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四·肝膽部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四·肝膽部 (4)

1. 狐疝

臥則入腹,立則出腹,偏入囊中者是也。

〔海藏〕仲景療陰狐疝氣,有大小時時上下者,,蜘蛛散,主之。(狐夜伏而晝見,以見疝處厥陰之分,即人之陰篡隱奧之所,晝下而夜上,故以狐疝名焉。

蜘蛛(十四枚,焦炒)桂(半錢,要人厥陰,取其肉厚者)

上為散,每服一錢,蜜丸亦可。雷公云:凡使勿用五色者,兼大身上有刺毛生者,並薄小者,以上皆不堪用。須用屋西南有網,身小尻大,腹內有蒼黃膿者,真也。凡用去頭足了,研如膏,投藥中用,此余之方法,若仲景炒焦用,全無功矣。

白話文:

躺下時,疝氣會縮進腹部,站立時,疝氣會突出腹部,並且會偏向陰囊,這就是陰囊疝氣。張仲景治療陰囊疝氣,特別針對時常出現大小變化且上下移動的症狀,使用蜘蛛散,主治此病。

一方,治水㿗偏大,上下不定,疼痛不止。牡蠣不拘多少,鹽泥固濟,炭三斤,煅令火盡,冷取二兩。乾薑一兩,焙為細末。二味和勻,冷水調得所,塗病處,小便大利即愈。

《內經》刺灸狐疝,但取足厥陰一經。經云:肝足厥陰之脈,所生病者狐疝是也。隨其經盛虛寒熱陷下取之也。

〔《甲》〕狐疝,太衝主之。陰股內痛,氣癰,狐疝,走上下引少腹痛,不可俯仰上下,商丘主之。狐疝,驚悸少氣,巨缺主之。

〔《心》〕婦人疝瘕,結核疼痛,發作無時,日出穴,夜入穴,或負重即下,稍輕即止,此狐疝也。天井(五分。)肘尖(五分,小壯汗出則愈。)氣海(三寸。又互換東西,上下向病所各進三寸,瀉之。)中極(三寸,立愈。)耳後陷者腎下,腎下則腰尻痛,不可俯仰,為狐疝。(全文見診。)

白話文:

有一種藥方,專門治療水腫,腫塊偏大,位置不定,疼痛難忍。取牡蠣,不論多少,用鹽泥包裹,放入炭火中燒至火滅,取出二兩。乾薑一兩,烘烤成細末。將兩種藥材混合均勻,用冷水調成糊狀,塗抹在患處,小便通暢即可痊癒。

《內經》記載,針灸治療狐疝,只需取足厥陰經。經書中說:肝足厥陰經所主病症,狐疝就是其中之一。根據經絡的盛衰虛實、寒熱陷下情況,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針灸。

《甲》篇記載,狐疝,太衝穴主治。陰股內側疼痛,氣腫,狐疝,疼痛上下蔓延至少腹,無法彎腰或仰頭,商丘穴主治。狐疝,心悸氣短,巨缺穴主治。

《心》篇記載,婦女患疝氣或瘕,結塊疼痛,發作無常,白天出現在日出穴,晚上出現在夜入穴,或負重即出現疼痛,稍微輕一點就停止,這就是狐疝。天井穴(針刺五分)。肘尖穴(針刺五分,患者汗出則病癒)。氣海穴(針刺三寸,左右交替,上下向病灶處各進三寸,瀉法)。中極穴(針刺三寸,立竿見影)。耳後凹陷處為腎下,腎下虛則腰尻疼痛,無法彎腰或仰頭,為狐疝。(全文見診。)

2. 產後少腹痛

(並見產後腹痛門)

3. 閉癃遺溺

遺尿者,溺出不自知覺也。閉癃者,溺閉不通而淋瀝滴點也。惟肝與督脈、三焦、膀胱主之。

肝脈督脈主之者,經云:肝足厥陰之脈,過陰器。所生病者,遺溺閉癃。又云:督脈者,女子入系廷孔,其孔溺孔之端也。其男子循莖下至篡,與女子等。其生病癃痔遺溺。故遺溺閉癃,皆取厥陰俞穴及督脈俞穴也。

三焦主之者,經云:三焦下脈,在於足太陽之前,少陽之後,出於膕中外廉,名曰委陽,足太陽絡也。三焦者,足太陽少陽之所將,太陽之別也,上踝五寸,別入貫腨腸,出於委陽,並太陽之正,入絡膀胱,約下焦,實則閉癃,虛則遺溺。遺溺則補之,閉癃則瀉之是也。

白話文:

遺尿的人會不知道自己在小便;閉癃則是指排尿受阻且滴滴答答流出來的情況。這些症狀主要由肝臟和督脈以及三焦與膀胱來主導調節。

肝臟和督脈負責的原因是因爲經書上有記載:“肝爲足厥陰之脈,經過生殖器官。”它可能導致遺尿或閉癃等症狀發生。“督脈則是在女性體內連接到陰道口,並延伸到男性的前列腺部位”。男性從莖部向下直到肛門處都跟女性一樣。因此,如果出現癃痛或者遺尿的症狀,則可以採取厥陰俞穴位或是督脈俞穴位進行治療。

