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 (1)

1. 卷之二十四·脾胃部

2. 水脹通論

〔《靈》〕黃帝問曰:水穀入於口,輸於腸胃,其液別為五:天寒衣薄則為溺與氣;天熱衣厚則為汗;悲哀氣並則為泣;中熱胃緩則為唾。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,不行則為水脹,余知其然也,不知其何由生?願聞其道。岐伯曰:五穀之津液,和合而為膏者,內滲入於骨空,補益腦髓,而下流於陰股。

陰陽不和,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,髓液皆減而下,下過度則虛,虛故腰背痛而脛酸,陰陽氣道不通,四海塞閉,三焦不瀉,津液不化,水穀並行腸胃之中,別於迴腸,留於下焦,不得滲膀胱,則下焦脹,水溢則為水脹。(五癃津液篇,下過度謂房勞過度也。)

〔《本》〕臍腹、四肢悉腫者為水,但腹脹、四肢不甚腫為蠱。(蠱即脹也。)

〔《靈》〕黃帝問於岐伯曰:水與膚脹、鼓脹、腸覃、石瘕、石水,何以別之?岐伯答曰:水始起也,目窠上微腫,如新臥起之狀,其頸脈動,時咳,陰股間寒,足頸腫,腹乃大,其水已成矣。以手按其腹,隨手而起,如裹水之狀,此其候也。黃帝曰:膚脹何以候之?岐伯曰:膚脹者,寒氣客於皮膚之間,𪔣𪔣然不堅,腹大,身盡腫,皮厚,按其腹,窅而不起,腹色不變,此其候也。鼓脹何如?岐伯曰:腹脹身皆大,大與腹脹等也,色蒼黃,腹筋起,此其候也。

腸覃何如?岐伯曰:寒氣客於腸外,與衛氣相搏,氣不得榮,因有所繫,癖而內著,惡氣乃起,瘜肉乃生。其始生也,大如雞卵,稍以益大,至其成如懷子之狀。久者離歲,按之則堅,推之則移,月事以時下,此其候也。石瘕何如?岐伯曰:石瘕生於胞中,寒氣客於子門,子門閉塞,氣不得通,惡血當瀉不瀉,衃以留止,日以益大,狀如懷子,月事不以時下。皆生於女子,可導而下。

黃帝曰:膚脹、鼓脹可刺邪?岐伯曰:先瀉其脹之血絡,後調其經,刺去其血絡也。(水脹論,石水,臍以下腫,其脈沉。)

水腫(先自足腫,後腹大,為水。)

〔《素》〕帝曰:其有不從毫毛而生,五臟陽以竭也,津液充郭。(王注云:不從毫毛生,言生於內也。津液者,水也。充,滿也。郭,皮也。蓋陽竭於外,津液得以充滿於郭而浮腫也。

)其魄獨居,孤精於內,氣耗於外,形不可與衣相保,此四極急而動中,是氣拒於內,而形施於外,治之奈何?岐伯曰:平治於權衡,去宛陳莝,微動四極,溫衣,繆刺其處,以復其形。開鬼門,潔淨府,精以時服,五陽已布,疏滌五臟,故精自生,形自盛,骨肉相保,巨氣乃平。(湯液醪醴論,開鬼門,發汗也。

潔淨府,利小便也。王注云:平治權衡,謂察其脈浮沉也。脈浮為在表,脈沉為在裡,在裡者泄之,在表者汗之。故下文云:開鬼門,潔淨府也。去宛陳莝,謂去積久之水物,猶如草莝之不可久留於身中也。微動四極,謂微動四肢,令陽氣漸以宣行,故曰溫衣也。)

白話文:

[水脹通論]

黃帝問道:飲食進入口中,運送到腸胃,其液體會分為五種:天氣寒冷、衣服單薄時,會變成小便和水氣;天氣炎熱、衣服厚重時,會變成汗水;悲傷時,氣會鬱結而變成眼淚;中間有熱、胃部緩慢時,會變成唾液。邪氣在體內逆行,就會導致氣機閉塞不通,不通則會形成水脹,我知道是這樣,但不明白是如何產生的?希望您能說明其中的道理。

