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23)

1. 小腹脹

〔丹〕治大人小兒,因食果子多而腹脹氣急者。肉桂細米飯丸,綠豆大。每服十丸,小兒五粒,熱水下。(《經驗方》)

〔垣〕《靈樞經》云:腹滿大便不利,上走胸臆,喘息喝喝然,取足少陰。取者,瀉也。宜以辛熱散之。

良薑,肉桂,益智,草豆蔻仁,厚朴,升麻,甘草,獨活(使),黃柏(少許引用)

又方

桂枝,桔梗,人參,青皮(少許),陳皮,良薑,白朮,澤瀉,吳茱萸

四肢濕腫,宜繆刺。先瀉其血結,後調其真經。(謂刺去其血結是也。)

〔《千》〕治心腹脹滿短氣。以草豆蔻一兩,去皮為細末。生薑湯調下五分。

〔垣〕太陰所至為蓄滿,辨云:脾為陰中之太陰。又云:脾為陰中之至陰,乃為坤元亙古不遷之土。天為陽,火也。地為陰,水也。在人則為脾,同陰水之化。脾有餘則腹脹滿,食不化,故無陽則不能化五穀,脾盛乃大寒為脹滿。故《脈經》云:胃中寒則脹滿。大抵此病皆水氣寒濕為之也。治宜大辛熱之劑,必愈。然亦有輕重。

木香塌氣丸,治中滿腹脹,下焦虛損者。

蘿蔔子(炒),陳皮(去白。各五錢),胡椒(二錢),草豆蔻(麵裹,煨),木香,青皮(各一錢),蠍梢(去毒,二錢半),

上為細末,水調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米飲下。忌油膩,服白粥百日,重者一年。小兒丸如麻子大。桑白皮湯下十丸,日三服。大人陰囊洪腫冰冷,須用青鹽、乾薑、白麵各三錢,水和膏攤紙上塗貼。

諸脹腹大,皆為熱。(全文見診。)諸病有聲,鼓之如鼓,皆屬於熱。

〔垣〕,中滿分消丸,治中滿熱脹、鼓脹、氣脹、水氣脹、大熱脹,有寒者不治。

黃芩(炒),黃連(各五錢。炒),薑黃,白朮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),豬苓(去皮。各一錢),白茯苓(去皮),砂仁(各二錢),枳實(炒黃),半夏(湯泡。各五錢),乾薑(二錢),厚朴(去皮,炒,一兩),知母(炒,四錢),澤瀉(二錢),陳皮(三錢),

上共為細末,水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一百丸,焙乾,白湯下,食後。寒因熱用,故焙服。

〔丹〕有第二小娘,食積挾濕,手足生瘡,腹滿面浮,口渴食少,膈滿,小便少,大便實。

大腹皮,乾葛(各二錢),黃芩(五錢),陳皮(五錢),厚朴(三錢),川芎(三錢),炙甘(一錢),白朮(一兩),木通(半兩),姜三片,煎服。

南二孺人,面浮肚脹。

蒼朮(五錢),黃柏(三錢,炒),白朮(兩半),陳皮(一錢),木通(二錢),川芎(五分),滑石(炒,錢半),甘草(二錢,炙),厚朴(五分),

裴孺人,年五十二歲,氣上膈滿,食少,此積熱生濕。診得左三部澀小,右三部微數,重取稍大。喜得無弦脈,為可治之病。

白話文:

小腹脹

[丹溪的說法] 治療大人小孩因為吃太多水果而導致腹脹、呼吸急促的狀況,可以用肉桂和細米飯做成藥丸,像綠豆那麼大。大人每次吃十顆,小孩吃五顆,用熱水送服。(出自《經驗方》)

[李杲的說法] 《靈樞經》說:腹部脹滿,大便不順暢,氣向上衝到胸口,呼吸急促且有聲音,這是足少陰經的問題。治療時,要洩足少陰經的氣。用藥時,要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驅散體內的寒氣。

可以用的藥方包括:良薑、肉桂、益智仁、草豆蔻仁、厚朴、升麻、甘草、獨活(作為引經藥)、少量黃柏(作為輔助藥)。

另外還有一個藥方:桂枝、桔梗、人參、少量青皮、陳皮、良薑、白朮、澤瀉、吳茱萸。

四肢濕腫的話,可以用繆刺法治療。先刺破血管,洩出瘀血,再調理經絡。(意思是刺破瘀血部位。)

[《千金方》] 治療胸腹脹滿、呼吸短促,可以用一兩草豆蔻,去除外殼,磨成細粉。每次用生薑湯調服五分。

[李杲的說法] 太陰經絡所到之處容易積聚脹滿,從陰陽的角度來看,脾是陰中之太陰。脾又是陰中之至陰,如同大地一般不會改變。天屬陽,屬火;地屬陰,屬水。在人體中,脾屬陰,與水的運化有關。脾的功能太過,就會導致腹部脹滿,消化不良。沒有陽氣就不能消化五穀。脾的功能過盛,就會導致寒氣聚集,形成脹滿。因此,《脈經》說:胃中寒冷就會導致脹滿。總體來說,這種病都是因為水濕寒氣造成的。治療應該用辛辣溫熱的藥物,大多能治癒,但也有輕重之分。

[木香塌氣丸] 治療腹部脹滿,尤其是下焦虛損的狀況。

藥方包括:炒蘿蔔子、陳皮(去白)、胡椒、用麵裹著煨過的草豆蔻、木香、青皮、蠍梢(去毒)。

將以上藥物磨成細粉,用水調和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三十顆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。服用期間要忌食油膩食物,最好喝白粥一百天,嚴重者要喝一年。小孩的藥丸像麻子那麼大,用桑白皮湯送服十顆,每天三次。大人如果陰囊紅腫冰冷,可以用青鹽、乾薑、白麵各三錢,用水調成膏狀,敷在紙上貼於患處。

各種脹氣導致腹部腫大,都是因為熱造成的。(這段應該是總結性的說法。)各種疾病如果發出聲響,像鼓一樣,都屬於熱證。

[李杲的說法] [中滿分消丸] 治療各種脹滿,如熱脹、鼓脹、氣脹、水氣脹、大熱脹等,但如果是寒引起的脹,就無法治療。

藥方包括:炒黃芩、炒黃連、薑黃、白朮、人參(去蘆)、炙甘草、豬苓(去皮)、白茯苓(去皮)、砂仁、炒黃枳實、用湯泡過的半夏、乾薑、去皮炒過的厚朴、炒知母、澤瀉、陳皮。

將以上藥物磨成細粉,用水浸泡的蒸餅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一百顆,烤乾,用白開水送服,飯後服用。因為是寒證使用熱藥,所以要烤乾服用。

[丹溪的說法] 有一個姓第二的婦人,因為消化不良加上體內濕氣,手腳生瘡,腹部脹滿,臉色浮腫,口渴,食慾不振,胸膈脹滿,小便少,大便乾燥。

可以用以下藥方:大腹皮、乾葛、黃芩、陳皮、厚朴、川芎、炙甘草、白朮、木通。加三片生薑一起煎服。

還有兩個姓南的婦人,她們都面色浮腫、肚子脹大。

可以用以下藥方:蒼朮、炒黃柏、白朮、陳皮、木通、川芎、炒滑石、炙甘草、厚朴。

有一個姓裴的婦人,五十二歲,感覺氣往上衝到胸膈,吃不下東西,這是因為體內積熱產生濕氣。診斷時發現,她左手的脈象沉澀細小,右手脈象輕微跳數,但重按時稍大。幸好沒有弦脈,所以是可治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