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二·脾胃部 (3)

1. 腹痛

上作一服,水五盞,煎至二盞,入

黃耆(一錢),草豆蔻(一錢,麵煨去皮稱),陳皮(五分)

上件入在內,再煎至一盞,再入下項藥

黃柏(五分,酒浸),黃連(三分,酒浸),枳殼(三分),生地(二分,酒洗)

以上四味,預一日另用新水浸。又次入

細辛(二分),川芎(三分),蔓荊子(三分)

預一日用水半大盞,分作二處浸,此三味並黃柏等藥,前正藥作一大盞,不去渣,入此浸藥,再上火煎至一大盞,去渣,稍熱服,空心。又能治咬頰、咬唇、咬舌、舌根強硬等症如神。忌肉湯及食肉,使不助經絡中火邪也。大抵腎並膀胱經中有寒,肺氣元氣不足者,皆宜服之,神驗。於月生、月滿時,隔三五日一服。如病急,不拘時候。

益智和中丸,季秋合,治心腹中大痛,煩躁,冷汗自出。

草蔻仁(四錢),益智仁(一錢三分),砂仁(七分),甘草(炙,二錢半),黃耆,當歸身,人參,乾薑,麥門冬,曲末,陳皮(各五分),桂枝,桂花(各一錢半),大麥櫱(炒,三錢半),黃連(一錢),生地(一錢),薑黃(三分),木香(二分)

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九,溫水送下。細嚼亦得。

溫胃湯,治服寒藥多,致脾胃虛弱,胃脘痛。

白豆蔻(三分),益智,砂仁,甘草(二分),薑黃(各二分),陳皮(七分),澤瀉(三分),黃耆(七分),乾薑(二分),厚朴(二分),人參(三分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半盞,食前溫服。

〔丹〕里成人,年二十五歲,肚痛二個月,食少,面微寒。

白朮,陳皮,青皮(各半兩),川芎,白芍,半夏(各三錢),蒼朮,官桂,歸身尾,甘草(炙),木通(各一錢)

分七帖,姜二片煎,下保和九二十粒。

一老人,腹痛作隔,不禁下者。

川芎,蒼朮,香附,白芷,茯苓,乾薑,滑石

上八方,皆治中寒、虛寒腹痛也。

〔垣〕,術桂湯,治寒濕所客,身體沉重,胃脘痛,面色痞黃。

麻黃(一錢),桂技(五分),杏仁(十個),草蔻仁,半夏,澤瀉,炒曲(各五分),蒼朮(三錢),陳皮(一錢),白茯苓(一錢),豬苓(五分),黃耆(各五分),甘草(二分,炙)

上㕮咀,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前。

麻黃草豆蔻丸,季秋合,治客寒犯胃,心胃大痛不可忍者。

麻黃(去節,二錢),草豆蔻,炒曲(各一錢),益智(八分),升麻,大麥曲,砂仁,黃耆,半夏(湯泡),白朮,陳皮(各五分,去白),柴胡,甘草(炙),吳茱萸,當歸身,青皮,木香,厚朴(各二錢),蓽澄茄,紅花,蘇木(各五分)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細嚼,溫水送下。

白話文:

[腹痛]

第一種藥方:

先將藥材放入,用水五碗,煎煮到剩兩碗,然後加入黃耆一錢、草豆蔻一錢(用麵裹著煨烤後去皮並稱重)、陳皮五分,一起煎煮到剩一碗。接著加入另外四味藥:黃柏五分(用酒浸泡)、黃連三分(用酒浸泡)、枳殼三分、生地二分(用酒洗過)。這四味藥要預先用新的水浸泡一天。然後再加入細辛二分、川芎三分、蔓荊子三分,這三味藥預先用半碗水浸泡,分兩處浸泡。將這三味藥連同之前浸泡的黃柏等藥,和前面煎好的藥汁混合,再上火煎煮到剩下一大碗,去渣,稍微溫熱時空腹服用。這個藥方還能神奇地治療咬頰、咬唇、咬舌、舌根僵硬等症狀。服用期間要避免喝肉湯和吃肉,以免助長經絡中的火邪。這個藥方適合腎和膀胱經有寒,以及肺氣和元氣不足的人服用,效果很好。在月經來潮或滿月時,可以隔三五天服用一次。如果病情緊急,則不受時間限制。

益智和中丸:

在秋季配製,用來治療心腹劇痛、煩躁不安、冷汗直流。 藥材:草蔻仁四錢、益智仁一錢三分、砂仁七分、炙甘草二錢半、黃耆、當歸身、人參、乾薑、麥門冬、曲末、陳皮(各五分)、桂枝、桂花(各一錢半)、炒大麥芽三錢半、黃連一錢、生地一錢、薑黃三分、木香二分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像桐子(梧桐子)大小。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九顆,用溫水送服,也可以細嚼後服用。

溫胃湯:

治療因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脾胃虛弱、胃脘疼痛的病症。 藥材:白豆蔻三分、益智、砂仁、甘草(二分)、薑黃(各二分)、陳皮七分、澤瀉三分、黃耆七分、乾薑二分、厚朴二分、人參三分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,煎煮到剩半碗,飯前溫服。

病例一: 有一位二十五歲的成年人,肚子痛了兩個月,食慾不佳,臉色微微發冷。 藥方:白朮、陳皮、青皮(各半兩)、川芎、白芍、半夏(各三錢)、蒼朮、官桂、歸身尾、炙甘草、木通(各一錢)。 分成七帖,用薑兩片煎煮。然後服用保和丸九二十粒。

病例二: 有一位老人,腹痛,有間歇性,且腹瀉不止。 藥方:川芎、蒼朮、香附、白芷、茯苓、乾薑、滑石。 以上八個藥方都是治療中寒或虛寒引起的腹痛。

術桂湯:

治療寒濕侵襲身體導致身體沉重、胃脘疼痛、面色發黃的病症。 藥材:麻黃(一錢)、桂枝(五分)、杏仁(十個)、草蔻仁、半夏、澤瀉、炒曲(各五分)、蒼朮(三錢)、陳皮(一錢)、白茯苓(一錢)、豬苓(五分)、黃耆(各五分)、炙甘草(二分)。 將以上藥材粗略切碎,用水兩大碗,煎煮到剩一碗,去渣,稍微溫熱後飯前服用。

麻黃草豆蔻丸:

在秋季配製,用來治療寒邪侵犯胃部導致心胃劇痛,難以忍受的病症。 藥材:麻黃(去節,二錢)、草豆蔻、炒曲(各一錢)、益智(八分)、升麻、大麥曲、砂仁、黃耆、半夏(用湯泡過)、白朮、陳皮(各五分,去白)、柴胡、炙甘草、吳茱萸、當歸身、青皮、木香、厚朴(各二錢)、蓽澄茄、紅花、蘇木(各五分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顆,細嚼後用溫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