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7)

1. 腹痛

腹痛,脈滑者,痰;脈弦者,食。清痰多作腹痛。

臺芎,蒼朮,香附,白芷

上為末,生薑自然汁調入,熱湯服之。

溫中丸,治食積肚痛。

白朮,香附(童便浸),針砂(各四兩,醋浸,炒紅),山楂肉,神麯(各八兩),苦參(一兩),川芎(半兩,春用夏去),吳茱萸(半兩,湯浸。冬用春去之),蒼朮(米泔浸一宿,二兩五錢)

上為末,醋調曲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一方,去山楂、神麯、川芎,加半夏、青皮、黃連。

〔世〕,蒼朮丸,治失飢傷飽,肚痛不食。

蒼朮(炒),橘紅(等分,為末)

上生薑汁打、炒,神麯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七十丸,米飲下。

〔丹〕酒積腹疼痛。用三稜、蓬莪朮、香附、官桂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茯苓、木香、檳榔治之。

楊淳三哥,年六十,食積痰作痛在心頭,或在腹脅,脈皆弦澀,食甚少,大便秘實,此濕積也,宜生血、行氣、進食、磨積、補虛。

白朮,炒曲,半夏(各一錢半),郁李仁,歸身尾,芍藥,陳皮(各五錢),山楂(五錢),川芎(三錢),人參(二錢),柴胡(二錢),紅花(五分),桃仁(三個)

細末粥丸。一日三次,食前白湯下四五十丸。

〔羅〕,七氣湯,治虛冷上氣,及寒氣、怒氣、思氣、喜氣、憂氣、愁氣,內結積聚,堅牢如杯,心腹絞痛,不能飲食,時發時止,發即欲死,此藥主之。

半夏(湯洗,五兩),人參(去蘆),甘草(炙),肉桂(各一兩)

上為粗末,入半夏令勻。每服二錢,水一大盞,生薑三片,煎七分,去渣稍熱服,食前。

腹痛有作止者,有塊耕起往來者,吐清水者,皆是蟲痛。治法見心痛。

井窈渠吳孺人,年近四十,得腹隱痛,常以火燒磚瓦熨之,面與胸襟間,惡火之熱氣。發時少煩,食亦減,六脈和,皆微弦,最苦夜間不得睡,但世上凶惡之事,並憂苦境像皆上念,時作惡泣,說離別,囑付後事。如此者一年,眾作心痛治之。自覺氣自下衝上,雖久病,人卻不瘦。

予曰:此肝受病,遂與防風通聖散吐之。時尚春寒,於通聖中加桂,入薑汁調之,日三四次,至初夏稍熱,與當歸龍膽丸、枳朮丸,一月而愈。

運氣,腹痛有二:

一曰土盛攻腎而痛。經云:歲土太過,雨濕流行,腎水受邪,民病腹痛清厥,意不樂是也。

二曰火鬱之發痛。經云:火鬱之發,民病腹中暴痛是也。

〔世〕鹽炒熱,用布裹,熨痛處,神效。

〔丹〕攪腸沙。用臺芎為末,每一錢許,入生薑自然汁半盞,熱湯內調服。又方,樟木煎湯大吐之,或用白礬末一錢,清湯調服探吐之,或鹽湯探吐之亦可。

〔世〕治發沙,面青肚疼,昏倒不省人事。急以鼠屎一合,研為細末,滾湯調令通口澄清服之,一服而安,神效。宜預收下。

白話文:

腹痛,如果脈象是滑的,多半是痰引起的;如果脈象是弦的,多半是飲食引起的。清痰過多也容易導致腹痛。

用川芎、蒼朮、香附、白芷磨成粉末,用生薑自然汁調和,用熱水送服。

「溫中丸」,用來治療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肚子痛。

用白朮、香附(用童子尿浸泡)、針砂(各四兩,用醋浸泡後炒紅)、山楂肉、神麯(各八兩)、苦參(一兩)、川芎(半兩,春天用,夏天不用)、吳茱萸(半兩,用熱水浸泡,冬天用,春天不用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晚,二兩五錢)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麵糊做成丸子,像桐子那麼大。另一個配方,去掉山楂、神麯、川芎,加入半夏、青皮、黃連。

