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2)
卷之二十五·脾胃部 (2)
1. 積塊癥瘕
仍用前藥,又過一月,脈氣漸充。又與前藥吞潤下丸百餘帖,月經不及兩月而至,澀脈減五分之四。時天氣熱,意其經行時,必帶紫色,仍與前補藥加醋炒三稜,吞潤下丸,以抑青丸十五粒佐之。又經一月,忽報塊已消及大半,月經及期尚欠平時半日,飲食甘美如常,但食肉則覺不快。
予令止藥,且待來春木旺時又與區處。至次年六月,忽報一夜塊大,比舊反加大半指,脈略弦,左略怯於右,至數日平和,自言食飽後則塊微悶,食行卻自平。予意有動心事激之,問之果然。仍與前補藥加黃芩、炒黃連,以少木通、生薑佐之,去三稜煎湯吞潤下丸,外以琥珀膏貼之半月,值經行而塊散。
此是肺金為內火所爍,木邪勝士,土不能運,清濁相干,舊塊輪廓尚在者,因氣血之未盡復也。濁氣稍留,舊塊復起,補其血氣,使肺不受邪,木氣平而土氣正,濁氣行而塊散矣。方提領年五十六,丁丑年冬,因飲酒後受怒氣,於左脅下與臍平作痛。自此以後,漸漸成小塊,或起或不起,起則痛,痛止則伏,面黃口乾,無力食少,吃此物便噯此味,轉惡風寒。脈之左大於右,弦澀而長,大率左甚,重取則全弦。
此得熱散太多,以致胃氣大傷,陰血下衰。且與和胃湯以補胃氣,滋養陰血,並下保和丸助其化粕,伺胃實陰血稍充,卻用,消塊和胃湯方,。
人參(三錢),白朮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芍藥,歸身(各五分),乾葛(三分),紅花(豆大),甘草(二錢,炙)
作一帖,下保和丸二十五、龍薈丸十五。
上三法,補氣血藥為主,磨積出入佐之,皆補多於磨,乃氣血虛甚而有積塊之法也。
敢村婦人腹下有塊。白朮湯下保和丸三十五粒。
王郎心痛膈有塊,與
白朮(二錢),青皮(一錢),芍藥,木通,川芎,蒼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
作一帖,煎下保和丸三十粒。
馮氏女年三十歲,形瘦色嫩,滋味素厚,幼年曾踏雪,嘗以火烘鞋履,以致濕熱上襲。至二十五歲時,口嘗吐清水吞酸。醫用丁香等熱藥,時止時作,作時仍服前藥,至當年心痛胸痞有塊,吃飯即吐些,常出三之一,遂與佐金丸二十四粒,以薑湯下之。與三十餘次,全不進食。
予曰:結已開矣。且令止藥。或口乾思飲,止與半盞熟水,間以青六丸與之。雖困臥著床,尤以絕藥為善。如此近四十日,診其脈前後些微弦,重取似澀,輕取稍和,至此弦脈漸添。遂令與人參酒芍藥湯,引金瀉木,漸漸思食,而苦於大便秘。病家必欲行大黃,予止之。遂以生芍藥、陳皮、桃仁、人參為丸與之,用蜜煎導,大便行而食進,調理半月而安。
參萸丸,即佐金丸加人參一錢是也。
廬子裕左脅下因瘧後食肉與酒而成塊。
白話文:
一開始,仍然使用之前的藥方,又過了一個月,脈象的氣息逐漸變得充實。接著又搭配之前的藥方,吞服潤下丸一百多帖。月經不到兩個月就來了,而且澀脈的情況減少了五分之四。當時天氣炎熱,我推測她月經來時,經血一定會帶有紫色。所以繼續給她之前的補藥,但加入了醋炒過的三稜,並搭配吞服潤下丸,還加上十五顆以抑青丸輔助。又過了一個月,突然回報說腫塊已經消退了大半,月經來潮時間只比平常晚了半天,飲食方面也恢復正常,但只要吃肉就會感到不舒服。
