稱為腦風,此方出自《奇病論》。
配方:防風二分,黃耆一錢,麻黃一錢,蒼朮半錢,升麻二分,甘草二分,黑附子一分,羌活半錢,白芷、白殭蠶、黃柏各三分。
製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去渣,溫熱服用,飯後服用。若有寒咳,可加入佛耳草三分。
「羅」方,川芎神功散,用於治療風熱上攻,導致偏頭痛,無論輕重、久病新病,都能治療。
配方:川芎一兩,甘草二錢半,川烏(生,去皮臍),白芷、天南星、麻黃(去根)各半兩。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投清酒半盞,和渣溫服,密室避風,如人行五七里,再服,汗出為度,其病立愈。
救苦神白散,治男子婦人,偏正頭痛,眉骨兩太陽穴痛,及熱上攻頭目,目赤不已,項筋拘急,耳作蟬鳴。
川芎,甘草(炙。各八錢),甘松(去土),赤芍藥,白芷,兩頭尖,川烏頭(去皮臍。各六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茶調下,服藥後,飲熟水半盞。
〔《本》〕治一切頭疼,,黑龍丸,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兩盞水、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,再加入半盞清酒,連藥渣一起溫服,服用後要待在密室避風,等於走了五七里路程後,再服用一次,直到出汗為止,病症即可痊癒。
這個藥方叫做救苦神白散,可以治療男女老少偏頭痛、眉骨和太陽穴疼痛、熱氣上攻頭部、眼睛紅腫、脖子僵硬、耳朵嗡嗡作響等症状。
藥方組成:川芎、炙甘草各八錢,去土甘松、赤芍藥、白芷、兩頭尖川烏頭(去皮臍)各六錢。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茶調服,服藥後喝半盞溫水。
另外,本草綱目中記載,黑龍丸可以治療各種頭痛。
天南星(洗),川烏(各半斤。黑豆拌,蒸三次),石膏(半兩),麻黃,薄荷(各四兩),藁本,白芷(各二兩),京墨(兩半)
上為細末,煉蜜杵丸彈子大,每服一丸,薄荷茶湯調下。
治傷寒頭疼,太陽頭疼,及一切頭疼。
川烏(炮),草烏(各半兩),麻黃,川芎,防風,羌活(各一兩半),地龍(去土),全蠍(一個),雄黃(三錢)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,食後茶清調下。
〔垣〕,麻黃吳茱萸湯,治頭痛胸中痛,食減少,咽嗌不利,寒冷,脈左寸弦急。
白話文:
天南星洗淨,川烏和黑豆各半斤,拌勻後蒸三次。再取石膏半兩,麻黃、薄荷各四兩,藁本、白芷各二兩,京墨半兩,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搓成彈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茶水送服。此方主治傷寒頭疼、太陽頭痛以及各種頭疼。
另外,川烏炮製後與草烏各半兩,麻黃、川芎、防風、羌活各一兩半,地龍去土,全蠍一個,雄黃三錢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半錢,飯後用茶水送服。
麻黃吳茱萸湯主治頭痛伴胸痛、食慾不振、咽喉不利、畏寒,脈象左寸弦急。
麻黃(半錢),吳茱萸(三分),黃芩(二分),川烏(一分),羌活(五分),細辛(少許),蔓荊子(一分),藁本,柴胡,黃耆(各二分),蒼朮(一錢),黃連(二分),半夏(一分),黃柏,升麻(各二分),紅花(少許),當歸(二分)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去渣,稍熱服,食後。
〔丹〕東陽陳兄,露筋骨,體稍長,患體虛而勞,頭痛甚,至有訣別之言。予察其脈,弦大而帶數。以人參為君,川芎、陳皮為佐,至五六日未減,眾皆訝之,以藥之不對也。予曰:藥力有次第,更少俟一二宿,當自安。忽其季來問曰:何不少加黃耆。予不答。又經一宿,忽自言病頓愈。
白話文:
麻黃、吳茱萸、黃芩、川烏、羌活、細辛、蔓荊子、藁本、柴胡、黃耆、蒼朮、黃連、半夏、黃柏、升麻、紅花、當歸,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,做成一劑藥,用兩大碗水煎煮,直到剩下半碗,去除藥渣,稍微放涼後服用,飯後服用。
一位名叫陳兄的病人,患有露筋骨的病症,身體偏瘦長,體虛且勞累,頭痛劇烈,甚至說出訣別的話。我診斷了他的脈搏,發現脈象弦大且帶數。以人參為主藥,川芎、陳皮為輔藥,治療了五到六天,病症未見減輕,周圍的人都感到奇怪,認為藥方不對症。我說:藥效是有先後順序的,再等一兩晚,他就會好轉。沒想到,他妻子來問我:為什麼不多加些黃耆呢?我沒有回答她。又過了一晚,陳兄突然說他的病症完全好了。
予脈之,覺指下稍盛。又半日,病者言,胸上滿,不覺飢。視其腹紋已隱矣。予曰:藥中莫加黃耆否?曰:然。止與三帖。遂連與二陳湯,加厚朴、枳殼、黃連以瀉其衛,三帖而安。
血虛頭痛,自魚尾上攻頭痛,必用川芎當歸湯。(眉尖後近髮際曰魚尾。)
〔《大》〕一奇散,治血虛頭痛神妙。(即芎歸湯也,方見產頭痛。)
又方,用川芎半兩為末,每服二錢,臘茶調下甚效。曾有產後頭痛者,一服即愈。
白話文:
