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六·肺大腸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六·肺大腸部 (7)

1. 咳嗽

(清化丸方見火熱條。)肺脹而嗽,或左或右不得眠,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,宜養血以流動乎氣,降火疏肝以清痰,四物湯加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之類。如血礙氣作嗽者,桃仁、大黃、薑汁丸服。

一法,灸但可一邊眠者,可左側者灸右足三陰交,可右側者灸左足三陰交,立安。

〔《經》〕治氣嗽,嗽久者亦主之。生訶子一枚含之,咽津,瘥。瘥後不知食味,煎檳榔湯服之,便有味。

〔丹〕定喘劫方

訶子,百藥煎,荊芥(各等分)

為末,姜蜜丸,含化。治嗽劫方。

五味子(半兩),甘草(二錢半),五倍子(一錢),風化硝

為末,蜜丸,干含化。

〔世〕治痰嗽並喘。白礬飛,五倍子等分為末,每二錢,豬肝蘸藥臨臥服。

〔《本》〕化痰涎方。

明礬(二兩,枯),白殭蠶(半兩,炒,去絲)

上為細末,生研薄荷令爛,和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,薄荷湯下,日三服。

治遠年近日喘嗽。用皂角不蛀者三大莖,銼去黑皮,切開去子,每子倉內入巴豆肉一粒,合就,麻皮縛定,用生薑自然汁和蜜塗,令周匝慢火炙之,又塗又炙,以焦黃為度。劈開,去巴豆,以好明礬一兩枯過,蓖麻七個,薑汁和蜜塗炙,前三味為末,卻以杏仁二兩去皮尖,研成膏,與前藥和勻。每服一錢,用柿餅炙過候冷,蘸藥細嚼,臨臥服。

忌魚鮓鮭鯗油麵酒米醋煎爆熱毒等物。

上訶子、五味、五倍、白礬例。丹溪云:黃昏嗽者,火浮於肺,酸味斂而降之是也。

〔羅〕,九仙散,治一切咳嗽。

桑白皮,人參,桔梗,阿膠,五味子,烏梅,款冬花(各一兩),貝母(半兩),粟殼(八兩,去蒂,蜜炒黃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白湯點服。嗽住,止後服。

款花清肺散,治咳嗽喘促,胸膈不利,不得安臥。

人參(去蘆),甘草(炒),白礬(枯),烏梅(和核杵碎),款冬花(各一兩),甜葶藶(生用,一錢),粟殼(醋炒,四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米飲湯調服,食後。忌油膩物。多言語損氣。

人參清肺湯,治男子婦人肺胃虛寒,咳嗽氣急,胸膈咽塞,腹脅脹滿,迫塞短氣,喜欲飲冷,咽嗌隱痛,及療肺痿勞嗽吐血腥臭,乾嘔煩熱,聲音不出,肌肉消瘦,倦怠減食。

烏梅,地骨皮,人參,甘草(炙),阿膠(炮),杏仁(去皮,炒),桑白皮,知母,粟殼(去頂蒂,炒。各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入烏梅一個,同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食後臨臥。

人參款花散,治咳嗽久不愈者。

人參,款冬花(各五錢),知母,貝母,半夏(各三錢),粟殼(一兩,炒黃色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烏梅同煎,臨臥服。

安肺散,治痰嗽,不問新舊。

麻黃(二兩,去節),甘草(二兩,炒),御米殼(四兩,去蒂,炒黃色)

白話文:

(清化丸的藥方在「火熱」那條有提到。)肺部脹滿而咳嗽,有時左側有時右側無法入睡,這是因為痰夾雜著瘀血阻礙氣的運行所導致的疾病,應該用養血的方法來使氣流動順暢,並用降火、疏肝的方法來清除痰液。可以用四物湯再加入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等藥材。如果因為血瘀阻礙氣的運行而咳嗽,可以用桃仁、大黃、薑汁做成藥丸服用。