至於三焦主管的部分,“經書有言:三焦下的血管位於腳太陽前面,腳少陽後面,出現在外側腓骨附近的地方叫做委陽,這是屬於腳太陽絡的一部分。三焦是由腳太陽和腳少陽引導出來的分支,向上到達距小腿關節上方5英寸的位置後進入腿肚腸肌並最終抵達委陽位置並與腳太陽相交,再進入到膀胱內部形成網絡狀結構,對下腹部起到約束作用。當這個系統功能正常時就不會產生閉癃現象,反之就會導致遺尿。”

所以總的來說,對於遺尿和閉癃這兩種情況來說,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來進行調整。

膀胱主之者,經云: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是也。然遺溺閉癃,不取膀胱腧穴者,蓋膀胱但藏溺,其出溺皆從三焦及肝督脈也。

白話文:

根據古籍記載,膀胱的功能主要是排尿。如果膀胱功能失常,會導致小便不通暢的情況,也就是所謂的"癃";或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小便,這就是所謂的 "遺溺"。

然而,在治療遺溺和癃疾時,並不會使用到膀胱俞穴位。這是因為膀胱只是儲存尿液的地方,而排出尿液則是由三焦、肝臟以及督脈負責運作的。

4. 閉癃分二病

閉癃,合而言之,一病也。分而言之,有暴久之殊。蓋閉者暴病,為溺閉,點滴不出,俗名小便不通是也。癃者久病,為溺癃,淋瀝點滴而出,一日數十次或百次,名淋病是也。今分其病立為二門。

白話文:

閉癃這種疾病,如果綜合來說的話,其實是一種病症。但如果分開來講,則可以分爲急性和慢性兩種情況。所謂“閉”是指急性的情況,也就是突然發生的排尿困難、點滴難出的症狀,民間常稱之爲“小便不通”。而所謂的“癃”,則是指長期患病所導致的小便不暢症狀,表現爲滴滴答答地排出少量尿液,一天可能要數十次甚至上百次,被稱爲“淋病”。現在我們將這兩種不同的病情分別歸類爲兩個門派進行治療。

5. 小便不通

〔垣〕小便不利,在氣在血之異。夫小便者,足太陽膀胱所主,長生於申,申者西方金也。金能生水,金者肺也,肺中伏熱,水不能生,是絕小便之源也。人法象天地,膀胱之源,自頭項下至於足,故曰陽中之陰。如渴而小便不通者,肺不能降是也。治法皆用清燥金之正化,氣味薄之藥,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琥珀、燈心、通草、車前子、瞿麥、萹蓄之類,皆為淡滲之藥,能瀉肺火而清肺金,滋水之化源也。若不渴,熱在下焦,是絕其流而溺不泄也、須用氣味俱厚、陰中之陰藥治之。

白話文:

小便不順暢,可能是氣或血的問題。小便是由足太陽膀胱經負責,它的氣息在酉時(下午五點到七點)最旺盛,酉時屬西方金,金生水,金屬肺,肺部有熱,水就不能生,導致小便不暢。人體就像天地,膀胱的經絡從頭部往下延伸至腳,所以稱作陽中之陰。如果口渴卻小便不通,代表肺氣不能下降。治療方法是用清燥金的藥物,氣味清淡,例如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琥珀、燈心、通草、車前子、瞿麥、萹蓄等,這些都是淡滲利水的藥物,可以瀉肺火、清肺金,滋養水源。如果沒有口渴,熱在下焦,代表水流被阻礙,小便無法排出,需要用氣味厚重的陰中之陰藥物來治療。

二者之病,一居上焦,在氣分而必渴。一居下焦,在血分而不渴。血中有濕,故不渴也。二者之殊,至易分別耳。

清肺散,治渴而小便閉,或黃或澀,邪熱在氣分也。

茯苓(二錢),豬苓(三錢),澤瀉(三錢),琥珀(五分),燈心(二分),木通(七分),通草(二分),車前子(一錢,炒),瞿麥(五分),萹蓄(七分),桂(五分)
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水煎熱服。五苓散、八正散,亦宜用之。

白話文:

兩種病症,一種在上焦,影響氣分,必然口渴;另一種在下焦,影響血分,卻不口渴。這是因為血液中有濕氣,所以不會口渴。這兩種病症的差別,非常容易區分。

清肺散,用於治療口渴伴隨小便閉塞,顏色或黃或澀的病症,屬於邪熱在氣分的表現。

處方:茯苓二錢、豬苓三錢、澤瀉三錢、琥珀五分、燈心二分、木通七分、通草二分、車前子一錢(炒)、瞿麥五分、萹蓄七分、桂五分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五苓散、八正散也可以根據情況使用。

〔仲〕豬苓湯,治脈浮發熱,渴而小便不利。(方見傷寒。)

五苓散治煩渴飲水過多,或多水入即吐,心中淡淡,小便不利。(方見傷寒。)

茯苓戎鹽湯,方

茯苓(半斤),白朮(二兩),戎鹽(彈丸大,一枚)

