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六·肺大腸部 (6)
卷之二十六·肺大腸部 (6)
1. 咳嗽
〔《千》〕,溫脾湯,治食飽則咳。
甘草(四兩),大棗(二十枚)
上二味,㕮咀,水五升,煮水二升,溫分三服。若咽中痛而聲鳴者,加乾薑一兩。
〔《聖》〕,甘膽丸,治吃醋搶喉,因成咳嗽不止,諸藥無效。
用甘草二兩,去赤皮,作二寸段,中半掰開,用豬膽汁五枚,浸三日,取出火上炙乾,為細末,煉蜜丸,每服四十丸,茶清吞下,臥服神效。曾有人患此,諸藥不效,用此方一服愈。
〔丹〕飲酒傷肺痰嗽。以竹瀝煎入韭汁,就吞栝蔞仁、杏仁、黃連丸。
治酒嗽。
青黛,栝蔞仁
用蜜姜丸,含化,散肺毒也。
食停積嗽,非青黛、栝蔞實不除。有食積人,面青白黃色不常,面上如蟹爪路,一黃一白者是也。
清金丸治食積嗽。(方見虛實條。)
栝蔞丸,治食痰壅滯喘咳。
栝蔞實,半夏,山楂,神麯(各等分)
為末,栝蔞穰水為丸,竹瀝薑湯送下。
又方治食積痰嗽。
杏仁,蘿蔔子(各二兩),為末,粥丸服。
食積痰作嗽,發熱者。
半夏,南星,栝蔞實,蘿蔔子(為佐),青黛,石鹼(為使),隨症加減,丸服之。
肺痿,專在養肺養氣養血清金。
〔仲〕,生薑甘草湯,治肺痿咳吐涎沫不止,咽燥而渴。
生薑(五兩),人參(二兩),甘草(四兩),大棗(十五枚)
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炙甘草湯,治肺痿涎唾多,心中溫溫液液者。
用甘草一味,以水三升,煮半升,分三溫服。
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,治肺痿吐涎沫。
桂枝,生薑(各三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十枚),皂莢(十枚,去皮弦,炙焦)
上五味,以水七升,微微火煮取三升,分三溫服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,其人不渴必遺尿,小便數。所以然者,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。此為肺中冷,必眩多涎吐,
甘草乾薑湯,以溫之。若服湯口渴者,屬消渴。
甘草(炙,四兩),乾薑(二兩,炮)
上㕮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渣,分溫再服。
上治肺痿症,或咳沫,或咳血。今編咳沫者入此門,咳血者入咳吐血門。
熱在上焦者,因咳為肺痿。肺痿之病從何得之?師曰:或從汗出,或從嘔吐,或從消渴,小便利數,或從便難,又被快藥下利,重亡津液,故得之。
〔《脈》〕咳而口中自有津液,舌上胎滑,此為浮寒,非肺痿也。
咳而上氣煩躁者為肺脹。仲景云:咳而上氣,此為肺脹。脈浮大者,越婢加半夏湯主之。又云:肺脹,咳而上氣,煩躁而喘,脈浮者,心下有水,小青龍湯加石膏主之。(二方並見喘門。)
〔丹〕肺脹而咳者,用訶子、青黛、杏仁。訶子能治肺氣因火傷極,遂成郁遏脹滿,不得眠一邊,取其味酸苦,有收斂除火之功。佐以海石、香附、栝蔞仁、青黛、半夏曲,姜,蜜調噙之。(香附用童便浸三日。)脈郁痰嗽睡不安,宜清化丸。貝母、杏仁為末,砂糖入薑汁蒸餅為丸,噙化。
白話文:
咳嗽
-
溫脾湯: 用於治療吃飽飯後就咳嗽的情況。藥材包含甘草(150克)和大棗(20顆)。將這兩味藥切碎後,加入1500毫升的水煮到剩600毫升,溫熱分三次服用。如果喉嚨痛且聲音嘶啞,可以加入乾薑38克。
-
甘膽丸: 用於治療吃醋嗆到喉嚨後,導致咳嗽不止,其他藥物都無效的情況。使用甘草75克,去除紅皮後切成約7公分長的小段,從中間掰開,用五個豬膽汁浸泡三天。取出後在火上烘乾,磨成細末,用煉好的蜂蜜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40顆,用清茶送服,睡前服用效果極佳。曾有人患此病,各種藥物都無效,用此方服用一次就痊癒了。