「世傳」的蒼朮丸,治療因飢餓或吃太飽引起的肚子痛、不想吃東西。

用炒過的蒼朮、橘紅(等量,磨成粉末),用生薑汁拌炒,再用神麯糊做成丸子,像桐子那麼大。每次吃七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

「丹溪」認為,酒積引起的腹痛可以用三稜、蓬莪朮、香附、官桂、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茯苓、木香、檳榔來治療。

楊淳的三哥,六十歲,因飲食積滯導致痰多,引起心頭或腹脅疼痛,脈象弦而且澀,食量極少,大便乾硬,這屬於濕氣積聚,應該要補血、行氣、促進食慾、消磨積滯、補養虛弱。

用白朮、炒過的麥芽、半夏(各一錢半)、郁李仁、當歸身尾、芍藥、陳皮(各五錢)、山楂(五錢)、川芎(三錢)、人參(二錢)、柴胡(二錢)、紅花(五分)、桃仁(三個)磨成細粉,用粥做成丸子,一天三次,飯前用白開水送服四五十丸。

「羅氏」的七氣湯,治療因虛冷引起的氣逆上衝,以及寒氣、怒氣、思慮、喜悅、憂愁、悲傷等情緒引起的氣滯,導致腹內形成積聚,堅硬如杯,心腹絞痛,不能飲食,時發時止,發作時痛苦欲死。此藥主要治療這些症狀。

用半夏(用熱水洗過,五兩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甘草(炙過)、肉桂(各一兩)磨成粗末,和半夏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大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七分,去渣後稍熱服用,飯前服用。

腹痛時有時無,或者腹部有硬塊移動,或者嘔吐清水,這些都是因為肚子裡有蟲引起的疼痛。治療方法參考治療心痛的方法。

井窈渠吳氏婦人,年近四十,腹部隱隱作痛,經常會用燒熱的磚瓦來熨燙,但她卻討厭火熱的氣息,面部和胸前都如此。發病時會有些煩躁,食量也減少,六脈平和,但都有些弦象,最痛苦的是晚上無法入睡,腦中總想著世上不好的事情,憂愁的景象,時常哭泣,說著離別,交代後事。這樣持續了一年,大家都當作心痛來治療。她自覺有氣從下往上衝,雖然病了很久,但人卻沒有消瘦。

我認為這是肝臟生病了,於是給她開了防風通聖散,讓她吐出來。當時是初春,天氣還冷,在通聖散中加入了肉桂,用薑汁調和,每天服用三四次。到了初夏天氣稍熱,改用當歸龍膽丸和枳朮丸,一個月後就痊癒了。

從運氣學說來看,腹痛有兩種:

一種是土氣太盛,侵犯腎臟而導致的疼痛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如果當年土氣太過,雨水潮濕流行,腎水受到邪氣侵犯,人民就會生腹痛、手腳冰冷,心情不愉快的病。」

另一種是火氣鬱結而導致的疼痛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如果火氣鬱結發作,人民就會生腹部突然劇痛的病。」

「世傳」的驗方,用鹽炒熱,用布包好,熨燙在疼痛的部位,效果神奇。

「丹溪」的攪腸沙,用川芎磨成粉末,每次用一錢左右,加入半杯生薑自然汁,用熱水調勻後服用。另一個配方,用樟木煎湯,大吐;或者用白礬粉末一錢,用清水調服,催吐;或者用鹽水催吐也可以。

「世傳」的驗方,治療發沙(可能是腸沙),症狀是面色發青,肚子疼,昏迷不醒人事。緊急時,用鼠屎一合,磨成細末,用滾燙的開水調勻,澄清後灌服,一服就痊癒,效果神奇。應該事先收集備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