上三味,為末,白湯調下。

〔《百》〕小便不通。車前子草一斤,水三升,煎取一升半,分作三服。

〔垣〕,滋腎丸,治下焦陰虛,腳膝軟無力,陰汗陰痿,足熱不能履地,不渴而小便閉者,邪熱在血分也。

白話文:

豬苓湯用於治療脈搏浮動、發熱、口渴但小便不利的症狀。五苓散則適用於煩渴、喝水過多或喝水就吐、心中空虛、小便不利的狀況。茯苓戎鹽湯由茯苓、白朮、戎鹽三味藥组成,研成粉末,用白湯調服。車前子草可以治療小便不通,用一斤車前子草煎水服用。滋腎丸用於治療下焦陰虛,表現為腳膝軟弱無力、陰汗自出、陰莖萎縮、足部發熱無法著地、不渴但小便閉塞等症狀,這是因為邪熱停留在血分造成的。

黃柏(二兩,酒洗,焙),知母(二兩,酒洗,焙),肉桂(二錢)

《內經》云:熱者寒之。又云: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以黃柏之苦寒瀉熱,補水潤燥,故以為君。以知母苦寒瀉腎火,故以為佐。肉桂辛熱,寒因熱用也。

上為細末,熟水為丸,如雞豆大。每服百丸,加至二百丸,煎百沸湯下,空心服。

昔長安有大賈王善夫,病小便不通,漸成中滿,腹大堅硬如石,壅塞之極,腿腳腫脹,破裂出黃水,雙睛凸出,晝夜不得眠,飲食不下,苦痛不可名狀。求予治之,因問受病之始,知病不渴,近苦嘔噦。眾醫皆用治中滿利小便滲淡之藥,急難措手,乃辭歸。從夜至旦,耿耿不寢,窮究其理,忽記《素問》有云,無陽則陰無以生,無陰則陽無以化。

白話文:

將黃柏(兩錢,酒洗,焙乾),知母(兩錢,酒洗,焙乾),肉桂(二錢)研磨成細粉,用煮沸的清水做成丸藥,大小如雞豆。每次服用一百到兩百丸,用熱水送服,空腹服用。

古書《內經》說:「熱則寒之。」又說:「腎臟怕燥,需用辛辣的食物滋潤它。」黃柏性苦寒,可以清熱瀉火,滋陰潤燥,所以用它做主藥;知母性苦寒,可以清瀉腎火,所以用它做輔藥;肉桂性辛熱,用來治療寒症,是寒者熱用。

以前長安有一個富商王善夫,患了小便不通的病,病情日益嚴重,肚子脹滿,硬如石頭,阻塞嚴重,雙腿腫脹,破裂流出黃水,雙眼凸出,整夜睡不著,無法進食,痛苦不堪。他找我治療,我詢問他發病的起因,得知他沒有口渴,最近經常嘔吐。很多醫生都用治療腹脹、利尿滲淡的藥物,但效果不佳,都無奈地離開了。我從晚上到早上,輾轉難眠,仔細研究他的病症,突然想起《素問》中記載:「無陽則陰無以生,無陰則陽無以化。」

又云,膀胱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此病小便癃閉,是無陰而陽氣不化者也。凡利小便之藥,皆淡味滲泄為陽,止是氣藥陽中之陰,非北方寒水,陰中之陰所化者,此乃奉養太過,膏粱積熱,損北方之陰,腎水不足,故膀胱腎之室,久而乾涸,小便不化,火又逆上而為嘔噦,非膈上所生也,獨為關,非格病也。潔古老人曰:熱在下焦,填塞不便,是治關格之法。

今病者內關外格之病悉具,死在旦夕,但治下焦可愈。隨處以稟北方寒水所化,大苦寒氣味俱陰者,黃柏、知母,桂為引用,丸如桐子大,沸湯下二百丸。服藥少時,須臾前陰如刀刺火燒之痛,溺出如瀑泉湧出,臥具皆濕,床下成流,顧盼之間,腫脹消散。予驚喜曰:大哉聖人之言,豈可不遍覽而執一者也。

白話文:

古人說,膀胱是人體的「州都之官」,負責貯藏津液,依靠氣化才能排出。這種小便不通的病,就是因為陰氣不足,陽氣無法化解所導致。所有利尿的藥物,都屬於淡味滲泄的陽性藥物,它們只是陽氣中的陰氣,並非北方寒水的陰中之陰所化。這說明病患是因為過度滋補,導致膏粱積熱,損傷了北方的陰氣,腎水不足,所以膀胱和腎臟的空間長期乾燥,小便無法排出。火氣逆流上行,導致嘔吐,但並非膈膜上出現的問題,而是關格之病,不是一般的疾病。潔古老人說,下焦有熱氣阻塞,導致排泄不便,這就是治療關格之法。

