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四·肝膽部 (7)
卷之十四·肝膽部 (7)
1. 小便數
〔羅〕中書右丞合刺合孫,病小便數而短,晝夜約二十餘行,臍腸填滿,腰腳沉㾀,不得安臥。季春下旬,一日奉敕治之,遂往診視。脈得沉緩,時時帶數。常記小便不利有三,不可概論。若津液偏滲於腸胃,大便泄瀉,而小便澀少者一也,宜利而已。若熱搏下焦津液,則濕熱不能行者二也,必滲瀉則愈。
若脾胃氣澀,不能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而化者三也,可順氣,令施化而出。今右丞平素膏粱濕熱內蓄,不得施行,膀胱竅澀,是以起頻而見少也,非滲泄分利,則不能快利。遂處一方,名曰茯苓琥珀湯。《內經》曰:甘緩而淡滲,熱搏津液,內蓄臍腹脹滿,當須緩之。泄之必以甘淡為主,遂以茯苓為君,甘寒滑以利竅澀。
白話文:
中書右丞合刺合孫生病了,他小便次數頻繁,每次量卻很少,一天大約要上二十多次。肚子和腸子脹滿,腰和腿沉重痠痛,難以安穩睡覺。在季春下旬的一天,他奉旨請我醫治,我就去診察了他。脈象沉緩,偶爾會出現跳動加快的情況。我經常提醒自己,小便不順暢有三個原因,不能一概而論。
如果津液過度滲入腸胃,導致大便稀瀉,而小便量少且澀,這是第一種情況,應該用藥利尿就可以了。如果熱氣阻塞下焦的津液,導致濕熱不能流通,這是第二種情況,必須用藥滲泄才能痊癒。
如果脾胃氣機阻塞,不能調節水道,使水分輸送到膀胱轉化成尿液,這是第三種情況,可以用藥順氣,讓氣機流通,使尿液順利排出。
現在右丞平時飲食油膩,濕熱積聚在體內,無法順利排出,膀胱的通道阻塞,所以才會小便頻次增加而量少。如果不用藥滲泄利尿,就無法迅速好轉。
因此我給他開了個方子,叫做「茯苓琥珀湯」。《內經》說:「甘味緩和,能淡滲,熱氣阻塞津液,內積導致腹部脹滿,就應該用緩和的藥物治療。滲泄則必須以甘淡為主要藥性。」所以我用茯苓做君藥,它性甘寒滑,可以利尿通竅。
豬苓、琥珀之淡,以滲泄利水道,故以二味為臣。脾惡濕,濕氣內蓄,則脾氣不舒。益脾勝濕,必以甘為助,故以甘草、白朮為佐。鹹入腎,鹹味湧泄為陰,故用澤瀉之咸,以泄伏水。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,津液不行,以辛散之,桂枝味辛,散濕潤燥,故以為使。煎長流甘瀾水,使不助其腎氣,大作湯劑,令直達於下而急速也。
兩服減半,旬日良愈。
茯苓琥珀湯
白話文:
茯苓琥珀湯 方解:
這方子中,豬苓和琥珀性味甘淡,能滲透利水,所以被列為臣藥。脾胃最怕濕氣,濕氣積聚在體內,就會影響脾胃功能,導致脾氣不舒。要想補脾祛濕,必須用甘味藥物來幫助,所以用甘草和白朮作為佐藥。鹹味入腎,鹹味具有湧泄作用,屬於陰性,因此用澤瀉的鹹味來泄去體內積聚的水分。腎臟最怕乾燥,需要辛味藥物來滋潤它,而津液運行不暢,則需要辛味藥物來疏通它。桂枝味辛,能散濕潤燥,所以被列為使藥。
煎藥時要用長流水浸泡,讓藥性充分溶解,並且避免損傷腎氣。將藥材煎成湯劑,讓藥效直達下焦,加速療效。
服用兩劑後藥量減半,十天左右即可痊癒。
茯苓琥珀湯 適用於治療體內濕氣重、小便不利、水腫等症狀。
茯苓,白朮,琥珀(各半兩),甘草(炙),桂(去皮。各三錢),澤瀉(一兩),滑石(七錢),豬苓(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煎長流甘瀾水一盞調下,空心食前,待少時以美膳壓之。
