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22)
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22)
1. 滯下
白朮,厚朴,陳皮(各一兩),檳榔(三錢),甘草(七錢),木香(三錢),桃仁,人參,黃連,阿膠,茯苓(各五錢),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,溫服無時。血多加桃仁。熱泄加黃連。小便澀,加茯苓、澤瀉。氣不下後重加檳榔、木香。腹痛加官桂、芍藥、甘草。膿多,加阿膠。濕多加白朮。脈洪大加大黃。
〔丹〕下血多主食積與熱,或有用朴硝者。
蒼朮,白朮,黃芩,芍藥,滑石,茯苓,甘草,陳皮,神麯(炒),煎,下保和丸。
〔世〕治痢食積。
附米,神麯,川芎,梔子,滑石,山楂,紅曲,青黛,桃仁,為末,丸服。
〔丹〕,青六丸,去三焦濕熱,治泄瀉,多與清化丸同服,並不單服。兼治產後腹痛或自利者,能補脾、補血,亦治血痢效。
六一散(三兩,即益元散),紅曲(炒,半兩,活血)
上飯為丸。一方,酒糊丸。
二十九官,肚痢食少,下墜赤積,身熱。
木通(二錢半),芍藥(炒),陳皮,白朮,滑石(各五錢),甘草(五分),
分四帖,煎,下保和丸與點丸各十丸。
〔潔〕,蒼朮地榆湯,治脾經受濕,下血痢。
蒼朮(三兩),地榆(一兩),
上銼。每一兩,水二盞,煎一盞,溫服。
槐花丸,治血痢久不止,腹中不痛,不裡急後重。
青皮,槐花,荊芥穗(各等分)
上為末,水煎,空心溫服。
〔仲〕小腸有寒者,其人下重便血。
〔《集》〕治血痢神效。乾薑於火上燒黑,不令成灰,瓷碗合放冷為末。每服一錢,米飲調下。
〔垣〕大便後有白膿,或只便白膿,因勞役氣虛傷大腸也。以黃耆、人參補之。如裡急,頻見汙衣者,血虛也,更加當歸。如便白膿少而滑,頻見汙衣者,氣脫加附子皮,甚則加御米殼。如氣澀者,只以甘藥補氣,當安臥不言,以養其氣。(氣澀忌御米殼,但服甘藥,安臥不言。)
〔丹〕丈夫辛苦勞役,肚痢白瀉。
滑石(一兩),陳皮,白朮(六錢),芍藥(五錢),黃芩(三錢),甘草(五分,炙),桃仁(三十個),
分六帖,水二盞半,煎取一盞,食前服。
孫郎中因飲水過多,腹脹,瀉痢帶白。
蒼朮,厚朴,白朮,茯苓,滑石,下保和丸。又云,加炒曲、甘草。
治痢熱多者。
大黃,黃連,黃柏,黃芩,枳殼,白芍藥,當歸,滑石,甘草,桃仁,白朮
上等分為末,麵糊丸。
〔世〕不問赤白痢。用苦蕒根,不拘生干,搗取汁,生薑蜜水調服。未效,再進半碗許,立愈。
〔《集》〕患赤白痢。山豆根搗末蜜丸,空心煎水下二十丸,三服止。
〔《千》〕治下痢冷熱,諸治不瘥方。
烏頭,黃連(各一升)
上二味為末,蜜和丸,如桐子大。下二十丸,日三、夜二,神妙。
〔世〕治似痢非痢,挾熱者,用苦楝根皮。(去粗皮,曬乾。)
白話文:
[滯下]
白朮、厚朴、陳皮各一兩,檳榔三錢,甘草七錢,木香三錢,桃仁、人參、黃連、阿膠、茯苓各五錢。
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用水煎煮,溫服,不拘時間。如果出血多,加重桃仁用量。如果腹瀉因熱引起,加黃連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加茯苓、澤瀉。如果感覺氣往下走不順暢,肛門有墜脹感,加重檳榔、木香用量。如果腹痛,加肉桂、芍藥、甘草。如果膿液多,加阿膠。如果濕氣重,加白朮。如果脈象洪大有力,加大黃。
[丹溪的看法] 腹瀉出血多,主要原因是飲食積滯和熱邪,有的時候也會用到芒硝。
蒼朮、白朮、黃芩、芍藥、滑石、茯苓、甘草、陳皮、炒神麴,用水煎煮,再配服保和丸。
[世醫的看法] 用來治療痢疾和飲食積滯。
