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28)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28)
1. 翻胃
豆蔻散,治五種膈氣。
肉豆蔻(去皮,五個),木香,人參,厚朴(薑製),赤茯(去皮),桂(各半兩),甘草(炙,半兩),檳榔(五錢),訶黎勒,青皮(各半兩),陳皮(去白,半兩),郁李仁(湯泡,去皮尖,炒黃,半兩),半夏(湯洗了,用生薑搗如泥,堆新瓦上,文武火焙黃,五錢)
上為極細末。每服二錢,入鹽少許,如茶點服。若入生薑棗同煎亦佳,不拘時候。能治氣補勞,通血脈,補脾胃,去痰實。
〔《本》〕驢尿治反胃。《外臺》載:昔幼年經患此疾,每食餅及羹粥等,須臾吐出。貞觀中,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,時稱名醫,奉敕令治。醫竭其術,竟不能療,漸至羸憊,死在朝夕。忽有衛士云:服驢小便極驗。旦服二合,後食唯吐一半。晡時又服二合,人定時食粥,吐即便定。
後奏知,大內中五六人患反胃,同服,一時俱瘥。此藥稍有毒,服時不可過多,盛取尿,熱服二合。病深者,日服之良驗。(《本草》云:驢尿治癥瘕反胃。又云:驢尿性冷味甘。)
〔世〕又方,驢尿調平胃散。(平胃散見滯瀉。)
新瓦散,治反胃。
用多年瓦一片燒紅,入驢尿內焠二十一次,研為末;倉米飯焦亦為末。二分飯末,一分瓦末,蠟精和飯丸,以驢尿和平胃散服之吞下。
〔丹〕,翻胃方
黃連(細切,薑汁熳炒,三錢),山楂肉(一錢),保和末(六錢),
上粥丸,桐子大。人參湯入竹瀝再煎沸熱下六十丸。
〔羅〕,人參利膈丸,治胸中不利,痰嗽喘滿,利脾胃壅滯,便秘,推陳致新,治膈氣之聖藥也。
木香,檳榔(七錢半),人參,當歸,藿香,甘草,枳實,大黃(酒浸),厚朴(薑製。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桐子大。如難丸,少加宿蒸餅和丸。每服三五十丸,食後諸飲下。
〔《本》〕,大黃湯,治冷涎翻胃。其候欲發時,先流冷涎,次則吐食。此乃勞證,治不早,死在旦夕。
用大黃一兩,生薑自然汁半茶盞。炙大黃令燥,又焠入薑汁中,如此焠汁盡,切焙為末。每服二錢,陳米一撮、蔥白二莖,水一大盞,煎至七分,先食蔥白,次服其藥,不十日去根。
〔羅〕玄明粉、朴硝不以多少,煎過澄濾五七遍,晚於星月露至明旦,自然結成青白硝。用一瓦罐按實,炭火內煅,從慢至緊,自然成汁,煎至不響。再加頂火一煅,取出於淨地上倒,合盆去火毒,至晚取出為細末。每二斤入甘草末二兩。每用一錢二錢,桃花湯或蔥白湯調下。
治膈上氣壅滯,五臟秘塞邪熱。忌魚及藕。
〔丹〕翻胃積飲,通用益元散,生薑自然汁澄清白腳,丸小丸子,時時服。(益元散方見泄瀉。)翻胃治用茱萸、貝母、栝蔞、牛膝草。
〔《本》〕治積聚停飲,痰水生蟲,久則成反胃,及變為胃癰,其說在《靈樞》及《巢氏病源》。芫花丸,。
白話文:
豆蔻散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五種胸膈之氣不順的症狀。
藥材包含:肉豆蔻(去皮,五個)、木香、人參、厚朴(用薑汁炮製)、赤茯苓(去皮)、桂枝(各半兩)、甘草(炙過,半兩)、檳榔(五錢)、訶子、青皮(各半兩)、陳皮(去白色部分,半兩)、郁李仁(用熱水浸泡,去皮尖,炒黃,半兩)、半夏(用熱水洗過,用生薑搗成泥,堆在新瓦片上,用小火慢慢烘乾至黃色,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少許鹽,像喝茶一樣慢慢服用。也可以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服用,不限時間。這個藥方能補氣、補勞,疏通血脈,補益脾胃,去除痰濁。
