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27)

1. 翻胃

〔垣〕,厚朴丸,主翻胃吐逆,飲食噎塞,氣上衝心,腹中諸疾。其藥味即與萬病紫菀丸同。

厚朴,蜀椒(去目,微炒),川烏頭(炮,去皮。各一兩半),紫菀(去上苗),吳茱萸(湯洗),菖蒲,柴胡(去苗),桔梗,茯苓,官桂,皂角(去皮弦,炙),乾薑(炮),人參(各二兩),黃連(二兩半),巴豆霜(半兩),

上為細末,入巴豆霜勻,煉蜜為劑,旋旋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丸,漸次加至五七丸,以利為度,生薑湯下,食後而臥。此藥治效與《局方》溫白丸同。及治處暑以後秋冬間下痢大效。春夏,加黃連二兩。秋冬再加厚朴(二兩)。如治風於春秋,所加黃連、厚朴外,更加菖蒲、茯苓各一兩半。

如治風痛不愈者,依春秋加藥外,更加人參、菖蒲、茯苓各一兩半。如心之積,加菖蒲、白茯苓為輔。如肝之積,加柴胡、蜀椒為輔。如肺之積,加黃連、人參為輔。如脾之積,加茱萸、乾薑為輔。秋冬久瀉不止,加黃連、茯苓。

〔《保》〕反胃大便不通者,是腸勝胃也。服《局方》半硫丸三十丸。大府秘,用後藥。

附子(五錢),巴豆(二個),砒(一豆許)

上末極細,生薑糊丸,綠豆大。每服一丸,白湯下。

治下焦吐食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大便不通,宜,附子丸,。

附子(炮,五錢),砒(研,半錢),巴豆霜(一錢),

上同研極細,溶黃蠟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一二丸,冷水送下,利為度。利後更服紫菀丸,常服一丸,勿令再閉。

〔潔〕,白朮木香散,治寒積氣嘔吐,腹中痛,是無積也。胃強而乾嘔,有聲無物,脾強而吐,食持擊強,是以腹中痛,當以此藥和之。

木香(一錢),白朮(半兩),半夏曲(一兩),檳榔(二錢),茯苓(五錢),甘草(四錢),丁香(一錢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一二錢,濃煎芍藥生薑湯調下。有積者,痛時手按之愈痛;無積者,按之不痛。

白朮散,治胃中虛損及痰而吐者。

半夏曲(五分),白朮,木香,甘草(各一兩),檳榔(三錢半),茯苓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食前薑湯下。

〔羅〕,十膈氣散,專治十般膈氣。冷膈、風膈、氣膈、伏膈、熱膈、悲膈、水膈、食膈、喜膈,皆病源也。並因憂驚冷熱不調,又乖將息,更於喜怒無時,貪嗜飲食,因而不化,積滯在膈上,腸鳴痰嗽。歲月漸深,心胸噎塞,漸至羸瘦,久若不除,必成惡候。

人參,白茯苓,官桂,枳殼,炙甘草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廣朮(炮),白朮,陳皮(去白),乾薑(炮),京三稜(煨),訶黎勒(煨,去核,各一兩),厚朴(薑製),檳榔,木香(以上各五錢)

上為極細末。每服一錢,鹽湯點服。如覺脾胃不和,腹脹、心胸滿悶,用水一盞,生薑七片,棗二枚,鹽少許,同煎至八分,和渣熱服,空心食前。

白話文:

