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5)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5)
1. 腹痛
翌日,再與對證藥服之,良愈。故立此熨法,以救將來之痛也。
〔海〕夏腹痛,肌熱,惡熱,脈洪疾,手太陰、足陽明主之。芍藥黃芩湯治腹痛,脈洪數。(方見下滯下。)
〔丹〕婦人肚墜痛,不泄,脈不數。
陳皮,地黃,芍藥(二錢),黃芩,木通,歸尾(一錢),甘草(炙些),桃仁(二十四個)
〔《經》〕卒患腹痛。水研山豆根汁半盞服之。
五靈脂湯,治中暑,肚腹疼不已。
五靈脂,香附(各等分)
上為末,白湯調服。
腹痛,或大便利,或用手重按痛處,不痛者為虛,治法並於寒條選用之。或無寒者,如下方。
芍藥甘草湯,芍藥、甘草治腹痛,稼穡作甘,甘者己也,曲直作酸,酸者甲也,甲己化土,此仲景妙方也。
芍藥(二兩),甘草(一兩)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海藏云:白收而赤散也,酸以收之,甘以鍰之。
〔海〕肚腹痛者,芍藥甘草湯主之。
脈弦,傷氣,加芍藥
脈洪,傷金,加黃芩,加棗
脈緩,傷水,加桂枝,生薑
脈澀,傷血,加當歸
脈遲,傷火,加乾薑
〔丹〕婦人痢後,血少腹痛。
白芍藥(二錢),歸身尾(一錢半),陳皮(二錢),川芎(五分)
調服六一散。
〔仲〕痛而秘者,,厚朴三物湯,主之。
厚朴(一兩),大黃(四兩),枳實(五個)
上三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二味,取五升,內大黃,煮取二升,溫服一升,以利為度。
〔丹〕一男子,年十八歲,自小面帶微黃,五月間腹大痛,醫者與小建中湯加丁香兩帖,不效。加嘔吐清汁,又與十八味丁沉透膈湯兩帖,食全不進,痛無休止,臥不能起。如此五六日,又與阿魏丸百餘粒,至夜發躁不得睡,口卻不渴。予脈之,左三部沉弦而數,關部尤甚;右三部沉滑而數實,痛處不可按。
遂與大柴胡湯四帖,加甘草下之,痛嘔雖減,食猶未進;遂與小柴胡湯去黃芩、人參,加芍藥、陳皮、黃連、生甘草二十帖而愈。
白雲許先生,始因飲食作痰成脾疼,後累因觸冒風雪,腿骨作疼,眾皆以脾疼、骨疼為寒,雜進黃牙濊丹等藥雜治。十餘年間,艾灸數萬計,或似有效,及至病再作,反覺加重。至五十一歲時,又冒雪乘船而病愈加,至坐則不能起,扶起亦不能行,兩胯骨不能開合。若脾疼作時,則兩胯骨痛處似覺稍輕;若飲食甘美,脾疼不作,則胯骨重痛增。
諸老袖手,計無所出。予謂此初因中脘有食積痰,雜以胃寒濕抑遏經絡,血氣津液不行,痰飲注入骨節,往來如潮,其湧而上則為脾疼,降而下則為胯痛,非湧泄之法不足以治之。時七月二十四日,遂以甘遂末一錢,入豬腰子內煨與食之,連瀉七行,至次日兩足便能行步。
至八月初三日,嘔吐大作,不能起床,顆粒不食,但時煩躁,氣弱不能言語,諸老皆歸罪於七月之瀉,而又知累年熱補之誤,皆不敢用藥。予嘗記《金匱》云:病人無寒熱,而短氣不足以息者,此實也。其病多年鬱結,一旦以刀圭之劑泄之,徒動猖狂之勢,他未有制御之藥,所以如此。
白話文:
[腹痛]
隔天,再按照症狀服用對應的藥物,就能痊癒。所以設立這個熨敷的方法,來預防將來的疼痛。
[海] 夏天腹痛,身體發熱,怕熱,脈搏洪大而且跳動快,屬於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的病症。可以用芍藥黃芩湯治療腹痛,如果脈象洪大而跳動快。(藥方在下方的「滯下」部分。)
[丹] 女性肚子下墜疼痛,但沒有腹瀉,脈搏不快。
藥方:陳皮,地黃,芍藥(各二錢),黃芩,木通,當歸尾(各一錢),炙甘草少許,桃仁(二十四個)。
