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15)

1. 嘔(有物有聲)

痛而嘔為寒。經云:寒氣客於腸胃,厥逆上出,故痛而嘔者是也。

〔丹〕嘔吐,胃中有熱,膈上有痰,二陳湯加炒梔子、黃連、生薑主之。此方累試效。

〔仲〕嘔而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(方見往來寒熱。),

〔潔〕用小柴胡湯加青黛,以薑汁打糊為丸,名,青鎮丸,,治嘔吐,脈弦,頭痛,蓋本諸此。

〔《本》〕治胃熱嘔,以,竹茹湯,。

乾葛(三錢),甘草(二錢),半夏(三錢,薑汁半盞,漿水一升,煮耗半)

上末。每服五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竹茹一彈,大棗一枚,同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

有熱者,手足心熱。政和年,有京人病傷寒,得汗身涼,數日忽嘔吐,藥與飲食俱不下。醫者皆進丁香、藿香、滑石等藥,下咽即吐。予曰:此正汗後餘熱留胃脘,孫兆竹茹湯正相當爾。治藥與之,即時愈。《良方》中槐花散,亦相應。

定嘔吐利膈,,枇杷散,。

枇杷葉(去毛,味苦平,下氣),人參(各一錢),茯苓(五錢),茅根(二兩),半夏(一錢)

上細銼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七片,慢火煎至七分,去渣,入檳榔末五分,和勻服之。

〔仲〕嘔吐而病在膈上,後思水解,急與之,思水者,,豬苓散,主之。

豬苓,茯苓,白朮(各等分)

上三味,杵為散。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
仲景云:嘔吐思水解者,急與之。予長男每嘔水三二碗,諸藥不效,但吃井花水一口即住。用白朮茯苓湯服愈,信知先賢不誣也。

〔《本》〕治卒嘔吐不止,不欲食,煮枇杷葉汁飲之,止渴,偏理嘔啘。

〔丹〕婦人月經時口渴,吃水多,心痞,善嘔不食。

白朮(二錢),陳皮(二錢),山梔(炒),木通,黃芩(各一錢),炙甘草(些)

分二帖,水二盞,煎小盞,入薑汁熱飲之。

〔《本》〕治產後嘔不止者,,香靈丸,。

丁香,辰砂(另研。各六分),五靈脂(一錢)

上香、脂先研末;後入砂再研勻。用狗膽或豬膽丸如雞頭大,每服一丸,生薑陳皮湯磨下。

諸痿喘嘔,皆屬於上。(全文見診。)

〔《素》〕太陰所謂食則嘔者,物盛滿而上溢,故嘔。(脈解篇)

辛散逆氣,諸方用薑、半、橘之類。(並見上壅條。)

〔《廣》〕治嘔逆不能食。訶黎勒皮二兩,去核,搗為末,煉蜜和丸,槐子大。空心服二十丸,日二服。

〔《食》〕木瓜主嘔啘風氣。又吐而轉筋,煮木瓜汁飲之,甚良。

〔世〕若病人直患嘔吐,而復腳弱、或疼,乃是腳氣,當作腳氣治之。

運氣,嘔吐有四:

一曰火熱。經云:少陰司天,熱氣下臨,嘔逆躁煩。又云:少陽所至,為嘔湧。又云:少陽之復,嘔逆。又云:火鬱之發,嘔逆,治以鹹寒、甘寒是也。

二曰風。經云:厥陰在泉,風淫所勝,病食則嘔。又云:厥陰司天,風淫所勝,食則嘔。又云:厥陰之勝,甚則嘔。又云:厥陰之復,嘔吐,飲食不入,入而復出,甚則入脾食痹而吐,治以辛涼甘清、酸清是也。

白話文:

嘔吐(有東西吐出來且有聲音)

  • 因為疼痛而嘔吐,多半是寒氣引起的。 古書說:「寒氣侵入腸胃,導致氣機逆行向上,所以會因為疼痛而嘔吐。」

  • 如果是胃裡有熱,胸膈又有痰導致的嘔吐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炒過的梔子、黃連和生薑來治療。 這個方子屢試不爽。

  • 如果是嘔吐又發燒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 (方子在治療忽冷忽熱的章節有記載)

  • 有人用小柴胡湯再加青黛,用薑汁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叫做青鎮丸,用來治療嘔吐、脈象弦細、頭痛, 這也是根據小柴胡湯的原理衍伸出來的。