我診脈時,感覺到患者手指下稍微充實。過了半天,患者說胸部滿悶,不覺得餓。我觀察到他腹部紋路已經隱沒了。我問他藥方裡有沒有加黃耆,他說有。我就只開了三帖藥。然後繼續給他服用二陳湯,再加入厚朴、枳殼、黃連來瀉去其衛氣,三帖藥後就痊癒了。
血虛頭痛,從魚尾部位往上攻至頭部疼痛,一定要用川芎當歸湯。 (眉毛尖端後靠近髮際的地方叫做魚尾。)
《大醫精誠》裡記載的一奇散,治療血虛頭痛神效。 (就是芎歸湯,方劑見於產後頭痛。)
還有一個方子,用川芎半兩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臘茶調服,效果很好。曾經有產後頭痛的患者,服用一帖就痊癒了。
〔《外》〕治頭痛欲裂,當歸一兩,酒一升,煮取六合,飲至醉,效。
〔《素》〕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,腸胃之所生也。(通評虛實論東垣云:此氣虛頭痛也,用人參、黃耆主之。)
〔《羅》〕氣虛頭痛治驗參謀柏仲實,年六十一歲,二月間患頭痛不可忍,晝夜不得眠,邀往視之。其人云:近在燕京,患頭昏悶微痛,醫作傷寒解之,汗出後痛轉加,復汗解,病轉加而頭愈痛,遂歸,每召醫用藥雷同,到今痛甚,不得安臥,惡風寒而不喜飲食。診其脈弦細而微,氣短而促,懶言語。
《內經》曰:春氣者,病在頭,今年高氣弱,清氣不能上升,頭面故昏悶,此病本無表邪,因發汗數四清陽之氣愈虧損,不能上榮,亦不能外固,所以頭苦痛而惡風寒,不喜飲食,氣短弱。宜升陽補氣,頭痛自愈。名之曰,順氣和中湯,。
白話文:
古代醫書記載,頭痛欲裂可以用當歸煮酒飲用來治療。另外,頭痛耳鳴,九竅不利,都是腸胃虛弱所致。氣虛頭痛可以用人參、黃耆治療。有一個六十一歲的病人,在燕京患頭昏悶微痛,經治療後反而加重,回到家中也一直頭痛,並且惡風寒,不喜飲食。醫生診斷認為,病人因多次發汗導致清陽之氣虧損,無法上榮頭面,也無法外固,所以頭痛惡風寒,不喜飲食,氣短弱。因此需要升陽補氣,才能治好頭痛。
黃耆(錢半),人參(一錢),白朮(五分),陳皮(三分),當歸(五分),芍藥(五分),甘草(炙,三分),升麻(三分),蔓荊子(二分),柴胡(三分),川芎(二分),細辛(二分)
《內經》曰:陽氣者,衛外而為固也。今年高氣弱,又加發汗,衛外之氣愈損。故黃耆甘溫,補衛實表為君。人參甘溫,當歸辛溫,補氣補血,芍藥味酸,收衛氣為臣。白朮、陳皮、炙甘草苦甘,溫養衛氣,生髮陽氣,上實皮毛腠理為佐。柴胡、升麻苦辛,引少陽陽明之氣上升,通百脈,灌溉周身者也。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辛溫,體輕浮,清利空竅為使。
白話文:
這方子以黃耆、人參、當歸補氣血,白朮、陳皮、炙甘草溫養衛氣,升麻、柴胡疏散風邪,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清利頭竅,用以治療因陽氣不足,卫气虚弱,容易感冒,且頭昏腦脹的症狀。
上件㕮咀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食後。服之減半,再服而愈。
〔垣〕調中益氣湯加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,治氣血俱虛頭痛。(方見治法門。)
〔子和〕,青黛散,治頭風。
豬牙皂角,玄胡索(一分),青黛(少許)
上為細末,水調豆許,鼻內灌之,其涎自出。先仰臥灌鼻,俟喉中酸味,即起身涎出,口咬銅錢一文,任流下。
〔丹〕頭痛搐鼻取涎。
蓽茇,川芎,薄荷,白芷,細辛(各等分)
白話文:
服用藥物一劑,用水兩杯,煎煮至一杯,去渣溫熱服用,飯後服用。第二次服用藥量減半,再服用一次即可痊癒。
治療氣血兩虛引起的头痛,可以用調中益氣湯加入川芎、蔓荊子、細辛。
治療頭風,可以用青黛散。
將豬牙皂角、玄胡索(一份)、青黛(少許)研磨成細末,用水調成豆粒大小,灌入鼻孔中,使其流出鼻涕。先仰臥灌鼻,等到喉嚨感到酸味,起身讓鼻涕流出,用銅錢咬住嘴巴,任由鼻涕流下。
治頭痛抽搐鼻涕,可以取鼻涕。
蓽茇、川芎、薄荷、白芷、細辛(各等分)。
為末,入豬膽內,與汁拌勻,陰乾,再為末。用無根水為丸,如綠豆大,青黛為衣。每一丸,茶清化灌鼻中,口噙銅錢三文,其涎來如泉。一方有玄胡索、藁本、青黛,無薄荷、細辛。
〔《本》〕治偏正頭風,夾腦風,並一切頭風,不問年深日近,剋日取效,名,透頂散,。
細辛(表白者,三莖),瓜蒂(七個),丁香(三粒),糯米(七粒),腦子,麝香(各一,黑豆大。)
上將腦麝,乳缽內研極細,卻將前四味研勻,另自治為末,然後入乳缽內,蕩起腦麝令勻,用瓦罐子盛之,謹閉罐口,患人隨左右搐之,一大豆許,良久出涎一升許,則安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放入豬膽中,與膽汁混合均勻,陰乾後再次研磨成粉。用無根水(純淨水)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,外面裹上青黛。服用時,用茶水漱口,將藥丸塞入鼻孔,口中含著三文錢銅幣,讓唾液像泉水般流出來。另一種配方則使用玄胡索、藁本、青黛,不使用薄荷和細辛。
此方主治偏頭痛、夾腦風以及各種頭風,不論病程長短,都能在短時間內見效,稱為透頂散。
細辛(表白者,三莖)、瓜蒂(七個)、丁香(三粒)、糯米(七粒)、腦子、麝香(各一,黑豆大小)。