這位病人同時患有內關和外格之病,情況危急,性命垂危。但只要治療下焦就能痊癒。我隨即依照北方寒水所化的藥物,選擇性味俱寒的大苦寒藥物,黃柏、知母、桂枝,製成丸藥,每丸如桐子般大小,用沸水吞服兩百丸。服藥後不久,病人就感到下體如同刀刺火燒般的疼痛,尿液如同瀑布般噴湧而出,床單都被浸濕,床下甚至形成水流,轉眼之間,腫脹消失。我驚喜地說:「聖人之言實在是太偉大了,怎麼可以只看一部分,而不通讀全部呢?」

其證小便閉塞而不渴,時見躁者是也。凡諸病居下焦皆不渴也。二者之病,在氣在血,最易分別。

〔潔〕,黃連丸,治因服熱藥過,小便不利,諸藥莫能效者。或臍下痛,不可忍者。

黃連(炒),黃柏(炒),甘草(各等分)

上㕮咀,水煎溫服,食前。如更不通,加知母,此藥助氣,使氣得化則通矣。

〔羅〕,白花散,治小便不通,膀胱有熱。用朴硝不以多少為細末,每服二錢,煎茴香湯調下,食前。《簡要》先用茴香酒調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小便閉塞,卻不口渴,偶爾感到躁動不安,就是這種症狀。一般來說,所有病症位於下焦的,都不會口渴。這兩種病症,一種影響氣,一種影響血,非常容易分辨。

對於因服用溫熱藥物過度,導致小便不利,其他藥物都無效,或是臍下疼痛難忍的情況,可以用黃連丸治療。

黃連丸的配方是:炒黃連、炒黃柏、甘草(各等分)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溫服,飯前服用。如果小便仍然不通,可以加入知母,因為知母有助於氣化,使氣機通暢就能利尿。

另外,對於小便不通,膀胱有熱的情況,可以用白花散治療。取適量朴硝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茴香湯煎煮服用,飯前服用。《簡要》中提到,可以先用茴香酒調服。

〔垣〕,導氣除燥湯,治小便不通,乃血濕致氣不通而竅澀之症。

知母(三分,酒洗),黃柏(四錢),滑石(二錢,炒黃),澤瀉(三分),茯苓(二錢,去皮)

上和勻,每服半兩,水煎稍熱空心服,如急閉小便,不拘時候。

〔《鬥》〕小便不通。用蚯蚓杵,以冷水攄過,濃服半碗,立通。大解熱疾,不知人事欲死者,服之效。

〔仲〕小便不利者,有水氣,其人苦渴,,栝蔞瞿麥丸,主之。

栝蔞根(二兩),茯苓,薯蕷(各三兩),附子(一枚,炮),瞿麥(一兩)

白話文:

治療小便不通,可以用「導氣除燥湯」這個方子,它是針對血濕導致氣不通,造成尿道阻塞的症狀。方子包括知母、黃柏、滑石、澤瀉、茯苓等藥材,每次服用半兩,水煎熱後空腹服用。如果小便閉塞嚴重,不論時間都可以服用。

另外,也可以用蚯蚓搗碎,用冷水過濾後服用半碗,可以快速通便。對於因熱病導致昏迷,快要死亡的病人,服用蚯蚓也有效果。

針對小便不利,伴隨水腫,患者口渴的症狀,可以用「栝蔞瞿麥丸」這個方子。方子包括栝蔞根、茯苓、薯蕷、附子、瞿麥等藥材。

上五味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服三丸,日三服。不知,增至七八丸,以小便利,腹中溫謂之知。

小便不通腹下痛,狀如覆碗,痛悶難忍者,乃腸胃乾涸,膻中氣不下。故經所謂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故膻中者,臣使之官。三焦相火,腎為氣海也。王注曰:膀胱津液之府,胞內居之。少腹處間毛內藏胞器,若得氣海之氣施化,則溲便注下,氣海之氣不及,則隱秘不通,故不得便利也。先用木香、沉香各三錢,酒調下,或八正散。

甚則宜上湧之,令氣通達,便自通利,經所謂病在下,上取之。王注曰:熱攻於上,不利於下,氣盛於上,則溫辛散之,苦以利之。(一方煎陳皮、茯苓湯,調木香、沉香末服之,空心下。)

白話文:

將五味藥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丸,一天服三次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增加到七八丸,直到小便通暢,腹部溫暖,表示藥效發揮。

如果小便不通,腹下疼痛,感覺像被碗覆蓋,疼痛難忍,這是腸胃乾燥,膻中氣無法下降所致。經書說膀胱是主管水液的器官,儲藏著津液,氣化就能排出。而膻中是臣使之官,三焦相火,腎臟是氣海。王注說,膀胱是儲藏津液的地方,位於胞內。少腹處毛髮內藏著胞器,如果能得到氣海之氣的運化,就能使小便通暢排出,如果氣海之氣不足,就會阻塞不通,導致小便不暢。可以先用木香、沉香各三錢,用酒調服,或者服用八正散。

如果情況嚴重,應該使用上湧的方法,讓氣流通暢,小便就會自然通利。經書說,病在下,應該從上治療。王注說,熱在上攻,不利於下,氣盛於上,就應該用溫辛散寒之藥,用苦味藥物來通利。也可以煎煮陳皮、茯苓湯,調入木香、沉香粉末服用,空腹服用效果最佳。

