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32)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32)
1. 噎
〔丹〕一男子年六十二歲,平居不能頓食,常喜頻食。一日忽覺咽膈壅塞,大便結糞如羊矢,三四日一見,走動倦乏,與補氣藥則作痛。醫見食少,則與快腸胃消導之藥。予脈之,兩手俱見澀脈似真臟,喜其人形瘦而色紫黑,病見乎冬,卻有生意。遂於四物湯加白朮、陳皮煎取濃湯,研桃仁十二粒,再煎沸飲之。
多食諸般血以助藥力。三十帖而知,至五十帖而大便潤,七十帖而食進,百帖而愈。
浦江男子年六十,自來好色虛甚,去秋患吐病,或有作時,或有止時,腹結微渴。
地黃(一錢),人參(半錢),白朮(一錢),黃芩(三分),川芎(三分),芍藥(一錢),當歸,陳皮(各五分),枳殼(半分),甘草(炙,二分),木通(三分),
楊淳三哥,大便秘澀,咽塞不通,人參散主之。(方見大便秘門。)
〔潔〕厚朴丸治飲食噎塞。(方見翻胃。)
〔丹〕東陽王仲延,咽膈間常覺有物悶悶,每食物必屈曲自膈而下,且梗澀作微痛,食亦減,他無所苦。予脈之,右甚澀而關甚沉,左卻和。予曰:汙血在胃脘之口,氣因而鬱為痰,此必食物所致,明以告我。彼不自覺。予又曰:汝去冬好食何物為多?曰:我每日必單飲點剁酒三兩杯逼寒氣。
為制一方,用生韭汁半盞,令細呷之,每服半盞,一日三次,盡韭二斤而安。
治膈噎。馬剝兒,即王瓜,燒存性。每一錢,用棗肉平胃散二錢,溫酒調服,食即可下。然後隨病源調理,神效。(棗肉平胃散方見《局方》。)
〔世〕治噎。雞谷袋不問多少,不可失包內物一粒,用泥固濟,火煅存性。用薑汁炒香附每個入半兩,香附末神麯為丸,薑湯送下。治氣噎,不下飲食。
枇杷葉(去毛,炙),青皮(去穰),陳皮(去白)
上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五片.同煎至六七分,溫服,不計時候。
治膈氣噎不下飲食。用陳皮去白,不拘多少,用大蒜研細和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,溫米飲下,食後,日三服。
〔《金匱玉函》〕五噎心膈,氣滯煩悶,吐逆,不下食,蘆根五兩銼,水三大盞,煮二盞,去渣溫服。
〔羅〕,漢防已散,治五噎。
漢防己(五錢),官桂(一兩),細辛(七錢半),陳皮(去白,一兩),羚羊角(末),紫蘇(各七錢半),杏仁(湯洗,去皮尖,一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生薑三片,水煎,日二。
〔《本》〕治五種積氣及五噎,胸膈不快,停痰宿飲,,纏金丹,。
丁香,木香,沉香,檳榔,官桂,胡椒,硇砂(研),白丁香(各一錢),白豆蔻,飛礬(各一錢,研),馬兜鈴,南星,五靈脂,栝蔞根,半夏(各半兩),硃砂(三錢,留半為衣)
上為細末,入二味研藥和勺,生薑汁煮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丸,生薑湯下,或干嚼蘿蔔湯下。
白話文:
噎
一位六十二歲的男子,平時吃飯不能吃太多,喜歡少量多餐。有一天突然覺得喉嚨和胸口堵塞,大便像羊糞一樣乾結,三四天才排一次,走動時感到疲勞乏力,吃補氣藥反而會疼痛。醫生看他吃得少,就給他開促進腸胃消化藥。我把脈,發現兩手的脈象都很澀,像是快要衰竭的徵兆,但幸好他身形偏瘦,臉色紫黑,這病是在冬天發作,但還有一線生機。於是,我開了四物湯,加上白朮、陳皮煎成濃湯,再把十二粒桃仁磨碎,加入湯中煮滾後讓他喝。
讓他多吃各種動物的血來幫助藥力。吃了三十帖藥後,病情開始好轉,到五十帖時大便變得濕潤,七十帖時食慾增加,一百帖時完全康復。
浦江一位六十歲的男子,向來貪戀美色導致身體虛弱,去年秋天得了嘔吐的病,時好時壞,肚子脹結,有些口渴。
