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40)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40)
1. 產後發黃
〔丹〕治一婦人,四月內產發黃,四肢倦怠,食少,經事不來,時發熱,脈弦。
白朮(一兩),人參,秦艽,丹皮,生地,木通,柴胡,芍藥(各半兩),川芎,黃芩,乾葛(各一錢),甘草,
分十二帖。水煎,食前熱服。
白話文:
這是在處理一個產後黃疸的案例,該婦人在四個月內產後出現黃疸,感到四肢疲憊無力,食慾不佳,月經也沒有來,偶爾會發燒,脈象呈現弦狀。
處方如下:白朮一兩,人參、秦艽、牡丹皮、生地、木通、柴胡、芍藥各半兩,川芎、黃芩、乾葛各一錢,以及甘草。
以上藥材分作十二劑。用水煎煮,飯前趁熱服用。
2. 食勞疳黃
一名黃胖。夫黃疸者,暴病也,故仲景以十八日為期。食勞黃者,宿病也,至有久不愈者,故宜另立篇門。
〔丹〕,大溫中丸,治黃胖。(朱先生晚年定者。)
香附(一斤,童便浸,春夏一宿,秋冬三宿),甘草(二兩),針砂(炒紅,醋淬三次,一斤),苦參(春夏二兩,秋冬一兩),厚朴(薑製,炒黑,五兩),芍藥(五兩),陳皮(三兩),山楂(五兩),蒼朮(五兩,泔浸),白朮,茯苓(各三兩),青皮(六兩),
俱為細末,醋糊丸,如桐子。面黑,筋骨露,氣實者,米飲下五六十丸。麵肥白與氣虛羸弱者,白朮湯下三四十丸。忌一切生冷、油膩、雞、鵝、羊、鴨、生、硬並糍粽難化之物。服過七日後,便覺手掌心涼,口唇內有紅暈起,調理半月愈。
丈夫黃胖,胃有宿積,口淡,腳痠,氣急。
針砂(淘,炒淨,醋煅,用細末,三兩),蒼朮,香附,三稜(各一兩),陳皮,黃連,茱萸,人參(各半兩),茯苓(七錢),
上為末,神麯醋糊丸。每服五十丸。若飽,入保和十丸,白湯下。
又,小溫中丸,治黃胖。(宜草野貧賤人服,蓋其飲食無積,但補陰燥濕而已。)
針砂一斤,以醋炒為末;入糯米炒極黃為末,亦用一斤,醋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米飲下四五十丸,忌口同上。輕者服五兩,重者不過七兩愈。
六十嫂,面黃口苦而渴,此食積生濕熱。
白朮(一錢半),連翹(一錢),羌活,通草
煎熟,吞下谷疸丸、保和丸各四十粒,阿魏丸五粒。
暖中丸,治黃胖,殺肝邪,舒脾氣。虛者不宜用。
陳皮,蒼朮,厚朴(制),三稜,白朮,青皮(各五錢),香附(一斤),甘草(二兩),針砂(十兩,醋炒紅。)
上為末,醋糊丸。空心鹽薑湯下五十丸,晚食前酒下亦可。忌狗肉。
上五方,附、樸、楂、青、稜、蓬以磨積,針砂、酸醋以瀉肝,白朮、蒼朮以補脾,重可去怯之劑。唯溫中丸無補性,虛者勿用。
〔世〕治黃胖。綠礬六兩,用米醋於鐵鍋內煮七次,以干為度,置地上出火氣為末。南星末一兩,炒麵一兩,大皂角二斤,水煮熟,揉出濃膠,去皮渣,濾過再熬,入棗子六兩,蒸熟去皮核,煎成濃膏,搗勻,和前藥末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丸,早晚用薑湯各一服。忌油膩、煎爆。如身上發紅斑時,急煎棗湯服之,斑自愈。
〔《本》〕治男婦患食勞、氣勞,遍身黃腫,欲變成水,及久患痃癖,小腸膀胱面目忽黃,宜服,紫金丹
膽礬(三錢),黃蠟(二兩),大棗(五十枚)
上以砂鍋或銀石器內用好醋三升,先下礬、棗慢火熬半日。取出棗,去皮核,次下蠟,再慢火熬一二時,如膏好,入臘茶二兩,同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茶酒任下。如久患腸風痔漏,陳米飲下。日三服,一日見效。宗室趙彥材,下血面如蠟,不進食,蓋酒病也。授此方服之,終劑血止,面鮮潤,食亦倍常。新安一士人亦如是,與三百粒作十服,立愈。
白話文:
食勞疳黃
這裡說的「黃胖」,其實就是一種黃疸。一般來說,黃疸是突然發生的疾病,所以張仲景認為病程大約是十八天。但這裡說的「食勞黃」,屬於長期累積的病症,甚至有很久都治不好的情況,所以應該特別獨立出來討論。
大溫中丸,這個藥方是專門治療黃胖的,是朱先生晚年定下來的。
藥方組成:香附(一斤,用童子小便浸泡,春夏泡一個晚上,秋冬泡三個晚上)、甘草(二兩)、針砂(炒紅後用醋淬三次,一斤)、苦參(春夏用二兩,秋冬用一兩)、厚朴(用薑製過,炒黑,五兩)、芍藥(五兩)、陳皮(三兩)、山楂(五兩)、蒼朮(五兩,用米泔水浸泡)、白朮、茯苓(各三兩)、青皮(六兩)。