〔丹〕小便不通,屬氣虛,血虛,有實熱,痰氣閉塞,皆宜吐之,以提其氣,氣升則水自降,蓋氣承載其水者也。氣虛用參、朮、升麻等,先服後吐,或就參、耆藥中調理吐之。血虛用四物湯,先服後吐,或就芎歸湯探吐之。痰多二陳湯,先服後探吐之。痰氣閉塞,二陳湯加香附、木通探吐之。實熱當利之,或用八正散,蓋大便動則小便自通矣。

〔丹〕治一男子,小便不通,用吐法,一吐便如注。論見治虛實法,病在下取之上條。

白話文:

如果小便不通,可能是氣虛、血虛、實熱或痰氣閉塞所致。這幾種情況都適合用吐法來治療,可以提昇氣機,讓氣上升,水自然下降,因為氣是承載水的。氣虛可以用人參、白朮、升麻等藥物先服用,再吐出來,或者在參、耆藥中加入一些藥物調理後吐出來。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先服用,再吐出來,或者在芎歸湯中加入一些藥物探吐。痰多可以用二陳湯先服用,再探吐。痰氣閉塞可以用二陳湯加入香附、木通來探吐。實熱應該要利通,可以用八正散來治療,因為大便通暢,小便自然就會通了。

有一次,我治療一個男子,他小便不通,我用吐法治療,他吐完後小便就如注般暢通。這證明了虛實法治病的道理,病在下要取之於上。

〔仲〕小便不利,蒲灰散、滑石白魚散、茯苓戎鹽湯主之。(蒲灰、發灰,本草消汙血。滑石,丹溪云逐汙血。)

蒲灰散方

蒲灰(七分,恐即蒲黃粉),滑石(三分)

上二味杵為散,飲服五分方寸匕,日三服。

滑石白魚散方

滑石(二分),亂髮(二分,燒),白魚(二分,衣魚也)

上三味杵為散,飲服五分匕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若小便不順暢,可用蒲灰散、滑石白魚散或茯苓戎鹽湯治療。蒲灰和發灰皆可消滅污血,而滑石則能驅逐污血。

〔無〕,發灰散,治臍下急滿,小便不通。用發灰研細,每用二錢,米醋二合調服。一法與葵子等分為末,飲服二錢訖,即炒黑豆葉蓋其上,即通。(丹溪云:髮鬢,補陰之功甚捷。)

〔《本》〕,桃仁煎,治婦人積血,頃在毗陵,有一貴宦妻妾,小便不通,臍腹脹痛不可忍。眾醫皆作淋治,如八正散之類數種,皆治不通,病愈甚。予診之曰:此血瘕也,非瞑眩藥不可去。予用此藥,初服至日午,大痛不可忍,臥少頃,下血塊如拳者數枚,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,痛止得愈。此藥猛烈大峻,氣虛血弱者,宜斟酌之。

白話文:

沒有記載來源的方劑「發灰散」可以治療臍下急滿,小便不通。將發灰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二合米醋調和服用。另一種方法是將發灰與葵子等量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二錢,服用完畢後,用炒黑豆葉蓋在上面,即可通便。丹溪先生說:頭髮和鬢髮具有快速補陰的作用。
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的方劑「桃仁煎」可以治療婦女積血。曾經在毗陵,有一位貴官的妻子妾室小便不通,臍腹脹痛難忍。許多醫生都當作淋症治療,用了八正散等各種藥方,卻都治不好,反而病情加重。我診斷認為這是血瘀引起的,必須用猛烈的藥物才能去除。我用這個方劑,患者服用到中午,疼痛難忍,臥床休息一會兒,排出拳頭大小的血塊數枚,小便像黑豆汁一樣,排出約一二升,疼痛消失,病癒。這個方劑藥性猛烈峻猛,氣虛血弱的人需要謹慎使用。

桃仁,大黃,朴硝(各一兩),虻蟲(半兩,炒黑)

上四味為末,以醇醋二升半,銀石器內,慢火煎取一升五合,下大黃、桃仁、虻蟲等,不住手攪,良久出之,丸如梧子大。前一日,不晚食,五更初,溫酒吞下五丸,日午取下如赤豆汁,或如雞肝蝦蟆衣狀。未下再作,如見鮮血即止。續以調血氣藥補之。此方出《千金》。(此方不可妄用。)

上四方,治汙血小便不利。前三方輕劑可用,後一方峻劑,須認得分曉用之。

白話文:

將桃仁、大黃、朴硝各一兩,虻蟲半兩炒黑,研磨成粉末。以兩升半醇醋,用銀器慢火煎煮至一升五合,加入大黃、桃仁、虻蟲粉末,不停攪拌,煮至濃稠後取出,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。前一日晚上不要吃東西,五更天服用五丸,溫酒送服。中午排泄物應呈赤豆汁狀或雞肝蝦蟆衣狀。若未排泄,可再服用一次。若出現鮮血則停止服用。之後再用補血氣的藥物調養。此方出自《千金方》,不可隨意使用。