將腦子與麝香放在乳缽中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將細辛、瓜蒂、丁香、糯米研磨成粉,另行製成粉末。然後將這兩種粉末混合均勻,盛放在瓦罐中,封好罐口。病人用手將藥粉輕輕吸入鼻孔,大約一粒大豆的量,過一段時間就會流出大量的唾液,病症就會減輕。
東垣云:濕熱在頭而頭痛者,必以苦吐之。若用上項搐鼻藥而涎少者,必兼下項吐法治之。
〔《聖》〕治痰厥頭痛。以烏梅十個取肉,鹽二錢,酒半盞,合水煎至七分去渣,非時溫服,吐即住。
〔丹〕頭痛難忍支,風痰所致。梔子末蜜和濃,塗舌上,吐即止。(《兵部集》)
頭痛非冷非風,此膈有痰也。濃煎茶啜一二升,探吐之,吐而又吐,候苦汁出乃止,不損人,待渴自止妙。(《外臺秘要》)
〔子和〕,茶調散
白話文:
李東垣說:濕熱停留在頭部引起頭痛的,一定要用苦味藥物來催吐。如果用上項搐鼻藥而唾液很少的,就必須配合下項的催吐法來治療。
治療痰厥頭痛,可以用烏梅十個取肉,鹽二錢,酒半盞,加水煎至七分去渣,非時溫服,吐出來就止住了。
頭痛難忍,是風痰所致,可以用梔子末和蜂蜜調成濃糊狀,塗在舌頭上,吐出來就止住了。
頭痛既不屬寒也不屬風,這是膈上積痰。濃煎茶喝上一二升,再用手指探吐,吐出來又吐出來,等到苦汁吐出來就停止,這樣不傷身體,等到口渴自然就止住了,效果極佳。
治療頭痛,可以用茶調散。
瓜蒂、好茶二味,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,齏汁調下,空心用之。
丹霞僧,病頭痛,常居暗室,不敢見明,其頭熱痛,以布圍其巔,上置冰於其中,日易數次,熱不能已。諸醫莫識其證,求見戴人。戴人曰:此三陽蓄熱故也。乃置炭火於暖室中,出汗湧吐,三法並行,七日方愈。
常仲明之子,自四歲得風痰疾,至十五歲轉甚,每月發一二次,發必頭痛,痛則擊數百拳,出黃綠涎一二盞方愈。此年發益頻,目見黑花,昏不知人,三四日方省,諸醫皆用南星、半夏化痰之藥,終無一效。戴人以雙解散發汗,以苦劑吐痰,病去八九,續以分劑平調,自春至秋,如此數次,方獲全瘥。
白話文:
瓜蒂和好茶各取一半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薑汁調和後空腹服用。
丹霞山的一位僧人,患有頭痛,常年待在黑暗的房間,不敢見光。他的頭部又熱又痛,用布包住頭頂,上面放冰塊,一天換好幾次,熱度還是無法消退。很多醫生都診斷不出病因,於是去請教戴人醫生。戴人醫生說:「這是三陽經積熱導致的。」於是他在溫暖的房間裡放炭火,讓病人出汗、嘔吐,三種方法同時進行,七天才治癒。
常仲明之子,從四歲開始就患有風痰病,到十五歲時病情加重,每月發作一到兩次,發作時必定頭痛,頭痛就打數百拳,吐出黃綠色的痰液一兩碗才緩解。這一年發作的次數更多了,眼睛裡看到黑點,昏迷不醒,三四天才恢復意識。很多醫生都用南星、半夏等化痰藥物治療,但都無效。戴人醫生用雙解散發汗,用苦寒藥物吐痰,病情減輕了八九成,之後再用分劑藥物調理,從春天到秋天,如此治療幾次,終於痊癒了。
邪在胃而頭痛者,必下之,其證必兼隔痞,或動作則痛甚,或右手脈滑盛者是也。治法並見脾胃條。
東風生於春,病在頭,俞在頸項。(全文五臟。)春氣者,病在頭。(惡風為胃風。)
〔河〕新沐中風為首風,頭面多汗惡風,當先風一日則病甚,至其風日則少愈,大川芎丸主之。
大川芎丸,治首風旋暈弦急,外合陽氣,風寒相搏,胃膈痰飲,偏正頭疼,身體拘蜷。
川芎(一斤),天麻(四兩,用鄆州者)
上為末,煉蜜丸。每兩作十丸,每服一丸,細嚼茶酒下,食後服。
白話文:
如果頭痛的原因是胃部有邪氣,就必須要把它排出去。這種情況通常會伴隨着胃脘痞悶,或者活動時頭痛加重,或者右手脈搏滑數有力。治療方法可以參考脾胃部分的內容。
春天是東風盛行的季節,頭部容易生病,頸項部的俞穴也容易受邪。春天容易引起頭部的疾病,是因為春氣主頭,惡風就是胃風。
剛剛洗完澡就吹了風,容易患上首風,頭面部出汗並且怕風,吹風的前一天病情會加重,到了吹風的那天病情反而會減輕。可以用大川芎丸治療。
大川芎丸可以治療首風引起的頭暈、頭部脹痛、頸項僵硬等症狀,它是針對外感風寒,胃膈痰飲,偏頭痛,身體蜷縮等情况的。
用川芎一斤,天麻(用鄆州產的)四兩,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丸子。每兩分成十丸,每次服用一丸,細嚼,用茶酒送服,飯後服用。
風氣循風府而上,則為腦風,項背怯寒,腦戶極冷,神聖散主之。
神聖散,治腦風,邪氣留飲不散,項背怯寒,頭痛不可忍者。
麻黃(去節),細辛(去苗),乾葛(生一半,炒一半),藿香葉(各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煮荊芥、薄荷,酒調下,茶亦得。並治血風證。
又方,治腦風邪氣留飲,頭疼不可忍者。用遠志末,不以多少,於鼻中搐,於痛處揉之,相兼前藥可用也。
〔丹〕頭疼連眼痛,此風痰上攻,須用白芷開之。
白話文:
風邪如果沿著風府穴往上走,就會造成腦風,患者會感到頸背怕冷,腦袋十分冰冷,可以用神聖散來治療。神聖散專治腦風,適用於邪氣停留在體內不散,頸背怕冷,頭痛難忍的情況。配方是:麻黃(去節)、細辛(去苗)、乾葛(生一半,炒一半)、藿香葉(各等分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荊芥、薄荷煎水,酒調服,用茶水送服也可以。這個藥方還可以治療血風症。