〔《食》〕主下焦虛冷,小便數損無力。生薯蕷半斤,刮去皮,以刀切碎,於鐺中煮酒沸,下薯蕷不得攪,待熟加鹽蔥白更添酒,空腹下二三盞,妙。
〔羅〕,水芝丸,治上焦真氣虛弱,小便頻數,日夜無度。
蓮肉(去皮,不以多少,用好酒浸一兩宿。豬肚一個,將酒浸蓮肉入肚中多半為度,水煮熟取出蓮肉,切,焙乾)
白話文:
茯苓、白朮、琥珀各半兩,甘草(炙)、桂皮各三錢,澤瀉一兩,滑石七錢,豬苓半兩,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溫水煎服,空腹飯前服用,稍後可以用美味的膳食壓住藥性。
此方主治下焦虛冷,小便頻繁无力。取生山藥半斤,削去皮,切碎,在鍋中用酒煮沸,加入山藥後不要攪拌,煮熟後加鹽和蔥白,再加些酒,空腹服用二三碗,效果很好。
另有水芝丸,可用於治療上焦真氣虛弱,小便頻數,日夜无度。
將蓮肉去皮,不限用量,用好酒浸泡一兩天。取一個豬肚,將浸泡好的蓮肉放入豬肚中,以半滿為宜,用水煮熟後取出蓮肉,切片,烘乾備用。
上為細末,酒煮麵為丸,如芡實大。每服五十丸,米飲湯下,食前。
〔世〕治夜多小便,用益智三十四個為末,鹽五分,水一盞,煎八分,臨臥溫服。
〔《本》〕,衛真湯,治丈夫婦人元氣衰憊,榮衛怯弱,真陽不固,三焦不和,上盛下虛,夜夢鬼交,覺來盜汗,面無精光,唇口舌燥,耳內蟬鳴,腰痛背倦,心氣虛乏,精神不寧,驚悸健忘,飲食無味,日漸瘦悴,外腎濕癢,夜多小便,腫重冷痛,牽引小腹,足膝緩弱,行步艱難;婦人血海久冷,經候不調,或過期不至,或一月兩來,赤白帶下,漏分五色,子宮感寒,久不成孕,並皆治之。
白話文:
上方細末,用黃酒調勻製成藥丸,大小如同芡實一般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溫開水送服,飯前空腹時服用最佳。 此方可以治療夜間頻尿過多的症狀。將益智仁三十四個研磨爲粉末,加入適量鹽巴後與一杯清水一同熬煮,待水分蒸發到剩下八份之一的時候即可飲用。臨睡前趁熱服用效果更佳。 衛真湯是一種針對男性女性身體虛弱、氣血不足等症狀而設計的傳統中藥配方。它能夠調理人體內部機能平衡,增強免疫力,並且對於腎虛引起的多種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。例如:頻繁的小便次數增多、腰部疼痛不適、背部疲勞無力等。此外還可以改善食慾不佳、記憶力減退等問題。同時對婦女月經失調也有一定的幫助作用。如果長期使用該藥物,則可能會導致體重下降以及皮膚乾燥等情況出現。因此在用藥過程中需要注意觀察自身反應並及時調整劑量或者停藥。
此藥大能生氣血,遇夜半子時腎水旺極之際,補腎實臟,男子攝血化精,諸病未萌之前,皆能制治,使不復為梗。
當歸(一兩,酒浸一宿),人參(一兩半),金釵石斛(五兩),白茯苓,木香,肉豆蔻,山藥(以上各三兩),生地(二兩),熟地(溫水洗,三兩),丁香(一兩),青皮(一兩,去白),川牛膝(二兩,童便、酒各半盞浸一宿)
白話文:
這藥方極具功效,能滋生氣血。在夜半子時,腎水最為旺盛之際,服用此藥可補腎實臟。對於男性而言,此藥有助於攝血化精,在疾病尚未發作之前,就能有效預防,使疾病不再復發。
藥方如下:
- 當歸(一兩,用酒浸泡一晚)
- 人參(一兩半)
- 金釵石斛(五兩)
- 白茯苓(三兩)
- 木香(三兩)
- 肉豆蔻(三兩)
- 山藥(三兩)
- 生地(二兩)
- 熟地(用溫水洗淨,三兩)
- 丁香(一兩)
- 青皮(一兩,去外皮)
