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2)

1. 水脹通論

〔仲〕諸有水者,腰以下腫,當利小便;腰以上腫,當發汗乃愈。風水,脈浮身重,汗出惡風者,,防己黃耆湯主之。

防己(一兩),黃耆(一兩一分),白朮(三分),甘草(炙,半兩),

上銼。每服五錢,生薑四片,棗一枚,水盞半,煎取八分,去渣溫服。良久再服。腹痛加芍藥。一法,潔古用此湯調五苓散,治因濕為腫者。(又方,防己湯治風濕,脈浮為在表;其人或頭汗出,無表症,病者但下重,從腰以上為和,腰以下常腫,及身重難以屈伸。)

皮水為病,四肢腫,水氣在皮膚中,四肢聶聶動者,,防己茯苓湯,主之。

防己,黃耆,桂枝(各三兩),茯苓(六兩),甘草(二兩)

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分溫三服。

厥而皮水者,蒲灰散主之。(方見淋。以上利小便法。)

風水急風,一身悉瘡,脈浮不渴,續自汗出,無大熱,,越婢湯,主之。

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五枚),甘草(二兩),

上五味,以水六升,先煮麻黃去上沫,內諸藥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惡風者,加附子一枚炮;風水,加朮四兩。里水者,一身面目黃腫,其脈沉,小便不利,故令病水。假如小便自利,此亡津液,故令渴也,越婢加朮湯主之,於前越婢湯加白朮四兩。甘草麻黃湯,亦主之。

甘草(二兩),麻黃(四兩),

上二味,以水五升,先煮麻黃去上沫,內甘草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重覆汗出。不汗,再服。慎風寒。水之為病,其脈沉小屬少陰;浮者為風;無水虛脹者為氣水。其汗即已。脈沉者,宜,麻黃附子湯,;浮者,宜杏子湯。

麻黃(三兩),甘草(二兩),附子(一個,炮)

上三味,以水七升,先煮麻黃去上沫,內藥煮取二升半,溫服八合,日三服。(以上發汗出愈。)

〔丹〕水腫因脾虛不能制水,水積妄行,當以參、術補脾,使脾氣得實,則能健運,自然升降,運動其樞機,則水自行,非若五苓之行水也,宜補中行濕利小便,切不可下,當用二陳湯加白朮、人參、蒼朮為主,佐以黃芩、麥門冬制肝木。若腹脹,少佐厚朴。氣不運,加木香、木通。

氣若陷下,升麻、柴胡提之。隨症加減,必須補中,用大劑白朮補脾。如壅滿,用半夏、陳皮、香附監之。有熱者,當清肺金,門冬、黃芩之屬。赤岸馮令八官,素飲食不知飽,但食肉必泄。忽遍身發腫,頭面加多,致目亦不可開,膈間滿如築,兩足麻至膝而止,渾身不可見風,陰器挺長,其脈左沉而重取不應,右三部雖短小,卻有和滑氣象。遂令單煮白朮湯飲,早晨空心探而去之。

食後,白朮二錢、麻黃五分、川芎半錢、防風三分作湯,下保和丸五十丸。如此者二日,因吐中得汗,通體上截為多,遂得腫寬而眼開,氣順而食進。卻於前方中去麻黃、防風,加白朮三錢,木通、通草各半錢,下保和丸五十丸。如此者,五日而安。(此即開鬼門之法也。

白話文:

所有水腫的病症,如果腫在腰部以下,應該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療;如果腫在腰部以上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屬於風水病,脈象浮、身體沉重、出汗且怕風的,可以用防己黃耆湯來治療。

防己黃耆湯的組成是:防己一兩、黃耆一兩一分、白朮三分、炙甘草半兩。

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加生薑四片、紅棗一枚,用水一杯半煎煮至八分,去渣後溫服。過一段時間再服一次。如果腹痛,可以加入芍藥。另一種用法是,金元時期的醫家張元素用此方調和五苓散,來治療因濕氣引起的腫脹。(另一個方子,防己湯可以治療風濕,脈象浮代表病在體表;患者可能頭部出汗,沒有其他表症,只感到身體下墜沉重,腰部以上正常,腰部以下常常腫脹,並且身體沉重難以彎曲。)