另外還有一個方子,用於治療腦風邪氣留飲,頭疼難忍。方法是將遠志研磨成粉,不限多少,用鼻子吸入,並在疼痛的地方揉搓,可以與之前提到的藥方一起使用。
至於頭疼連眼痛,這是風痰上攻導致的,需要用白芷來開通經絡。
雨前茶,川芎,白芷,防風,臺烏,細辛,當歸
為末,湯調服。
〔世〕偏正頭風,川芎、細辛、防風、白芷、烏頭尖、全蠍梢、南星薑製、麝香少許,為末,每一字,溫酒調服。
〔丹〕,頭風方
羌活(三錢),細辛(一錢),川芎(二錢),乾葛(二錢),甘草(一錢半),防風(二錢),半夏(一錢)
上除川芎、細辛二味外,研為末,用酒和炒,曬乾,入川、細二味末和勻,每服一錢,茶清調下。
又方
荊芥,草烏尖(七片),防風,甘草,臺芎,蔓荊子,桔梗,麻黃
上為末,茶調服。
〔《本》〕治頭疼,面赤,煩悶咽乾,上膈風痰,頭目暈昏,百節疼痛,背項拘急,,芎辛丸,。
白話文:
雨前茶、川芎、白芷、防風、烏頭、細辛、當歸研磨成粉末,用湯水調和服用。
針對偏正頭風,可以用川芎、細辛、防風、白芷、烏頭尖、全蠍梢、南星(薑製)、麝香少許,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一字份量,用溫酒調和服用。
頭風方:羌活三錢、細辛一錢、川芎二錢、乾葛二錢、甘草一錢半、防風二錢、半夏一錢。除了川芎和細辛之外,其他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混合炒製,曬乾後加入川芎和細辛的粉末混合均勻,每次服用一錢,用茶水送服。
另一個方子:荊芥、草烏尖七片、防風、甘草、川芎、蔓荊子、桔梗、麻黃研磨成粉末,用茶水調和服用。
治療頭疼、面部發紅、煩躁咽喉乾燥、上膈風痰、頭昏眼花、全身疼痛、背部僵硬等症狀,可以使用芎辛丸。
川芎,防風,殭蠶,獨活(各一兩),桔梗(三兩),麻黃,細辛,白附子,羌活,甘草(各四兩),薄荷,荊芥(各一兩半)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粒,茶酒吞下,食後。
〔垣〕,徹清膏
川芎(三錢),蔓荊子(一錢),細辛(一分),藁本(一錢),薄荷(三分),生甘草(半錢),炙甘草梢(半錢)
上為細末,食後,茶清調下一錢,或半錢。
〔《本》〕治頭目風。荊芥穗、細辛、川芎等分為末,飯後湯點二錢。
白話文:
川芎、防風、僵蠶、獨活各一兩,桔梗三兩,麻黃、細辛、白附子、羌活、甘草各四兩,薄荷、荊芥各一兩半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粒,飯後用茶或酒送服。
另外,川芎三錢,蔓荊子一錢,細辛一分,藁本一錢,薄荷三分,生甘草半錢,炙甘草梢半錢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飯後用茶水調服一錢或半錢。
最後,治頭目風可取荊芥穗、細辛、川芎等量研磨成粉,飯後用湯或點心送服二錢。
凡治頭痛,皆用芎、芷、羌、防、辛等溫氣藥升散者,由風木虛,不能升散,而土寡於畏,得以壅塞而痛,故用此助肝木,散其壅塞也。若風盛,疏散太過而痛,服辛散藥反甚者,則宜用酸澀收而降之,乃愈。後乳香盞落散是也。
〔羅〕,乳香盞落散,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疼不可忍,大有神效。
御米殼(去蒂,四兩),陳皮,甘草(炙),桔梗(去蘆),柴胡(去苗。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鍾,入燈心十莖,長四指,同煎七分,去渣,食後溫服。
白話文:
治療頭痛,通常使用芎、芷、羌、防、辛等溫性藥物來升散,因為風木虛弱,無法上升散發,而土氣不足,容易阻塞而導致疼痛,所以用這些藥物來幫助肝木,散去阻塞。如果風氣盛行,疏散過度而疼痛,服用辛散藥物反而加重病情,則應該用酸澀收斂的藥物來降氣,才能治癒。後面的乳香盞落散就是這種治療方法。
乳香盞落散,可以治療男子和婦女偏頭疼或正頭疼,效果非常顯著。
將御米殼(去蒂,四兩)、陳皮、甘草(炙)、桔梗(去蘆)、柴胡(去苗,各一兩)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碗水,加入四指長的燈心十莖,一起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飯後溫服。
〔垣〕半夏白朮天麻湯,治太陰痰厥頭痛,眼黑頭旋,噁心煩亂。(方見眩門。)
東垣先生,壯歲病頭痛,每發時兩頰青黃,眩運目不欲開,懶於言語,身沉體重,兀兀欲吐,數日方過。潔古老人曰:此厥陰太陰合而為病,名曰風痰,宜以局方玉壺丸治之。少風濕藥二味,可加雄黃、白朮,以治風濕。更有水煮金花丸,更灸俠谿二穴,各二七壯,不旬日愈。
是知方者體也,法者用也,徒知體而不知用者弊。體用不失,可謂上工,信矣哉。(金花丸方見咳嗽。)
白話文:
半夏白朮天麻湯,能治太陰痰厥頭痛,伴隨眼黑頭暈,噁心煩躁。東垣先生年輕時也患過頭痛,每次發作時兩頰發青發黃,頭昏眼花睜不開眼,懶得說話,身體沉重,想吐又吐不出來,要好幾天才能緩解。潔古老人說這是厥陰和太陰經絡共同導致的病症,稱為風痰,可以用玉壺丸治療。也可以加些雄黃、白朮治療風濕。另外,水煮金花丸和灸俠谿穴也能治癒。由此可見,理解方藥的本質是關鍵,而運用方藥則是實踐,只知其本質而不懂運用就會有弊端。能將本質和運用融會貫通,才是醫術的最高境界,的確是真理啊。
