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六·肺大腸部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六·肺大腸部 (14)

1. 咳嗽

〔《本》〕治氣喘咳嗽。

大黃,葶藶(一兩,淨瓦上炒),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桑白皮湯下。

上下痰用葶藶為效極速,虛人忌用。

〔仲〕咳家其脈弦,為有水,十棗湯主之。有支飲家,咳煩,胸中痛,不卒死,至一百日,或一歲,宜十棗湯。

〔丹〕伯溫年近四十,滋味厚,素患咳嗽有痰,與通神丸、神術丸和勻。食前生薑湯下五六十丸,後以津咽小胃丹十五丸,日服六服。

上十棗湯下痰,仲景法也,虛人審之。丹溪變十棗為小胃丹而少服,徐徐法也。

〔《脈》〕咳而時發熱,脈卒弦者,非虛也,此為胸中寒實所致也,當吐之。咳家其脈弦,欲行吐藥,當相人強弱而無熱乃可吐之,其脈沉者不可發汗。

子和稀涎散,三聖散,仲景瓜蒂散(以上三方並見治法門。)

上吐熱痰法,輕者但用芎、茶、梔仁、蘿蔔子、薑汁入酸齏汁探吐之。

〔《局》〕碧霞丹(方見治法門。)

〔《本》〕治遠年近日哮嗽妙方。

砒,面,海螵蛸(各一錢)

上三味為末,水調作餅子,慢火炙黃,再研令細。每服一字,用井花水調一大呷,空心服,良久吐出為度。小兄加減與之。忌食毒物。

上吐寒痰法,丸用藜蘆、瓜蒂吐不透者,用附尖神效。

〔子和〕常仲明病寒熱往來,時咳一二聲,面黃無力,懶思飲食,夜多寢汗,日漸瘦削。諸醫作虛損治之,用二十四味燒肝散,鹿茸、牛膝補養二年,口中痰出,下部轉虛。戴人斷之曰:上實也。先以湧劑吐痰二三升,次以柴胡飲子降火益水,不月餘復舊。此症何名?乃經中雲二陽病也。

二陽之病發心脾,不得隱曲,心受之則血不流,故女子不月,脾受之則味不化,故男子少精。此二症名異而實同,仲明之病,味不化也。馳口鎮一男子年二十餘歲,病勞嗽數年,其聲欲出不出,戴人問曾服藥否?其人曰:家貧未嘗服藥。戴人曰:年壯不妄服藥可治。先以苦劑湧之,次服舟車、浚川丸大下之,又服重劑果瘥。

一田夫病勞嗽,一湧一泄,已減大半,次服人參補肺湯,臨臥更服檳榔丸以進食。

上吐下兼施以攻其痰也。

〔《本》〕治勞嗽。

青黛(三錢),辰砂,雄黃,白礬,信(各一錢,生用)

上併為末,淡豆豉一百粒,湯浸去殼,研如膏,入前五味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一丸,臨臥冷茶清下。治遠年近日喘嗽。

蟬蛻(一兩,去頭足),五靈脂(生),砒(生),雄黃(生),杏仁(去皮尖。各五錢),輕粉(一兩),淡豆豉(四十九粒),馬兜鈴(生一兩)

上研,除出輕粉另研,余為末,用生薑、葶藶自然汁合輕粉諸藥為丸,如小彈大。每服一丸,臨臥細嚼,生薑湯送下。

上用信劫痰例,蓋為寒濕痰設也。

運氣,咳有二:

白話文:

咳嗽

治療氣喘咳嗽:

用大黃和葶藶子(一兩,在乾淨的瓦片上炒過),將它們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用桑白皮湯送服。葶藶子對於治療上下部位的痰液效果非常快,但體虛的人不宜使用。

咳嗽的脈象與治療:

咳嗽病人的脈象如果呈現弦狀,表示體內有水,應該用十棗湯治療。如果是有支飲(停留在胸膈的痰飲)的病人,咳嗽且感到煩躁、胸痛,但還沒有馬上死亡,經過一百天或一年,也適合用十棗湯。

醫案:

