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31)
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31)
1. 狂
〔《明堂》〕灸狂發怒欲殺人,見鬼:身柱(灸,在三椎節下間、後谿。)
〔通玄〕呆癡:神門(一穴,沿皮向前三分,先補後瀉,灸之)、後谿(補生,瀉成。)
〔標幽〕又法:大鐘。
〔《集》〕失志呆癡:神門、中衝、鬼服、鳩尾、百會。
〔《摘》〕心悶不已:支溝。
〔《甲》〕狂易,魚際及合谷、腕骨、支正、少海、崑崙主之。狂言笑,見鬼,取之陽谿及手足陽明、太陽。狂歌妄言怒恐,惡人與火,罵詈,三里主之。狂妄走善欠,巨虛上廉主之。狂易見鬼神與火,解谿主之。狂言,太淵主之。心懸如飢之狀,善悲而驚狂,面赤目黃,間使主之。
狂疾,液門主之。又俠谿、丘墟、光明主之。狂互引頭痛,耳鳴目痹,中渚主之。身熱狂走,談言見鬼,瘛瘲,身柱主之。狂妄言怒,恐惡火,甚罵詈,巨闕主之。
白話文:
狂
- 《明堂》: 灸療可以治療狂躁發怒想殺人,以及看到鬼的症狀,可以灸身柱穴(這個穴位在第三個胸椎骨下方凹陷處,以及後谿穴)。
- 《通玄》: 治療呆傻痴呆,可以針神門穴(這個穴位進針後沿皮向前進針三分,先補後瀉,也可以用灸),以及後谿穴(補法可以使人產生精神,瀉法可以使人平靜)。
- 《標幽》: 另一個治療方法是針大鐘穴。
- 《集》: 治療精神失常、呆傻痴呆,可以針神門穴、中衝穴、鬼服穴、鳩尾穴、百會穴。
- 《摘》: 治療心中煩悶不舒服,可以針支溝穴。
- 《甲》: 治療狂躁病,可以針魚際穴、合谷穴、腕骨穴、支正穴、少海穴、崑崙穴。狂躁、胡言亂語、看到鬼,可以針陽谿穴,以及手足陽明經和太陽經上的穴位。狂躁唱歌、說胡話、發怒恐懼、害怕人或火、罵人,可以針足三里穴。狂躁、亂跑、經常打呵欠,可以針巨虛上廉穴。狂躁、看到鬼神或火,可以針解谿穴。狂躁說胡話,可以針太淵穴。心中感覺空虛像飢餓一樣,容易悲傷、驚恐、狂躁,臉色發紅、眼睛發黃,可以針間使穴。
- 治療狂躁病,可以針液門穴。也可以針俠谿穴、丘墟穴、光明穴。狂躁、頭痛互相牽引、耳朵鳴叫、眼睛模糊,可以針中渚穴。身體發熱、狂躁亂跑、說話時看到鬼、抽搐,可以針身柱穴。狂躁、說胡話、發怒、恐懼、害怕火、甚至罵人,可以針巨闕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