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18)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18)
1. 吐(有物無聲)
運氣,吐皆屬風木。經云:厥陰之復,甚則入脾,食痹而吐。又云:歲木太過,風氣流行,民病脅痛吐食,治以酸清之類是也。
灸刺,見前灸刺嘔吐條。
〔《脈》〕陽緊陰數,其人食已即吐;陽浮而數亦為吐。寸緊尺澀,其人胸滿,不能食而吐。寸口脈數,其人則吐。寸口脈細而數,數則為熱,細則為寒,數為嘔吐。
〔仲〕問曰:病人脈數,數為熱,當消穀引食,而反吐者,何也?師曰:以發其汗,令陽微,膈氣虛,脈乃數,數為客熱,不能消穀,胃中虛冷故吐也。
白話文:
吐(有物無聲)
嘔吐,都屬於風木的病症。醫書上說:厥陰經的病邪如果復發,嚴重時會侵入脾臟,導致食物滯留在體內,引起嘔吐。又說:如果那年木氣太過旺盛,風氣會盛行,百姓會患上脅肋疼痛、嘔吐食物的疾病,應該用酸味、清涼的藥物來治療。
關於艾灸和針刺的治療方法,請參考前面關於艾灸和針刺治療嘔吐的條文。
《脈經》說:脈象呈現陽脈緊實、陰脈細數,這種人吃完東西就會吐;陽脈浮大而數急也代表會嘔吐。寸脈緊實、尺脈澀滯,這種人會胸悶、不能進食而嘔吐。寸口脈呈現數急,這種人會嘔吐。寸口脈細微而數急,數急代表體內有熱,細微代表體內有寒,數急會導致嘔吐。
張仲景問:病人脈象數急,數急代表體內有熱,應該是能消化食物,反而卻嘔吐,這是為什麼呢?張仲景自己回答說:因為發汗後,導致體內陽氣虛弱,膈腔的氣也虛弱了,脈象才會數急,這種數急是外來的虛熱,不能幫助消化食物,胃裡是虛寒的,所以才會嘔吐。
2. 乾嘔(無物有聲)
〔仲〕乾嘔噦,若手足厥者,,陳皮湯,主之。
陳皮(四兩),生薑(半斤)
上二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下咽即愈。
〔《肘》〕主卒乾嘔不息。取甘蔗汁溫服半升,日三。又以生薑汁一升服,並瘥。治卒乾嘔不息,搗葛根絞取汁服一升,瘥。(本草云:生葛根汁大寒。)
白話文:
【乾嘔(只有聲音沒有吐出物)】
[仲]對於乾嘔或噯氣,如果伴有手腳冰冷的症狀,可用陳皮湯來治療。
所需藥材為陳皮四兩,生薑半斤,
將這兩種藥材用七升水煎煮至剩三升,溫熱後服用一升,吞下後即可見效。
[《肘》]針對突然發生的持續性乾嘔不止。可取甘蔗汁溫熱後服用半升,一天三次。另外,也可服用生薑汁一升,效果相同。治療突然發生的持續性乾嘔不止,還可以將葛根搗碎後榨汁服用一升,會有療效。(本草記載:生葛根汁屬極寒性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