- 川牛膝(二兩,用童子尿和酒各半杯浸泡一晚)
上為細末,每三大盞酒調下,鹽亦得,空心食前一服。婦人諸病,童便同酒調,空心下。
又方,治男子婦人一切虛冷之疾,活血駐顏,減小便,除盜汗。治婦人久不生產,似帶疾而非,時有遺瀝,並皆治之。功驗不可具述。
蒼朮(切焙),川楝子,茴香,吳茱萸(湯洗),破故紙,胡蘆巴(以上各一兩,並炒),川薑,川烏,草烏(以上各半兩,炮),山藥(二兩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盞酒調和,可加少許鹽,空腹飯前服用。女性各種病症,可用童尿與酒調和,空腹服用。另外,此方可用於治療男女虛寒症,活血養顏,減少小便,止盜汗。針對女性久不生產、似有病症卻又不明確、時常遺尿等問題,都有療效。其功效不可盡述。
方劑包含:蒼朮(切片焙乾)、川楝子、茴香、吳茱萸(湯洗)、破故紙、胡蘆巴(以上各一兩,炒)、川薑、川烏、草烏(以上各半兩,炮製)、山藥(二兩)。
上各炮治如法,同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空心溫酒鹽湯任下,婦人艾醋湯下,日二服。耳目永不昏聾,髦發不白。
〔《衍》〕鄰家有一男子,小便日數十次,如稠米泔色,心神恍惚,瘦瘁食減,令服桑螵蛸散,未終一劑而安。此藥能安神魂,定心志,治健忘,小便數,補心氣。用桑螵蛸、遠志、菖蒲、龍骨、人參、茯苓、當歸、龜甲醋炙,以上各一兩為末,以人參湯調下二錢。
白話文:
將以上藥材依照方法炮製,研磨成細粉,用醋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,婦女則用艾醋湯送服,一天服用兩次。這樣就能使耳朵眼睛永遠不會昏花耳聾,頭髮也不會變白。
隔壁鄰居有一位男子,每天小便很多次,尿液像稠米泔水一樣,心神恍惚,身體消瘦,食慾減退。我讓他服用桑螵蛸散,還沒吃完一劑藥就痊癒了。這種藥能安神魂,定心志,治療健忘和小便過多,並能補益心氣。藥方用桑螵蛸、遠志、菖蒲、龍骨、人參、茯苓、當歸、龜甲(用醋炙)各一兩,研磨成粉,用人參湯調服,每次服用二錢。
〔海〕姜附石脂神砂丹,治小便數而不禁,怔忡多忘。(方見滯下。)
〔丹〕因看《盧氏醫鏡》見此一藥味數分兩同,惟丹砂用伏火者,及治病有瘥。所治者,小便數而不禁,怔忡多忘,魘夢不已不同耳。見其不同,審而詳之,乃得此治法不瘥,且泛論之。經言:腎主大便,肝主小便淋溲。《難經》云:小腸為赤腸,是面赤色,及便溺色赤,皆出心與小腸,南方赤色,顯於外也。
經言:下焦如瀆者,正謂大小便也。大便為陰,為有形氣化,乃下焦之下者也。謂腎主大便,不言大腸者,明子行父道,為腎臟病。小便為陽,為無形氣化,乃下焦之高者也。謂肝主小便淋溲,亦是子行父道,為腑病。凡諸無形氣化者,皆腑病所主,諸有形氣化者,皆臟病所主,此二證,俱在下焦則同,但有形無形,及在腑在臟有殊,俱是丹田衰敗。不言心火者,以其相火代行君之政令故也。
白話文:
姜附石脂神砂丹可以治療小便頻繁且失禁、心悸健忘的症狀。因為丹砂用伏火的方法可以治療這些病症,且治病有療效。治療的症狀包含小便頻繁且失禁、心悸健忘、以及噩夢不斷。經書記載:腎臟主宰大便,肝臟主宰小便。小腸為赤色,因此臉色發紅、排泄物顏色發紅,都是因為心臟和小腸的關係。下焦就像溝渠一樣,指的是大小便。大便屬陰,是有形的氣化,屬於下焦的下部。腎臟主宰大便,而不是大腸,說明子代繼承父輩的病症,屬於腎臟病變。小便屬陽,是無形的氣化,屬於下焦的上部。肝臟主宰小便,也是子代繼承父輩的病症,屬於腑臟病變。凡是無形的氣化,都屬於腑臟病變;有形的氣化,都屬於臟腑病變。這兩種病症都屬於下焦的病變,但有形無形、屬於腑臟還是臟腑,有所不同,都是丹田衰敗造成的。不提心火,是因為相火代替君火行使職權的緣故。
