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12)

1. 泄瀉

〔子和〕昔聞山東楊先生者,治府主洞泄不止。楊初未對病人,與眾人談日月星辰纏度及風雷雲雨之變,自辰至未,而病者聽之忘其圊。楊嘗曰:治洞泄不已之人,先問其所愛之事,好棋者與之棋,好樂者與笙笛勿輒。

針灸,泄瀉,獨取大腸一經。經云:大腸病者,腸中攻痛而鳴濯濯。冬日中於寒即泄,當臍而痛,取巨虛上廉。

〔羅〕治水漬入胃為溢飲滑泄,渴能飲水,水下復泄,泄而大渴,此無藥症,當灸大椎。

〔《脈》〕諸下痢,皆可灸足大都五壯,商丘、陰陵泉皆三壯。

〔《甲》〕溏泄不化食,寒熱不節,陰陵泉主之。

〔《玉》〕治久泄瀉(內天樞穴,《撮要》《摘英》同。)天樞(二寸半,灸。《摘英》:五分,留十呼,灸百壯。)

〔《集》〕自痢不止:天極,中極

〔世〕又法:合谷,三里,陰陵泉,不應,取下穴:中脘,關元,天樞,神闕

〔東〕泄痢不禁,小腹絞痛:丹田(灸百壯,三報之。)泄痢不嗜食:長谷(五十壯,三報之,在脅臍傍相去五寸,一名循元穴。)

〔《衍》〕石硫黃,今人用治下元虛冷,元氣將絕,久患寒泄,胃脾虛弱,垂命欲盡,服之無不效。中病當便已,不可盡劑。世人蓋知用而為福,不知用而為禍。此物損益兼行,若俱棄而不用,當倉卒之間,又可闕乎。

白話文:

以前聽說山東有位楊先生,他治療一位官員,這位官員腹瀉不止。楊先生一開始沒有直接看病,而是和大家談論日月星辰的運行、以及風雷雲雨的變化,從早上到中午,這位官員聽得入神,都忘了自己正在腹瀉。楊先生曾說:治療腹瀉不止的人,要先問他喜歡做什麼。喜歡下棋的,就和他下棋;喜歡音樂的,就給他演奏音樂,不要隨意打斷。

用針灸治療腹瀉,通常只取大腸經的穴位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大腸有病的人,肚子會絞痛,腸鳴聲如水流動。冬天因受寒而腹瀉,肚臍周圍會痛,就針灸巨虛穴的上廉穴。

羅氏說:水濕侵入胃部,造成水飲溢出而導致腹瀉,病人會口渴想喝水,喝下水後又腹瀉,腹瀉後又更口渴。這種情況是無法用藥物治療的,應該灸大椎穴。

《脈經》說:各種腹瀉都可以灸足部的大都穴五壯,商丘穴、陰陵泉穴都灸三壯。

《甲乙經》說:腹瀉拉出未消化的食物,是因寒熱不調,應該針灸陰陵泉穴。

《玉龍歌》說:治療久瀉(針灸天樞穴,《撮要》、《摘英》也這樣記載)。天樞穴(距離肚臍兩寸半,灸,《摘英》說:距離肚臍五分,留針十次呼吸,灸一百壯。)

《醫方集解》說:腹瀉不止,針灸天極穴、中極穴。

《世醫得效方》又說:針灸合谷穴、足三里穴、陰陵泉穴,如果沒效果,就改針灸下穴:中脘穴、關元穴、天樞穴、神闕穴。

《醫學入門》說:腹瀉不止,小腹絞痛,就灸丹田穴(灸一百壯,灸三次)。腹瀉導致食慾不振,就灸長谷穴(灸五十壯,灸三次,在脅部與肚臍旁五寸的地方,又叫循元穴)。

《醫學衍義》說:硫磺,現在的人用它來治療下焦虛寒、元氣將要耗盡、長期寒性腹瀉、脾胃虛弱、生命垂危的人,服用後沒有不見效的。病好轉後就應該停止服藥,不能把藥全部吃完。世人只知道使用它帶來的好處,卻不知道它帶來的禍害。這種藥物的益處和損害是同時存在的,如果完全不用,在緊急情況下,又怎麼能缺少它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