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41)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41)
1. 食勞疳黃
〔羅〕,棗礬丸,治食勞黃,目黃身黃。
皂礬(不拘多少,置砂鍋內燒通赤,用米醋點之,燒用木炭)
上為末,棗肉丸。每服二三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一方,用白礬,不用皂。
〔世〕,棗礬丸,治黃胖。
皂礬(五兩,煅),棗肉(二兩),蒸粉(三兩)
上為末,生薑汁丸。每服二三十丸,一日二次,米飲下,食前。
右三方,礬、醋之酸以瀉肝,棗肉之甘以補脾。若虛黃,於前疸門小便自利、自汗虛勞疸條下諸方選用之。
〔丹〕婦人年三十,面黃,腳痠弱,口苦喜茶,月經不勻,且多倦怠。
黃耆(三分),白朮(一分),炒柏(二分),秦艽(二分),甘草(三分),木通(五分),陳皮(五分),芍藥,人參(各一錢),當歸(一錢),
一婦年六十,面黃倦甚,足酸口苦,脈散而大,此濕傷氣也。
白朮(半兩),陳皮(四錢),蒼朮,木通,黃芩(各三錢),砂仁,人參,川芎(各二錢),黃柏(炒,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
分六帖。水煎,食前服。
王官人,痞後面黃,腳痠弱,倦怠,食飽氣急,頭旋。
黃耆(二分),蒼朮(一錢),白朮(一錢半),木通(二分),甘草(炙,二分),黃柏(炒,三分),厚朴(制,一錢),陳皮(一錢),
水煎服。
成庚五官,面黃,腳痠無力,食不化,脈虛而少弦,口苦肚脹,宜補之。
蒼朮(半錢),木通(三分),白朮(一錢半),當歸(五分),芍藥,陳皮(各五分),甘草(炙,二分),川芎(五分),人參(三分),
水煎下保和丸四十丸。
〔《經》〕治食氣,遍身黃胖,氣喘,食不進,心胸渴悶。用不蛀皂角去皮及子,塗好醋炙令焦,為末一錢,巴豆七粒去油膜。二件,以淡醋研好墨為丸,如麻子大。每服三丸,食後陳皮湯下。日三服,隔一日增一丸,以利為度,常服消酒食。
〔子和〕一男子作贅,偶病疸,善食而瘦,四肢不舉,面黃無力。其婦翁欲棄之,其女不肯。婦翁乃農夫,招婿意欲作勞,見其病甚,每日詬辱之。人教之餌蠟礬丸、三稜丸,俱不效。戴人見之,不診而療,使服湧劑,去積痰宿水一斗。又以泄水丸、通經散,下四五十行不止。
戴人命飲冰水一盞立止。次服平胃散,間服檳榔丸五十粒,七日黃退力生。蓋黃疸之症,濕熱與宿谷故也,俗謂之食勞黃。
〔世〕喜吃干茶。
石膏,白芍藥,黃芩
水煎服。更於積塊門茶癉條相參用之。
〔《山》〕酒面黃。用絲瓜連皮子燒灰。因面得病,麵湯調下。因酒得病,酒調下。
白話文:
食勞疳黃
羅氏的方子:棗礬丸,可以治療因為飲食勞累引起的黃疸,症狀是眼睛發黃、身體發黃。
做法:將皂礬(份量不限)放入砂鍋內燒到通紅,然後用米醋點一下,燒的時候要用木炭。將燒好的皂礬磨成粉末,再用棗肉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飯後用薑湯送服。另外有一個方子,用白礬代替皂礬。
世傳的方子:棗礬丸,可以治療黃胖病。(黃胖病指的是身體虛胖,皮膚發黃的病症。)
做法:將煅燒過的皂礬(五兩),棗肉(二兩),蒸熟的米粉(三兩)混合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每天兩次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
以上這三個方子,都是利用礬和醋的酸味來瀉肝火,用棗肉的甘味來補脾。如果是虛弱引起的黃疸,可以參考之前在「黃疸門」小便順暢、自汗虛勞黃疸條目下的其他方子。
丹溪的醫案:一位三十歲的婦人,面色發黃,腳部酸軟無力,口苦喜歡喝茶,月經不調,而且經常感到疲倦。
使用的藥方:黃耆(三分)、白朮(一分)、炒黃柏(二分)、秦艽(二分)、甘草(三分)、木通(五分)、陳皮(五分)、芍藥、人參(各一錢)、當歸(一錢)。
一位六十歲的婦人,面色發黃,非常疲倦,腳酸,口苦,脈象散大,這是因為濕氣傷了氣。
使用的藥方:白朮(半兩)、陳皮(四錢)、蒼朮、木通、黃芩(各三錢)、砂仁、人參、川芎(各二錢)、炒黃柏(一錢)、炙甘草(五分)。分成六帖,用水煎服,飯前服用。
王姓官員,胃部有痞塊,之後面色發黃,腳酸軟無力,疲倦,吃飽飯後就氣喘,頭暈。
使用的藥方:黃耆(二分)、蒼朮(一錢)、白朮(一錢半)、木通(二分)、炙甘草(二分)、炒黃柏(三分)、制厚朴(一錢)、陳皮(一錢)。用水煎服。
成庚五官,面色發黃,腳酸軟無力,消化不良,脈象虛弱且稍弦,口苦肚子脹,應該用補法來治療。
使用的藥方:蒼朮(半錢)、木通(三分)、白朮(一錢半)、當歸(五分)、芍藥、陳皮(各五分)、炙甘草(二分)、川芎(五分)、人參(三分)。用水煎服,並服用四丸保和丸。
《醫經》記載:治療因為飲食積滯引起的全身黃胖,氣喘,食慾不振,心胸煩悶。用沒有蟲蛀的皂角,去掉皮和籽,塗上好醋後燒焦,磨成粉末,取一錢,再用巴豆七粒去掉油膜。將這兩樣東西用淡醋和墨一起研磨做成藥丸,大小如麻子。每次服用三丸,飯後用陳皮湯送服。每天服用三次,隔一天增加一丸,以腹瀉為度。經常服用可以幫助消化酒食。
朱丹溪的醫案:一個男子長了贅肉(腫瘤),偶然得了黃疸,很能吃卻很瘦,四肢無力,面色發黃。他的岳父想要拋棄他,他的女兒不同意。他的岳父是農夫,娶女婿本來是想讓他幹活,看到他病得很重,每天都辱罵他。有人教他吃蠟礬丸、三稜丸,都沒有效果。戴人看到他,沒有診脈就開始治療,讓他服用湧吐藥,吐出積痰宿水一斗。又用泄水丸、通經散,讓他腹瀉四五十次不止。
戴人讓他喝了一杯冰水,腹瀉馬上就停止了。接著服用平胃散,間隔服用檳榔丸五十粒,七天後黃疸消退,身體恢復力氣。黃疸這種病,大多是因為濕熱和食物積滯引起的,所以俗稱「食勞黃」。
世傳的偏方:對於喜歡吃乾茶(應該是指吃了容易上火的食物)的人,
使用的藥方:石膏、白芍藥、黃芩,用水煎服。可以參考「積塊門」茶癉條目的相關內容。
《經驗山堂集》記載:因為喝酒導致面色發黃,用絲瓜連皮帶籽燒成灰。如果是因為吃麵食得病,用麵湯調灰服用。如果是因為喝酒得病,用酒調灰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