細分之,則膀胱壬水勝丙火。小腸者,不傳入陰,故為泄血。泄血利不禁,為有形質病。且不傳陰,則陰不病。何為有形病?此為陰之體也,為腑之用也。天地陰陽,互為體用,以斯可見。是明五臟者,為六腑所用,六腑者,為五臟所用明矣,是有形皆為傳陰也。大小便不禁,是膀胱不禁為遺溺,此不傳陰也,是丹田胞絡受寒,為壬所克。
大抵諸腑皆乘有形,有形病者皆在腑。責其所乘,皆在臟也。用伏火丹砂者,去其寒性耳。治法同者,以其俱在下焦,補諸無形,同在胞絡耳。以其胞與腎相對,有渠相通故也。腎主大便,肝主小便,所治安得不殊。經曰:腎肝同歸一治。又曰:少陽主骨,所生病,便溲難。
白話文:
簡單來說,膀胱的壬水過盛,壓制了丙火。小腸不傳入陰,所以會泄血。泄血難以控制,就會導致有形疾病。由於小腸不傳入陰,所以陰氣不會生病。所謂的有形疾病,指的是陰氣的物質體,也就是腑的功用。天地陰陽互相依存,體用互為。由此可見,五臟是六腑運作的根本,而六腑則為五臟所用。所有有形的物質都屬於傳陰。大小便失禁,指的是膀胱失控而導致遺尿,這屬於不傳陰,原因是丹田胞絡受寒,被壬水所克。
總的來說,所有腑都依賴有形物質,有形疾病都發生在腑。而要治療這些疾病,就要著重於臟的機能。使用伏火丹砂,主要是消除寒性。治療方法相同,是因為這些疾病都位於下焦,都需要補益無形之氣,也就是胞絡。由於胞與腎相對,彼此相通,所以腎主大便,肝主小便,治療方法也大致相同。經書記載:「腎肝同歸一治」,又說:「少陽主骨,所生病,便溲難」。
膀胱主筋,所生病,亦可知也。小便不禁,茯苓湯下。大便不禁,米飲下。(此論《局方》姜附神砂丹而發。)
運氣,小便數皆屬火。經云:少陽之復,便數憎風是也。小便數,惟二臟有之。
一屬肺。經云:肺手太陰之脈,氣盛有餘,則肩背痛,風寒汗出中風,小便數而欠是也。以刺言之,瀉手太陰則愈。
一屬肝。經云:足厥陰之瘧,令人如癃狀,而小便不利。又云:肝痹者,夜臥則驚,多飲,數小便是也。視虛實補瀉之則愈。
〔東〕小便數腹痛:尿胞(在玉泉下一寸屈骨端。)
〔《玉》〕小便多:命門(隨年壯灸)腎俞(一分,沿皮向外六分,補六呼,瀉一吸)
〔《集》〕小便滑數:中極(灸)腎腧,陰陵泉(不已,取下穴),氣海,陰谷,三陰交
白話文:
膀胱主管筋骨,如果膀胱生病,也可以從這裡看出來。尿失禁,可以用茯苓湯治療。大便失禁,可以用米湯治療。(這段話是在論述《局方》中的姜附神砂丹時提出來的。)
小便頻繁和氣運都屬於火。醫書上說:少陽經氣復甦時,就會便次頻繁、怕風,這就是這個道理。小便頻繁,只可能是兩個臟器引起的。
一個是肺。醫書上說:肺經的氣盛有餘,就會肩背疼痛、風寒出汗、中風、小便頻繁而且口渴。用針灸來治療,瀉手太陰經就能治好。
另一個是肝。醫書上說:足厥陰經的瘧疾,會讓人像膀胱病一樣,小便不順暢。又說:肝臟痹阻的人,晚上睡覺會驚醒,喝很多水,小便頻繁。根據虛實情況,補瀉治療就能治好。
小便頻繁腹痛:尿胞穴(位於玉泉穴下一寸,屈骨端。)
小便量多:命門穴(隨著年紀增長,可以灸此穴)、腎俞穴(取穴時,沿皮向外六分,補六呼,瀉一吸)
小便滑數:中極穴(灸此穴)、腎俞穴、陰陵泉穴(不已,取下穴)、氣海穴、陰谷穴、三陰交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