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27)
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27)
1. 狂癲
狂謂妄言妄走也,癲謂僵仆不省也,各自一症,今以狂入脾部,癲入肝部。然經有言狂癲疾者,有言狂互引癲者,又言癲疾為狂者,此則又皆狂癲兼病。今病有妄言妄走,頃時前後僵仆之類,有僵仆後妄見鬼神半日方已之類,是以癲狂兼病者也。
〔《難》〕癲狂之病,何以別之?然,狂之始發,少臥而不飢,自高賢也,自辨智也,自貴倨也,妄笑好歌樂,妄行不休是也。癲疾始發,意不樂,直視僵仆,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。重陽者狂,重陰者癲。(二十難王注云:狂病之後,不欲眠臥,不肯飲食,自言賢智尊貴歌笑行走不休,今人以為癲疾謬矣。)
〔《素》〕二陰二陽皆交至,病在腎,罵詈妄行,癲疾為狂。(陰陽類論,王注云:二陰腎水,二陽胃土,土刑水,病在腎胃為狂。)
〔《靈》〕邪入於陽則為狂。轉則為癲疾。(九針篇)
〔《素》〕癲疾厥狂,久逆之所生也。(通評虛實論)太陽所謂狂癲疾者,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,下虛上實,故狂癲疾也。(脈解篇)
針灸,狂癲有二法:
其一取胃。經云:足陽明之別,名曰豐隆,去踝八寸,別走太陰,其病實則狂癲,取之所別是也。
其二取膀胱。經云:膀胱足太陽之脈所生病者狂癲,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。
〔《甲》〕狂癲疾吐舌,太乙及滑肉、期門主之。狂僕,溫溜主之。狂癲疾,陽谷及築賓、通谷主之。狂互引顛疾數發,後谿主之。狂癲,陰谷主之。
白話文:
【狂癲】
狂癲指的是兩種不同的病症,其中狂是指病人出現胡言亂語,行為失常;癲則是指病人突然倒地,失去意識。然而,根據古籍記載,有的時候狂和癲會同時發生,形成一種複合型的疾病。
狂癲的具體表現如下:在狂癲發作之初,病人會有睡眠減少,不覺飢餓,自視甚高,認為自己聰明且地位尊貴,行為怪異,無緣無故大笑,喜歡唱歌跳舞,並且這種行為不會停止。而癲疾開始發作時,病人情緒低落,目光呆滯,然後突然倒地,其脈象顯示三部脈象陰陽都處於亢奮狀態。
再進一步來說,如果病人的陽氣過盛,就會產生狂癲;反之,若陰氣過剩,則會產生癲疾。
在治療方面,針灸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,主要取穴胃經和膀胱經。足陽明胃經的豐隆穴,離腳踝八寸,當此穴氣血充盈時,會導致狂癲,所以取此穴治療。另外,膀胱足太陽脈所生病者,也會導致狂癲,應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來選擇適當的穴位進行治療。
此外,還有其他幾個穴位可用於治療狂癲,例如太乙、滑肉、期門、溫溜、陽谷、築賓、通谷以及後谿等穴位,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狂癲進行治療。而陰谷穴則是用於治療一般的狂癲症狀。
2. 狂
欲獨閉戶牖而處,陰不勝其陽,則脈流薄疾並乃狂。(全文見治虛實法。)
血並於陽,氣並於陰,故為驚狂。(全文見刺虛法。)
〔《素》〕帝曰:有病怒狂者,此病安生?岐伯曰:生於陽也。帝曰:陽何以使人狂?岐伯曰:陽氣者,因暴折而難決,故善怒也,病名曰陽厥。帝曰:何以知之?岐伯曰:陽明者常動,巨陽少陽不動,不動而動大疾,此其候也。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奪其食即已。夫食入於陰,長氣於陽,故奪其食即已。
使之服以生鐵落為飲。夫生鐵落者,下氣疾也。(病能篇)
〔無〕虢礬丹治狂效。(方見癲癇門)
鎮心丹,治驚悸自汗,心煩短氣,喜怒悲惡,悉不自知,忘魂失魄,狀若神靈所憑,及男子遺泄,女子帶下。
辰砂(研),白礬(煅汁盡,各等分)
上為末,水丸如雞頭大。每服一丸,煎人參湯下,食後服。
〔世〕浙江一婦人,癲狂不止。醫以瓜蒂半兩為末,每一錢重,井花水調滿一盞投之,隨得大吐,吐後熟睡,勿令驚動,自此無恙。
〔《竹》〕,來蘇膏,治遠年近日風癇心病,風狂中風,涎沫潮閉,牙關不開及破傷風,並皆治之。
皂角(一兩,肥大無蟲蛀者,去皮弦子)
上將皂角切碎,用漿水一大碗,春秋浸三四日,冬七日,夏一二日,揉開取淨浸透皂角汁,入銀器或砂鍋內,以文武火熬,用新柳條槐枝攪,熬似膏藥取出,攤於夾紙上,陰乾,收貯。如遇病人,取手掌大一片,用溫漿化在盞內,用竹管兒盛藥水,將病人扶坐定,頭微抬起,將藥吹入左右鼻孔內,良久扶起,涎出為驗。欲要涎止,將溫鹽湯令病人服一二口便止。
忌雞魚生硬濕面等物。