朱丹溪說他自己將近四十歲,飲食偏好濃厚的滋味,本來就有咳嗽和痰的毛病。他用通神丸和神術丸混合在一起,在吃飯前用生薑湯送服五六十丸,之後再用津咽小胃丹十五丸,一天服用六次。

十棗湯可以用來瀉下痰液,這是張仲景的方法,但體虛的人要謹慎使用。朱丹溪將十棗湯改為小胃丹,並減少服用量,這是徐緩治療的方法。

脈象與治療的考量:

咳嗽並且時常發熱,脈象突然變得弦狀,這不是虛證,而是因為胸中有寒邪和實證導致的,應該用吐法治療。咳嗽病人的脈象如果呈現弦狀,想要使用吐藥,要根據病人身體強弱來判斷,如果沒有發熱才可以吐,脈象沉的人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。

其他吐痰藥方:

可以用稀涎散、三聖散或仲景的瓜蒂散(以上三方都可以在治法門找到)。如果要用吐法治療熱痰,症狀輕微的人可以用芎藭、茶葉、梔子仁、蘿蔔子、薑汁加入酸菜汁來催吐。

其他治療咳嗽的藥方:

還有碧霞丹(藥方可以在治法門找到)。

治療久病或近期發作的哮喘咳嗽的妙方:

用砒霜、麵粉、海螵蛸(各一錢),將這三味藥磨成粉末,用水調成餅狀,用慢火烤黃,再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字,用井花水調服一小口,空腹服用,過一會兒吐出來為止。可以根據病情輕重調整用藥,忌食有毒的食物。

這也是一種吐出寒痰的方法,如果用藜蘆、瓜蒂等藥物催吐效果不佳,可以用附子尖,效果很好。

醫案:

常仲明患有寒熱往來,時常咳嗽一兩聲,面色發黃、身體無力、不想吃飯、晚上容易盜汗、身體日益消瘦。醫生們都認為是虛損,用了二十四味燒肝散、鹿茸、牛膝等補養了兩年,結果口中痰液增多,下部卻更虛弱。戴人診斷後認為是上實證,先用催吐劑吐出兩三升痰液,再用柴胡飲子降火益水,不到一個月就恢復了健康。這種病症是什麼呢?這就是《黃帝內經》所說的二陽病。

二陽病發作會影響心和脾,使得氣血運行不暢。心受影響會導致血液不流通,所以女性會月經不調;脾受影響會導致消化功能變差,所以男性會少精。這兩種病症雖然名稱不同,但本質相同。常仲明的病,就是屬於消化功能變差。

另外一位姓馳的男子,二十多歲,患有勞嗽多年,咳嗽的聲音好像要咳出來又咳不出來。戴人問他是否服過藥,他說因為家貧沒有服過。戴人說年輕力壯不亂用藥可以治癒,先用苦藥催吐,再服用舟車丸、浚川丸等藥物瀉下,最後再服用較重的藥劑,病就好了。

一位農夫患有勞嗽,先用催吐和瀉下的方法,病症已經減輕了大半,接著服用人參補肺湯,臨睡前再服用檳榔丸來促進食慾。

這些都是用吐下兩種方法來攻破痰液的例子。

治療勞嗽的藥方:

用青黛(三錢),辰砂、雄黃、白礬、信石(各一錢,生用),一起磨成粉末,淡豆豉一百粒,用湯泡軟去殼,研成膏狀,加入前面的五味藥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臨睡前用冷茶水送服。可以治療久病或近期發作的喘嗽。

用蟬蛻(一兩,去掉頭足)、生五靈脂、生砒霜、生雄黃、杏仁(去掉皮尖,各五錢)、輕粉(一兩)、淡豆豉(四十九粒)、生馬兜鈴(一兩),將以上藥物磨成粉末,輕粉另外磨,剩下的藥物磨成粉,用生薑和葶藶的自然汁,加入輕粉和其他藥物做成如小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臨睡前細嚼,用生薑湯送服。

這裡使用信石來攻劫痰液,主要是針對寒濕痰液。

總之,咳嗽有兩種情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