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6)

1. 水脹通論

輕粉(五分),粉霜(炒,四錢),碙砂(研,炒,三錢),滑石(研,炒,四錢),寒水石(火燒,研,炒,三錢),白丁香(研,羅末,炒,三錢)

上件藥,將輕粉、滑石二味,一處研勻,用薄紙裹了,卻更和白麵作餅,再裹前藥,又用桑柴火燒,以熟為度,取出與前四味一處和勻,水浸蒸餅搦干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日薑湯下三服,食前下。第一日每服二丸,第二日每服三丸,第三日每服四丸,第四日每服五丸。如覺小便多,腫漸減,便勿服。

如小便不多,更服一日、二日,加作六丸做一服,一日亦三服,腫消為效。如服藥至第三日,覺牙縫內癢痛,口氣出時,便用漱口藥,用貫眾、黃連各半兩為散,每服一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入龍腦少許攪勻溫服之;每一日煎一錢,漱口。如腫消,忌鹽、魚、肉、冷硬果食,只服粥百日永瘥。

如臟腑秘澀,氣實,先服治腫海藻散,此藥親用救人甚多,神效。

海藻散(方見本門積氣條。)

〔仲〕牡蠣澤瀉散,治腰以下腫。(方見傷寒。)

〔河〕,葶藶丸,治一切水濕氣,通身腫不可當者。

人參(一兩),苦葶藶(四兩,於鍋內紙上炒黃色為度)

上二味,同為細末,用棗肉和丸,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煎桑白皮湯下,日進三服,空心食前,驗。

〔羅〕,聖靈丹,治脾、肺有濕,喘腫盛,小便赤澀。

苦葶藶(四兩,炒),木香,檳榔,茯苓(麵裹,煨),防風,木通,人參(以上各二錢半,恐是二兩半。)

上為末,用棗肉為丸,如桐子大。煎桑白皮湯下。

〔垣〕,赤茯苓丸,治脾濕太過,四肢腫滿,腹脹喘逆,氣不宣通,小便赤澀。

葶藶(四兩),防己(二兩),赤茯苓(一兩),木香(五錢)

上為細末,棗肉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煎桑白皮湯下,食前服。

續隨子丸,治遍身虛腫,喘悶不快。

人參,漢防己,赤茯苓,木香,檳榔(各五錢),苦葶藶(四兩,炒),續隨子(一兩),海金沙(五錢)

上為細末,棗肉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煎桑白皮湯食則下。

〔海〕潔古方治水腫。

用螻蛄去頭尾,與葡萄心同搗,露七日曝乾為末,淡酒調下。暑月濕用尤佳。(《聖惠方》:治水腫喘促不得臥,螻蛄五枚,為末,食前湯調半錢至一錢,小便通,效。)

〔仲〕夫水病人,目下有臥蠶,或面目鮮澤,脈伏,其人消渴,病水腹大,小便不利,其脈沉細者,有水,可下之。

〔世〕治水腫。

薏苡仁根(君),木香,檳榔,黑牽牛

上為末,酒調服,妙。

〔《外》〕療水病腫。用鯉魚一頭極大者,去頭尾及骨,唯取肉。以水二升,赤小豆一大升,和魚肉煮取二升,以上,生布絞取汁,去渣,頓服盡。如不盡,分為三服,當下利,利盡即瘥。

白話文:

水腫治療總論

以下藥方及用法針對水腫症狀:

主要藥丸配方: 將輕粉(約2.5克)、炒過的粉霜(約15克)、研磨並炒過的碙砂(約11克)、研磨並炒過的滑石(約15克)、火燒後研磨並炒過的寒水石(約11克)、研磨成粉末並炒過的白丁香(約11克)混合。

將輕粉和滑石兩味藥研磨均勻,用薄紙包好,再用白麵做成餅狀,將包好的藥物再包裹於麵餅中,用桑樹枝的火燒烤,直到熟透為止。取出後與其他四味藥混合均勻,用水浸泡蒸熟的餅,揉捏成丸,大小如綠豆。每日用薑湯送服三次,飯前服用。第一天每次服兩丸,第二天每次服三丸,第三天每次服四丸,第四天每次服五丸。如果感覺小便增多,水腫逐漸消退,就停止服藥。

如果小便沒有增多,可以再服用一到兩天,增加到每次服用六丸,一天服用三次,直到水腫消退為止。如果在服藥第三天,感覺牙縫內發癢疼痛,口氣有異味,就用漱口藥:取貫眾、黃連各15克,磨成粉末,每次用約4克,加水一杯煎至七成,加入少量冰片攪勻溫服,每天煎一次,用來漱口。水腫消退後,忌吃鹽、魚、肉、冰冷堅硬的食物,只喝粥一百天,病就能痊癒。

如果腸胃不通暢,屬於氣實,應先服用治療水腫的海藻散(方子見於本門的積氣篇),這個藥方我親自使用,救治過許多人,效果顯著。

其他治療水腫的藥方:

  • **牡蠣澤瀉散:**治療腰部以下水腫。(方子見於傷寒篇)
  • **葶藶丸:**治療全身水腫嚴重者。用人參(約30克),苦葶藶(約120克,於鍋內紙上炒至黃色),將兩味藥磨成細末,用棗肉做成丸,如桐子大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,每日服用三次,空腹飯前服用,效果好。
  • **聖靈丹:**治療脾肺有濕、喘息、水腫嚴重、小便赤澀。用炒過的苦葶藶(約120克),木香、檳榔、麵裹煨過的茯苓、防風、木通、人參(各約9克或75克,可能為75克),磨成粉末,用棗肉做成丸,如桐子大。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。
  • **赤茯苓丸:**治療脾濕過重,四肢腫脹,腹脹喘氣,氣不暢通,小便赤澀。用葶藶(約120克),防己(約60克),赤茯苓(約30克),木香(約15克),磨成細末,用棗肉做成丸,如桐子大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,飯前服用。
  • **續隨子丸:**治療全身虛腫,喘悶不舒服。用人參、漢防己、赤茯苓、木香、檳榔(各約15克),炒過的苦葶藶(約120克),續隨子(約30克),海金沙(約15克),磨成細末,用棗肉做成丸,如桐子大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煎好的桑白皮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  • **潔古方治水腫:**用螻蛄去掉頭尾,與葡萄心一同搗碎,放在露天七天,曬乾磨成粉末,用淡酒調服。在暑熱潮濕的季節使用效果更佳。(《聖惠方》:治療水腫喘促不能躺臥,用螻蛄五個,磨成粉末,飯前用湯調服約2克至4克,小便暢通,效果好。)
  • **仲景論述:**水腫病人的特徵是眼睛下方有臥蠶,或者面色光亮,脈象沉伏,病人有消渴症狀,腹部因水腫而脹大,小便不暢,脈象沉細,這是體內有水,可以用藥導瀉。
  • **世醫經驗:**治療水腫,薏苡仁根(為主藥),搭配木香、檳榔、黑牽牛,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,效果好。
  • **《外台秘要》:**治療水腫,用一條非常大的鯉魚,去掉頭尾和骨頭,只取魚肉,加入水兩升、赤小豆一大升,和魚肉一起煮取兩升汁液,用乾淨的布絞出汁液,去掉渣滓,一次性全部喝完。如果喝不完,可以分三次服用,應該會腹瀉,瀉完病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