關於驢尿治療反胃的記載
《本草》記載,驢尿可以治療反胃。
《外臺》記載:以前有一個小孩得了這種病,每次吃餅或粥等食物,很快就會吐出來。唐朝貞觀年間,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當時有名的醫生奉命治療這個小孩。醫生用盡各種方法,都無法治好,小孩逐漸虛弱,眼看就要死了。這時有個衛兵說:服用驢小便效果非常好。早上服用二合(量詞,約合現在30毫升),之後吃飯只吐出一半。傍晚又服用二合,晚上吃飯,就不再吐了。
後來,這件事稟告朝廷,宮內有五六個患反胃的人,同時服用驢尿,都痊癒了。這個藥稍有毒性,服用時不可過量。取新鮮的驢尿,加熱後服用二合。病情嚴重的人,每天服用效果更好。《本草》說:驢尿可以治療腹中腫塊和反胃,又說驢尿性寒味甘。
還有一個方子,用驢尿調和平胃散服用。(平胃散的詳細說明在治療腹瀉的章節裡。)
新瓦散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反胃。
取多年老瓦片,燒紅後放入驢尿中淬火二十一次,研成粉末;將焦米飯也研成粉末。取兩份米飯粉末,一份瓦片粉末,用蠟油和飯做成丸子,用驢尿和平胃散送服。
丹溪(朱震亨)的翻胃方
藥方包含:黃連(切細,用薑汁炒過,三錢)、山楂肉(一錢)、保和丸粉末(六錢)。
將以上藥材做成粥丸,像桐子一樣大小。用人參湯加入竹瀝(竹子汁液)再次煎煮沸騰,送服六十丸。
羅天益的人參利膈丸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胸中不暢、痰多咳嗽氣喘、脾胃不適、便秘等症狀,促進新陳代謝,是治療胸膈之氣不順的良藥。
藥方包含:木香、檳榔(七錢半)、人參、當歸、藿香、甘草、枳實、大黃(用酒浸泡)、厚朴(用薑汁炮製,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水滴成丸子,像桐子一樣大小。如果不容易成丸,可以稍微加入蒸熟的米餅一起做成丸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飯後用各種湯水送服。
《本草》提到的大黃湯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寒性痰涎引起的反胃。發病前會先流口水,然後吐出食物。這是勞損引起的疾病,如果不及早治療,很快就會死亡。
藥方包含:大黃一兩,生薑自然汁半茶盞。將大黃烤乾,然後放入薑汁中淬火,如此反复,直到薑汁用完。然後將大黃切碎焙乾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小撮陳米、兩根蔥白,加一大碗水煎煮至七分,先吃蔥白,再服藥,十天左右可以根治。
羅天益的玄明粉
玄明粉(芒硝)和朴硝不限用量,煎煮後過濾五七次,晚上放在星月下露到天亮,自然會凝結成青白色的硝。用瓦罐裝好壓實,用炭火慢慢煅燒,直到變成汁液,不再發出響聲。再用大火煅燒一次,取出倒在乾淨的地上,用盆子蓋上除去火毒,到晚上取出研成細末。每二斤加入甘草粉末二兩。每次用一錢或二錢,用桃花湯或蔥白湯送服。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胸膈之氣壅滯,五臟閉塞,邪熱內蘊。忌食魚和藕。
丹溪(朱震亨)的治療翻胃積飲
治療翻胃積飲,可以使用益元散,加入生薑自然汁澄清後的白色沉澱物,做成小丸子,隨時服用。(益元散的配方在治療腹瀉的章節裡。)治療翻胃,可以使用吳茱萸、貝母、栝樓、牛膝草。
《本草》的記載
治療積聚、停飲、痰水生蟲,時間久了會形成反胃,甚至變成胃癰,《靈樞》和《巢氏病源》都有記載。可以服用芫花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