〔丹〕徐舍人因作勞,頭與目眶痛,足冷身熱,脈大而不甚數,作勞痰治之。
半夏(二錢),川芎,黃芩,白朮,陳皮(各一錢半),木通(一錢),甘草(少許)
分二帖煎,姜一片,下保和丸三十丸。
〔羅〕,茯苓半夏湯,治風熱痰逆嘔吐,或眩運頭痛。
半夏(三個,稍大者制),赤茯苓(一錢),陳皮(一錢,湯洗),黃芩(一錢),甘草(一錢)
上用水二鍾,生薑三片,煎一盞,分三服作一日,溫服無時。
白話文:
徐舍人因為勞累,頭和眼眶疼痛,腳冷身體發熱,脈搏強勁但不很快,屬於勞累導致痰症,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半夏兩錢,川芎、黃芩、白朮、陳皮各一錢半,木通一錢,甘草少許。
分成兩帖煎煮,加入一片生薑,再加入保和丸三十丸。
茯苓半夏湯,用於治療風熱痰逆嘔吐,或頭暈目眩頭痛。
半夏三個,稍微大一點的要制好,赤茯苓一錢,陳皮一錢,用溫水洗淨,黃芩一錢,甘草一錢。
以上藥材用水兩鍾,生薑三片,煎煮成一盞,分三次服用,一天服用完畢,溫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
〔丹〕又治濕痰頭痛。
黃芩(酒炒,三錢),蒼朮(酒炒,一兩),川芎,細辛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
為末,擂生薑一片,和勻,茶清調服。
賈孺人,脈沉,有痰頭痛。
川芎(一錢),澤瀉(一錢,酒炒),白朮(一錢半,酒)
煎下茯苓丸三十粒。(茯苓丸方見痰飲門。)
〔《聖》〕治偏正頭疼,並夾腦風,連兩太陽頭痛。以白殭蠶細研為末,用蔥茶調服方寸匕。
上濕痰頭痛,用半夏、南星及酒朮、酒芩,燥其痰也,風痰頭痛,用風藥,余者並見風頭痛條。
白話文:
丹藥可以治療濕痰頭痛。將黃芩、蒼朮、川芎、細辛、甘草研磨成粉末,加入生薑,用茶水調服。賈孺人脈象沉,有痰頭痛,可以服用川芎、澤瀉、白朮煎服,並搭配茯苓丸。偏頭痛或伴隨腦風,可以用白殭蠶研磨成粉末,用蔥茶調服。濕痰頭痛可以用半夏、南星、酒朮、酒芩燥化痰濕;風痰頭痛則用祛風藥物,其他方法請參考風頭痛的治療方法。
〔《素》〕陽明所謂客孫脈,則頭痛鼻鼽腹腫者,陽明並於上,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,故頭痛鼻鼽腹腫也。(脈解篇)
〔孫〕館職學士張居易,嗜酒散誕,不為名利拘束,忽發熱頭疼,俾翰林醫官治之,十日愈甚。諸學士共議召孫,孫至脈之。曰:餘人皆曰傷寒,故作此疾也。張學士好酒多,痰食所傷也,今疾非傷寒,而右手脈甚數,左手脈平和,此必傷酒食而作頭痛,宜吃食藥五七丸,俟之半日,進退決矣。孫遂用食藥,經食久,膈漸寬,頭痛遂減,再進利膈藥,遂獲安。
大凡陽邪頭疼,經十日,豈得不變發熱而狂亂,故知非傷寒,乃食病之過也。
白話文:
《素問》提到陽明脈又稱客孫脈,如果出現頭痛、鼻塞、腹腫,表示陽明經氣上衝,而陽明經氣的孫絡屬於太陰經,所以才會出現頭痛、鼻塞、腹腫的症狀。
翰林學士張居易嗜酒放蕩,不拘名利,突然發燒頭痛,請翰林醫官治療,十天病情加重。眾學士商議召見孫思邈,孫思邈診脈後說:「其他人皆認為是傷寒,所以才病成這樣。張學士愛喝酒,飲食傷脾,如今的病症不是傷寒,而是右手脈搏很快,左手脈搏平穩,這是因過度飲酒傷食導致頭痛,應該服用食積藥五七丸,等候半日,病情就會有所變化。」孫思邈便給他服用食積藥,服用一段時間後,胸膈漸漸舒緩,頭痛也減輕,再服用利膈藥後,終於痊癒。
總之,陽邪引起頭痛,經過十天,怎麼可能不發燒而變得狂亂呢?所以知道這不是傷寒,而是飲食不節導致的疾病。
〔丹〕胡孺人因吃冷粉與肉,頭痛自汗,膈痞,小便赤。
白朮(二錢半),陳皮(一錢半),木通,川芎,黃芩(各半錢)
姜水煎熟,吞下草豆蔻丸、阿魏丸、保和丸各五十粒。
脈動作頭重痛,熱氣潮者,屬胃。(謂胃有酒食及痰疾之類也。)
〔丹〕頭痛如破,酒炒大黃半兩,茶煎服。
上以酒炒大黃下頭痛,蓋病在胃而頭痛者,必下之方愈也。如孫兆以利膈藥,下張學士傷食頭痛,詳見本條。郭茂恂以黑龍丹,下其嫂金華君產後汙血頭痛,詳見產後頭痛,皆下咽即安是也。
白話文:
胡孺人因為吃了冷粉和肉,就開始頭痛、冒汗、胸悶、小便發紅。醫生開了白朮、陳皮、木通、川芎、黃芩等藥材,用薑水煎煮後服用,同時也讓她吞下草豆蔻丸、阿魏丸、保和丸各五十粒。醫生觀察到她的脈象跳動,頭部沉重疼痛,伴有熱氣上涌的症狀,判斷是胃部的問題,認為胃裡有食物積滯和痰濕等病症。
如果頭痛劇烈如同頭破一樣,可以用酒炒製大黃半兩,用茶水煎服。
醫生解釋說,對於胃部積滯引起頭痛的患者,服用酒炒製大黃能夠起到瀉下的作用,這是治療這種頭痛的有效方法。 就像孫兆曾經用開胃消食的藥物治療張學士因食物積滯引起的頭痛,以及郭茂恂用黑龍丹治療他嫂子金華君產後瘀血導致的頭痛,這些都是通過瀉下達到治療效果的例子。
心煩頭痛,病在膈中,過在手巨陽少陰,東垣清空膏之類治之。(全文見治虛實後法。)
頭痛巔病,下虛上實,過在足少陰巨陽,甚則入腎頭痛。(全文見治虛實法。)
許學士謂之腎厥頭疼也,用玉真丸治之。東垣云:此寒濕頭痛,氣上而不下也。(玉真丸方見寒熱條。)
運氣,頭痛有四:
一曰火鬱於上而痛。經云:少陽司天之政,初之氣,風勝乃搖,候乃大濕,其病氣怫於上頭痛;二之氣,火反郁,白埃四起,其病熱鬱於上頭痛。又云:少陽司天,火淫所勝,民病頭痛,發熱惡寒而瘧,治以寒劑為君也。
白話文:
