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三·肝膽部 (8)
卷之十三·肝膽部 (8)
1. 胬肉攀睛
〔羅〕,還睛散,治眼翳膜,昏澀淚出,瘀血胬肉攀睛。
川芎,草龍膽,草決明,石決明,荊芥,枳實,野菊花,野麻子,白茯苓(去皮),甘草(炙),木賊,白蒺藜,川椒(炒,去子),仙靈脾,茵陳(以上各半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食後,茶清調下,一日三服。忌食魚、肉及熱面、蕎麥等物。一方有楮實子,無仙靈脾、茵陳、枳實三味。
〔《圖》〕治卒患赤目,胬肉生,內痛者。取好梨一個,搗絞汁,黃連三枚,碎之,以綿裹漬,令色變,仰臥注目中。
〔《外》〕主目翳及胬肉。用礬石最白者,納一黍米於翳上及胬肉上,即冷淚出,綿拭之,令惡汁盡,其疾日減,翳自消薄便瘥。礬石須真白者方效。
〔《千》〕治目中生瘜肉,翳滿目閉,瞳子及生珠管方。
貝齒(七枚,燒為末),真珠(等分)
上為細末如粉,以注翳肉上,不過五度即瘥。
〔《集》〕胬肉攀睛:睛明,風池,太陽(出血),期門
白話文:
【胬肉攀睛】
【羅】使用還睛散來治療眼睛長翳膜,視力模糊,容易流淚,以及因瘀血導致的胬肉攀附眼球的症狀。
藥方包含川芎,草龍膽,草決明,石決明,荊芥,枳實,野菊花,野麻子,去皮的白茯苓,炙甘草,木賊,白蒺藜,炒過並去籽的川椒,仙靈脾,茵陳,以上藥材各半兩,磨成細末。
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茶水送服,一天三次。需避免食用魚、肉以及熱面、蕎麥等食物。另一個配方中有楮實子,但不包含仙靈脾、茵陳、枳實三種成分。
【圖】治療突然紅眼,胬肉生長且內部疼痛的病況。取一個優質的梨,搗碎取汁,加入三枚黃連,攪拌至汁液變色,然後仰躺滴入眼中。
【外】針對眼睛長翳或胬肉的問題。選用純白的礬石,將一粒黍米大小的礬石放在翳或胬肉上,會感到涼意並流出淚水,用棉布擦乾,確保排出所有不良分泌物,病情將逐日減輕,翳或胬肉也會逐漸消退。
礬石必須是純白的纔有效。
【千】治療眼睛長瘜肉,翳膜遮蔽整個眼球,影響瞳孔及視線的狀況。
藥方包含燒成粉末的貝齒七顆,以及等量的珍珠粉,將粉末塗在翳或肉瘤上,大約五次即可見效。
【集】胬肉攀附眼球的治療方式:針灸睛明穴,風池穴,太陽穴(出血),以及期門穴。
2. 飛絲塵垢入目
〔世〕治飛絲入目者。用頭垢點入眼中即出,神效。飛絲入眼。用柘樹漿點了,綿裹箸頭蘸水於眼上,繳拭涎毒。治飛絲入目。以火麻子一合,杵碎,井花水一碗浸攪,卻將舌浸水中,涎沫自出,神效。(一方用茄子葉碎杵如麻子法,尤妙。)
〔丹〕飛絲落眼,眼腫如眯,痛澀不開,鼻流清涕。用京墨濃磨,以新筆塗入目中,閉目少時,以手張開,其絲自成一塊,看在眼白上,卻用綿輕輕惹下,則愈。如未盡,再塗,此方累效。治眯目。鹽與豉置水中浸之,視水,其渣立出。(孫真人方。)
〔《千》〕治稻、麥芒入眼。取蠐螬以新布覆目上,蠐躋螬從布上摩之。其芒出著布上。
〔《山》〕物落眼中,用新筆蘸繳出。又方,濃研好墨,點眼立出。
白話文:
[飛絲塵垢入目]
世間治療飛絲進入眼睛的方法。可以使用頭皮屑點入眼睛中,飛絲就會出來,效果非常神奇。如果飛絲進入眼睛,可以用柘樹的樹液滴入眼睛,然後用棉花包裹筷子頭,沾水在眼睛上輕輕擦拭,清除毒素。治療飛絲進入眼睛的另一方法是,取一合的火麻籽,搗碎後,用一碗清晨井裡的水浸泡並攪拌,然後用舌頭舔食水中產生的泡沫,效果非常神奇。(另外一個方法是使用茄子葉代替火麻籽,效果更佳。)
丹溪治療飛絲落入眼睛,使眼睛腫脹如同眯眼,疼痛且無法睜開,鼻涕也流個不停。可以使用濃稠的墨汁,以新的毛筆塗抹在眼睛中,閉上眼睛一段時間,然後用手輕輕打開眼睛,會發現飛絲已經形成一塊,附著在眼球的白色部分,這時候用棉花輕輕拉扯下來即可痊癒。如果還有殘留,可以再次塗抹,這個方法經過多次驗證,非常有效。治療眼睛有異物感,可以將鹽和豆豉放入水中浸泡,看著水面,異物就會浮出水面。(這是孫真人提供的方法。)