此方主治瘀血導致的小便不利,前三味藥性較緩和,後一味藥性較峻,使用時要分清輕重,不可亂用。

〔丹〕呂仲年六十六歲,病傷寒得汗,熱退後,脈尚洪,此洪脈作虛脈論,與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炙甘草、當歸、芍藥、陳皮,數日其脈仍大,未收斂,又小便不通,小腹下妨悶,頗為所苦,但仰臥則點滴而出。予曰:補藥服之未至,前藥倍加黃耆、人參,大劑與服,兩日小便方利。

小腹痛脹如覆碗為實。其法有二:氣壅塞於下者,用吐法以提之,血汙於下者,用桃仁之類以破之。(二方並見血氣條。)

〔世〕治小便閟。用大田螺生去殼,搗細,封臍上即通。治傷寒後,小便不通,用生薑八九塊,杵碎,水十餘碗,麻布五六尺同煎數沸,用桶盛,至候通手,以布頻熨小腹良久,恰用紅豆末一匕,江茶二匕,井花水調服,神效,小便如注。

白話文:

呂仲年六十六歲,患傷寒後發汗,退熱後脈象洪大,但屬虛脈。

呂仲年六十六歲,患了傷寒症,經過發汗治療,退熱後,脈象仍然洪大,但屬於虛脈。我根據他的脈象,給他開了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炙甘草、當歸、芍藥、陳皮等補藥,但服藥數日,脈象仍然很大,未見收斂,而且出現小便不通,小腹下墜脹悶,非常痛苦。只有仰臥時才能滴出少許尿液。

我認為補藥的效力還未發揮,於是加大了黃耆、人參的劑量,並以大劑量服用。服藥兩天後,小便才通暢。

小腹痛脹如覆碗,其原因有二:

小腹痛脹如覆碗,有兩種可能:

  1. 氣壅塞於下者: 這是氣滯在小腹下部造成的,需要用吐法將氣往上提。
  2. 血汙於下者: 這是血液瘀積在小腹下部造成的,需要用桃仁等藥物來破瘀血。

(這兩種情況的治療方法,請參考「血氣條」。)

治小便閟的方法:

  1. 用大田螺生去殼,搗細,封臍上即可通。 將新鮮田螺去殼,搗碎成粉末,敷在臍上,可以治療小便不通。

  2. 治傷寒後,小便不通,用生薑八九塊,杵碎,水十餘碗,麻布五六尺同煎數沸,用桶盛,至候通手,以布頻熨小腹良久,恰用紅豆末一匕,江茶二匕,井花水調服,神效,小便如注。 將八九塊生薑搗碎,與水和麻布一起煎煮,煮沸後倒入桶中,待桶中水溫熱可以接觸手時,用布包裹著桶,反覆熨燙小腹,持續較長時間。之後再用一匕紅豆末、二匕江茶,用井水調勻服用,效果顯著,小便會像流水一樣暢通。

〔《本》〕治小便難,小腹脹滿。不急治,殺人。用蔥白一斤,細銼,炒令熱,以帕子裹,分作兩處,更替熨臍下,即通。

〔《玄》〕陰陽關格,前後不通,利大便,小水自行。中有轉胞之證,諸藥不效,無救,則脹滿悶亂而死。予曾以甘遂末,水調敷臍下,內以甘草節湯飲之,藥汁至臍,二藥相反,而胞自轉矣,小水來如湧泉,此救急之良法也。

〔《聖》〕治小便難,腹滿悶,不急療之,殺人。用秦艽一兩去苗,以水一大盞,煎取七分,去渣,每於食前,作兩服瘥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小便困難,小腹脹滿。如果不立即治療,會致命。用蔥白一斤,切碎,炒熱,用布包好,分作兩處,輪流溫敷臍下,就能通暢。

陰陽阻塞,前後不通,大便通暢,小便自然會排出。如果有胞轉的症狀,各種藥物都無效,無力回天,就會脹滿悶亂而死。我曾經用甘遂末,用水調和敷在臍下,內服甘草節湯,藥汁到達臍部,兩種藥物互相作用,胞就轉了,小便如同湧泉般流出,這是急救的良方。

治療小便困難,腹滿悶,如果不緊急治療,會致命。用秦艽一兩去苗,加水一大盞,煎煮至七分,去渣,每次飯前服用兩次,即可痊癒。

〔世〕治小便不通,用大杏仁二十一枚,研,水調分作二服效。(杏仁、紫菀利小水解肺郁,郁解則氣自降而小便去矣。)

〔《千》〕治婦人卒不得小便。用紫菀末,以井花水,服三撮便通。小便血,五撮立止。

〔《外》〕若小便不通,數病而微腫,方取陳筆頭一枚,燒為灰,和水服之。(此方未詳。)