心情煩躁、頭疼,病症源於膈膜,影響到手部的陽明經和少陰經,可以參考東垣的清空膏之類的方劑治療。
頭痛且頭頂疼痛,下虛上實,影響到足部的少陰經和陽明經,嚴重時會導致腎臟引起頭痛。
許學士稱之為腎厥頭疼,可以用玉真丸治療。東垣說,這是寒濕頭痛,氣往上走而不往下走。
運氣學說認為,頭痛有四種原因:
第一種是火氣鬱結在上而導致疼痛。經書說,少陽經主司天之氣,初之氣,風氣盛行就會導致搖晃,候氣盛行就會導致濕氣過重,病症會導致氣鬱結在上而頭痛;第二之氣,火氣反覆鬱結,就會出現白埃四起,病症會導致熱氣鬱結在上而頭痛。又說,少陽經主司天,火氣過盛,百姓就會患頭痛、發熱惡寒且發瘧疾,可以用寒涼藥物為主治。
二曰寒氣逐熱氣上行而痛。經云:歲金不及,炎火乃行,復則陰厥且格,陽反上行,頭腦戶痛,延及腦頂發熱。又云:太陽之勝,熱反上行,頭項頂巔腦戶中痛,目如脫。又云:太陽之復,心痛痞滿頭痛,治以熱劑為君也。
三曰濕邪傷腎膀胱而痛。經云:太陰司天,濕淫所勝,腰脊頭項痛,時眩。又云:太陰在泉,濕淫所勝,病沖頭痛,目似脫,項似拔。又云:太陰之復,頭頂痛重而掉瘈尤甚,亦治以熱劑為君也。
四曰陽明覆氣,兼非位之心病而痛。經曰:陽明之復,咳噦煩心,病在膈中,頭痛,治以溫劑也。
〔垣〕,白芷散,治風頭痛,搐鼻。
白話文:
頭痛有几种原因:一是寒气上行,驱逐热气而导致疼痛。经书中说,如果金气不足,炎热之气就会上行,导致阴气虚衰,阳气逆上,头脑户疼痛,并蔓延至脑顶发热。还有说,太阳气盛,热气逆行,头项顶巅脑户疼痛,眼睛仿佛要脱落。又说,太阳气复发,心痛、胸闷、头痛,要用热性的药物治疗。
二是湿邪损伤肾膀胱而导致疼痛。经书中说,太阴主司天,如果湿邪侵袭,就会导致腰脊头项疼痛,偶尔头晕。还有说,太阴在泉,湿邪侵袭,就会导致冲脉头痛,眼睛仿佛要脱落,脖子仿佛要被拉断。又说,太阴气复发,头顶部疼痛沉重,并伴有抽搐,也要用热性的药物治疗。
三是阳明气逆,加上心病不在其位而导致疼痛。经书中说,阳明气复发,咳嗽、呃逆、心烦,病在膈膜,头痛,要用温性的药物治疗。
用白芷散治疗风头痛,鼻塞抽搐。
石膏(二錢),薄荷(三錢),芒硝(二錢),鬱金(一錢),香白芷(二錢)
上細末,口噙水搐鼻,若症在太陽加羌活二錢,防風一錢,紅豆二粒,為末搐之。
川芎散,搐鼻。
青黛(二錢半),蔓荊子,川芎(各一錢二分),鬱金,芒硝(各一錢),石膏(一錢三分),細辛根(一錢),薄荷葉(二錢),紅豆(一粒)
上為末,搐鼻。
〔丹〕瘦人搐鼻藥。
軟石膏,朴硝(各半錢),腦子,檀香皮,荊芥,薄荷葉(各一錢),白芷,細辛(各三錢)
白話文:
石膏兩錢、薄荷三錢、芒硝兩錢、鬱金一錢、香白芷兩錢,磨成細末,用清水沾濕後塞入鼻孔。如果症狀屬於太陽經,就再加羌活兩錢、防風一錢、紅豆兩粒,磨成細末塞入鼻孔。
川芎散,塞入鼻孔。
青黛兩錢半、蔓荊子、川芎各一錢二分、鬱金、芒硝各一錢、石膏一錢三分、細辛根一錢、薄荷葉兩錢、紅豆一粒,磨成細末,塞入鼻孔。
瘦人專用的鼻塞藥方:軟石膏、朴硝各半錢、腦子、檀香皮、荊芥、薄荷葉各一錢、白芷、細辛各三錢。
〔羅〕,如聖散,治眼目偏痛頭風。
麻黃(燒灰,半兩),盆硝(二錢半),麝香,腦子(各少許)
上件為細末,搐之神效。
又方
楊梅青,硝石,伏龍肝(等分)
上為末,搐鼻立效。
〔河〕,瓜蒂神妙散,治偏正頭目昏眩,及偏正頭痛。
焰硝,雄黃,川芎,薄荷葉,道人頭(即蒼耳子),藜蘆(各一分),天竺黃(一錢半)
白話文:
「羅」方,用如聖散治眼目偏痛頭風。將麻黃燒成灰半兩,配以盆硝二錢半、麝香、腦子少許,研成細末,搐入鼻中,效果神奇。
另一方,用楊梅青、硝石、伏龍肝等分,研成末,搐鼻,立即見效。
「河」方,用瓜蒂神妙散治偏正頭目昏眩以及偏正頭痛。將焰硝、雄黃、川芎、薄荷葉、蒼耳子、藜蘆各一分,天竺黃一錢半,混合研磨。
上為細末,含水,鼻中搐一字,神驗。
上六方,搐鼻,治頭痛屬熱者也。
〔《本》〕治八般頭風。
草烏尖,細辛(等分),黃丹(少許)
上為細末,葦管搐入鼻中,立效。
〔丹〕治卒頭上痛。皂莢末吹鼻,嚏則止。(《斗門方》。)
〔世〕,火筒散,治頭風應驗方。
蚯蚓糞(四錢),乳香(二錢),麝香(少許)
上為末,用紙筒自下燒上,吸菸搐鼻內,神效。
〔仲〕,頭痛摩散方
大附子(一枚,炮),食鹽(等分)
上二味,為末,以方寸匕,摩疹上,令藥力行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清水調和後,吸入鼻中,效果顯著。這六種藥方都是用於治療因熱引起的頭痛,以鼻吸的方式治療。草烏尖、細辛和黃丹混合研磨成細粉,用葦管吸入鼻中,立即見效。皂莢末吹入鼻中,打噴嚏後頭痛就會停止。火筒散用於治療頭風,效果很好。蚯蚓糞、乳香和麝香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紙筒自下向上燃燒,吸入煙霧,效果神奇。頭痛摩散方則將炮製的大附子和食鹽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藥匙塗抹在患處,讓藥力滲透。
〔《聖》〕治風頭痛,每天欲陰風雨先發者。用桂心一兩為末,以酒調如膏,用敷頂上並額角。
治頭風餅子
五倍子,全蠍,土狗(七個)
上為末,醋糊作如錢大餅子,發時再用醋潤透,貼太陽穴上,炙熱貼之驗甚,仍用帕子縛之,啜濃茶,睡覺即愈。
〔《聖》〕治時氣頭痛不止。用朴硝二兩為末,生油調塗於頂上。
〔《經》〕患頭風,山豆根,搗末,油調塗之。
