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一·陰陽臟腑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·陰陽臟腑部 (3)

1. 陰陽

〔《靈》〕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,行於陽二十五度,分為晝夜,故氣至陽而起,至陰而止。故曰:日中而陽隴為重陽,夜半而陰隴為重陰,故太陰主內,太陽主外,各行二十五度,分為晝夜,夜半為陰隴,夜半後而為陰衰,平旦陰盡,而陽受氣矣。日中為陽隴,日西而陽衰,日入陽盡,而陰受氣矣。

夜半而大會,萬民皆臥,命曰合陰。平旦陰盡而陽受氣。如是無已,與天地同紀。(《榮衛生會篇》)

黃帝曰:余願聞五十榮,奈何?岐伯答曰:天周二十八宿,宿三十六分。人氣行一周(「人氣行一周」之下當有「與十分身之八」六字)。千八分,「千八分」之上當有「宿」字,下當有「人氣行五十周下身」八字。蓋天周二十八宿,宿三十六分,人氣行一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八,宿三百六十分,人氣行一十八周於身,宿千八分,人氣行五十周於身也)。日行二十八宿。

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後二十八脈,周身十六丈二尺,以應二十八宿,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。故人一呼脈再動,氣行三寸,一吸脈亦再動,氣行三寸,呼吸定息,氣行六寸,十息氣行六尺,日行二分,「日行二分」之上,當有「二十七息氣行一丈六尺二寸」十二字)。二百七十息,氣行十六丈二尺。

氣行交通於中,一周於身,下水二刻,日行二十五分,(「二十五分」當作「二十分」)。五百四十息,氣行再周於身,下水四刻,日行四十分。二千七百息,氣行十周於身,下水二十刻,日行五宿二十分。一萬三千五百息,氣行五十榮於身,水下百刻,日行二十八宿,漏水皆盡,脈終矣。

所謂交通者,並行一數也,故五十榮備,得盡天地之壽矣,凡行八百一十丈也(《五十榮篇》)。黃帝曰:榮氣之道,內谷為寶。谷入於胃,乃傳之肺,流溢於中,布散於外,精專者行於經隧,常榮無已,終而復始,是謂天地之紀。故氣從太陰出,注手陽明,上行注足陽明,下行注足跗上,注大指間,與太陰合。

上行抵髀,從脾注心中,循手少陰出腋下臂,注小指,合手太陽,上行乘腋出䪼內,注目內眥,上巔下項,合足太陽,循脊下尻,下行注小指之端,循足心,注足少陰,上行注腎,從腎注心外,散於胸中。循心主脈,出腋下臂,出兩筋之間,入掌中,出中指之端,還注小指次指之端,合手少陽,上行注膻中,散於三焦。

從三焦注膽,出脅,注足少陽,下行至跗上,復從跗至大指間,合足厥陰上行至肝,從肝上注肺,上循喉嚨,入頏顙之竅,究於畜門。其支別者,上額循巔,下項中,循脊入骶骨,是督脈也。絡陰器,上過毛中,入臍中,上循腹裡,入缺盆,下注肺中,復出太陰,此榮氣之所行也,逆順之常也(《榮氣篇》。頏,苦琅切。

白話文:

陰陽

衛氣在陰經運行二十五個單位,在陽經運行二十五個單位,分晝夜運行。所以氣到達陽經的極盛之時則開始運行,到達陰經的極盛之時則停止。因此說:中午陽氣最盛,稱為重陽;半夜陰氣最盛,稱為重陰。所以太陰經主內,太陽經主外,各運行二十五個單位,分晝夜運行。半夜陰氣最盛,半夜之後陰氣開始衰退,平旦陰氣耗盡,陽氣開始受氣。中午陽氣最盛,日落西山陽氣開始衰退,日落陽氣耗盡,陰氣開始受氣。

半夜陰氣最盛,萬民皆臥,稱為合陰。平旦陰氣耗盡,陽氣開始受氣。如此循環往復,與天地運行規律相同。

黃帝問道:我想知道五十榮的運行規律,該怎麼理解?岐伯回答道:天有二十八宿,每宿分三十六個單位。人體氣運行一周(與十分之八的身體部位相應),共計一千八百個單位(相當於人體氣運行五十周)。天有二十八宿,每宿分三十六個單位,人體氣運行一周,與十分之八的身體部位相應,共三百六十個單位,人體氣運行十八周,共一千八百個單位,人體氣運行五十周。太陽每日運行二十八宿。

人體經脈上下左右前後共二十八條經脈,周身長十六丈二尺,與二十八宿相應,以漏壺百刻劃分晝夜。所以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兩次,氣運行三寸;吸氣一次脈搏也跳動兩次,氣運行三寸;呼吸平穩氣運行六寸;十次呼吸氣運行六尺,一天運行二十七次呼吸,氣運行一丈六尺二寸,共二百七十次呼吸,氣運行十六丈二尺。

氣運行於經脈之中,一周於全身,相當於漏壺下水二刻,每日運行二十個單位。五百四十次呼吸,氣運行兩周於全身,相當於漏壺下水四刻,每日運行四十個單位。二千七百次呼吸,氣運行十周於全身,相當於漏壺下水二十刻,每日運行五宿二十個單位。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,氣運行五十榮於全身,漏壺下水百刻,每日運行二十八宿,漏壺水盡,脈搏停止。

所謂交通,是指同時運行一個數目。所以五十榮運行完全,就能得到天地之壽,共運行八百一十丈。黃帝問道:榮氣的運行規律,內臟是根本。食物進入胃,傳送到肺,輸佈於全身,精氣專注地運行於經脈之中,綿延不斷,周而復始,這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律。所以氣從太陰經出發,流注手陽明經,向上流注足陽明經,向下流注足跗上,流注大拇指之間,與太陰經相合。

向上到達股部,從脾經流注心臟,沿著手少陰經從腋下到手臂,流注小指,與手太陽經相合,向上經過腋下,到達眼內眥,到頭頂,再到項部,與足太陽經相合,沿著脊柱到臀部,向下流注小指末端,沿著足底,流注足少陰經,向上流注腎臟,從腎臟流注心臟外部,散佈於胸中。沿著心臟的主脈,從腋下到手臂,從兩筋之間進入手掌,從中指末端出來,回到小指和無名指之間,與手少陽經相合,向上流注膻中穴,散佈於三焦。

從三焦流注膽經,從脅部流注足少陽經,向下到達足跗上,再從足跗到拇指之間,與足厥陰經相合,向上到達肝臟,從肝臟向上流注肺臟,向上沿著喉嚨,進入鼻樑的孔竅,到達肛門。其分支則從前額沿著頭頂,到項部中間,沿著脊柱進入骶骨,這是督脈。聯繫陰器,向上經過陰毛中間,進入臍中,向上沿著腹部內側,進入缺盆,向下流注肺臟,再從太陰經出來,這就是榮氣運行的路線,是順逆交替的常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