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13)

1. 積塊癥瘕

脾脈微大為痞氣,腹裹大膿血,在腸胃之外。(全文見治虛實法。)

〔《素》〕白脈之至也,喘而浮,上虛下實,驚,有積氣在胸中,喘而虛,名曰肺痹寒熱,得之醉而使內也。(五臟生成篇,喘謂脈躁數也。)

〔《難》〕肺之積名曰息賁,在右脅下,覆大如杯。久不已,令人灑淅寒熱,喘咳,發肺壅,以春甲乙日得之。何以言之?心病傳肺,肺當傳肝,肝以春適王,王者不受邪,肺復欲還心,心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,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。(五十六難)

肺脈滑甚為息賁,主氣。(全文見虛實法。)

〔《素》〕黑脈之至也,上堅而大,有積氣在小腹與陰,名曰腎痹,得之沐浴清水而臥是也。

〔《難》〕腎之積名曰賁豚,發於少腹,上至心下,若豚狀,或下或上無時。久不已,令人喘逆骨痿少氣,以夏丙丁日得之。何以言之?脾病傳腎,腎當傳心,心以夏適王,王者不受邪,腎復欲還脾,脾不肯受,故留結為積,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。(五十六難)

腎脈微急為沉厥奔豚,足不收,不得前後。(全文見治虛實法。)

〔垣〕肝之積,,肥氣丸,,治積在左脅下,如覆杯,有頭足,久不愈,令人咳逆㾬瘧,連年不已。

厚朴(半兩),黃連(七錢),柴胡(二兩),椒(去汗,目閉不用,四錢),巴豆霜(五分),川烏(炮,去皮臍,一錢二分),乾薑(五分),皂角(去皮弦子,煨,一錢半),白茯苓(一錢半),廣朮(炮),昆布,人參(各二錢半),甘草(三錢)

上除茯苓、皂魚、巴豆外,為極細末,再另研巴豆霜,旋旋入和勻,煉蜜丸,如桐子大,初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微溏,再從兩丸加服,周而復始。積減大半,勿服。

上後積藥依此法服之。春夏秋冬,另有加減法在各條下。秋冬,加厚朴一半,通前重一兩,減黃連一錢半。若治風癇,於一料中加人參、茯苓、菖蒲各三錢,黃連只依春用七錢,雖秋冬不減,淡醋湯送下,空心服。

加減肥氣丸,仲夏合此,治同前。

柴胡,厚朴(各半兩),黃連(一兩),川椒,甘草(各五分),巴霜(三錢),乾薑(半兩),肉桂(二錢),人參(半兩),川烏(三錢),

上除巴豆末外,同為細末,旋入巴霜研勻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初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微溏,再從二丸加服,淡醋湯下,空心服。利大便行。秋冬,去生薑半錢,加厚朴一倍,減黃連一半。

心之積,,伏梁丸,治起臍上大如臂,上至心下,久不愈,令人心煩。

黃連(一兩半),人參(半兩),厚朴(去皮,薑製,半兩),黃芩(去皮,三錢),肉桂(一錢),乾薑,巴豆霜,川烏(焙,去皮臍,各五分),紅豆,茯神(去皮。各一錢),丹參(炮,一錢),菖蒲(五分),

白話文:

脾的脈象如果稍微大且有力,代表腹部有腫塊,那是因為腹腔內有膿血,但位置在腸胃之外。(詳細內容請參考治療虛實的方法。)

《素問》說,肺的脈象如果出現喘且浮在表面,代表上部虛弱下部實,容易驚恐,而且胸中有積聚的氣,呼吸會喘且虛弱,這種情況稱為肺痹,會有寒熱交替的症狀,通常是因為醉酒後在體內造成損害而引起的。(《五臟生成篇》中說,喘是指脈搏急促而頻繁。)