〔《食》〕治熱風頭痛,燒杏仁令煙盡,去皮尖,以亂髮裹之,咬於所患處齒下,其痛便止。
白話文:
治療風寒頭痛,尤其是在陰雨天氣之前發作的,可以用桂心一兩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成膏狀,敷在頭頂和額角。
治療頭風,用五倍子、全蠍、土狗(七個)研磨成粉末,用醋糊做成錢幣大小的餅,發病時再用醋潤濕,貼在太陽穴上,炙熱貼之效果顯著,並用布條綁住,喝濃茶,睡覺即可痊癒。
治療時氣頭痛不止,可以用朴硝二兩研磨成粉末,用生油調和塗在頭頂。
治療頭風,可以用山豆根搗碎成粉末,用油調和塗抹患處。
治療熱風頭痛,可以燒杏仁至煙盡,去皮尖,用頭髮包裹,咬在患處牙齒下方,疼痛就會停止。
〔世〕偏正頭痛風,醉頭風,以蓖麻子九粒,先用米調成膏,塗茶碗底,卻用火燒蓖麻仁煙出,以茶碗覆熏煙上,候煙盡,用少湯衝開服之,覺額上癢是效。
〔丹〕頭內如蟲蛀響,名天白蟻。用茶子細末吹鼻中。(《周氏方》。)
〔《靈》〕厥頭痛,面若腫起而煩心,取之足陽明、太陰。(厥病篇下同)厥頭痛,頭脈痛,心悲善泣,視頭動脈反盛者,刺盡去血,後調足厥陰。(頭痛項胛盛者,取血與厥陰。)厥頭痛,貞貞(都耕切。)頭重而痛,瀉頭上五行,行五,先取手少陰,後取足少陰。厥陰頭痛,意善忘,按之不得,取頭面左右動脈,後取足太陰。
白話文:
如果偏頭痛、醉酒頭痛,可以用九粒蓖麻子先用米磨成膏狀,塗抹在茶碗底部,然後用火燒蓖麻子讓煙冒出來,用茶碗罩住熏煙,等到煙消散後,用少許湯沖開服用,如果感覺額頭癢就表示有效。
頭部像有蟲子啃咬一樣發出響聲,稱為天白蟻,可以用茶籽磨成細末吹入鼻中。
頭部突然劇烈疼痛,臉腫脹並且心煩,要取足陽明、太陰穴位。頭部劇烈疼痛,頭脈疼痛,心情悲傷容易哭泣,觀察頭動脈搏動如果反常增強,就用針刺放血,然後調治足厥陰穴位。頭部和頸部疼痛厲害,就放血於厥陰穴位。頭部劇烈疼痛,頭昏沉疼痛,要瀉頭上五行,先取手少陰穴位,然後取足少陰穴位。厥陰頭痛,容易忘記事情,按壓時沒有感覺,要取頭面左右動脈穴位,然後取足太陰穴位。
厥頭痛,項先痛,腰脊為應,先取天柱,後取足太陽。(經云:頭目苦痛取之項中兩筋間,蓋風府穴也。又云:足太陽脈是動則沖頭痛,目如脫,項似拔。所生病者頭囟項痛,故應頭痛,取足太陽也。)厥頭痛,頭痛甚,耳前後脈湧有熱,瀉出其血,後取足少陽。(經云:足少陽脈從耳後入耳中,出走耳前,所生病者頭痛,故耳前後脈湧熱者,取足太陽也。)真頭痛,頭痛甚,腦盡痛,手足寒至節,死不治。
頭痛不可取於腧者,有所擊墮,惡血在於內,若肉傷痛未已,可側刺,不可遠取也。頭痛不可刺者,大痹為惡,日作者,可令少愈,不可已。陽迎頭痛腦滿,不得息,取之人迎。(陽迎,即陽逆也。又云:肝氣逆頭則痛耳聾頰腫,取血者,是瘀血腫滿處取之也。)
白話文:
頭部突然疼痛,先感到脖子僵硬疼痛,腰背部也跟著酸痛,應先針灸天柱穴,再針灸足太陽穴。頭部和眼睛疼痛,就取脖子兩條筋之間的風府穴,足太陽脈氣血運行不順暢,會導致頭部突發性疼痛、眼睛突出、脖子像是被拉扯的感覺。因為頭頂和脖子疼痛,所以要針灸足太陽穴。頭部突然疼痛,而且疼痛劇烈,耳朵前後的血管搏動發熱,就放血治療,然後針灸足少陽穴。因為足少陽脈從耳後進入耳朵,再從耳朵前方出來,所以耳朵前後血管搏動發熱時,就需要針灸足少陽穴。如果頭痛非常嚴重,感覺整個腦袋都痛,手腳冰冷到關節處,這是屬於危重病症,無法治療。
頭痛時不要針灸腧穴,因為可能導致瘀血積聚在體內,如果肌肉受傷疼痛尚未消退,可以側著針刺,但不要遠距離針刺。患有嚴重的痺症,每天都感到疼痛,針灸只能減輕疼痛,無法根治。如果頭痛伴隨頭昏腦脹,無法休息,就針灸人迎穴。肝氣逆上頭部,就會導致頭痛、耳聾、面頰腫脹,取血治療就是針對瘀血腫脹的部位進行放血。
〔《摘》〕偏正頭風:絲竹空(沿皮向外透率谷。),風池(橫針入寸半,透風府。),合谷(半寸以上穴未愈,再取。),解谿,三里,中脘(中脘一穴,灸五十壯。)
〔《集》〕正頭風:百會(一分,灸七壯。),上星(二分,灸七壯,三稜針出血亦得。),合谷(不愈,再取。),神庭(灸七壯。),太陽(在兩額角眉後紫脈上,三稜針出血亦得。)
醉頭風:(內攢竹一穴,《通玄》同),印堂(一分,灸五壯),攢竹(一分,沿皮橫透魚腰),三里,膻中(灸),風門(沿皮向外一寸)
〔《摘》〕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:天牖(五分,留七呼,不宜補,亦不宜灸,若灸之則面腫脹,合當取下穴。譩譆(六分,留三呼,瀉五吸,後取天牖、風池即瘥,此古流注之法。)
白話文:
偏正頭風,針刺絲竹空、風池、合谷、解溪、三里、中脘,中脘穴灸五十壯。正頭風,針刺百會、上星,灸七壯,上星亦可用三稜針出血。合谷穴若不愈,可再次針刺。神庭灸七壯,太陽穴在額角眉後紫脈上,可用三稜針出血。醉頭風,針刺內攢竹、印堂、攢竹、三里、膻中、風門,印堂、膻中灸五壯,攢竹沿皮橫透魚腰,風門沿皮向外一寸。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,針刺天牖、譩譆,天牖留七呼,不可補灸,若灸則面腫脹,應取下穴。譩譆留三呼,瀉五吸,之後取天牖、風池即會痊癒,這是古法流注之法。
〔潔〕頭風:後谿,京骨
上手足太陽。
〔《玉》〕頭痛嘔吐:神庭(一分。)印堂(在兩眉中,沿皮透左攢竹,補三吸,轉歸元穴,退針沿皮透右攢竹,補三吸。)
〔《摘》〕風痰頭痛:豐隆(五分,灸亦得。)腎厥頭痛:湧泉(三分,彈針出血。)
