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18)

1. 滯下

又方,用石蓮槌去殼,留心並肉碾為末,每服二錢,陳米飲調下。此疾蓋是毒氣上衝心肺,藉此以通心氣,便覺思食,效。

暴注下迫,皆屬於熱。(全文見診。)

〔《局》〕,香連丸,治下痢赤白,裡急後重。

黃連(去蘆,二十兩,用吳茱萸十兩,同炒,令赤,去茱萸不用),木香(四兩八錢,不見火)

上為細末,醋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飯飲下。

〔錢〕,豆蔻香連丸,治泄瀉,不問寒熱赤白,陰陽不調,腹脹攻痛,可用如神。

黃連(三錢,炒),肉豆蔻,木香(各一錢)

上為細末,粟米飯丸,米粒大。每服米飲下十丸,至二三十丸,日夜各四五服,食前。

〔杜〕治氣痢瀉、裡急後重神妙方。宣連二兩,乾薑半兩,各為末。每用連二錢,姜半錢,和勻,空心溫酒下。

〔羅〕,黃連阿膠丸,治脾胃氣冷熱不調,下痢赤白,狀如魚腦,裡急後重,臍腹疼痛,口燥煩渴,小便不利。

黃連(三兩,去須),茯苓(二兩,去皮),阿膠

上各為末,水調阿膠和藥,眾手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溫米飲湯下。

〔仲〕熱利下重者,白頭翁湯主之。(方見傷寒。)

〔仲〕下痢膿血,裡急後重,日夜無度,宜,導氣湯。

芍藥(二錢),當歸(五錢),大黃,黃芩(各二錢半),黃連,木香,檳榔(各一錢),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如未止再服,下後重則止。

〔潔〕大瘕泄者,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莖中痛,用清涼飲子主之,其泄自止。莖中痛者,屬厥陰,加甘草。裡急後重多者,屬少陰,加大黃,令急推去舊物,則輕矣。《內經》曰:因其重而減之。又云:在下者,引而竭之。(清涼飲子方見治發熱。)

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得便,皆宜進退大承氣湯主之。

進承氣法,治太陰症不能食是也。當先補而後瀉,乃進藥法也。先銼厚朴半兩薑製,水一盞,煎至半盞服。若二三服未已,胃有宿食不消,加枳實二錢,同煎服。二三服泄又未已,如不加食,尚有熱毒,又加大黃三錢推過。泄未止者,為腸胃久有塵垢滑黏,加芒硝半合,垢去盡則安矣。

(後重兼無虛症者宜之。若力倦氣少,脈虛不能食者,不宜此法,蓋厚朴、枳實大瀉元氣故也。)

退承氣法,治陽明症能食是也。當先瀉而後補,乃退藥法也。先用大承氣五錢,水一盞,依前法煎至七分,稍熱服。如瀉未止,去芒硝,減大黃一半,煎二服。如熱氣雖已,其人心腹滿,又減去大黃,但與枳實厚朴湯,又煎二三服。如腹脹滿退,泄亦自安,後服厚朴湯數服則已。

〔垣〕感應丸,治下痢赤白後重,遲澀。(方見內傷飲食門。)

〔丹〕或曰:治後重疏通之劑,羅謙甫水煮木香膏、東垣白朮安胃散等,方已盡矣。又有用御米殼等固澀之劑亦可愈,何也?曰:後重本因邪壓大腸墜下,故大腸不能升上而重,是以用大黃、檳榔輩,瀉其所壓之邪。今邪已瀉,其重仍在者,知大腸虛滑,不能自收而重,是以用御米殼等澀劑,固其滑,收其氣,用亦愈也。

白話文:

[滯下]

另一種藥方,用石蓮子去殼,留下蓮子心和肉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陳米煮的米湯調服。這種疾病通常是毒氣向上衝擊心肺,用此方可以疏通心氣,患者就會感到想吃東西,效果很好。

暴發性腹瀉,伴有便意頻急,都是屬於熱證。(詳細內容見診斷篇。)

《和劑局方》中記載的香連丸,可以治療赤白痢疾、裡急後重(想排便卻排不出來)。

藥材組成:黃連(去除根部,二十兩,用吳茱萸十兩一同炒,炒到發紅,去除吳茱萸不用),木香(四兩八錢,不能經過火烤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醋調和成糊狀,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
錢氏的豆蔻香連丸,可以治療腹瀉,不論是寒性或熱性、赤痢或白痢、陰陽失調,腹脹疼痛,都可使用,效果很好。