開的藥方是:生地黃(一錢)、人參(半錢)、白朮(一錢)、黃芩(三分)、川芎(三分)、芍藥(一錢)、當歸、陳皮(各五分)、枳殼(半分)、炙甘草(二分)、木通(三分)。
楊淳的三哥,大便乾澀不通,喉嚨阻塞不暢,用人參散來治療。(藥方在「大便秘」那一篇。)
厚朴丸可以治療飲食引起的噎塞。(藥方在「翻胃」那一篇。)
東陽的王仲延,覺得喉嚨和胸口之間常常有東西堵著,悶悶的,每次吃東西時,食物都彎彎曲曲地從胸膈往下,而且感到阻礙,有點微痛,食量也減少了,其他沒有什麼不舒服。我把脈,發現他右手脈象很澀,關脈很沉,左手脈象卻平和。我說:「這是瘀血堵在胃的入口,導致氣機鬱結,變成痰,這肯定是食物引起的,請你告訴我。」他自己沒有察覺。我又問:「你去年冬天常吃什麼東西?」他說:「我每天都要喝三兩杯熱的剁酒來驅寒。」
我開了一個藥方,用半碗生韭菜汁,讓他慢慢地小口喝,每次喝半碗,一天三次,喝完兩斤韭菜汁就好了。
治療噎膈,用馬剝兒(就是王瓜)燒成灰,每次用一錢,加上棗肉平胃散二錢,用溫酒調服,吃完東西就能順利下嚥。然後再根據病因調理,效果很好。(棗肉平胃散的藥方在《局方》裡。)
治療噎病,用雞的嗉囊,不論多少,但不能漏掉嗉囊裡的任何一粒東西,用泥土包裹好,用火燒成灰。再用薑汁炒過的香附,每個加入半兩,把香附粉和神曲做成藥丸,用薑湯送服。這個方子治療因氣滯導致的噎病,吃不下東西。
枇杷葉(去除絨毛,炙烤)、青皮(去除內瓤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
將以上藥材等分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碗,和生薑五片一起煎到剩六七分,溫服,不論時間。
治療因胸膈氣滯導致的噎病,吃不下東西。用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,不論多少,用大蒜磨成細末和在一起做成丸子,像綠豆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顆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,飯後服用,一天三次。
《金匱玉函》記載,五種噎病引起的心胸膈膜不適、氣滯煩悶、嘔吐、吃不下飯,可用蘆根五兩,切碎,加三大碗水煮成兩碗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羅氏的漢防己散,可以治療五種噎病。
藥方是:漢防己(五錢)、官桂(一兩)、細辛(七錢半)、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,一兩)、羚羊角(磨成粉末)、紫蘇(各七錢半)、杏仁(用熱水浸泡洗過,去除皮和尖,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加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一天服用兩次。
《本草》記載,治療五種積氣和五種噎病,胸膈不舒服,停滯的痰液和積飲,可以用纏金丹。
藥方是:丁香、木香、沉香、檳榔、官桂、胡椒、硇砂(磨成粉末)、白丁香(各一錢)、白豆蔻、飛礬(各一錢,磨成粉末)、馬兜鈴、南星、五靈脂、栝蔞根、半夏(各半兩)、硃砂(三錢,留一半做藥丸外衣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再加入研磨好的硇砂和飛礬,用薑汁煮成糊狀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三顆,用薑湯送服,或者乾嚼後用蘿蔔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