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19)
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19)
1. 滯下
然大腸為邪墜下之重,其重至圊後不減;大腸虛滑不收之重,其重至圊後隨減,以此辨之,百發百中也。其或下墜異常,積中有紫黑血,而又痛甚,此為死血症,法當用擂細桃仁、滑石行之。或口渴及大便口燥辣,是名挾熱,即加黃芩。或口不渴,身不熱,喜熱手熨蕩,是名挾寒,即加乾薑。
八嬸將產患痢,脈細弦而稍數,後重裡急。
滑石(三錢,研),芍藥(二錢),枳殼(炒,錢半),木通(二錢),甘草(五分),白朮(二錢),茯苓(一錢),
桃仁每帖九枚,研同前。
青田人,肚痢,紅紫血,下墜逼迫,不渴不熱。
白朮,芍藥(各一兩),陳皮,枳殼(炒),歸身,滑石(各半兩),甘草(二錢,炙),桃仁(三十六個)
分八帖,下實腸丸三十粒。
一丈夫因酒多下血,肚疼,後重成痢。
滑石(半兩),連翹,黃芩,木通,芍藥,枳殼,白朮(各二錢),甘草(五分),桃仁(二十一枚),分四帖服。
後重,積與氣墜下,服升消藥不愈者,用秦艽、皂角子、煨大黃、當歸、桃仁、枳殼、黃連等劑。若大腸風盛,可作丸服。
自古治裡急後重,但用檳榔、木香調氣,及大黃下積。至丹溪,始用桃仁、滑石活死血,如鼓應桴,實發前人之所未發也。
其或下墜在血活之後,此為氣滯症,宜前藥加檳榔一枚。後重當和氣,積與氣墜下者,當兼升兼消。(升謂升麻之類,消謂木香、檳榔之類。)
〔仲〕泄痢下重者,以水五升,煮薤白三升,至二升,去渣,以四逆散方寸匕內湯中,煮取一升半,分溫再服。(東垣云:薤白泄滯氣。)
〔《食》〕主赤白痢下。薤白一握,切煮作粥食。
〔丹〕其或氣行、血和、積少,但虛坐努責,此為亡血症。倍用當歸身、尾,卻以生地黃、生芍藥、生桃仁佐之,復以陳皮和之,血生自安。
〔垣〕虛坐而不得大便,皆因血虛也,血虛則裡急,加當歸身。凡後重逼迫而得大便者,為有物而然,今虛坐努責而不得大便,知其血虛也,故用當歸為君,生血藥佐之。
凡諸用承氣等藥推積之後,仍後重者,乃陽不升也,藥中當加升麻,升其陽其重自去也。
〔垣〕升陽除濕防風湯,治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或少有白膿,或少血者,慎勿利之。(升陽除濕防風湯方見下血。)
〔丹〕其或在下則纏滯,在上則嘔食,此為毒積未化,胃氣未平症。當認其寒則溫之,熱則清之,虛則用參、術補之,毒解積下,食自進矣。
治痢方,蒼朮,白朮,茯苓,當歸,白芍藥,青皮,生地,黃連,滑石,甘草
作一服,水煎。裡急後重,加黃連、滑石、桃仁、檳榔。甚者,大黃。嘔者,加半夏、薑汁。
〔世〕仲景建中湯,治痢不分赤白久新,但腹中大痛者,神效。其脈弦急,或澀浮大,按之空虛,或舉按皆無力者,亦效。(方見傷寒。)
白話文:
大腸是邪氣往下墜的主要地方,這種下墜的感覺,就算上了廁所也不會減輕;如果是大腸虛弱無力、無法收斂造成的下墜感,這種感覺會在上了廁所後減輕。用這個方法來分辨,準確率很高。如果下墜的感覺特別嚴重,而且糞便中有紫黑色的血,又很疼痛,這是死血造成的病症,應該用搗碎的桃仁和滑石來治療。如果出現口渴,而且大便乾燥又感覺辣,這是兼有熱邪,要加上黃芩。如果口不渴、身體不發熱,喜歡用熱手按壓,這是兼有寒邪,要加上乾薑。
一位八嬸快要生產時得了痢疾,脈象細而弦,而且有點快,有裡急後重(想上廁所卻上不出來的感覺)的症狀。