我便讓她停止服藥,打算等到來年春天木氣旺盛的時候再做處理。到了第二年六月,又突然回報說,一夜之間腫塊變大,比之前反而大了一半手指的寬度,脈象略帶弦,左脈比右脈弱一些,過幾天就恢復正常。她自己說,吃飽飯後腫塊會有點悶脹感,但等食物消化後就自己好了。我認為她可能是有心事刺激到了,問她後果然如此。於是仍然給她之前的補藥,但加入了黃芩、炒過的黃連,再以少量的木通、生薑輔助,去掉三稜煎湯服用,搭配潤下丸,外敷琥珀膏半個月。剛好遇到月經來潮,腫塊就消散了。
這是因為肺金被內火燒灼,木邪過盛,導致脾土無法正常運作,清濁不分,舊的腫塊輪廓還在,是因為氣血還沒有完全恢復。濁氣稍微殘留,舊的腫塊又會復發。所以要補足她的氣血,使肺不受邪氣侵擾,讓木氣平穩,土氣正常,濁氣運行順暢,腫塊自然就會消散。病人提領,年五十六歲,丁丑年冬天,因為飲酒後生氣,左脅下與肚臍平行的位置開始疼痛。從此以後,漸漸形成小腫塊,時有時無,發作時就痛,不痛的時候就潛伏下來。她面色發黃,口乾舌燥,沒有力氣,食慾不佳,吃什麼東西就感覺口中殘留那個味道,而且怕風怕冷。脈象左邊比右邊大,弦澀而長,尤其是左脈更加明顯,重按則脈象完全是弦脈。
這是因為發散太多熱氣,導致胃氣大傷,陰血衰弱。所以先給她和胃湯來補益胃氣,滋養陰血,並搭配保和丸來幫助消化食物殘渣,等胃氣恢復,陰血稍微充盈後,再用消腫塊和胃湯的藥方。
藥方內容:人參(三錢),白朮(一錢半),陳皮(一錢),芍藥、當歸身(各五分),葛根(三分),紅花(豆大),甘草(二錢,炙)。
用此方煎煮一帖,搭配保和丸二十五顆、龍薈丸十五顆。
以上三種方法,以補氣血藥為主,搭配消磨積塊的藥物輔助,但都是以補為主,消磨為輔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非常嚴重,而有積塊的治療方法。
有個鄉村婦人,肚子下有腫塊,用白朮湯搭配保和丸三十五顆。
有個王姓男子,心痛胸膈有腫塊,給他
藥方內容:白朮(二錢),青皮(一錢),芍藥、木通、川芎、蒼朮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。
煎煮一帖,搭配保和丸三十顆。
馮氏女子,年三十歲,體型消瘦,膚色嬌嫩,平時喜歡吃味道濃厚的食物,小時候曾踩在雪地上,又用火烘烤鞋子,導致濕熱之氣向上侵襲。到二十五歲時,開始口吐清水,並有吞酸的症狀。醫生用丁香等熱藥治療,時好時壞,發作時仍服用之前的藥物。到了當年,心痛胸悶有腫塊,吃飯後就會吐出一些,大概吐出三分之一,於是給她佐金丸二十四顆,用薑湯送服,吃了三十多次,完全無法進食。
我說:病結已經打開了。讓她停止服藥。如果口乾想喝水,只給她半盞溫開水,間隔給她服用青六丸。雖然虛弱地躺在床上,但最好還是停止用藥。這樣將近四十天後,診斷她的脈象,前後都有些微弦,重按感覺有點澀,輕按稍微緩和。此時弦脈逐漸明顯。於是給她人參酒芍藥湯,引導金氣來疏瀉木氣,她漸漸開始想吃東西,但又苦於大便不通。病人家屬一定要用大黃通便,我制止了他們。於是改用生芍藥、陳皮、桃仁、人參製成藥丸,再用蜂蜜煎成藥膏來引導,大便通暢後就能進食了。調理半個月後就康復了。
參萸丸,就是佐金丸再加上人參一錢的藥方。
廬子裕左脅下因為瘧疾後吃了肉和酒而產生腫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