《千金要方》中記載治療稻草或麥穗的芒刺進入眼睛的方法。取一些蠐螬,覆蓋在新布上,然後將布放在眼睛上,蠐螬會在布上摩擦,芒刺就會被帶到布上。
《肘後救卒方》中提到,當有東西掉進眼睛時,可以使用新的毛筆蘸取,輕輕地取出。另一種方法是,研磨濃厚的好墨汁,點入眼睛,異物立即就會出來。
3. 視歧亂見
〔《靈》〕帝曰:余嘗上清泠之臺,中階而顧,匐匍而前則惑。余私異之,竊內怪之,獨瞑獨視,安心定氣,久而不解。獨搏獨眩,被髮長跪,俯而視之,後久之不已也。卒然自上,何氣使然?岐伯曰: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注於目,而為之精。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。
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束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。故邪中於項,因逢其身之虛,其入深,則隨眼系以入於腦,入於腦則腦轉,腦轉則目系急,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。邪中其精,其精所中,不相比也,則精散,精散則視歧,故見兩物。
(大惑論)
〔《本》〕荀牧仲頃年嘗謂予曰:有人視一物為兩,醫作肝氣盛,故見一為二,服瀉肝藥皆不驗,此何疾也?予曰:孫真人曰:《靈樞》有云,目之繫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雲云,則視歧故見兩物也。令服驅風入腦藥得愈。
〔《靈》〕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,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,神氣之所生也。故神勞則魂魄散,志意亂,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,白眼赤脈法於陽也。故陰陽合轉而睛明也。目者,心之使也。心者,神之舍也。故神精亂而不轉,卒然見非常處,精神魂魄散不相得,故曰惑也。帝曰:余疑其然。
余每之東苑,未曾不惑,去之則復,余唯獨為東苑勞神乎?何其異也?岐伯曰:不然也。心有所喜,神有所惡,卒然相感,則精氣亂,視誤故惑,神移乃復,是故間者為迷,甚者為惑。(大惑篇)
〔《素》〕夫精明者,所以視萬物,別白黑,審長短。以長為短,以白為黑,如是則精衰矣。
右目亂見,治法東垣益氣聰明之類是也。
白話文:
【視歧亂見】
《靈樞》中記載,皇帝曾說:我曾經到過一個叫清泠之臺的地方,在臺中階梯回頭一看,便感到困惑,身體彷彿無法自主地匍匐向前,這讓我感到非常奇怪。我嘗試閉上眼睛再睜開,讓自己安靜下來,但這種狀態持續了很久都沒有改變。我獨自一人,感到眩暈,披散著頭髮,長跪在地,低頭看著地面,但這種狀態仍然持續很久。我突然想到,這是什麼氣流造成的呢?
岐伯解釋道:我們的五臟六腑中的精氣,都會匯聚到眼睛,成為眼睛的精華。其中,眼睛的基底部分是由骨頭的精華形成的,瞳孔是由骨髓的精華形成的,黑色的眼球是由肌肉的精華形成的,眼球表面的紅色血管是由血液的精華形成的。而眼睛基底部分的精華則形成了白色的眼睛。這些精華被包裹在筋骨和血液之中,與脈絡結合在一起,向上連接到大腦,再從頸部延伸出來。因此,當頸部受到邪氣侵襲時,如果身體當時處於虛弱狀態,邪氣就會深入身體,跟隨著眼睛的連接線進入大腦。一旦進入大腦,就會導致大腦旋轉,大腦旋轉會導致眼睛的連接線緊張,眼睛連接線緊張就會導致眼睛眩暈並旋轉。如果邪氣影響到了眼睛的精華,那麼眼睛的精華就會散開,散開的精華會導致視覺出現分歧,看到兩個物體。
荀牧仲在幾年前告訴我,有人看一個物體會看到兩個,醫生認為這是肝氣旺盛,導致視覺出現分歧,服用疏肝的藥物都無效。這是什麼病呢?我回答說,《靈樞》中提到,眼睛的連接線向上連接到大腦,從頸部延伸出來,因此視覺出現分歧會看到兩個物體。後來,那人服用了一種驅風入腦的藥物,病情得到了緩解。
