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26)

1. 翻胃

〔丹〕翻胃即膈噎,大約有四:血虛、氣虛、有熱、有痰。治必用童便、竹瀝、韭汁、牛羊乳、薑汁。氣虛,入四君子湯;血虛,入四物湯加童便;年少者,四物湯清胃脘血。血燥不潤故便澀,年高者不治,治必用參朮輩,關防氣虛胃虛。一中年婦人患反胃,以四物湯加和白陳皮、留尖桃仁、生甘草、酒紅花濃煎,入驢尿,以防其或生蟲也,與數十帖而安。

台州一木匠,年二十七,勤於工作,而性巧慧,有一艾妻,且喜酒。病反胃者半載,其面白,其脈澀而不勻,重取則大而弱,大便八九日方通一次,糞皆燥結如羊屎,甚羸乏無力。予謂精血耗竭也。先與甘蔗汁煎六君子湯,加附子、大黃與之。伺大便稍潤,令謝去工作,臥於牛家,取新溫牛乳細飲之,每頓盡一杯,一晝夜可五六次,以漸而至七八次,其餘菜果粥飯,皆不入口。半月而大便潤,月餘而安。

然或口乾,蓋酒毒未解,間飲甘蔗汁少許,近兩月而安矣。(六君子湯謂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枳殼、陳皮、半夏各等分,薑、棗煎也。)翻胃用韭汁二盞、牛乳一盞、生薑汁半盞,和勻溫服,效。(別有方見前。)

〔梅〕主反胃,朝食暮吐,旋旋吐者。以甘蔗汁七升,生薑汁一升,二味相和,分為三服。

〔丹〕杭州一男子,四十餘歲,患反胃兩月矣。口乾而不喜飲食,有時不吐,或吐則食物里涎沫而出,吐後胸膈方快。其脈俱澀,重則弦大。蓋其壯年多服金石房中之藥所致。時正秋初尚熱,遂令其多作竹瀝煮罌粟米為粥,代粥飯與之,每啜一二口而止,卻帶溫頻頻與之,自此不吐。至旬日稍涼,以流水作稀粥入少竹瀝與之,時間以四物湯加陳皮益其血,月餘而安。

〔《食》〕主脾胃氣弱,食不消化,嘔逆反胃,湯飲不下。粟米半升研粉,水和丸,如桐子大,煮令熟,點少鹽,空心和汁吞下。

〔世〕治翻胃吞酸。餳糖查六兩、生薑四兩,研細和為餅,曬乾。每用餅十兩,入甘草一兩為末,湯調下。陳彥正服得效。

陽蓄積病菀而陽氣當隔,隔者當瀉,不亟正治,粗乃敗之。(全文見陰陽。)

隔則閉絕,上下不通,則暴憂之病也。(通評虛實論)

〔潔〕治中焦吐食,由食積與寒氣相格,故吐而疼,宜服,紫沉丸,。

半夏曲(三錢),烏梅(去核,二錢),沉香(一錢),杏仁(去皮尖,一錢),砂仁(三錢),丁香(二錢),檳榔(二錢),木香(一錢),陳皮(五錢),白豆蔻(五分),白朮(一錢),巴豆霜(五分),

上細末,入巴豆霜令勻,醋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後薑湯下,愈則止。小兒另丸。一法,反胃吐食,用橘皮一個浸少時,去白,裹生薑一塊,麵裹紙封,燒令熟,去外面,煎湯下紫沉丸一百丸,一日二服。後大便通,至不吐則止。此主寒積氣。(《病機》有代赭石、肉果,無白朮。)

白話文:

[翻胃]

所謂的「翻胃」,也就是現代說的食道或胃部阻塞,導致食物難以吞嚥或吐出的問題,大概有四種原因:血虛、氣虛、體內有熱、或是有痰。治療時一定要用到童子尿、竹瀝、韭菜汁、牛奶或羊奶、薑汁。如果是因為氣虛引起的,就用四君子湯來治療;如果是血虛,就用四物湯加上童子尿;年輕人血虛導致的翻胃,用四物湯來清胃熱。如果是因為血液乾燥導致便秘,年紀大的人比較難治,治療時要用人參、白朮等來補氣健胃。曾經有個中年婦人患了反胃,我用四物湯加上和白陳皮、桃仁尖、生甘草、酒紅花一起濃煎,加入驢尿,防止產生寄生蟲,喝了幾十帖就痊癒了。