將以上藥材全部磨成細末,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臉色發黑、筋骨突出、體質強壯的人,用米湯送服五六十丸。臉色白胖、身體虛弱的人,用白朮湯送服三四十丸。服用期間要忌吃一切生冷、油膩、雞、鵝、羊、鴨、生硬和難以消化的食物,像是粽子。吃藥七天後,會感覺手掌心發涼,嘴唇內側出現紅潤的顏色,調理半個月就會痊癒。
丈夫患有黃胖,是因為胃裡有積食,所以會口淡無味、腳痠、氣喘。
藥方組成:針砂(淘洗乾淨,炒過後用醋淬,磨成細末,三兩)、蒼朮、香附、三稜(各一兩)、陳皮、黃連、吳茱萸、人參(各半兩)、茯苓(七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神麯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。如果吃太飽,可以加入保和丸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小溫中丸,也是治療黃胖的藥方,適合生活困苦、飲食簡單的人服用,因為他們大多沒有積食問題,主要是補陰燥濕。
藥方組成:針砂一斤,用醋炒過磨成粉;再加入糯米炒到很黃磨成的粉,也是一斤。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用米湯送服四五十丸,忌口要求跟前面一樣。病情輕的吃五兩就會好,嚴重的吃不超過七兩就會好。
有個六十歲的婦人,臉色發黃,口苦又口渴,這是因為飲食積滯導致濕熱。
藥方組成:白朮(一錢半)、連翹(一錢)、羌活、通草。
將以上藥材煎好,吞服谷疸丸、保和丸各四十粒,阿魏丸五粒。
暖中丸,也是治療黃胖的藥方,可以殺死肝邪,疏通脾氣。但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服用。
藥方組成:陳皮、蒼朮、厚朴(製過)、三稜、白朮、青皮(各五錢)、香附(一斤)、甘草(二兩)、針砂(十兩,用醋炒紅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醋調成糊狀做成藥丸。空腹時用鹽薑湯送服五十丸,晚上吃飯前用酒送服也可以。忌吃狗肉。
以上這五個藥方,都運用香附、厚朴、山楂、青皮、三稜、蓬朮來消磨積食;用針砂和酸醋來瀉肝火;用白朮和蒼朮來補脾。這些都是能去除虛怯的藥材。只有暖中丸沒有補益的功效,體虛的人不要使用。
世傳方,也是治療黃胖的。將綠礬六兩,放入鐵鍋中用米醋煮七次,煮到乾為止,放到地上散去火氣,磨成粉。再加入南星末一兩、炒麵一兩、大皂角二斤(用水煮熟,揉出濃稠的膠液,去掉皮渣,過濾後再熬),加入棗子六兩(蒸熟後去皮核),煎成濃稠的膏狀,搗勻,和之前的藥粉混合,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丸,早晚用薑湯各送服一次。忌吃油膩和煎炸的食物。如果身上出現紅色斑點,馬上用棗湯煎服,斑點自然會消退。
**《本草綱目》**記載,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男性女性因飲食勞累或氣虛勞累,導致全身黃腫,快要變成水腫,以及長期患有痃癖(腹部腫塊),或突然出現小腸、膀胱、面部發黃的症狀。應該服用紫金丹。
藥方組成:膽礬(三錢)、黃蠟(二兩)、大棗(五十枚)。
將膽礬和棗子放入砂鍋或銀器中,加入三升好醋,用小火慢熬半天。取出棗子,去掉皮和核,再放入黃蠟,用小火慢熬一兩個時辰,熬成膏狀,加入臘茶二兩,攪拌均勻做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茶或酒送服都可以。如果是長期患有腸風痔漏,用陳米湯送服。一天服用三次,一天就會見效。宗室趙彥材,因為飲酒過度導致便血,面色像蠟,不進食,服用此藥後,血很快止住,面色也變得紅潤,食慾也恢復正常。新安有個讀書人也遇到相同的問題,服用三百粒藥丸,分十次服用,也馬上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