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3)

1. 水脹通論

)盧節婦,年二十餘,半月之前,夜間發熱,面先腫,次及身、足腫,肚亦腫,口渴思冷水,食略減。

大腹皮(半錢),白朮(一錢半),蒼朮(一錢半),梔子(四枚),川芎(一錢),麻黃(六分),木通(一錢),乾葛(二錢),甘草梢(些)

朱秀才,因久坐受濕,能飲酒,下血,以苦澀藥兜之,遂成腫疾,而肚足皆腫,口渴中滿,無力少汗,脈澀而短,乃血為濕氣所傷,法當行濕順氣,清熱進食化積。

滑石(六錢),白朮(二錢),木通(三錢),厚朴,乾葛(各二錢),蒼朮(一錢),

分四帖,加蘇葉七片,每一帖煎至三之一,熱下保和丸與點丸、溫中丸各五十丸。

王三九孺人,浮腫膈滿,腹滑泄,口苦而渴,小便赤少,脈虛而豁大稍遲,此有汙積病,為人性急。

滑石(一兩),陳皮(四錢),蘇梗,白朮,川芎,木通,厚朴(各二錢),茯苓皮(一錢半),甘草梢(半錢),

分六帖,用順流水煎下保和丸二十五丸、抑青丸十丸。

吳孺人,胃中有積,發為腫,成瘡疥,身倦食少,惡寒發熱,脈虛而沉。

白朮(一兩六錢),滑石(二兩),生地,木通,川芎(各半兩),黃芩,茯苓皮,連翹(各四錢),紫蘇(三錢),甘草(炙,二錢半),

下保和丸三十丸。

一女子,年三十餘歲,腫病有熱,服藥得安,但兩足下節不退,肚內自覺尚有熱,脈卻平矣,飲食如昨。

白朮(一錢),郁李仁(一兩半),蘇梗,木通,條芩,檳榔,枳實(炒,半兩),青皮(一兩),甘草梢(一錢),

分十帖,細研郁李仁,以順流水三盞蕩起,煎一盞,食前熱服。

張郎,二十歲,秋得腫疾,午前上甚,午後下甚,口渴乏力,脈澀弱,食亦少,稟氣素怯,汗不能自出,鬱而為水。與灸三里、肺俞、大椎、合谷、分水,又與此方。

白朮(一錢半),陳皮(五分),黃芩,紫蘇,海金沙,木通,大腹皮,茯苓皮,乾葛(炒),厚朴,甘草(各二錢),

作一帖,水煎服。

光明人腳腫,肚略急,身微熱,脈略數,口乾。

白朮(一錢),茯苓(五分),乾葛(炒,五分),蘇梗(五錢),大腹皮(三錢),甘草(炙,一錢),川芎(二錢),陳皮(五分),

許宅婦人,二十以上,腳踝腫,近日有瘡毒。

白朮(七錢),蒼朮,陳皮,犀角末,川芎(各五錢),連翹,木通,蘇葉(各三錢),甘草(梢,一錢),

分七帖煎,後入薑汁令辣熱,食前服。

馮官人,因內有濕積,兼時令濕熱,右腿少陽分發爛瘡如掌大,癢甚,兩手脈洪緩略數,兩目、手足俱虛腫,膈中午前痞悶,午後腫到兩足則膈寬。

犀角(生,五分),枳殼(炒,五分),陳皮,連翹,白朮(各一錢),木通(五分),蒼朮(五分),甘草(梢,二分),茯苓(五分),加薑汁煎服。

白話文:

水腫通論

盧家的媳婦,二十多歲,半個月前,晚上開始發燒,先是臉腫,接著全身和腳都腫起來,肚子也腫脹,口渴想喝冷水,食慾稍微下降。

處方:大腹皮(半錢)、白朮(一錢半)、蒼朮(一錢半)、梔子(四枚)、川芎(一錢)、麻黃(六分)、木通(一錢)、乾葛(二錢)、甘草梢(少許)