藥方:滑石(三錢,磨成粉),芍藥(二錢),枳殼(炒過,一錢半),木通(二錢),甘草(五分),白朮(二錢),茯苓(一錢),桃仁每帖用九枚,搗碎和前面的藥一起服用。
青田有個人得了痢疾,大便中有紅紫色的血,下墜感很強烈,但不會口渴也不發熱。
藥方:白朮、芍藥(各一兩),陳皮、枳殼(炒過)、當歸身、滑石(各半兩),甘草(二錢,炙過),桃仁(三十六個)。分成八帖,另外再服用實腸丸三十粒。
一位男子因為喝太多酒而下血,肚子痛,後來出現裡急後重,變成痢疾。
藥方:滑石(半兩),連翹、黃芩、木通、芍藥、枳殼、白朮(各二錢),甘草(五分),桃仁(二十一枚),分成四帖服用。
如果裡急後重,感覺有東西和氣往下墜,服用升提和消導的藥物都沒有好轉,可以用秦艽、皂角子、煨過的大黃、當歸、桃仁、枳殼、黃連等藥物來治療。如果大腸風邪太盛,可以做成藥丸來服用。
自古以來治療裡急後重,都是用檳榔、木香來調理氣機,以及用大黃來清除積滯。到了朱丹溪,才開始使用桃仁、滑石來活血化瘀,效果就像敲鼓一樣靈驗,實在是前人沒有發現的。
如果下墜感在活血化瘀之後還存在,這是氣滯的症狀,應該在前述藥方中加上檳榔一枚。裡急後重應該調理氣機,有積滯和氣往下墜的,應該兼顧升提和消導。(升提指的是升麻之類的藥物,消導指的是木香、檳榔之類的藥物。)
〔仲景〕腹瀉伴隨裡急後重,可以用五升水煮三升薤白,煮到剩二升,去掉藥渣,再加入四逆散一小匙的量,煮到剩一升半,分溫兩次服用。(東垣說:薤白能疏通滯塞的氣機。)
〔《食療本草》〕主治赤白痢疾,用一把薤白切碎煮粥食用。
〔丹溪〕如果氣機運行順暢、血脈調和、積滯不多,但仍然虛弱地想上廁所卻上不出來,這是因為失血過多造成的。要加倍使用當歸身和當歸尾,再用生地黃、生芍藥、生桃仁來輔助,最後用陳皮來調和,血氣自然恢復,病就好了。
〔東垣〕虛弱地想上廁所卻上不出來,都是因為血虛。血虛就會有裡急後重的感覺,要加上當歸身。凡是裡急後重、感覺有東西逼迫而能順利排出大便的,是因為腸道內有積滯;現在是虛弱地想上廁所卻上不出來,就知道是血虛造成的,所以要用當歸作為主要的藥物,再用其他補血的藥物來輔助。
凡是使用承氣湯之類的藥物來清除積滯後,仍然有裡急後重感覺的,這是陽氣不能上升,應該在藥中加入升麻,使陽氣上升,下墜感自然就會消失。
〔東垣〕升陽除濕防風湯,治療裡急後重,頻繁想上廁所卻上不出來,或是排出少許白膿,或是有少量血的症狀,千萬不要用瀉下的藥物來治療。(升陽除濕防風湯的藥方在治療下血的篇章中。)
〔丹溪〕如果下腹部感覺纏繞滯塞,上腹部則有嘔吐的感覺,這是因為毒素和積滯還沒有消化,胃氣還沒有恢復正常。應該辨別病情的寒熱,是寒證就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,是熱證就用清熱的藥物來治療,如果是虛證就用人參、白朮來補益。毒素清除、積滯排出後,食慾自然就會恢復。
治療痢疾的藥方: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當歸、白芍藥、青皮、生地、黃連、滑石、甘草。
做成一帖,用水煎服。裡急後重,要加上黃連、滑石、桃仁、檳榔。情況嚴重的,要加大黃。有嘔吐的,要加上半夏和薑汁。
〔世醫得效方〕張仲景的建中湯,治療痢疾不分赤痢白痢,也不管是新病還是舊病,只要是腹部劇痛的,效果都很好。如果脈象弦而急,或是澀而浮大,按下去卻空虛,或是按下去和舉起來都沒有力氣的,也有效。(藥方在傷寒的篇章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