眼睛是五臟六腑的精華所在,也是營養、魂魄經常活動的地方,更是神氣生成的場所。如果神氣疲憊,魂魄就會散開,意志也會混亂。因此,瞳孔和黑色眼球代表陰性,白色眼球和紅色血管代表陽性。陰性和陽性相互配合,眼睛才能清晰明亮。眼睛是心臟的使者,心臟是神氣的住所。如果神氣混亂,眼睛就不會轉動,突然看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,神氣、魂魄就會散開,無法協調,這就是所謂的「迷惑」。皇帝問道:我對此感到懷疑。
每當我到東苑,總會感到迷惑,離開後就會恢復。難道只有東苑會讓我心神疲憊嗎?為什麼會這樣呢?岐伯回答道:不是這樣的。當心臟喜歡某件事情,神氣卻討厭它,突然之間產生衝突,精氣就會混亂,視覺也會出錯,從而產生迷惑。等到神氣平靜下來,一切就會恢復正常。因此,輕微的狀態叫做「迷惘」,嚴重的狀態叫做「迷惑」。
精明的眼睛可以幫助我們區分萬物,分辨黑白,辨別長短。如果把長的看成短的,把白的看成黑的,那麼眼睛的精華就已經衰退了。
對於右眼視覺出現分歧的情況,可以參考東垣益氣聰明之類的療法。
4. 目閉不開
足太陽之筋,為目上綱。足陽明之筋,為目下綱。熱則筋縱,目不開。(全文見筋眴條。)
白話文:
內容翻譯為:「足太陽經的筋脈,控制著眼皮的上部。足陽明經的筋脈,則負責眼皮的下部。當體內過熱時,會導致這些筋脈鬆弛,進而使眼睛無法睜開。」(全文詳見筋眴條目。)
5. 睊目直視
(睊胃者目睛斜倒不正小兒謂之通睛)
〔《甲》〕睊目者,水溝主之。
〔《集》〕直視者,視物而目睛不轉動者是也。若目睛動者,非直視也。傷寒直視者,邪氣壅盛,冒其正氣,使神氣不慧,臟腑之氣不上榮於目,則目為之直視。傷寒至於直視,為邪氣已極,證候已逆,多難治。經曰:衄家不可發汗,發汗則額上陷脈緊急,直視不能眴,不能眠。
以肝受血而能視,亡血家,肝氣已虛,目氣已弱,又發汗亡陽,則陰陽俱虛所致也。此雖錯逆,其未甚也。逮狂言反目直視,又為腎絕,直視搖頭,又為心絕,皆臟腑氣脫絕也。直視譫語,喘滿者死,下痢者亦死。又劇者發狂則不識人,循衣摸床,惕而不安,微喘直視,脈弦澀者死。
皆邪氣盛而正氣脫也。
少陽終者,其百節縱,目睘絕系。(全文見診生死條。目系絕,故目不動而直視。王注云:睘謂直視如驚貌。睘音瓊。)
白話文:
【睊目直視】
(描述一種眼疾,病徵為眼睛斜視,不正,小孩常稱之為鬥雞眼。)
根據古籍《甲》,治療睊目的方法是用針灸水溝穴。
《集》中指出,直視指的是看東西時,眼球無法正常轉動的情形。如果眼球還能活動,就不算是直視。在感冒時出現直視,通常是因為病邪氣旺盛,壓制了正常的生理機能,使得精神不清,臟腑氣血無法上達至眼睛,因而導致眼睛直視。感冒到這種程度,病邪已極為嚴重,症狀也相當危險,往往難以治癒。古籍記載: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,若強行發汗,會造成額頭凹陷、脈搏緊急、眼睛直視且無法眨動,甚至影響睡眠。
肝臟接受血液供應才能視物,血虧的人,肝氣已經虛弱,眼力也已減弱,再強行發汗,會導致陰陽兩虛。雖然這已經是病情錯亂,但尚未到最嚴重的程度。然而,當出現胡言亂語、眼珠反白且直視,則是腎臟功能衰竭;若直視同時搖頭,則是心臟功能衰竭,這些都是臟腑氣血瀕臨耗盡的跡象。直視並伴有囈語及呼吸困難的人,或有下痢的患者,通常都會死亡。更嚴重的,甚至會發狂、認不出人、摸牀尋衣、焦慮不安、微弱地喘息、直視,若脈象弦澀,則預示著死亡。
這些都是因邪氣過盛而導致正氣脫離的現象。
在少陽病的末期,全身關節鬆弛,眼睛斜視,眼神呆滯。(詳細內容可參考診斷生死的條目。因為眼睛的神經系統受損,所以眼睛無法移動,只能直視。王註解:睘指的是直視的模樣,彷彿受到驚嚇。睘的發音為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