朱秀才,因為久坐潮濕之地,又愛喝酒,導致便血,用苦澀藥物止血後,反而形成水腫病,肚子和腳都腫脹,口渴且胸腹脹滿,身體虛弱無力、少汗,脈象遲緩而短,這是因為血液被濕氣所傷,治療方法應該是去除濕氣、疏通氣機、清熱、幫助消化、消除積滯。

處方:滑石(六錢)、白朮(二錢)、木通(三錢)、厚朴、乾葛(各二錢)、蒼朮(一錢)

將藥分成四帖,每帖加入蘇葉七片,每帖煎至三分之一,趁熱服用,並搭配保和丸、點丸、溫中丸各五十丸。

王三九的夫人,全身浮腫、胸膈脹滿、腹瀉,口苦而且口渴,小便量少且顏色紅赤,脈象虛弱、脈搏跳動間隔較大且稍微遲緩,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滯病症,而且這個人個性急躁。

處方:滑石(一兩)、陳皮(四錢)、蘇梗、白朮、川芎、木通、厚朴(各二錢)、茯苓皮(一錢半)、甘草梢(半錢)

將藥分成六帖,用流動的水煎服,並搭配保和丸二十五丸、抑青丸十丸。

吳家的夫人,胃裡有積滯,引發水腫,並且長出瘡疥,身體疲倦、食慾不佳,怕冷發熱,脈象虛弱而沉。

處方:白朮(一兩六錢)、滑石(二兩)、生地、木通、川芎(各半兩)、黃芩、茯苓皮、連翹(各四錢)、紫蘇(三錢)、炙甘草(二錢半)

搭配服用保和丸三十丸。

一位女子,三十多歲,患有水腫且有發熱症狀,服藥後病情好轉,但是兩腳踝以下的水腫還沒消退,自己感覺肚子裡還有熱,脈象卻已經恢復正常,飲食也如同往常。

處方:白朮(一錢)、郁李仁(一兩半)、蘇梗、木通、條芩、檳榔、炒枳實(半兩)、青皮(一兩)、甘草梢(一錢)

將藥分成十帖,將郁李仁研磨成細末,用三碗流動的水沖開,煎煮成一碗,飯前趁熱服用。

張姓男子,二十歲,秋天患上水腫病,上午水腫情況加重,下午則減輕,口渴乏力,脈象遲緩而微弱,食慾不佳,體質本來就虛弱,汗液無法自行排出,導致濕氣鬱積成水腫。為他施以針灸,穴位選擇足三里、肺俞、大椎、合谷、水分,同時給予以下藥方。

處方:白朮(一錢半)、陳皮(五分)、黃芩、紫蘇、海金沙、木通、大腹皮、茯苓皮、炒乾葛、厚朴、甘草(各二錢)

將藥作成一帖,用水煎服。

光明人,腳腫脹,肚子稍微發緊,身體微微發熱,脈象稍快,口乾。

處方:白朮(一錢)、茯苓(五分)、炒乾葛(五分)、蘇梗(五錢)、大腹皮(三錢)、炙甘草(一錢)、川芎(二錢)、陳皮(五分)

許家的婦人,二十歲以上,腳踝腫脹,最近還長了瘡毒。

處方:白朮(七錢)、蒼朮、陳皮、犀角末、川芎(各五錢)、連翹、木通、蘇葉(各三錢)、甘草梢(一錢)

將藥分成七帖煎服,之後加入薑汁,使其帶有辛辣熱性,飯前服用。

馮官人,因為體內有濕氣積滯,又加上時令濕熱,右腿少陽經絡處長出像手掌一樣大的潰爛瘡,非常癢,兩手脈象洪大而緩慢略快,兩眼、手腳都虛腫,胸膈在上午感到痞悶,下午腫脹到腳部時胸膈反而寬鬆。

處方:生犀角(五分)、炒枳殼(五分)、陳皮、連翹、白朮(各一錢)、木通(五分)、蒼朮(五分)、甘草梢(二分)、茯苓(五分),加入薑汁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