《難經》說,肺的積聚稱為息賁,位置在右脅下方,像倒扣的杯子那麼大。如果長時間不治療,會使人感到忽冷忽熱、呼吸急促咳嗽,進而引發肺部壅塞的症狀。這種情況通常在春季的甲乙日發生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是因為心臟的疾病傳給肺臟,肺臟又會傳給肝臟,而肝臟在春天當令,當令的臟器不會受邪,所以肺臟又想回傳給心臟,但心臟不接受,因此病邪就留在肺臟形成積聚。所以說息賁會在春天的甲乙日發生。

肺脈如果太過滑利,也代表息賁,主導氣的運行。(詳細內容請參考虛實的方法。)

《素問》說,腎的脈象如果呈現黑色且堅硬有力,代表下腹部和陰部有積聚的氣,這種情況稱為腎痹,通常是因為洗完冷水澡後就睡覺而引起的。

《難經》說,腎的積聚稱為賁豚,發病於小腹,向上直衝心下,形狀像小豬一樣,時上時下不定。如果長時間不治療,會使人呼吸急促、四肢無力、少氣。這種情況通常在夏季的丙丁日發生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是因為脾臟的疾病傳給腎臟,腎臟又會傳給心臟,而心臟在夏天當令,當令的臟器不會受邪,所以腎臟又想回傳給脾臟,但脾臟不接受,因此病邪就留在腎臟形成積聚。所以說賁豚會在夏天的丙丁日發生。

腎脈如果微弱而急促,代表有下沉厥逆的奔豚氣,使得腳無法伸屈,身體無法前後移動。(詳細內容請參考治療虛實的方法。)

肝臟的積聚稱為肥氣,用肥氣丸來治療。這種積聚的位置在左脅下方,像倒扣的杯子,有頭有尾,久久不能痊癒,會使人咳嗽、嘔逆、瘧疾反覆發作,甚至連年不斷。

肥氣丸的藥方組成如下: 厚朴(半兩)、黃連(七錢)、柴胡(二兩)、花椒(去汗,閉目不用,四錢)、巴豆霜(五分)、川烏(炮製後去皮臍,一錢二分)、乾薑(五分)、皂角(去皮弦子,煨過,一錢半)、白茯苓(一錢半)、廣朮(炮製)、昆布、人參(各二錢半)、甘草(三錢)。

除了茯苓、皂角、巴豆之外,將其他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另外研磨巴豆霜,慢慢加入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一開始服用兩丸,每天增加一丸,第二天增加兩丸,逐漸增加到大便稍微溏軟,再從兩丸開始加服,如此循環。等積聚減少大半,就停止服藥。

之後的積聚藥物都依照這個方法服用。春夏秋冬,藥方會有加減變化,詳細說明在各條下方。秋冬時,厚朴增加一半,加起來共一兩重,黃連減少一錢半。如果治療癲癇,在原有的藥方中加入人參、茯苓、菖蒲各三錢,黃連則依照春天用量為七錢,即使秋冬也不減少,用淡醋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

加減肥氣丸,在仲夏時節也適合服用,治療效果與前述相同。

加減肥氣丸的藥方組成如下: 柴胡、厚朴(各半兩)、黃連(一兩)、花椒、甘草(各五分)、巴豆霜(三錢)、乾薑(半兩)、肉桂(二錢)、人參(半兩)、川烏(三錢)。

除了巴豆末之外,將其他藥材磨成細末,再加入巴豆霜研磨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一開始服用兩丸,每天增加一丸,第二天增加兩丸,逐漸增加到大便稍微溏軟,再從兩丸開始加服,用淡醋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能幫助排便。秋冬時,去掉生薑半錢,厚朴加倍,黃連減半。

心臟的積聚稱為伏梁,用伏梁丸來治療。這種積聚的位置從肚臍以上開始,像手臂那麼大,向上延伸到心下,久久不能痊癒,會使人心煩。

伏梁丸的藥方組成如下: 黃連(一兩半)、人參(半兩)、厚朴(去皮,用薑汁製過,半兩)、黃芩(去皮,三錢)、肉桂(一錢)、乾薑、巴豆霜、川烏(烘焙後去皮臍,各五分)、紅豆、茯神(去皮,各一錢)、丹參(炮製過,一錢)、菖蒲(五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