如果水腫病在皮膚,四肢腫脹,水氣停留在皮膚之中,四肢有輕微顫動的,可以用防己茯苓湯來治療。

防己茯苓湯的組成是:防己、黃耆、桂枝各三兩,茯苓六兩,甘草二兩。

將以上五味藥材,用水六升煮至二升,分三次溫服。

如果發生厥逆現象且水腫在皮膚,可以用蒲灰散來治療。(此方在治療淋病的篇章中。以上都是利小便的方法。)

風水病發病急,全身長瘡,脈象浮而口不渴,持續出汗,沒有高燒,可以用越婢湯來治療。

越婢湯的組成是:麻黃六兩、石膏半兩、生薑三兩、紅棗十五枚、甘草二兩。

將以上五味藥材,用水六升煮,先煮麻黃去掉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如果怕風,可以加入炮附子一枚;如果是風水病,可以加入白朮四兩。如果是里水病,全身面目黃腫,脈象沉,小便不利,所以導致水腫。如果小便正常,這是因為津液耗損,所以會口渴,可以用越婢加朮湯來治療,就是在原來的越婢湯中加入白朮四兩。甘草麻黃湯也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
甘草麻黃湯的組成是:甘草二兩,麻黃四兩。

將以上兩味藥材,用水五升煮,先煮麻黃去掉浮沫,再加入甘草煮至三升,溫服一升,蓋被子發汗。如果沒有出汗,再服一次。要注意避免風寒。水腫這種病,脈象沉細通常屬於少陰病;脈象浮則屬於風邪引起;沒有水腫而只是虛脹的屬於氣滯水阻。通過發汗就可以痊癒。脈象沉的,宜用麻黃附子湯;脈象浮的,宜用杏子湯。

麻黃附子湯的組成是:麻黃三兩、甘草二兩、炮附子一個。

將以上三味藥材,用水七升煮,先煮麻黃去掉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二升半,溫服八合,一天三次。(以上都是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。)

水腫是因為脾虛不能控制水液,導致水液積聚亂竄,應該用人參、白朮來補益脾氣,使脾氣得到充實,才能正常運化,自然升降,推動樞機,這樣水液就能自行排出,並非像五苓散那樣直接利水。應該用補益脾胃、疏導濕氣、利小便的方法,千萬不能用瀉下的方法。應該以二陳湯加白朮、人參、蒼朮為主,輔以黃芩、麥門冬來制約肝木。如果腹脹,可以少量加入厚朴。如果氣機不暢,可以加入木香、木通。

如果氣虛下陷,可以用升麻、柴胡來提升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,但必須以補益脾胃為根本,使用大量白朮來補脾。如果出現壅塞滿悶,可以用半夏、陳皮、香附來輔助。如果有熱,應該清瀉肺熱,可以用麥門冬、黃芩之類的藥材。赤岸馮令八官,平時飲食不知飽,但吃肉必定腹瀉。忽然全身浮腫,頭面尤其嚴重,以至於眼睛都睜不開,胸膈滿悶如堵,兩腿麻木到膝蓋,全身不能見風,陰莖勃起,他的脈象左邊沉而重按無力,右邊三部雖然短小,卻有平和滑潤的氣象。於是讓他單獨煮白朮湯喝,早上空腹喝後有所緩解。

飯後,用白朮二錢、麻黃五分、川芎半錢、防風三分煎湯,再服下保和丸五十丸。這樣服用了兩天,因為嘔吐而出了汗,上身腫脹消退得較多,於是腫脹消退,眼睛能夠睜開,氣機順暢,食慾也好了。然後在原來的方子中去掉麻黃、防風,加入白朮三錢,木通、通草各半錢,再服下保和丸五十丸。這樣服用了五天,病就痊癒了。(這就是開啟鬼門的方法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