  • 如果是胃熱引起的嘔吐,可以用竹茹湯來治療。

  • 竹茹湯的組成:葛根(9克)、甘草(6克)、半夏(9克,用半杯薑汁拌過)、漿水一升(煮到剩一半)。

  • 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粉,每次用15克,加水一杯,生薑三片,竹茹一點點,紅棗一枚,一起煎煮到剩下一杯,去渣後溫服。

  • 如果是有熱的症狀,手腳心會發熱。 以前有個京城的人得了傷寒,出了汗後身體涼了,但幾天後突然開始嘔吐,吃藥和食物都吃不下。醫生都用丁香、藿香、滑石等藥,但吃了就吐。我覺得這是因為出汗後餘熱留在胃部,用孫兆的竹茹湯正合適。給他吃了藥後,立刻就好了。《良方》中的槐花散也有類似的功效。

  • 如果要治療嘔吐並使胸膈通暢,可以用枇杷散。

  • 枇杷散的組成:枇杷葉(去毛,味苦性平,能降氣)和人參各3克,茯苓15克,茅根60克,半夏3克。

  • 使用方法:將藥材切碎,每次用12克,加水一杯半,生薑七片,用小火煎煮到剩七分,去渣,加入檳榔末1.5克攪拌均勻後服用。

  • 如果是嘔吐,而且病在胸膈上,之後又想喝水解渴,要趕快給他水喝。 這種情況可以用豬苓散治療。

  • 豬苓散的組成:豬苓、茯苓、白朮各等份。

  • 使用方法:將藥材磨成粉,每次用一小勺,一天三次,用開水送服。

  • 張仲景說:「嘔吐又想喝水解渴,要趕快給他水喝。」 我的長子每次嘔吐都會吐出三、兩碗水,吃了很多藥都沒用,但是只要喝一口井水就好了。後來用白朮茯苓湯治好了,真是證明古人說的話不假。

  • 如果突然嘔吐不止,不想吃東西,可以煮枇杷葉汁來喝,可以止渴,也能改善嘔吐。

  • 婦女在月經期間口渴,喝很多水,胸悶,容易嘔吐,不想吃東西。

  • 可以用:白朮(6克)、陳皮(6克)、炒過的梔子、木通、黃芩(各3克)、少量炙甘草。

  • 將藥材分成兩份,用水兩杯煎煮到剩小半杯,加入薑汁趁熱喝下。

  • 產後嘔吐不止,可以用香靈丸。

  • 香靈丸的組成:丁香、辰砂(另磨成粉,各2克),五靈脂(3克)。

  • 使用方法:先將丁香、五靈脂磨成粉,再加入辰砂磨勻,用狗膽或豬膽將藥粉做成雞頭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生薑陳皮湯送服。

  • 各種痿病、氣喘、嘔吐,都和上焦有關。(詳見診斷章節)

  • 《素問》說:「所謂吃東西就嘔吐,是因為胃裡的食物過多,滿出來,所以才嘔吐。」 (出自《脈解篇》)

  • 用辛味的藥來發散逆行的氣, 所以很多方子會用薑、半夏、橘皮之類的藥材。(詳見上壅條)

  • 如果嘔吐不能吃東西,可以用訶黎勒皮(去掉核)磨成粉,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,像槐豆大小,每天早上空腹吃二十顆,一天吃兩次。

  • 木瓜可以治療嘔吐、腹痛。 如果是嘔吐又轉筋,可以煮木瓜汁來喝,效果很好。

  • 如果病人單純是嘔吐,又出現腳軟、腳痛,這是腳氣病,應該要治療腳氣。

  • 根據運氣學說,嘔吐有四種原因:

  1. 火熱: 古書說,少陰司天,熱氣下降,會導致嘔吐、煩躁。又說,少陽所至,會引起嘔吐。又說,少陽的復氣會導致嘔吐。還說,火鬱發作會導致嘔吐,應該用鹹寒、甘寒的藥物來治療。
  2. 風: 古書說,厥陰在泉,風邪過盛,會導致吃了東西就嘔吐。又說,厥陰司天,風邪過盛,會導致吃了東西就嘔吐。又說,厥陰過盛,嚴重會導致嘔吐。還說,厥陰的復氣會導致嘔吐、食不下嚥,吃下去又會吐出來,嚴重的話,會影響到脾胃,導致食物停滯而吐,應該用辛涼甘清、酸清的藥物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