經云:腎合膀胱,膀胱者,津液之府也。小腸屬腎,腎上連肺,故將兩臟。三焦者,中瀆之府也,水液出焉,是屬膀胱,乃腎之府也。又云: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由是言之,膀胱藏水,三焦出水。治小便不利,故刺灸法,但取三焦穴,不取膀胱也。小腸屬腎肺,故東垣用清肺飲子、滋腎丸,利小便是也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書記載,治療小便不通,可用二十一枚杏仁研磨後,用水調和分成兩次服用。杏仁和紫菀能利尿解肺郁,郁氣消散,氣自然下降,小便就會通暢。此外,婦女突然無法小便,可以用紫菀末配井花水服用,每次三撮即可通便。若小便帶血,則服用五撮即可止血。也有人用燒成灰的陳筆頭和水服用治療小便不通,但此方法並未詳細說明。古籍指出,腎與膀胱相連,膀胱是津液的貯藏器官,小腸屬腎,腎上連肺,故將兩臟聯繫在一起。三焦是中瀆的府邸,水液從這裡排出,屬於膀胱,也就是腎的府邸。膀胱是身體的中心,貯藏津液,氣化就能排出。由此可知,膀胱貯藏水液,三焦排出水液。治療小便不利,因此針灸時只取三焦穴,不取膀胱穴。小腸屬腎肺,所以東垣醫生用清肺飲子和滋腎丸來治療小便不利。

運氣,小便不利有三:

其一屬濕邪攻三焦。經云:太陰在泉,濕淫所勝,病小腹痛腫,不得小便。又云:水不及曰涸流,涸流之紀,上宮與正宮同,其病癃閉是也。

其二屬風邪攻脾。經云:厥陰司天,風淫所勝,病溏瘕泄水閉是也。

其三屬燥熱。經云:陽明司天之政,天氣急,地氣明,民病癃閉。初之氣,其病小便黃赤,甚則淋。又云:少陰司天之政,地氣肅,天氣明,二之氣,其病淋是也。

《內經》刺灸小便不利法有五:

其一取肝。經云:肝足厥陰之脈,所生病者癃閉。又云:小腹滿,身寒熱,小便不利,取足厥陰。又云:癃取陰蹺及三毛,上及血絡出血是也。

白話文:

小便不利,主要有以下三種原因:

第一種是濕邪侵襲三焦,導致小腹疼痛腫脹,無法排尿。

第二種是風邪侵襲脾臟,造成腹瀉、水腫和排尿困難。

第三種是燥熱,導致尿液顏色發黃,嚴重者甚至出現尿淋。

《內經》中針對小便不利提出五種針灸療法:

第一種是針刺肝經,因為肝經主疏泄,可以治療排尿困難。

其二取三焦。經云:三焦病者,腹氣滿,小腹丸堅,不得小便,窘急,溢則水流即為脹候,在足太陽之外大絡,大絡在足太陽少陽之間,亦見於脈,取委陽。又云:小腹痛腫,不得小便,邪在三焦,約取之太陽大絡,(大絡,委陽。)視其絡脈,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(當有取之二字。)是也。

其三取腎絡。經云:足少陰之別,名曰大鐘,當踝後繞跟,別走太陽。其病實則癃閉,取之所別也。

其四取脾。經云:足太陰之脈所生,病者溏瘕泄水閉,視虛實寒熱陷下,而施補瀉疾留灸也。

其五雜取。經云:內閉不得溲,刺足少陰太陽與骶骨上,以長針,氣逆則取其太陰、陽明、厥陰,甚則取少陰、陽明,動者之經也。

白話文:

第二種情況,取三焦。經書記載:三焦有病時,腹部氣脹,小腹堅硬如丸,無法排尿,感到憋悶急迫,溢出水流,這就是脹的症狀,位於足太陽經脈之外的大絡,大絡位於足太陽和足少陽經脈之間,也可以在脈搏上觀察到,取委陽穴。又記載:小腹疼痛腫脹,無法排尿,邪氣在三焦,需取足太陽經脈之外的大絡(大絡,委陽穴),觀察絡脈,與厥陰經脈的小絡相連,且有血瘀(應當有「取之」二字),就是這個道理。

第三種情況,取腎絡。經書記載:足少陰經脈的分支,叫做大鐘,在腳踝後方繞過腳跟,再與太陽經脈分離。若有病症,表現為小便不通,則取它分開的地方。

第四種情況,取脾。經書記載:足太陰經脈所生之處,若有病症,則會出現腹瀉、積聚、泄瀉、小便不通等,根據虛實寒熱陷下的情況,施行補瀉針灸方法,治癒留著的病症。

第五種情況,雜取。經書記載:內閉無法排尿,刺足少陰和足太陽經脈,以及骶骨上方,用長針,氣逆則取太陰、陽明、厥陰經脈,病情嚴重則取少陰、陽明經脈,這是活動經脈的針灸方法。

〔《經》〕治小便淋瀝,或有血。以赤根樓蔥,近根截一寸許,安臍中,上以艾灸七壯。

〔羅〕治小便淋澀不通。用鹽不以多少,炒熱填滿病人臍中,卻用艾如箸頭大,灸七壯,其小便自出。

〔《摘》〕(內陰谷出《密語》)關元(八分,令病人覺淋瀝三五次為度,便揉小腹,卻取下穴。)三陰交(三分即透。)陰谷

〔《撮》〕小便閉數不通:陰谷(一寸五分,灸。)陰陵泉(瀉之。)