附米、神麴、川芎、梔子、滑石、山楂、紅麴、青黛、桃仁,研磨成粉,做成藥丸服用。
[丹溪的看法] 青六丸可以去除三焦的濕熱,治療腹瀉,通常和清化丸一起服用,不單獨服用。也可以治療產後腹痛或腹瀉,有補脾、補血的功效,治療血痢也有效果。
六一散(三兩,也就是益元散),炒紅麴(半兩,活血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加米飯做成藥丸。另一種做法是用酒和麵糊做成藥丸。
二十九官,指的是肚子裡發生痢疾,食慾減少,肛門下墜感,排出紅色的積滯物,身體發熱。
木通(二錢半),炒芍藥、陳皮、白朮、滑石(各五錢),甘草(五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分成四份,每份煎煮,服用時配服保和丸和點丸各十丸。
[潔古的看法] 蒼朮地榆湯,治療脾經受濕,導致下血痢。
蒼朮(三兩),地榆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取一兩,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,溫服。
槐花丸,治療血痢很久不止,但腹中不痛,沒有裡急後重的感覺。
青皮、槐花、荊芥穗(各等份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水煎煮,空腹溫服。
[仲景的看法] 如果小腸有寒氣,病人會感到肛門下墜,大便帶血。
[《集驗方》] 治療血痢有奇效。將乾薑在火上烤黑,但不要燒成灰,用瓷碗蓋住放涼後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調服。
[李杲的看法] 大便後有白色膿液,或只排出白色膿液,是因為勞累過度導致氣虛,損傷了大腸。用黃耆、人參來補氣。如果裡急,頻繁拉肚子,說明是血虛,加當歸。如果排出白色膿液少而滑,頻繁拉肚子,說明是氣脫,加附子皮,嚴重時加罌粟殼。如果氣機不暢,只能用甘味藥補氣,要靜養休息,不要說話,以養精氣。(氣機不暢忌用罌粟殼,只能服用甘味藥,靜養休息,不要說話。)
[丹溪的看法] 男人因勞累辛苦,肚子疼痛,腹瀉白色稀便。
滑石(一兩),陳皮、白朮(六錢),芍藥(五錢),黃芩(三錢),炙甘草(五分),桃仁(三十個)。
將以上藥材分成六份,加兩碗半水煎煮成一碗,飯前服用。
孫郎中因飲水過多,腹脹,腹瀉並帶有白色物質。
蒼朮、厚朴、白朮、茯苓、滑石,再配服保和丸。還有人說,要加炒麥芽、甘草。
治療痢疾發熱多的人。
大黃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枳殼、白芍藥、當歸、滑石、甘草、桃仁、白朮。
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粉,用麵糊做成藥丸。
[世醫的看法] 不管是紅痢還是白痢,都可用苦蕒根,不論生用還是曬乾,搗汁,用生薑、蜂蜜水調服。如果沒效果,再服半碗,通常會立即見效。
[《集驗方》] 如果得了紅痢或白痢。將山豆根搗成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,空腹用水煎服二十丸,三次就會停止。
[《千金方》] 治療腹瀉,不論是冷性還是熱性,各種方法都無效的情況下使用:
烏頭、黃連(各一升)。
將以上兩味藥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白天三次、晚上兩次,效果很好。
[世醫的看法] 治療像痢疾又不是痢疾,伴有熱邪的,使用苦楝根皮。(去掉粗皮,曬乾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