台州有個木匠,二十七歲,工作勤奮,手藝很好,娶了個能幹的妻子,但很愛喝酒。得了反胃半年,臉色蒼白,脈象細澀不勻,按重一點則脈象大而無力,大便要隔八九天才上一次,糞便又乾又硬像羊糞,非常虛弱無力。我覺得是精血耗盡了。先用甘蔗汁煎六君子湯,加入附子、大黃給他喝。等到大便稍為潤滑後,就叫他不要工作,躺在養牛的人家裡,取用新鮮溫熱的牛奶慢慢喝,每餐喝一杯,一天可以喝五六次,漸漸增加到七八次,其他的菜、水果、粥飯都不要吃。過了半個月大便就變潤了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

但有時他會口渴,這可能是酒毒還沒解,可以稍微喝點甘蔗汁,大約過了兩個月就完全康復了。(六君子湯指的是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枳殼、陳皮、半夏各等分,加薑和棗煎煮而成。) 治療翻胃,可以用韭菜汁兩杯、牛奶一杯、生薑汁半杯,混合均勻後溫服,很有效。(另外有其他配方在前面提過。)

[梅]

主治反胃,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出來,或者是一陣一陣的吐。可以用甘蔗汁七升、生薑汁一升,混合在一起,分三次服用。

[丹]

杭州有個男子,四十多歲,得了反胃兩個月。口乾且不想吃東西,有時候不吐,有時候吐出來的食物會混著口水,吐完後胸口才會舒服一點。他的脈象是細澀的,按重一點就感覺弦而大。這應該是他壯年時吃太多金石類補藥或房中藥造成的。當時正值初秋,天氣還很熱,就讓他多喝竹瀝煮的罌粟米粥,代替飯吃,每次喝一兩口就停止,但要時常溫溫的餵他,這樣就不吐了。到了十天,天氣稍微涼一點,就用清水煮稀粥,加入少許竹瀝給他吃,再適時用四物湯加陳皮來補他的血,一個多月就好了。

[《食》]

主要是治療脾胃虛弱,食物難以消化,想吐、反胃,連湯水都喝不下去的情況。將小米半升磨成粉,用水調和成丸子,像桐子那麼大,煮熟後加點鹽,空腹時和著汁吞下去。

[世]

治療翻胃、吞酸。用麥芽糖查六兩、生薑四兩,磨成細粉混合做成餅,曬乾。每次用餅十兩,加入甘草一兩磨成粉,用湯水調服。陳彥正吃這個方子有效。

陽氣積聚導致的病症會使陽氣被阻隔,阻隔時應當用瀉法來治療,如果不趕快用正確的方式治療,就會把身體搞壞。(全文內容在《陰陽》篇。)

阻塞會導致氣機閉塞,上下不通暢,這是因為突然憂慮而產生的疾病。(出自《通評虛實論》)

[潔]

治療中焦的吐食,因為食物積滯和寒氣阻隔,導致嘔吐且疼痛,適合服用紫沉丸。

紫沉丸的配方是:半夏曲(三錢)、烏梅(去核,二錢)、沉香(一錢)、杏仁(去皮尖,一錢)、砂仁(三錢)、丁香(二錢)、檳榔(二錢)、木香(一錢)、陳皮(五錢)、白豆蔻(五分)、白朮(一錢)、巴豆霜(五分)。

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巴豆霜攪拌均勻,用醋糊做成丸子,像黍米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,痊癒後就停止服用。小孩的用量另外調整。另一種方法,治療反胃吐食,用橘子皮一個浸泡一會兒,刮掉白色的部分,包著一塊生薑,用麵糊和紙封好,燒熟後,去掉外面的部分,煎湯送服紫沉丸一百丸,一天服用兩次。等到大便通暢,不吐了就停止服用。這主要治療寒氣積滯。(《病機》篇提到要用代赭石、肉果,但沒有提到白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