岐伯說:五穀精華的液體,調和後成為膏狀的物質,會滲入骨骼的空隙,滋養腦髓,並向下流到陰股。如果陰陽不調和,就會使液體溢出而向下流到陰部,髓液也會減少並向下流,過度流失就會虛弱,虛弱就會導致腰背疼痛、小腿酸軟。陰陽氣道不通暢,四肢百骸就會閉塞,三焦無法疏泄,津液無法化生,水穀食物會停滯在腸胃中,在迴腸中區分,停留在下焦,無法滲入膀胱,就會導致下焦脹滿,水液溢出就會形成水脹。(《五癃津液篇》中說的“下過度”是指房事過度。)

臍腹、四肢都腫脹的稱為水腫,只有腹部脹滿,而四肢不太腫脹的稱為蠱脹。(蠱脹就是脹。)

黃帝問岐伯:水腫、膚脹、鼓脹、腸覃、石瘕、石水,要如何區分?岐伯回答:水腫剛開始時,眼眶上方會稍微腫脹,像剛睡醒的樣子,頸部脈搏會跳動,時常咳嗽,陰股間會發冷,腳踝會腫脹,之後腹部才會變大,這時水腫已經形成了。用手按壓腹部,會隨著手的移開而彈起,像裡面裹著水的樣子,這就是水腫的徵兆。

黃帝問:膚脹要如何判斷?岐伯回答:膚脹是因為寒氣停留在皮膚之間,皮膚表面鬆軟不緊實,腹部脹大,全身都腫脹,皮膚增厚,按壓腹部會凹陷下去,不會馬上彈起,腹部顏色不變,這就是膚脹的徵兆。

黃帝問:鼓脹又是什麼樣子?岐伯回答:鼓脹是腹部和身體都脹大,脹大的程度與腹部相似,臉色蒼黃,腹部青筋浮現,這就是鼓脹的徵兆。

黃帝問:腸覃又是什麼樣子?岐伯回答:寒氣停留在腸外,與衛氣相互搏擊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因為有東西阻礙,結成腫塊並固定在裡面,邪氣因此產生,並長出息肉。剛開始長出來時,像雞蛋一樣大,慢慢地越來越大,長大後就像懷孕的樣子。時間久了會超過一年,按壓會感覺硬實,推動可以移動,月經仍然會按時來,這就是腸覃的徵兆。

黃帝問:石瘕又是什麼樣子?岐伯回答:石瘕生長在子宮內,寒氣停留在子宮門口,導致子宮門閉塞,氣血無法通行,應該排出的惡血無法排出,停留在體內,日漸增大,樣子像懷孕,月經不按時來。這種病都發生在女子身上,可以通過導引的方法使病邪排出。

黃帝問:膚脹、鼓脹可以刺破血管放血嗎?岐伯回答:先刺破脹滿的血管,排出惡血,再調理經絡,就是先刺破血管放血。(水腫,肚臍以下腫脹,脈象沉伏。)

水腫(先從腳腫開始,然後腹部變大,這是水腫。)

黃帝說:如果不是從毛髮開始發病,而是五臟陽氣衰竭,體內津液充滿皮膚,又會是什麼樣子?(王冰注:不是從毛髮開始發病,是說從身體內部產生。津液是指水液。充滿,是說水液充滿。皮膚,是指體表。意思是陽氣衰竭於外,津液才得以充滿皮膚而導致浮腫。)這種情況下,精神獨自停留在體內,精氣消耗於外,形體無法用衣服遮蓋,四肢感覺很急迫,內部感覺動盪不安,這是因為氣機鬱滯於內,而形體表現於外,這種情況要如何治療?

岐伯說:應該用平衡的方法來治療,清除體內積存的陳舊水液,輕微活動四肢,穿上溫暖的衣服,在病處用針刺治療,使形體恢復正常。打開汗孔,清理大小便,使精氣按時充盈,五臟陽氣得到恢復,疏通五臟,精氣自然產生,形體強健,骨骼肌肉相互協調,正氣才能恢復平衡。(《湯液醪醴論》中說的“打開汗孔”是指發汗。“清理大小便”是指利尿。王冰注:用平衡的方法治療,是說觀察脈象的浮沉。脈象浮在表面,脈象沉在內部,在內部的就要排出,在表面的就要發汗。因此下文說:“打開汗孔,清理大小便。”“清除體內積存的陳舊水液”,是指去除積存已久的水液,就像草料不能久留在身體中一樣。“輕微活動四肢”,是指輕微活動四肢,讓陽氣逐漸宣通,所以說要穿上溫暖的衣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