嘗治一老婦人頭痛,久歲不已,因視其手足有血絡,皆紫黑,遂用三稜針盡刺出其血,如墨汁者數盞,後視其受病之經灸刺之,而得全愈。即經所謂大痹為惡,及頭痛,久痹不去身,視其血絡,盡出其血是也。
〔《甲》〕腦風頭痛,惡見風寒,鼽衄鼻窒,喘息不通,承靈主之。頭痛身熱,引兩頷急(一作痛),腦空主之。頭痛,目窗、天衝、風池主之。(以上諸穴在頭部第三行也。)善嚏頭痛,身熱,頷厭主之。熱病頭痛,引目外眥而急,煩滿汗不出,引頷齒面赤皮疼,懸釐主之。
白話文:
治療頭風可以用後谿穴和京骨穴。這兩個穴位分別屬於手太陽和小腸經。
頭痛嘔吐可以用神庭穴,位於頭頂正中,針刺深度一分。也可以用印堂穴,位於兩眉之間,沿著皮膚方向針刺左攢竹穴,補法三吸,然後轉針到歸元穴,退針時沿著皮膚方向針刺右攢竹穴,補法三吸。
風痰頭痛可以用豐隆穴,針刺深度五分,也可以灸治。腎厥頭痛可以用湧泉穴,針刺深度三分,彈針出血。
曾經治療一位老年婦女頭痛,病症持續多年,觀察她的手腳發現血管都呈紫黑色,於是用三稜針刺出血,血液如同墨汁般流出了幾盞,之後根據她患病的經絡進行灸刺,最終痊癒。這就如同經書中所說的大痹為惡,頭痛久治不愈,觀察血管,刺出血就能治癒一樣。
腦風頭痛,怕風寒,鼻塞流鼻血,呼吸困難,可以用承靈穴。頭痛發熱,頸部兩側疼痛,可以用腦空穴。頭痛可以用目窗穴、天衝穴、風池穴,這三個穴位都在頭部的第三行。打噴嚏引起的頭痛,發熱,頸部僵硬,可以用頷厭穴。熱病引起的頭痛,痛到眼角,感到頭脹,出不了汗,脖子、牙齒、臉頰紅腫疼痛,可以用懸釐穴。
熱病,偏頭痛,引目外眥,懸釐主之。醉酒風熱,發兩角眩(一云兩目)痛,不能飲食,煩滿嘔吐,率谷主之。(《千金》云:此條在風篇。)頸額榰滿,引牙齒口噤不開,急痛不能言,曲鬢主之。(以上諸穴皆在耳前也。)頭痛引頸,竅陰主之。頭風耳後痛,煩心及足不收,失履,口喎僻,頸頂搖瘈,牙車急,完骨主之。
(以上諸穴皆在耳後也。)頭目瞳子痛,不可以視,俠項強急,不可以顧,陽白主之。頭痛目眩,頸項強急,胸脅相引,不得傾側,本神主之。(以上諸穴皆在面部也。)頭痛振寒,清冷淵主之。頭痛項背急,消濼主之。頭風痛,鼻鼽衄,眉頭痛,善嚏,目如欲脫,汗出寒熱,面赤頰中痛,項強不可左右顧,目系急,瘛瘲,攢竹主之。
白話文:
熱病引起偏頭痛,疼痛延伸到眼角,懸釐穴可以治療。醉酒後風熱入侵,導致頭頂兩邊或兩眼疼痛,無法進食,感到胸口飽脹想吐,率谷穴可以治療。頸部和額頭脹滿,疼痛延伸至牙齒,嘴巴張不開,劇烈疼痛無法言語,曲鬢穴可以治療。頭痛引發頸部疼痛,竅陰穴可以治療。頭風引起耳後疼痛,心煩意亂,腳趾無法收縮,容易跌倒,口角歪斜,脖子搖晃抽搐,牙齒緊咬,完骨穴可以治療。頭部、眼睛和瞳孔疼痛,看不清東西,脖子僵硬無法轉動,陽白穴可以治療。頭痛頭昏,頸項僵硬,胸脅疼痛,無法側身,本神穴可以治療。頭痛伴隨發冷,清冷淵穴可以治療。頭痛頸背緊繃,消濼穴可以治療。頭風頭痛,鼻子流鼻血,眉毛疼痛,容易打噴嚏,眼睛好像要掉出來,出汗怕冷,臉頰疼痛,脖子僵硬無法左右轉動,眼睛緊繃,抽搐,攢竹穴可以治療。
頭眩痛重,目如脫,項似拔,狂見鬼,目上反,項直不可顧,暴攣足不任身,痛欲拆,天柱主之。風眩頭痛,鼻不利,時嚏,清涕自出,風門主之。暴病頭痛,身熱痛,肌肉動,耳聾惡風,目眥爛赤,項不可以顧,髀樞痛,泄腸澼,束骨主之。風眩頭痛,少海主之。厥頭痛,面浮腫,煩心,狂見鬼,喜笑不休,發於外,有所大喜,喉痹不能言,豐隆主之。
陽厥悽悽而寒,少腹堅,頭痛,脛股腹痛,消中,小便不利,善嘔,三里主之。厥頭痛,面腫起,商丘主之。厥頭痛,孔最主之。頭重頂痛目不明,風到腦中寒,重衣不熱,汗出,頭中,惡風,刺腦戶主之。頭重目瞑,厥,寒熱,項強難以顧,汗不出,陶道主之。頭痛如破,身熱如火,汗不出,瘛瘲,裡急,腰股相引痛,命門主之。
白話文:
頭昏腦脹,眼睛像要掉出來,脖子像是被拉扯著,胡言亂語,眼珠上翻,脖子僵直不能轉動,突然抽筋,雙腿無力,疼痛得快要裂開,這是天柱穴的症狀。
頭昏腦脹,鼻子不通,經常打噴嚏,清鼻涕流個不停,這是風門穴的症狀。
突然發病頭痛,發燒疼痛,肌肉抽動,耳聾怕風,眼角紅腫,脖子不能轉動,髖骨疼痛,腹瀉,這是束骨穴的症狀。
頭昏腦脹,這是少海穴的症狀。
突然發病頭痛,臉部浮腫,心煩意亂,胡言亂語,狂笑不止,發病原因來自外感,因過度歡喜而導致喉嚨腫痛,不能說話,這是豐隆穴的症狀。
陽氣虛寒,下腹部硬,頭痛,脛骨和小腿前側疼痛,消化不良,小便不暢,容易嘔吐,這是三里穴的症狀。
突然發病頭痛,臉部腫脹,這是商丘穴的症狀。
突然發病頭痛,這是孔最穴的症狀。
頭沉重,頭頂疼痛,視力模糊,風寒侵入腦部,穿著厚衣服也不覺得暖和,出汗,頭部怕風,這是腦戶穴的症狀。
頭沉重,眼睛昏花,突然發病,寒熱交替,脖子僵硬,難以轉動,不出汗,這是陶道穴的症狀。
頭痛如裂,身體發燒像著火一樣,不出汗,神志恍惚,裡急後重,腰和腿部連著疼痛,這是命門穴的症狀。
〔《素》〕寸口之脈,中手短者,曰頭痛。(平人氣象論)推而下之,下而不上,頭項痛。
〔《脈》〕診頭痛目痛,久視無所見者死。(久視不見,見諸脈病雜法。下而不上,《甲乙經》作卒視上而不下者是。)病若頭痛目痛,脈急短澀死。(未詳其義。)
白話文:
《素問》中提到,如果病人手腕寸口脈搏位置較短,就容易頭痛。如果脈象向下沉而不向上浮,則會頭項疼痛。《脈經》則指出,如果頭痛目痛且久視無物,則預後不佳,可能會死亡。若脈象急促短澀,也同樣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