〔子和〕一男子落馬發狂,起則目瞪狂言,不識親疏,棄衣而走,罵言湧出,氣力加倍,三五人不能執縛,燒符作醮,問鬼跳巫,殊不知顧,服丹砂、牛黃、犀、珠、腦、麝,資財散去,室中蕭然。不遠二百里而求戴人一往,戴人以車軸埋之地中,約高二丈許,上安中等車輪,其⿰⺩熒上鑿一穴,如作盆之狀,縛病人在其上,使之伏臥,以軟裀襯之。又令一人於下坐機一枚,以棒攪之,轉千百遭,病人吐出青黃涎沫一二斗許,繞車輪數匝。
病人曰:我不能堪,可解我下。從其言而解之,索涼水,與之冰水,飲數升,狂乃罷矣。
〔《素》〕帝曰:陽明病甚則棄衣而走,登高而歌,或至不食數日,逾垣上屋,所上之處,皆非其素所能也,病反能者,何也?岐伯曰:四肢者,諸陽之本也。陽盛則四肢實,實則能登高也。帝曰:其棄衣而走者,何也?岐伯曰:熱甚於身,故棄衣欲走也。帝曰:其妄言罵詈,不避親疏而歌者,何也?岐伯曰: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,不欲食故妄走也。
白話文:
[狂]
人如果想獨自關在房間裡,是因為體內的陰氣無法壓制陽氣,導致血脈流動快速且微弱,就會出現狂躁的症狀。(詳細內容請參考治療虛實的方法。)
血液集中在陽氣方面,而氣集中在陰氣方面,就會導致驚恐和狂躁。(詳細內容請參考針刺治療虛弱的方法。)
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黃帝問:「有些人會突然憤怒發狂,這種病是怎麼產生的?」岐伯回答:「是因為體內陽氣過盛。」黃帝問:「陽氣過盛怎麼會使人發狂?」岐伯回答:「陽氣這種東西,一旦受到強烈的阻礙就難以疏通,所以人就會容易發怒,這種病叫做陽厥。」黃帝問:「要怎麼判斷呢?」岐伯回答:「陽明經通常是活躍的,而巨陽經和少陽經是不會隨意變動的,如果它們不應該動卻突然動得很厲害,就是這種病了。」黃帝問:「要怎麼治療?」岐伯回答:「不讓他吃飯就好了。因為食物進入體內會增長陽氣,所以不吃飯就沒事了。」
可以讓他服用鐵粉來當作飲品。鐵粉有降氣的作用。(內容出自《病能篇》)
[無名氏] 使用虢礬丹治療狂病效果很好。(藥方在癲癇門中可以找到)
鎮心丹,可以治療驚悸、自汗、心煩、呼吸短促、情緒不穩、無法控制喜怒哀樂、記憶力減退、魂不守舍、像被鬼神附身一樣,以及男性的遺精、女性的白帶過多。
藥方:辰砂(磨成粉)、煅燒過的白礬(取汁,兩者等量)
將上述藥材磨成粉,用水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顆,用人參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[世醫] 浙江有個婦人,癲狂不止。醫生用瓜蒂半兩磨成粉,每次用一錢的藥粉,用井水調成一杯服下,婦人隨即大吐,吐後就睡著了,不要驚動她,之後病就好了。
[《竹林寺女科》]來蘇膏,可以治療長年或近期發生的風癇、心臟病、風狂、中風、口吐白沫、牙關緊閉、破傷風等疾病。
藥方:肥大且沒有蟲蛀的皂角(一兩,去掉外皮和筋)。
將皂角切碎,用一大碗米漿水,春天或秋天浸泡三四天,冬天浸泡七天,夏天浸泡一兩天,搓揉皂角後取出浸泡透的皂角汁,放入銀器或砂鍋中,用小火慢慢熬煮,邊用新柳條或槐枝攪拌,熬到像膏藥一樣就取出,攤在紙上陰乾,然後收起來儲存。如果遇到病人,取手掌大小的一片,用溫熱米漿水化開,用竹管裝藥水,扶起病人坐好,頭稍微抬起,將藥水吹入左右鼻孔,過一會扶起病人,看到流出涎沫就表示有效。如果想要止住涎沫,可以讓病人喝一兩口溫鹽水就能止住。
忌吃雞肉、魚肉、生冷、堅硬、濕麵等食物。
[劉完素] 有個男子從馬上摔下來後發狂,站起來就目光呆滯、語無倫次、不認識親人,脫掉衣服就跑,罵人的話不斷湧出,力氣變得很大,三五個人都無法把他綁住,用符咒、做法事、問鬼神都沒用,服用丹砂、牛黃、犀角、珍珠、冰片、麝香等藥物,家產散盡,家裡空空如也。後來跑到二百里外請戴人來醫治,戴人把車軸埋在地上,露出約兩丈的高度,上面安了一個中型的車輪,車輪中間挖了一個像盆一樣的洞,把病人綁在上面,讓他趴著,下面墊著軟墊子。又讓一個人在下面轉動機輪,用木棍攪動,轉動幾百圈,病人吐出了青黃色的涎沫一兩斗,繞著車輪好幾圈。
病人說:「我受不了了,可以把我解下來嗎?」戴人就照他的話把他解開,病人要喝涼水,就給他喝了幾升冰水,狂躁的症狀就停止了。
[《黃帝內經》]黃帝問:「陽明經的病如果很嚴重,就會脫衣服亂跑、爬到高處唱歌,甚至幾天不吃飯,翻牆上屋頂,爬的地方都不是他平常能爬上去的,這種反常的能力是怎麼回事?」岐伯回答:「四肢是陽氣的根本。陽氣旺盛,四肢就很有力,有力氣就能爬高。」黃帝問:「那他脫衣服亂跑又是為什麼?」岐伯回答:「因為身體太熱了,所以脫衣服想逃離。」黃帝問:「那他胡言亂語、罵人、唱歌、不避開親人又是為什麼?」岐伯回答:「因為陽氣過盛就會讓人胡言亂語、罵人、不避開親人、不想吃飯,不想吃飯就會亂跑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