有個方法是,可以側睡一邊的人,如果可以左側睡,就灸右腳的三陰交穴;如果可以右側睡,就灸左腳的三陰交穴,很快就會好。

《醫經》說:治療氣喘咳嗽,久咳也適用。生訶子一顆含在口中,慢慢吞下口水,就能痊癒。如果痊癒後覺得吃東西沒味道,就煎檳榔湯服用,就會恢復味覺。

《丹溪心法》中有個「定喘劫方」:

訶子、百藥煎、荊芥,各等份磨成粉,用薑汁和蜂蜜做成藥丸含著化開,可以治療急促的咳嗽。

還有一個治咳急方:五味子(半兩),甘草(二錢半),五倍子(一錢),風化硝,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,含著化開。

《世醫得效方》提到:治療痰咳和氣喘。用白礬(煅燒過的)和五倍子等份磨成粉,每次用二錢,沾在豬肝上,睡前服用。

《本草綱目》中有個「化痰涎方」:明礬(二兩,煅燒過的)、白殭蠶(半兩,炒過,去除絲),以上磨成細粉,再用新鮮薄荷搗爛,和在一起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薄荷湯送服,一天三次。

治療久年或最近發生的氣喘咳嗽。用不蛀的皂角三大根,去掉黑皮,切開去籽,每個籽的凹槽內放入一粒巴豆肉,再把皂角合上,用麻皮捆緊,用生薑自然汁和蜂蜜塗滿皂角外表,用小火烤,邊烤邊塗,直到皂角焦黃為止。劈開皂角,去除巴豆,再用煅燒過的明礬一兩、蓖麻七個,用薑汁和蜂蜜塗抹後烤過,把前面三種藥材磨成粉。然後用去皮尖的杏仁二兩,研成膏狀,和前面的藥粉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烤過的柿餅放冷後,蘸藥細嚼,睡前服用。

忌吃魚乾、鹹魚、油麵、酒、米醋、煎炸、辛辣等食物。

以上提到的訶子、五味子、五倍子、白礬等藥材,丹溪說:「黃昏咳嗽的人,是火氣浮在肺部,用酸味藥材收斂火氣使之下降。」

羅天益有個「九仙散」,可以治療各種咳嗽:

桑白皮、人參、桔梗、阿膠、五味子、烏梅、款冬花(各一兩),貝母(半兩),粟殼(八兩,去蒂,用蜂蜜炒黃),以上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沖服。咳嗽停止後再服用。

還有個「款花清肺散」,可以治療咳嗽喘氣、胸膈不適、無法安睡:

人參(去蘆)、甘草(炒過)、白礬(煅燒過的)、烏梅(連核搗碎)、款冬花(各一兩),甜葶藶(生的,一錢),粟殼(用醋炒過的,四兩)。以上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米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忌油膩食物。說話太多會耗損氣。

另外有個「人參清肺湯」,可以治療男性女性因肺胃虛寒引起的咳嗽氣喘、胸膈咽喉堵塞、腹部和肋部脹滿、呼吸急促、喜歡喝涼的東西、咽喉隱隱作痛,以及治療肺痿引起的勞嗽、咳血腥臭、乾嘔煩熱、聲音嘶啞、肌肉消瘦、疲倦無力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烏梅、地骨皮、人參、甘草(炙)、阿膠(炮製過的)、杏仁(去皮炒過)、桑白皮、知母、粟殼(去蒂炒過。各一兩),以上粗略搗碎,每次服用三錢,加水一碗半,放入一顆烏梅,一起煎到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溫服,飯後和睡前服用。

還有個「人參款花散」,治療久咳不癒:

人參、款冬花(各五錢),知母、貝母、半夏(各三錢),粟殼(一兩,炒黃色),以上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五錢,和烏梅一起煎煮,睡前服用。

最後還有個「安肺散」,治療痰咳,不論新舊:

麻黃(二兩,去節)、甘草(二兩,炒過)、御米殼(四兩,去蒂,炒黃色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