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9)

1. 積塊癥瘕

〔《本》〕,治症丸,治丈夫女人小兒年深日近,沉積瘕塊,面色青黃,時上搶心,吐水吞酸,舌生白沫,婦人積年月經不調,漸成血氣或血蠱塊,中焦之間覆如杯碗,連年累月漸成瘦瘠,寒熱往來,一切脾胃受寒,久不瘥愈之疾,並皆治之。

巴豆(五兩,去油膜),蓬朮(三兩,醋炙透),京三稜(三兩,醋煮透),丁香皮(二兩),木香(一兩半),丁香(一兩半),厚朴(三兩,制),石菖蒲(二兩),良薑(一兩半),虻蟲(一兩半,炒),川牛膝(一兩),香附子(四兩,炒),石蓮子(肉,二兩),薏苡仁(一兩),使君子(三兩,去殼)

上為細末,稀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積年癥瘕成塊者,第一服用熟水下二十丸,自後每日三丸五丸,更量虛實加減與之,五日云盡積塊。若近脾胃有積者,每服五丸,米飲吞下,一服取效。婦人血氣成塊及血瘕,每服二十丸,用蘇木酒、童子小便各一半,煎五七沸令溫,空心吞下。自後每日用溫酒下三丸,其血塊逐旋消,從大小便去儘自知。

小兒蛔蟲腹痛不能忍,日夜叫喚,百藥不救者,陳皮湯下七丸,立效。諸蟲皆宜下,常服,或白湯或薑湯下三五丸,中酒及酒積,大便鮮臭者,白湯與酒各半吞十丸,立效如神。一切咽塞,心下硬痛,皆用棗湯下五丸,不拘時候。

〔羅〕,玄胡索丸,治吐利腹脹,心腹痛,癥瘕氣結,蟲煩不安,順三焦,和脾胃。

玄胡索,當歸,青皮(去白),雄黃(飛),廣朮(炮),木香,檳榔,京三稜(炮。各四兩)

上為細末,入雄黃末水糊為丸,桐子大,生薑湯下。

荊蓬煎丸,破痰癖,消癥塊冷熱積聚,胸膈疰悶,通利三焦,升降陰陽,順氣消食。

京三稜(二兩,酒浸,冬三日,夏一日),枳殼(炒,一兩),廣朮(二兩,醋浸,冬三日,夏一日。以上二味,同以去皮巴豆二十個,銀器內炒令黃色,不用巴豆),木香(去根),青皮(去白),茴香(微炒),檳榔(各一兩),

上為細末,水糊為丸,豌豆大,每服三十丸,生薑湯下。

〔丹〕潤下丸,治積塊。(方見咳嗽。)

〔世〕,二賢散,消積塊,進食。

橘紅(一斤,淨),甘草(四兩),鹽(半兩)

上用水二四碗,從早煮至夜,以爛為度,水乾則添水,曬乾為末,淡薑湯調下。有塊者,加薑黃半兩,同前藥煮。氣滯,加香附二兩,同前藥煮。氣虛者,加沉香半兩另入。噤口痢,加蓮肉二兩去心,另入。

上自久積緩除條至此一十六方,皆純是磨積之劑,必用補氣血藥相兼服之,純用之致死,乃醫殺之也,謹之。

驚風成塊者。妙應丸加穿山甲、炒鱉甲燒各三錢,玄胡索、蓬朮各四錢,每五十丸加至七十丸,以利為度。(妙應丸即控涎丹,方見痰門。)

白話文:

積塊癥瘕

治症丸:這個藥方能治療男性、女性和小孩,因長期或近期累積而形成的腫塊,這些腫塊會導致臉色青黃、時常感到心慌、吐酸水、舌苔有白色泡沫。婦女可能因為長期月經不調,逐漸形成血塊或血瘀,積聚在中焦,像碗一樣覆蓋,經年累月導致身體消瘦、忽冷忽熱。凡是脾胃受寒,久治不癒的疾病,這個藥方都能治療。

藥材包括:巴豆(去除油膜)、蓬朮(用醋炙透)、京三稜(用醋煮透)、丁香皮、木香、丁香、厚朴(炮製過)、石菖蒲、良薑、虻蟲(炒過)、川牛膝、香附子(炒過)、石蓮子(肉)、薏苡仁、使君子(去殼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稀麵糊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對於積年形成的腫塊,第一次服用用開水送服二十丸,之後每天服用三到五丸,並根據身體虛實情況增減用量,大約五天左右可以消除腫塊。如果腫塊靠近脾胃,每次服用五丸,用米湯送服,一服就能見效。對於婦女血氣形成的腫塊或血瘀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蘇木酒和童子小便各一半,煮開五到七次,溫熱時空腹服用。之後每天用溫酒送服三丸,血塊會逐漸消散,通過大小便排出。

對於小孩因蛔蟲引起的腹痛難忍、日夜啼哭、百藥無效的情況,用陳皮湯送服七丸,立刻見效。各種蟲病都適合服用此藥,可以經常服用,用白開水或薑湯送服三到五丸。對於因飲酒或酒積導致大便有異味的情況,用白開水和酒各一半送服十丸,效果顯著。對於一切咽喉阻塞、心下硬痛的情況,都可用紅棗湯送服五丸,不拘時間服用。

玄胡索丸:這個藥方能治療吐瀉、腹脹、心腹疼痛、腫塊氣結、蟲病煩躁不安,能調理三焦,調和脾胃。

藥材包括:玄胡索、當歸、青皮(去白)、雄黃(飛過)、廣朮(炮製過)、木香、檳榔、京三稜(炮製過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加入雄黃末和水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
荊蓬煎丸:這個藥方能破除痰癖,消除腫塊、冷熱積聚,治療胸膈悶痛,疏通三焦,升降陰陽,理順氣機,幫助消化。

藥材包括:京三稜(用酒浸泡,冬天三天,夏天一天)、枳殼(炒過)、廣朮(用醋浸泡,冬天三天,夏天一天。以上兩種藥材與去皮的巴豆二十個一起在銀器中炒至黃色,不用巴豆)、木香(去根)、青皮(去白)、茴香(微炒)、檳榔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水糊做成如豌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

潤下丸:這個藥方也能治療積塊。(具體藥方在咳嗽的章節)

二賢散:這個藥方能消除腫塊,增進食慾。

藥材包括:橘紅(洗淨)、甘草、鹽。

將以上藥材加入二十四碗水,從早煮到晚上,煮到爛為止,水乾了就加水,曬乾後磨成末,用淡薑湯調服。如果有腫塊,加入薑黃一起煮。如果氣滯,加入香附子一起煮。如果氣虛,加入沉香另服。如果因為痢疾不能進食,加入去心的蓮子肉另服。

以上這些從久積緩除條列出的十六個藥方,都是專門用來消磨積聚的藥劑,必須與補氣血的藥物配合服用,單獨使用可能導致死亡,是醫者的過失,切記要小心。

對於因驚風導致的腫塊,可以使用妙應丸,再加入穿山甲、炒過的鱉甲(燒過)、玄胡索、蓬朮,並根據情況增減用量,以達到通利的效果。(妙應丸即控涎丹,藥方在痰門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