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3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35)

1. 大便不通

後之用此方者,須知在西北以開結為主,在東南以潤燥為主,慎勿膠柱而鼓瑟可也。

〔潔〕臟腑之秘,不可一概治療,有虛秘,有實秘。胃實而秘者能飲食,小便赤,當以麻仁丸、七宣丸之類主之。(仲景麻仁丸方見傷寒陽明病,每服二十丸,未知加至五十丸,日三服,以利為度。)

〔《局》〕,七宣丸

柴胡(五兩),桃仁(去皮尖,炒,六兩),枳實(麩炒,五兩),甘草(炙,四兩),訶子皮,木香(各五兩),大黃(麵裹煨,十五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米飲送下,漸加四五十丸,以利為度。

〔《鬥》〕治大便不通。用烏桕木皮方一寸,劈破,以水煎取小半盞,服之立通,不用多服,其功神聖。兼能取水,或以此湯調下五苓散二錢,空心更妙。

〔潔〕胃虛而秘者,不能飲食,小便清利,,厚朴湯,主之。

陳皮(一兩),甘草(炙,二兩),厚朴(制,二兩),白朮(三兩),半夏曲(一兩),枳實(炒,一兩),

上粗末。每用三五錢,水盞半,姜三片,棗一枚,煎至一盞,去渣,空心溫服。實秘者物也,虛秘者氣也。

〔世〕,檳榔散,治腸胃受濕,大便秘澀。用檳榔(不拘多少)為末。每服二錢,蜜湯點服,不拘時。

〔海〕桃、杏仁俱治大便秘,當以血、氣分之。年老虛人,大便燥秘者,脈浮在氣,杏仁、陳皮主之。脈沉在血,桃仁、陳皮主之。所以俱用陳皮者,以其於陽明病,與手太陰為表裡也。又云:盛則難便,行陽氣也;敗則便難,行陰血也。

〔仲〕問曰:脈有陽結、陰結者,何以別之?曰:其脈浮而數,能食,不大便者,此為實,名曰陽結也,期十七日當劇。其脈沉而遲,不能食,身體重,大便反硬,名曰陰結也,期十四日當劇。

〔垣〕有陽結,有陰結。陽結者散之,陰結者熱之。

熱氣留於小腸,腸中痛,臍熱焦渴,則堅幹不得出,故痛而閉不通矣。(全文見諸痛。)

膀胱移熱於小腸,膈腸不便。(全文見診病傳變。)

〔《保》〕,大黃牽牛散,治相火之氣,遊走臟腑,大便秘結。

大黃(一兩),牽牛(頭末,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。有厥冷,合用酒調;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,蜜湯調下,食後以微利為度。此謂不時而熱者,濕熱也。(凡用大黃半兩至一兩而大便不通利者,加麝少許,調於藥中,則大便必大走也。)

上熱秘皆陽結之屬,仲景大、小承氣及麻仁丸之類是也。(方見傷寒陽明病。)

〔世〕治後分閉塞。用萱草根一捻,同生姜搗碎,取自然汁服之,立愈。

〔《局》〕,半硫丸,治年高冷秘虛秘。

硫黃(研細,生用),半夏(為末)

上等分和勻,生薑自然汁打麵糊為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溫酒、薑湯任下。

白話文:

後世使用這些方子的人,要知道在西北地區,治療便秘主要以疏通為主,而在東南地區,則以滋潤乾燥為主,千萬不要固執己見,生搬硬套。

腸胃的奧秘,不能一概而論,有虛秘,有實秘。因胃實而便秘的人,能吃東西,小便顏色赤黃,應該用麻仁丸、七宣丸之類的藥方來治療。(仲景的麻仁丸方子在《傷寒論》的陽明病篇,每次服用二十丸,可以逐漸增加到五十丸,每日三次,以排便順暢為度。)

(《和劑局方》)七宣丸:

柴胡(五兩)、桃仁(去皮尖,炒,六兩)、枳實(麩炒,五兩)、甘草(炙,四兩)、訶子皮、木香(各五兩)、大黃(麵裹煨,十五兩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米湯送服,可以逐漸增加到四五十丸,以排便順暢為度。

(《鬥門方》)治療大便不通。用烏桕樹皮一寸,掰開,用水煎煮取小半碗,服用後立刻通便,不用多服,效果神奇。還能利水,或者用這個湯調和服用五苓散二錢,空腹服用效果更佳。

因胃虛而便秘的人,不能吃東西,小便清澈,應該用厚朴湯來治療。

厚朴湯:

陳皮(一兩)、甘草(炙,二兩)、厚朴(製,二兩)、白朮(三兩)、半夏曲(一兩)、枳實(炒,一兩)

以上藥材粗略研磨。每次取三到五錢,加水一碗半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煮到剩下一碗,去渣,空腹溫服。實秘是由於實質性的東西堵塞,虛秘則是由於氣虛導致。

(《世醫得效方》)檳榔散,治療腸胃受濕,大便乾燥難解。用檳榔(不拘多少)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蜂蜜水調和服用,不拘時間。

(《醫學入門》)桃仁、杏仁都能治療大便秘結,應該從氣血方面來區分。老年體虛的人,大便乾燥秘結,脈搏浮在表面的,屬於氣虛,應該用杏仁、陳皮來治療;脈搏沉在裡面的,屬於血虛,應該用桃仁、陳皮來治療。都用陳皮的原因,是因為它在陽明病中,與手太陰肺經互為表裡。另外說:盛,就是陽氣旺盛,容易排便;敗,就是陰血虛衰,難以排便。

(仲景)有人問:脈搏有陽結、陰結之分,如何區別?回答說:脈搏浮而跳動快,能吃東西,但大便不通,這是實證,叫做陽結,預計十七天病情會加重。脈搏沉而跳動慢,不能吃東西,身體沉重,大便反而堅硬,這是虛證,叫做陰結,預計十四天病情會加重。

(李東垣)有陽結,有陰結。陽結要用疏散的方法治療,陰結要用溫熱的方法治療。

熱氣停留在小腸,腸道疼痛,肚臍發熱焦渴,大便就會乾燥排不出來,所以會疼痛並閉塞不通。(全部內容見《諸痛門》。)

膀胱的熱傳到小腸,導致腸道不通暢。(全部內容見《診病傳變》。)

(《保命集》)大黃牽牛散,治療相火之氣在臟腑之間遊走,導致大便秘結。

大黃(一兩)、牽牛子(頭末,半兩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。如果有四肢厥冷,用酒調服;如果沒有四肢厥冷而手足煩熱的,用蜂蜜水調服,飯後服用以微微通便為度。這是指不時而發的熱,屬於濕熱。(凡是用大黃半兩到一兩,大便仍然不通暢的,加入少許麝香,調在藥中,大便就會大量排出。)

以上熱秘都屬於陽結,仲景方中的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以及麻仁丸等都屬於這種情況。(方子在《傷寒論》的陽明病篇。)

(《世醫得效方》)治療產後便秘。用萱草根一小把,同生薑搗碎,取自然汁服用,立刻痊癒。

(《和劑局方》)半硫丸,治療年老體弱的冷秘虛秘。

硫黃(研磨成細末,生用)、半夏(研磨成細末)

以上藥材等份混合均勻,用生薑自然汁調和麵糊製成丸子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溫酒或薑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