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17)
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17)
1. 小腹脹
又疑素厚養,有肉積,加阿魏小丸同咽之。四五日後,積氣漸消,腫漸下。又加補腎丸以生腎水之真陰。又兩三日後,漸安而得睡,食有味矣。又兩日後,加與點丸以驅逐肺家之積熱而愈。
一丈夫,脾有熱,腎有虛,胃有積,得腫疾或進或退,口乾或氣喘。醫連月,不退。脈軟而細,以其形肥,不以為忌。用:
白朮(四錢),芍藥,地黃(三錢),連翹,當歸(二錢),青皮(二錢半),人參,木通,羌活,黃芩(各一錢半),甘草,紅花(些)
上分五帖,煎下保和丸。
楊生,年三十,因瘧初安,淡食豆腐齋飯成脹,在膈上,小便赤少,不思食,口渴,脈弦而澀,此胃中有瘀血。用:
蘇梗(三分),木通(半錢),白朮(一錢半),川芎,枳實,白芍(各五分),甘草(二分,炙),陳皮(五分),厚朴(三分),
上研,益元散下保和丸五十粒。
一丈夫氣上,肚或膨脹,此下虛所致。
陳皮(五錢),人參,歸鬚,白朮,連翹(各三錢),地黃,芍藥(各二錢),木通(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,
上分五帖,煎下保和丸。
木香化滯湯
白豆蔻(仁),陳皮,大腹子,白茯苓,砂仁,人參(各一錢),青皮,檳榔,木香,薑黃(各二錢),白朮(一錢),甘草(炙,四分),白檀(二分),藿香葉(二分),桔梗(五分),
上為細末,水一大盞二分,煎至一盞,稍熱服;食前沸湯點服亦得。
上方,治因積滯成脹,皆以參、朮、樸、通等煎湯,補虛行濕;下神佑、阿魏等丸消積,所謂攻補兼施者也。
小溫中丸,治脹。是脾虛不能運化,不可下之。
陳皮,半夏(湯泡,去皮臍),神麯(炒),茯苓(各一兩),白朮(二兩),香附子(不要烘曬),針砂(各一兩半,醋炒紅),苦參(炒),黃連(炒。各半兩),甘草(三錢)
上為末。醋水各一盞,打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。白朮六錢,陳皮一錢,生薑一片,煎湯吞下。虛甚,加人參一錢。各用本方去黃連,加厚朴半兩。忌口。病輕者,服此丸六七兩,小便長;病甚者服一斤,小便始長。
〔無〕,禹餘糧丸,治十種水氣,腳膝腫,上氣喘滿,小便不利。但是水氣,悉皆主之。(許學士及丹溪皆云:此方治膨脹之要藥。)
蛇含石(大者三兩以新鐵銚盛,入炭火中燒,蛇黃與銚子一般紅,用鉗取蛇黃,傾入醋中,候冷取出,研極細),禹餘糧(三兩),真針砂(五兩,先以水淘淨,炒乾,入禹餘糧一處,用米醋二升就銚內煮,醋乾為度。後用銚,並藥入炭中燒紅,鉗出傾藥淨磚地上,候冷研細)
以三物為主,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:(治水多是取轉。惟此方三物既非大戟、甘遂、芫花之比,又有下項藥扶持,故虛人老人亦可服)
白話文:
小腹脹
一開始懷疑是平常營養太好,導致肉類堆積,所以同時吃了阿魏小丸來幫助消化。過了四五天後,積滯的氣體慢慢消散,腫脹也逐漸減退。之後又加上補腎丸來滋養腎的真陰。再過兩三天,情況逐漸好轉,可以安穩睡覺,食慾也恢復了。過了兩天,又加上點丸來驅散肺部的積熱,病就痊癒了。
有一位男子,因為脾臟有熱、腎臟虛弱、胃部有積滯,導致腫脹的疾病時好時壞,並且口乾或氣喘。醫生治療了好幾個月都沒有好轉。他的脈象軟而細,因為他體型肥胖,所以醫生沒有特別在意。使用的藥方是:
白朮(15克),芍藥,地黃(11克),連翹,當歸(7.5克),青皮(9克),人參,木通,羌活,黃芩(各5.5克),甘草,紅花(少許)
以上藥材分五份煎服,同時服用保和丸。
一位楊先生,三十歲,因為剛從瘧疾康復,開始吃清淡的豆腐和素食後,導致腹脹,脹氣在胸膈之上,小便量少而顏色偏紅,沒有食慾,口渴,脈象呈現弦而澀,這是胃中有瘀血的表現。使用的藥方是:
蘇梗(1克),木通(2克),白朮(5.5克),川芎,枳實,白芍(各2克),甘草(0.8克,炙),陳皮(2克),厚朴(1克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益元散送服保和丸五十粒。
有一位男子,氣往上衝,肚子有時會脹起來,這是因為下焦虛弱所導致的。使用的藥方是:
陳皮(19克),人參,歸鬚,白朮,連翹(各11克),地黃,芍藥(各7.5克),木通(5.5克),甘草(2克)
以上藥材分五份煎服,同時服用保和丸。
木香化滯湯
白豆蔻(去殼),陳皮,大腹子,白茯苓,砂仁,人參(各4克),青皮,檳榔,木香,薑黃(各7.5克),白朮(4克),甘草(炙,1.5克),白檀(0.8克),藿香葉(0.8克),桔梗(2克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水約300毫升煎煮到剩約150毫升,稍微溫熱時服用;也可以在飯前用熱開水沖服。
以上的藥方,治療因為積滯導致的腹脹,都是用人參、白朮、厚朴、木通等藥材煎湯,來補虛和排除濕氣;再用神佑丸、阿魏丸等來幫助消化,這就是所謂的攻補兼施。
小溫中丸,治療腹脹。這是因為脾虛無法運化食物,所以不可以用瀉下的方式治療。
陳皮,半夏(用熱水泡過,去除表皮和臍),神麯(炒過),茯苓(各37克),白朮(75克),香附子(不要烘乾)(各56克),針砂(各56克,用醋炒紅),苦參(炒過),黃連(炒過,各19克),甘草(11克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醋和水各約150毫升打成糊狀,再做成丸子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七八十丸,用白朮19克,陳皮4克,生薑一片,煎煮的湯送服。如果虛弱嚴重,就加入人參4克。如果用這個藥方,就把黃連去除,加入厚朴19克。服藥時要忌口。病輕的人,服用這個藥丸約225克後,小便會增加;病重的人,服用約375克後,小便才會開始增加。
禹餘糧丸,治療各種水腫,例如腳踝和膝蓋腫脹、氣喘、小便不利等。只要是水腫的病症,都可以用這個藥方。(許學士和丹溪都說,這個藥方是治療膨脹的重要藥物。)
蛇含石(大的約112克,用新的鐵鍋裝著,放入炭火中燒,燒到蛇含石和鍋子都變成紅色,用鉗子取出蛇含石,倒入醋中,等冷卻後取出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),禹餘糧(112克),真針砂(187克,先用水清洗乾淨,炒乾,和禹餘糧放在一起,用約500毫升的米醋放在鍋裡煮,煮到醋乾為止。然後用鍋子裝著藥材放入炭火中燒紅,用鉗子取出藥材,倒在乾淨的磚地上,等冷卻後研磨成細粉。)
以上三種藥材是主要的藥物,其次再依照個人的虛實情況加入以下藥材:(治療水腫主要是利用轉化的方法。只有這個藥方的三種主要藥材,並不像大戟、甘遂、芫花等藥性強烈,而且還有以下藥材扶持,所以虛弱的人或年老的人也可以服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