〔《標》〕又法,偏歷

〔《集》〕小便閉不通:陰陵泉,陰谷,三陰交,氣海,關元(灸三十壯,刺二寸五分。)不已,取下穴:太谿,陰交

〔東〕熱淋,小便黃,腹滿:陰陵泉,關元(各二寸。),氣衝(二七壯。)

白話文:

治療小便淋瀝,或伴有血尿,可以用赤根楼蔥,取靠近根部的一寸左右,放置在肚臍中,用艾灸七壯。

治療小便淋澀不通,用鹽不限多少,炒热填满病人肚脐,再用艾条如筷子头大小,灸七壮,小便自然会排出。

關元穴(八分,灸至病人感觉到小便淋沥三次五次左右为度,然后揉小腹,再取下针)。三阴交穴(三分即可透)。阴谷穴。

治療小便閉塞不通,可以使用阴谷穴(一寸五分,灸)。阴陵泉穴(瀉之)。

另外一种方法,偏歷。

治療小便閉塞不通,可以用陰陵泉、陰谷、三陰交、氣海、關元穴(灸三十壮,刺二寸五分)。如果效果不佳,再取下穴:太溪、陰交。

治療热淋,小便黄,腹满,可以用阴陵泉、關元穴(各二寸),氣衝穴(灸七壮)。

石淋不得小便:關元(三七壯。),氣門,大敦(各二七壯。)

血淋:氣海,丹田(各刺灸三七壯。)

小便熱痛,目赤尿如血:列缺(沿皮一寸。),大陵,承漿(各五分。)又法:曲骨(灸二七壯。)陰陽二陵泉(各二寸五分。)

〔《甲》〕少腹中滿,熱閉不得溺,足五里取之。溺難,痛,白濁,卒疝,少腹腫,咳逆嘔吐,卒陰跳腰痛不可以俯仰,面黑,熱,腹中䐜滿,身熱厥痛,行間主之。

癃遺溺,鼠鼷痛,小便難而白,期門主之。陰胞有寒,小便不利,承扶主之。

筋急身熱,少腹堅腫,少腹時滿,小便難,尻股寒,髀樞痛,外引季脅,內控八窌,委中主之。癃,中窌主之。胸滿膨膨然,實則癃閉,腋下腫,虛則遺溺,腳急,兢兢然,筋急痛,不得大小便,腰痛引腹,不得俯仰,委陽主之。小腹脹急,小便不利,厥氣上頭巔,滿谷主之。

白話文:

石淋尿路不通暢:可以灸关元穴(灸三七壮),气门穴,大敦穴(各灸二七壮)。

血淋:可以灸气海穴,丹田穴(各灸三七壮)。

小便灼热疼痛,眼睛红肿,尿液像血一样:可以针刺列缺穴(沿皮一寸),大陵穴,承浆穴(各刺五分)。另一个方法是灸曲骨穴(灸二七壮),阴阳二陵泉穴(各刺二寸五分)。

少腹胀满,热气闭塞无法排尿,可以取足五里穴。排尿困难,疼痛,白浊,突然腹痛,少腹肿胀,咳嗽逆气呕吐,突然阴寒,腰痛无法弯腰,面部发黑发热,腹中胀满,身体发热,厥逆疼痛,可以取行间穴。

尿潴留,鼠蹊部疼痛,小便困难且颜色发白,可以取期门穴。阴部寒凉,小便不利,可以取承扶穴。

筋脉紧绷,身体发热,少腹坚硬肿胀,少腹时而胀满,小便困难,臀部和大腿后侧发凉,髀枢穴疼痛,疼痛外引向胁肋,内控八窌,可以取委中穴。尿潴留,可以取中窌穴。胸部胀满,实则尿潴留,腋下肿胀,虚则尿失禁,腿脚发僵,身体发抖,筋脉紧绷疼痛,无法排尿,腰痛牵连腹部,无法弯腰,可以取委阳穴。小腹胀满疼痛,小便不利,厥气上冲头顶,可以取满谷穴。

勞痹小便赤難,前谷主之。氣癃溺黃,關元及陰陵泉主之。(《千金》云:寒熱不節,腎病不可俯仰。)氣癃,小便黃,氣虛則遺溺,石門主之。小便難,竅中熱,實則腹皮痛,虛則癢瘙,會陰主之。

白話文:

【內容】:

  1. 勞痹、尿液發紅且排尿困難,可以使用前谷穴進行治療。

  2. 氣血阻塞導致尿液混濁呈黃色,可以用關元和陰陵泉穴進行調理。(摘自《千金方》,如果出現冷熱交替的情況,可能是腎臟疾病引起的不能向前或向後彎腰)

  3. 尿量減少、尿液呈現黃褐色,是因為氣虛所造成的漏尿現象,可用石門穴來改善。

  4. 排尿困難、私密處有灼熱感,若是因積食所致,腹部肌肉疼痛;如果是虛弱引起,則會感到癢癢不舒服,可使用會陰穴來緩解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