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37)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37)
1. 黃疸
此症得之因時熱而多飲冷,加以寒涼藥過度,助水乘心,反來侮土,先囚其母,後簿其子。經云:簿所不勝乘所勝也。時值霖雨,乃寒濕相合,此謂陰症發黃,予以,茵陳附子乾薑湯,主之。經云:寒淫於內,治以甘熱,佐以苦辛。濕淫所勝,平以苦熱,以淡滲之,以苦燥之。
附子、乾薑辛甘大熱,散其中寒,故以為君。半夏、草蔻辛熱,白朮、陳皮苦甘溫,健脾燥濕,故以為臣。生薑辛溫以散之,澤瀉甘平以滲之,枳實苦微寒瀉其痞滿,茵陳微苦寒,其氣輕浮,佐以薑、附,能去膚腠間寒濕而退其黃,故為佐使也。煎服一劑,前症減半,兩服悉去。
又服理中湯數服,氣得平復。或難曰:發黃皆以為熱,今暑熱隆盛,又以熱藥治之,何也?予曰:理當然也。成無己云:陰症有二:一者,始外傷寒邪,陰經受之,或因食冷物傷太陰經也;二者,始得陽症,以寒治之,寒涼過度,變陽為陰也。今君祥因天令暑熱,冷物傷脾,過服寒涼,陰氣大勝,陽氣欲絕,加以陰雨,寒濕相合,發而為黃也。仲景所謂當於寒濕中求之。
李思順云:解之而寒涼過劑,瀉之而逐寇傷君,正謂此也。聖賢之制,豈敢越哉。
附子(炮,去皮,三錢),乾薑(炮,二錢),茵陳(一錢二分),白朮(四分),草蔻(煨,一錢),白茯苓(三分),枳實(麩炒),半夏(制),澤瀉(各半錢),橘紅(三分),
上生薑五片,水煎,去渣涼服。
〔無〕,養榮湯,治五疸。腳弱心忪,口淡耳響,微寒發熱,氣急,小便白濁,當作虛勞治之。
黃耆,當歸,桂心,甘草(炙),陳皮,白朮,人參(各一兩),白芍藥(三兩),熟地,五味子,茯苓(各三錢),遠志(去心,半兩),
上每服四錢,薑棗煎,空心服。
上法治虛寒黃疸。
〔丹〕治婦人久勞苦,得面黃,心悸,口苦,小便不黃自利,食少,右脈大於左,此虛中受濕也。
白朮,芍藥,當歸(各五錢),黃耆,黃芩,茯苓,人參(各三錢),陳皮(一錢半),黃連(一錢),甘草(五分),
分六帖。下保和、溫中各二十丸。
〔垣〕補中湯治面黃多汗,目眥赤,四肢沉重,減食,腹中時痛,咳嗽。兩手左脈短,右脈弦細兼澀,右手關脈虛。
升麻,柴胡(各二錢),歸身(二分),蒼朮(五分),澤瀉(四分),甘草(炙,八分),五味子(二十一粒),黃耆(二錢半),神麯(三分),紅花(少許),大麥曲(五分),
上作二服,水煎,食前。
上二方,治虛熱黃疸。
〔仲〕黃疸,小便色不變,欲自利,腹滿而喘。不可除熱,熱除必噦。小半夏湯主之。(方見嘔吐。小便色不變,不可除熱者,蓋中無熱,故清白而不黃,自無熱可除也。)諸疸,小便色白,不可除熱者,無熱也。若有虛寒症者,當作虛勞治之。諸疸,小便黃赤色者,為濕熱。(治法並見表裡虛疸條。)
白話文:
這個病症的起因,是因為天氣炎熱時喝太多冰冷的飲料,加上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水濕之邪反過來侵犯心臟,進而損傷脾胃。這就像先囚禁了母親,之後又傷害了兒子一樣。正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說:「被它所不能勝過的欺壓,卻去欺負它所能勝過的。」又因為當時正值連綿陰雨,寒濕之氣相互結合,這就形成了陰性的黃疸病。治療時使用茵陳附子乾薑湯。經書說:「寒邪在體內過盛,要用甘溫的藥來治療,並輔以苦味的辛味藥。」「濕邪過盛,要用苦溫的藥來平息,並用淡味的藥來滲濕,用苦味的藥來燥濕。」