[《經》] 突然發生腹痛,可以用水研磨山豆根,取汁半杯服用。
五靈脂湯,治療中暑引起的肚子疼,疼痛不止。
藥方:五靈脂,香附(各等份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調服。
腹痛,如果伴隨大便不暢,或者用手重按痛處反而不痛,這屬於虛證,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寒證的條目。如果沒有寒證,可以用下面的方子。
芍藥甘草湯,用芍藥和甘草治療腹痛,稼穡(指耕種)的成果是甘甜的,甘甜屬己土;彎曲的樹木是酸澀的,酸澀屬甲木,甲己合化為土,這是張仲景的精妙方子。
藥方:芍藥(二兩),甘草(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海藏說:白色屬收斂,紅色屬發散,酸味可以收斂,甘味可以緩和。
[海] 肚子腹痛,可以用芍藥甘草湯治療。
如果脈象弦,是傷氣,加芍藥。
如果脈象洪大,是傷金,加黃芩、大棗。
如果脈象緩慢,是傷水,加桂枝、生薑。
如果脈象澀,是傷血,加當歸。
如果脈象遲緩,是傷火,加乾薑。
[丹] 女性在腹瀉後,因血虛引起的腹痛。
藥方:白芍藥(二錢),當歸身尾(一錢半),陳皮(二錢),川芎(五分)。
用六一散調服。
[仲] 腹痛且大便不通暢,可以用厚朴三物湯治療。
藥方:厚朴(一兩),大黃(四兩),枳實(五個)。
將以上三味藥材,用水一斗二升,先煮厚朴、枳實,取五升藥液,再放入大黃,煮取二升,溫服一升,以大便通暢為度。
[丹] 一位十八歲的男子,從小臉色微微發黃,五月時肚子劇痛,醫生給他開了加了丁香的小建中湯,吃了兩帖沒效。後來又出現嘔吐清水的症狀,醫生又給他開了十八味丁沉透膈湯,吃了兩帖,還是吃不下飯,疼痛沒有停止,也無法躺下。這樣過了五六天,又給他吃了阿魏丸一百多粒,到了晚上煩躁得睡不著,但口卻不渴。我給他把脈,左手寸關尺的脈象沉弦而跳動快,關部尤其明顯;右手寸關尺的脈象沉滑而跳動快且有力,按壓痛處反而不痛。
於是給他開了大柴胡湯四帖,加甘草,疼痛和嘔吐雖然減輕了,但仍然吃不下飯;接著改用小柴胡湯,去掉黃芩、人參,加上芍藥、陳皮、黃連、生甘草,吃了二十帖才痊癒。
白雲許先生,最初是因為飲食不當形成痰積,導致脾臟疼痛,後來又因為受風寒,腿骨疼痛。大家都認為脾痛和骨痛是寒症,胡亂用了黃牙濊丹等藥物治療。十多年間,艾灸了數萬次,有時好像有效,但病發作時反而加重。到了五十一歲,又因冒雪乘船而病情加重,到了坐下就起不來,扶起來也走不了路,兩腿胯骨不能開合。如果脾痛發作時,則兩胯骨的疼痛似乎稍微減輕;如果飲食甘美,脾痛不發作,則胯骨的疼痛加重。
各位醫生都束手無策,想不出辦法。我認為這是因為最初中脘有食物積滯化為痰,又夾雜胃寒濕氣,阻礙了經絡,導致氣血津液運行不暢,痰飲流注到骨節,往來像潮水一樣,向上湧動時就出現脾臟疼痛,向下流注時則出現胯骨疼痛,不用湧泄的方法是無法治癒的。當時是七月二十四日,我用甘遂末一錢,放入豬腰子中燉熟給他吃,連續腹瀉七次,到了第二天兩腳就能夠走路了。
到了八月初三,他突然嘔吐,無法起床,吃不下任何東西,只是時而煩躁,氣虛弱得說不出話,各位醫生都歸罪於七月份的腹瀉,並且知道多年來熱補的錯誤,都不敢用藥。我曾經記得《金匱要略》裡說:病人沒有發冷發熱,但呼吸短促急迫,這是實證。他的病是多年鬱結,一旦用少量的藥物洩之,反而會助長病情,因為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控制,所以才會這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