-
針對飲酒傷肺引起的痰嗽: 可以用竹瀝煎煮後加入韭菜汁,然後吞服栝蔞仁、杏仁和黃連製成的藥丸。
治療飲酒引起的咳嗽: 可以將青黛和栝蔞仁用蜜和薑汁製成藥丸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,可以散肺中的毒。
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咳嗽, 非得使用青黛和栝蔞實才能去除。如果一個人有食物積滯,臉色會呈現青白黃等不正常的顏色,臉上會出現像蟹爪一樣的紋路,一黃一白。
-
清金丸: 用於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咳嗽(藥方在虛實條目中)。
-
栝蔞丸: 用於治療因食物積滯導致痰液壅塞、氣喘咳嗽的情況。藥材包含栝蔞實、半夏、山楂和神麯(各等分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栝蔞瓤的水製成藥丸,再用竹瀝和薑湯送服。
-
另一種治療食積痰嗽的藥方: 將杏仁和蘿蔔子(各75克)磨成粉末,用粥做成藥丸服用。
-
對於因食積痰導致咳嗽,並且發燒的狀況: 可以使用半夏、南星、栝蔞實、蘿蔔子(作為輔助藥),再加上青黛和石鹼(作為引導藥),並根據症狀調整藥物,製成藥丸服用。
-
對於肺痿, 應專注於養肺、養氣、養血,並清除肺熱。
-
生薑甘草湯: 用於治療肺痿引起的咳嗽,吐出大量唾沫,喉嚨乾燥且口渴的情況。藥材包含生薑(188克)、人參(75克)、甘草(150克)和大棗(15顆)。將這四味藥加入1750毫升的水煮到剩750毫升,溫熱分三次服用。
-
炙甘草湯: 用於治療肺痿引起的唾液過多,且胸中感到溫熱的情況。只用甘草一味,加入750毫升的水煮到剩150毫升,溫熱分三次服用。
-
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: 用於治療肺痿引起的吐出唾沫。藥材包含桂枝、生薑(各113克)、甘草(38克)、大棗(10顆)、皂莢(10顆,去皮筋並烤焦)。將這五味藥加入1750毫升的水,用小火煮到剩750毫升,溫熱分三次服用。如果肺痿患者吐唾沫但不咳嗽,而且不口渴,必定會頻繁小便,這是因為肺虛無法控制下焦的緣故。此種狀況屬於肺中虛寒,必定會感到頭暈,且口中多涎。
-
甘草乾薑湯: 用於溫暖肺部。如果服用此湯後感到口渴,則屬於消渴症。藥材包含炙甘草(150克)和炮乾薑(75克)。將這兩味藥切碎,加入750毫升的水煮到剩375毫升,去除藥渣後,溫熱分兩次服用。
以上是關於肺痿的治療,有的會咳出泡沫,有的會咳血。此處將咳泡沫的歸入此類,咳血的歸入咳血門。
熱在上焦的人,會因為咳嗽而發展成肺痿。肺痿的病因是什麼?有可能是因為出汗過多、嘔吐、消渴、小便頻繁或排便困難,又被猛烈的瀉藥導致嚴重失水而引起的。
-
《脈經》中提到: 如果咳嗽時口中自然有唾液,舌苔濕滑,這屬於浮寒,不是肺痿。
-
咳嗽時如果出現呼吸困難、煩躁,則屬於肺脹。 《傷寒論》提到:咳嗽且呼吸困難,這就是肺脹。如果脈象浮大,可以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。又說:肺脹患者咳嗽、呼吸困難、煩躁且氣喘,脈象浮,則表示心下有水,應該用小青龍湯加石膏治療。(這兩個藥方都在喘門中)。
-
肺脹且咳嗽, 可以用訶子、青黛、杏仁來治療。訶子可以治療因火傷導致肺氣鬱結、脹滿,以至於無法安睡。它味酸苦,有收斂和清除火熱的功效。輔以海石、香附、栝蔞仁、青黛、半夏曲,加薑汁和蜂蜜調和後慢慢含服。(香附需要用童子尿浸泡三天)。如果脈象鬱滯、痰多咳嗽、睡眠不安,可以使用清化丸。將貝母、杏仁磨成粉末,加入砂糖和薑汁蒸餅製成藥丸,含在口中慢慢融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