附子、乾薑,性味辛甘而大熱,可以驅散體內寒氣,因此作為主藥。半夏、草蔻,性味辛熱;白朮、陳皮,性味苦甘而溫,可以健脾燥濕,因此作為輔助藥。生薑性味辛溫,可以發散寒邪;澤瀉性味甘平,可以滲濕利水;枳實性味苦微寒,可以消除腹部痞悶;茵陳性味微苦寒,藥性輕浮,佐以生薑、附子,可以去除皮膚之間寒濕之氣而退黃,因此作為佐使藥。服用一劑,病情就減輕一半,服用兩劑,病情就完全消失。
之後再服用理中湯數帖,使身體氣機恢復正常。或許有人會問:一般都認為發黃是熱引起的,現在天氣又如此炎熱,為何還要用熱藥來治療呢?我說:這是理所當然的。成無己說:「陰性病症有兩種:一種是開始時外感寒邪,寒邪侵犯了陰經,或是因為吃了冰冷的食物損傷了脾經;另一種是開始時得的是陽性病症,卻用寒藥來治療,寒涼藥用得過度,導致陽證轉為陰證。」現在你(指發病者)是因為天氣炎熱,吃了冰冷的食物傷了脾胃,又過度服用寒涼藥,導致體內陰氣過盛,陽氣衰竭,再加上陰雨天氣,寒濕結合,所以才發黃的。這就是張仲景所說的,要在寒濕中尋求病因。
李思順說:「用寒涼藥來解,卻用過了量,用瀉藥來攻邪,卻反而傷害了身體的正氣」,說的就是這種情況。聖賢制定的法則,我們怎麼敢違背呢?
附子(炮製過,去皮,三錢),乾薑(炮製過,二錢),茵陳(一錢二分),白朮(四分),草蔻(煨過,一錢),白茯苓(三分),枳實(麩炒過),半夏(炮製過),澤瀉(各半錢),橘紅(三分),
以上藥材加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,去掉藥渣,放涼後服用。
養榮湯,治療五種黃疸。症狀有腳無力,心悸,口中無味,耳鳴,稍微怕冷發熱,呼吸急促,小便混濁,應當按虛勞來治療。
黃耆,當歸,桂心,甘草(炙過),陳皮,白朮,人參(各一兩),白芍藥(三兩),熟地,五味子,茯苓(各三錢),遠志(去心,半兩)。
以上藥材,每次服用四錢,用生薑、大棗煎煮,空腹服用。
以上藥方治療因虛寒引起的黃疸。
另一個藥方,治療婦女因為長期勞累而導致面色發黃,心悸,口苦,小便不黃而腹瀉,食慾不振,右脈強於左脈,這是因為虛弱又感受了濕邪。
白朮,芍藥,當歸(各五錢),黃耆,黃芩,茯苓,人參(各三錢),陳皮(一錢半),黃連(一錢),甘草(五分)。
將以上藥材分為六帖。同時服用保和丸、溫中丸各二十粒。
另外一個藥方,治療面色發黃、多汗、眼眶發紅、四肢沉重、食慾減退、腹部時常疼痛、咳嗽。把脈時,左手脈短,右手脈弦細而澀,右手關脈虛弱。
升麻,柴胡(各二錢),當歸身(二分),蒼朮(五分),澤瀉(四分),甘草(炙過,八分),五味子(二十一粒),黃耆(二錢半),神麯(三分),紅花(少許),大麥芽(五分)。
以上藥材分為兩帖,用水煎煮,飯前服用。
以上兩個藥方,治療因虛熱引起的黃疸。
還有一個藥方,治療黃疸,小便顏色沒有變化,有腹瀉的傾向,腹部脹滿而喘息。不能用清熱的方法,如果清熱,會出現嘔吐。小半夏湯主治。(藥方在治療嘔吐的篇章中。小便顏色不變,不能清熱,是因為體內沒有熱,所以小便清白而不是黃色,自然沒有熱可以清。)各種黃疸,小便顏色是白色的,不能清熱的,是因為體內沒有熱。如果出現虛寒的症狀,應當按虛勞來治療。各種黃疸,小便顏色黃赤的,是因為濕熱。(治療方法在表裡虛黃疸的條目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