藥材組成:黃連(三錢,炒過),肉豆蔻,木香(各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小米飯捏成米粒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到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,早晚各服四到五次,飯前服用。

杜氏的藥方,治療氣滯引起的痢疾腹瀉、裡急後重,效果神奇。用宣連二兩,乾薑半兩,各自研磨成粉末。每次用宣連二錢,乾薑半錢,混合均勻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

羅氏的黃連阿膠丸,可以治療脾胃虛寒或有熱、導致痢疾、赤白痢,大便像魚腦狀,裡急後重,肚臍和腹部疼痛,口乾舌燥,小便不順暢等症狀。

藥材組成:黃連(三兩,去鬚),茯苓(二兩,去皮),阿膠。

將以上藥材各自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阿膠,再將阿膠與其他藥材混合,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溫米湯送服。

張仲景說,熱性痢疾伴隨裡急後重,可以用白頭翁湯治療。(藥方見《傷寒論》)

張仲景說,痢疾排膿血,裡急後重,日夜不斷,適合使用導氣湯。

藥材組成:芍藥(二錢),當歸(五錢),大黃,黃芩(各二錢半),黃連,木香,檳榔(各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煎到七分,去除藥渣,溫服。如果沒止住可以再服,如果排便後裡急後重的情況減輕就可以停止服用。

潔古說,大腸排泄功能失常,導致裡急後重,頻繁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來,陰莖疼痛,可以用清涼飲子治療,腹瀉自然停止。陰莖疼痛屬於厥陰經的問題,要加入甘草。裡急後重嚴重,屬於少陰經的問題,要加入大黃,加速排出體內舊有的穢物,症狀就會減輕。《內經》說:對於病情重的要減少用藥。《內經》又說:對於下部的疾病,要引導向下排出。 (清涼飲子的藥方見治療發熱的篇章。)

裡急後重,頻繁想上廁所卻排不出來,都適合使用進退大承氣湯治療。

進承氣湯的用法,治療太陰病導致無法進食的情況。應該先補養身體再用瀉藥,這是進藥的方法。先將厚朴半兩用生薑炮製過,用水一碗煎到半碗服用。如果服用兩三次還沒好,表示胃裡有未消化的食物,要加入枳實二錢一同煎服。如果服用兩三次腹瀉還沒好,而且沒有進食,仍然有熱毒,要再加入大黃三錢來排除毒素。如果腹瀉還是沒止住,說明腸胃裡有很久的污垢黏液,要加入芒硝半合,污垢清除乾淨就會好了。

(後重症狀並且沒有虛弱症狀的才適合使用。如果身體疲倦、氣力不足、脈象虛弱、無法進食,就不適合使用此法,因為厚朴、枳實會大量耗損元氣。)

退承氣湯的用法,治療陽明病導致可以進食的情況。應該先用瀉藥再補養身體,這是退藥的方法。先用大承氣湯五錢,用水一碗,依照之前的方法煎到七分,稍微溫熱服用。如果腹瀉沒止住,要去掉芒硝,大黃減半,再煎兩次服用。如果熱氣已經退了,但是腹部還是脹滿,要再減少大黃的用量,只用枳實厚朴湯,再煎兩三次服用。如果腹脹消退,腹瀉也自然好了,之後再服用幾次厚朴湯就可以了。

李東垣的感應丸,可以治療赤白痢疾伴隨後重、排便遲緩不暢。(藥方見內傷飲食篇。)

丹溪先生說,治療後重的藥方,像是羅謙甫的水煮木香膏、東垣的白朮安胃散等,藥方已經說盡了。也有用御米殼等固澀的藥物也能治好,為什麼呢?回答說:後重的原因是邪氣壓迫大腸導致下墜,所以大腸無法向上提升而感覺沉重,因此要用大黃、檳榔等藥物,瀉去壓迫大腸的邪氣。現在邪氣已經瀉除,後重症狀仍在,是因為大腸虛弱滑脫,無法自己收縮而感到沉重,因此要用御米殼等澀劑,固澀滑脫,收斂腸氣,這樣使用也能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