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29)
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29)
1. 久泄久痢
〔仲〕下痢已瘥,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,以病不盡故也,當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〔《本》〕治痼冷在腸胃間,頻年腹痛泄瀉,休作無時,服諸熱藥不效,宜先取去,然後調治,不可畏藥以養病也。
厚朴,乾薑,甘草,桂心,附子(生。各二錢),大黃(生,細切,水一盞浸半日,煎汁用之)
上㕮咀,水二升半,煎八合,後下大黃汁,再煎六合,去渣,分三溫服。服自夜至曉令盡,否則更以乾薑丸佐之。
乾薑丸
乾薑,巴豆(去心,研,炒黃),大黃,人參(各一兩)
上除巴豆,余為末同研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食前,用湯吞下一丸,陳米飲亦得。
有人因憂愁中傷食結,積在腸胃,欲發吐利。自冬後至暑月,積傷發暴下,數日不已。《玉函》云:下痢至隔年月日應期而發者,此為有積,宜下之。止用溫脾湯尤佳。如難下,可佐以乾薑丸,後服,白朮散,。
白朮,木香,附子,人參(各等分)
上細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子一個,煎六分,溫服。
〔丹〕東陽胡兄,年四十歲,患痢百餘日,百法治不效。時正九月初旬,予診其六脈促急沉弦細弱芤,左手為甚,晝夜十行,視之穢物甚少,雖下清涕,中有紫黑血絲,食全不進。予曰:此非痢也,當作瘀血治之。其兄問瘀血何事而致?予曰:飽食急走,極力叫罵,毆打顛撲,多受疼痛,盛怒不泄,補塞太過,大酒大肉,皆能致之。彼云:去歲枉受責杖,經涉兩年,恐非此等瘀血?予曰:服吾藥得瘀血下則生矣。
以桃仁、乳香、沒藥、滑石,佐以檳榔、木香,用神麯糊為丸,以米飲下五十粒。至夜半,又不動,又依前法下二百粒,至天明下穢如爛魚腸者二升半,困頓終日,漸與粥食而安。
久泄是風邪內縮,先煎小續命湯以發其汗,使邪氣不能侵於外,然後治其痢。秋冬間下痢並治翻胃,加減厚朴丸大妙。
此症系風邪縮於內,其症下痢不止,寸脈沉而遲,手足厥逆,下部脈不至,咽喉不利,或涕吐膿血,為
難治,宜麻黃升麻湯,或小續命湯以發之。法曰:表邪縮於內,當散邪於四肢,布於絡脈,外無其邪,臟腑安矣。有食積者,加枳實五錢,如酒入而泄瀉,此熱也,加黃芩五錢。(麻黃升麻湯見傷寒,小續命湯見中風。)
〔子和〕李德卿妻,因產後病泄一年餘,四肢瘦乏,諸醫皆斷為死症。求治戴人。戴人曰:兩手脈皆微小,乃痢病之生脈。況洞泄屬肝經,肝木剋土而成此疾,亦是腸澼。澼者,腸中有積水也。先以舟車丸四五十粒,又以無憂散三四錢,下四五行。人皆駭之,病羸如此,尚可通耶?眾人雖疑,然未敢誚,且更看之。
復以導飲丸又通之,渴則調飲五苓散。向晚,使人伺之,已起而緝麻。前後約三四十行,以胃氣湯調之,半月而能行,一月而安健。
白話文:
久瀉久痢
-
[仲景的觀點]:拉肚子痊癒後,到了原先發病的年月日時又復發,這是因為病沒有完全好,應該用瀉下的藥物治療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
-
[《本草綱目》的觀點]:對於長年累月因腸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,時好時壞,吃很多溫熱藥都沒效果的情況,應該先用藥把寒邪去除,然後再調養身體,不可以因為害怕用藥而耽誤病情。
這個方子是: 厚朴、乾薑、甘草、桂心、生附子各二錢,生大黃切細,用一碗水浸泡半天,煎汁用。先把其他藥材煮過,加入大黃汁再煮,分三次溫服,從晚上吃到早上吃完。如果沒效,可以再搭配乾薑丸。
乾薑丸的配方是: 乾薑、去心炒黃的巴豆、大黃、人參各一兩,把除了巴豆之外的藥材磨成粉,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飯前用熱水吞服一顆,米湯也可以。
有人因為憂愁過度,飲食不消化,積在腸胃裡,想要嘔吐或腹瀉。從冬天到夏天,累積的病症突然爆發拉肚子,好幾天都不停。《玉函》中說:拉肚子隔了一年或數年又在同樣時間復發,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滯,應該用藥瀉下。用溫脾湯效果更好。如果藥效不夠,可以搭配乾薑丸,之後再服用白朮散。
白朮散的配方是: 白朮、木香、附子、人參各等分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加一片生薑、一顆棗子,用水煎服。
- [丹溪的觀點]:東陽的胡先生,四十歲,拉痢疾一百多天,各種方法都沒效。當時是九月初,我診斷他的脈象是急促、沉弦、細弱、空虛,左手的脈更明顯。他白天晚上拉十多次,排泄物很少,雖然拉出清稀的鼻涕,但裡面有紫黑色的血絲,完全吃不下東西。我說:這不是痢疾,應該當作瘀血來治療。他哥哥問瘀血是怎麼來的?我說:吃飽飯後急著走路,大聲叫罵,打架跌倒,受傷疼痛,生氣了憋著不發洩,吃太多補品,大量飲酒吃肉,都可能造成瘀血。他哥哥說:去年無故被責打,已經過了兩年,可能不是這些瘀血吧?我說:吃我的藥,如果排泄出瘀血,病就會好。
我用了桃仁、乳香、沒藥、滑石,加上檳榔、木香,用神麴糊做成丸子,用米湯送服五十粒。到了半夜,還沒動靜,又按同樣方法服下二百粒。到了天亮,排出像爛魚腸一樣的穢物二升半,整天都很疲憊,慢慢吃粥才好起來。
- [整體觀點]:久瀉是因為風邪內縮,應該先用小續命湯發汗,使邪氣不能侵犯體表,然後再治療痢疾。秋冬季節的腹瀉同時伴隨反胃,用加減厚朴丸效果很好。
這種情況是因為風邪縮在體內,症狀是拉肚子不止,寸脈沉而遲緩,手腳冰涼,下半身的脈搏不明顯,咽喉不舒服,可能流鼻涕或吐膿血,很難治療。適合用麻黃升麻湯或小續命湯來發汗。方法是:表邪縮在體內,應該把邪氣散到四肢和經絡,當體表沒有邪氣時,內臟自然就安穩了。如果有食積,可以加五錢枳實。如果是喝酒後拉肚子,這是熱邪,要加五錢黃芩。(麻黃升麻湯在傷寒篇,小續命湯在中風篇。)
- [子和的觀點]:李德卿的妻子,因為產後拉肚子一年多,四肢消瘦,很多醫生都判斷是絕症。她來找戴人看病。戴人說:兩手的脈搏都很微弱,這是痢疾的脈象。況且拉肚子不止屬於肝經的問題,肝木剋土才會造成這種病,也屬於腸道有積水的腸澼。先用舟車丸四五十粒,再用無憂散三四錢,瀉下四五次。大家都感到很驚訝,病人這麼虛弱,還可以瀉嗎?雖然大家懷疑,但也不敢批評,再繼續觀察。
接著又用導飲丸讓她通便,口渴時用五苓散調養。到了晚上,觀察到她已經可以起來紡麻。前後瀉了三四十次,用胃氣湯調養,半個月就能走路,一個月就完全康復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