翻胃

厚朴丸: 這個藥方主要治療翻胃嘔吐、飲食難以下嚥、氣往上衝心口、以及腹部各種疾病。它的藥材組成和萬病紫菀丸相同。

藥材包含:厚朴、蜀椒(去除籽,稍微炒過)、川烏頭(炮製後去皮,各一兩半)、紫菀(去掉上面的莖)、吳茱萸(用湯洗過)、菖蒲、柴胡(去掉莖)、桔梗、茯苓、官桂、皂角(去皮和筋,烤過)、乾薑(炮製過)、人參(各二兩)、黃連(二兩半)、巴豆霜(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巴豆霜攪拌均勻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三丸,慢慢增加到五到七丸,以腹瀉為度。用生薑湯送服,在飯後睡前服用。這個藥方的療效和《局方》中的溫白丸相同。也可用來治療處暑過後秋冬季節的腹瀉,效果很好。春夏時節,可以加入黃連二兩。秋冬時節,可以再加入厚朴(二兩)。如果治療春秋季節的風症,除了加入黃連和厚朴外,還需要加入菖蒲和茯苓各一兩半。

如果治療風痛久治不癒,除了按照春秋的加藥方式外,還需要加入人參、菖蒲、茯苓各一兩半。如果是心臟方面的積聚問題,要加入菖蒲和白茯苓來輔助治療。如果是肝臟方面的積聚問題,要加入柴胡和蜀椒來輔助治療。如果是肺臟方面的積聚問題,要加入黃連和人參來輔助治療。如果是脾臟方面的積聚問題,要加入吳茱萸和乾薑來輔助治療。秋冬季節長期腹瀉不止,要加入黃連和茯苓。

反胃大便不通: 這是因為腸道功能太強,導致胃功能失調。可以服用《局方》中的半硫丸三十丸。如果大便仍然阻塞,可以使用以下藥方:

藥材包含:附子(五錢)、巴豆(二個)、砒霜(像一粒豆子那麼多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生薑糊做成藥丸,像綠豆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
治療下焦吐食: 早晨吃的東西到晚上吐出來,晚上吃的東西到早晨吐出來,並且大便不通暢,應該服用附子丸。

藥材包含:附子(炮製過,五錢)、砒霜(研磨成粉,半錢)、巴豆霜(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融化的黃蠟做成藥丸,像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一到二丸,用冷水送服,以腹瀉為度。腹瀉後再服用紫菀丸,平時服用一丸,不要讓大便再次阻塞。

白朮木香散: 治療寒邪積聚引起的嘔吐,腹痛,這是沒有積聚的情況。如果是胃功能強盛引起的乾嘔,只有聲音而沒有東西吐出;或者是脾功能強盛引起的嘔吐,吃下去的東西不容易消化,並且引起腹痛,應該用這個藥方來調和。

藥材包含:木香(一錢)、白朮(半兩)、半夏曲(一兩)、檳榔(二錢)、茯苓(五錢)、甘草(四錢)、丁香(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濃煎過的芍藥生薑湯送服。如果有積聚,用手按壓腹部會更痛;如果沒有積聚,按壓腹部不會更痛。

白朮散: 治療胃部虛損以及有痰引起的嘔吐。

藥材包含:半夏曲(五分)、白朮、木香、甘草(各一兩)、檳榔(三錢半)、茯苓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在飯前用薑湯送服。

十膈氣散: 專門治療各種膈氣,例如冷膈、風膈、氣膈、伏膈、熱膈、悲膈、水膈、食膈、喜膈等。這些都是因為憂愁、驚嚇、寒冷、燥熱等原因導致身體失調,加上不注意休養,以及情緒不穩定、貪吃等,導致食物無法消化,積聚在膈膜上方,引起腸鳴、咳嗽,時間久了,會感到心胸堵塞,逐漸消瘦。如果長期不治療,就會變成嚴重的疾病。
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茯苓、官桂、枳殼、炙甘草、神麯(炒過)、麥芽(炒過)、廣朮(炮製過)、白朮、陳皮(去白)、乾薑(炮製過)、京三稜(煨過)、訶黎勒(煨過,去核,各一兩)、厚朴(用薑製過)、檳榔、木香(以上各五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鹽水沖服。如果感覺脾胃不和、腹脹、心胸悶,可以用清水一杯,加入生薑七片、紅棗二枚、少許鹽,一起煎煮至剩下八成,連渣帶湯一起熱服,在空腹、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