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三·脾胃部 (10)

1. 泄瀉

上將肉豆蔻為細末,只作一服,陳米飲調。食前服之,神驗。

〔潔〕暴泄如水,周身汗出,一身盡冷,脈沉而弱,氣少而不能語,甚者加吐,此謂緊病,宜以漿水散治之。

漿水散

半夏(二兩),良薑(二錢半),乾薑,肉桂,甘草,附子(炮。各五錢)

上細末。每服三五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熱服。甚者,三四服。若太陽經傷動傳太陰,下痢為鶩溏,大腸不能禁固,卒然而下,中有硬物,欲起而又下,欲了而又不了,小便多清,此寒也,宜溫之。春夏,桂枝湯;秋冬,白朮湯。謙甫云:鶩溏者,大便如水,其中有少結糞是也。

桂枝湯

桂枝,芍藥,白朮(各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),

上切。每服半兩,水一盞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

白朮散

白朮,芍藥(各三錢),乾薑(炮,半兩),甘草(炙,二錢),

上粗末,如前服之。甚則除去乾薑,加附子三錢,謂辛能發散也。

〔羅〕,曲術丸,治時暑暴泄,壯脾胃,及治飲食所傷,胸膈痞悶。

神麯,蒼朮(泔浸一宿。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米飲送下。

止泄丸

肉豆蔻(五兩),滑石(制)

上為末,擂飯丸。惟滑石,夏三兩半,秋二兩,春冬一兩一錢半。

〔羅〕中寒治驗,參政商公,時年六旬有二,原有胃虛症。至元己巳夏,上都住。時值六月,霖雨大作,連日不止。因公務勞役過度,飲食失節,每日臍腹作痛,腸鳴自利,須去一二行少定,不喜飲食,懶於言語,身體困倦。召予視之,予診其脈沉緩而弦。參政以年高氣弱,脾胃宿有虛寒之症,加之霖雨及勞役飲食失節,重虛中氣。

《難經》云:飲食勞倦則傷脾。不足而往,有餘隨之,歲火不及,寒乃大行,民病鶩溏。今脾胃正氣不足,腎水必挾木勢,反來侮土,乃薄所不勝乘所勝也。此疾非甘辛大熱之劑,則不能瀉水補土。雖夏暑之時,有用熱遠熱之戒。又云:有假者反之,是從權而治其急也。《內經》云:寒淫於內,治以辛熱。

乾薑、附子辛甘大熱以瀉寒水以為君。脾不足者,以甘補之,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苦甘溫以補脾土;胃寒則不欲食,以生薑、草豆蔻辛溫治客寒犯胃;厚朴辛溫厚腸胃;白茯苓、甘草助薑、附以導寒濕;芍藥酸微寒補金瀉木,以防熱傷肺氣為佐。不數服即愈。

附子溫中湯,治中寒,腹痛自利,米穀不化,脾胃虛弱,不喜飲食,懶言困倦嗜臥。

附子(炮,去皮臍),乾薑(炮。各七錢),人參,甘草(炙),白芍藥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各五錢),厚朴(薑製),草豆蔻(麵裹煨去皮。),陳皮(各三錢)

上銼。每服五錢或一兩,水二盞半,姜五片,煎一盞,食前溫服。

白話文:

將肉豆蔻磨成細末,只服用一次,用陳年米湯調和服用。在吃飯前服用,效果神奇。

腹瀉像水一樣,全身出汗,身體冰冷,脈搏微弱而沉,氣虛少話,嚴重時還會嘔吐,這種情況屬於急症,應該用漿水散來治療。

漿水散的組成: 半夏(二兩)、良薑(二錢半)、乾薑、肉桂、甘草、炮附子(各五錢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用水兩碗,煎至一碗,趁熱服用。嚴重時,可以服用三到四次。如果因為太陽經受損而傳到太陰經,導致腹瀉像鴨子拉出的稀便,大腸無法控制,突然瀉下,大便中有硬塊,想排又排不乾淨,小便清澈量多,這屬於寒症,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。春夏季節,用桂枝湯;秋冬季節,用白朮湯。謙甫說:鴨溏指的是大便像水,但其中有少量結塊的糞便。

桂枝湯的組成: 桂枝、芍藥、白朮(各半兩)、炙甘草(二錢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半兩,用水一碗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

白朮散的組成: 白朮、芍藥(各三錢)、炮乾薑(半兩)、炙甘草(二錢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像之前一樣服用。如果情況嚴重,可以去掉乾薑,加入附子三錢,這是因為辛味有發散的作用。

曲術丸,可以治療因暑氣引起的急性腹瀉,強健脾胃,也可以治療因飲食不當引起的胸悶。

曲術丸的組成: 神麯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各等份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米湯送服。

止瀉丸的組成: 肉豆蔻(五兩)、滑石(製過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飯團做成丸子。其中,滑石的用量,夏天用三兩半,秋天用二兩,春天和冬天用一兩一錢半。

羅先生說:中寒症的治療驗方。參政商公,當時六十二歲,原本就有胃虛的毛病。在元朝己巳年夏天,住在上都。當時正值六月,連日下雨不停。因為公務勞累過度,飲食不注意,每天肚臍周圍疼痛,腸鳴腹瀉,需要去廁所一兩次才能稍微緩解,不喜歡吃飯,懶得說話,身體疲憊。請我去看診,我診斷他的脈搏沉緩而弦。參政因為年紀大,氣虛體弱,脾胃一直有虛寒的毛病,再加上連日下雨和勞累、飲食不當,導致中焦虛弱。

《難經》說:飲食勞累會損傷脾臟。不足之處會更加虛弱,多餘之處會隨之而來。因為火氣不足,寒氣就會盛行,人們就會得腹瀉像鴨子拉出的稀便。現在脾胃的正氣不足,腎水一定會挾帶木氣的勢力,反過來欺侮脾土,這就是弱者反過來欺負強者。這種疾病如果不使用甘辛大熱的藥物,就無法驅除寒水、補益脾土。雖然是夏天,但要懂得運用熱藥來驅寒的原則。也說:有虛假的病情要反過來治療,這是權宜之計,為了應對緊急狀況。《內經》說:寒邪侵入體內,要用辛熱的藥物來治療。

乾薑、附子是辛甘大熱的藥物,可以驅散寒水,作為主藥。脾虛的人,要用甘味來補益,所以用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這些苦甘溫的藥物來補益脾土。胃寒則不想吃飯,所以用生薑、草豆蔻這些辛溫的藥物來治療外來的寒邪侵犯胃部。厚朴辛溫,可以增強腸胃的功能。白茯苓、甘草可以幫助生薑、附子來驅除寒濕。芍藥味酸微寒,可以補金瀉木,防止熱藥傷害肺氣,作為輔助藥。服用幾次就能治好。

附子溫中湯,可以治療中焦虛寒,腹痛腹瀉,米飯食物無法消化,脾胃虛弱,不喜歡吃飯,懶言困倦想睡覺的病症。

附子溫中湯的組成: 炮附子(去皮臍)、炮乾薑(各七錢),人參、炙甘草、白芍藥、去皮白茯苓、白朮(各五錢),薑製厚朴、麵裹煨去皮草豆蔻、陳皮(各三錢)。 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或一兩,用水兩碗半,加生薑五片,煎至一碗,飯前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