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3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35)

1. 黃疸

升麻根(半兩),羌活根(一錢),防風根(半錢),獨活根(半錢),白朮,柴胡根,蒼朮(一錢),豬苓(一分),澤瀉(三分),白茯苓,葛根(半錢),甘草根(三分),黃柏(二分),人參,神麯(各六分),

分作二帖,水煎,食前稍熱服。

〔仲〕,桂枝加黃耆湯,治黃疸脈浮而腹中和者,宜汗之。若腹滿欲嘔吐,懊憹而不和者,宜吐之,不宜汗。

桂枝,白芍藥(各三兩),甘草(二兩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二枚),黃耆(二兩),

白水煎熱服,須臾飲熱粥以助藥力,取微汗為度。未汗,更服。

〔丹〕治一人,年二十歲,因勞又冒雨得疸。腳痠,心悸,口苦,力弱,尿黃,脈浮而數。病在表,宜解外。

黃耆(三錢),白朮,蒼朮(各一錢),陳皮,蘇葉,木通(五分),山梔(炒,二個),甘草梢(些)

白水煎服,下保和十五丸、與點抑青各十丸、溫中二十丸。

〔仲〕,麻黃醇酒湯,治黃疸。

用麻黃三兩,以好清酒五升,煮取二升五合,頓服盡。冬月用酒煮,春月用水煮。酒疸或無熱,清言了了,腹滿欲吐,鼻燥。其脈浮者,先吐之;沉弦者,先下之。酒疸,心中熱,欲嘔者,吐之愈。(如陰症欲吐者,韓氏用陳皮湯、理中湯類。)

瓜蒂湯,治諸黃。

用瓜蒂二七枚,以水一升,煮取五合,去渣頓服。

〔《百一》〕治疸。取藜蘆置灰內炮之,少變色,搗為末。水服半錢匕,小便不利,數服。

〔子和〕蔡氏一女病黃,遍身浮腫,面目如金色,困乏無力,不思飲食,惟喜食生物、灰烖之屬。先以苦劑蒸餅為丸,吐痰一碗;又以舟車丸、通經散,下五七行如墨汁;更以導飲丸磨食散氣。不數日安好如初。

李七老病湧水症,面黃而喘,二足皆腫,按之陷而復起,行則濯濯有聲,常欲飲水,不能睡臥。戴人令上湧去痰而汗之;次以舟車丸、浚川散下;以益腎散復下之;又以分陰陽、利水道之劑復下之,所苦皆瘥。

上脈浮而腹不和者,吐之。

〔仲〕治酒疸。心中憹懊,或熱痛,,梔子大黃湯,主之。

山梔(十四枚),大黃(二兩),枳實(五枚),豆豉(一升,

上四味,以水三升,煎取二升,溫作三服。

黃疸,腹滿,小便不利而赤,自汗出。此為表和裡實,當下之,宜,大黃硝石湯,主之。

大黃,黃柏,硝石(各四兩),梔子(十五枚)

水煎將熟,納硝石頓服。

師曰:病黃疸,發熱煩喘,胸滿口燥者,以病發時,以火劫其汗,兩熱所得。然黃皆從濕得之,一身盡發熱,面黃肚熱,熱在裡,當下之。

〔羅〕,黃連散,治黃疸,大小便秘澀壅熱,累效。

黃連(二兩),大黃(醋拌,炒,二兩),黃芩,甘草(炙,各一兩),

上為極細末。食後溫水調下二錢,日三服。先用瓜蒂散搐鼻,取下黃水,卻服此藥。(瓜蒂散見後雜方條。)

白話文:

黃疸

使用升麻根(半兩)、羌活根(一錢)、防風根(半錢)、獨活根(半錢)、白朮、柴胡根、蒼朮(一錢)、豬苓(一分)、澤瀉(三分)、白茯苓、葛根(半錢)、甘草根(三分)、黃柏(二分)、人參、神麯(各六分)等藥材,分成兩帖,用水煎煮,在吃飯前稍微溫熱時服用。

〔仲景學說〕 如果黃疸患者的脈象浮,但腹部沒有不適,適合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可用桂枝加黃耆湯。如果腹脹、想嘔吐、煩躁不安且身體不適,則應該用催吐的方法,不適合發汗。 桂枝加黃耆湯的藥材包括:桂枝、白芍藥(各三兩)、甘草(二兩)、生薑(三兩)、大棗(十二枚)、黃耆(二兩)。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後溫熱服用。稍後喝點熱粥來幫助藥力,以微微出汗為度。如果沒有出汗,可以再次服用。

〔丹溪學派〕 曾經治療一位二十歲的年輕人,因為勞累又淋雨而得了黃疸。他感到腳痠、心悸、口苦、身體虛弱、小便黃,脈象浮且快。因為病在表,所以應該先解除體表的問題。 使用的藥材包括:黃耆(三錢)、白朮、蒼朮(各一錢)、陳皮、蘇葉、木通(五分)、炒過的梔子(兩個)、甘草梢(少許)。加水煎煮服用。之後再吃保和丸十五丸、點抑青丸十丸、溫中丸二十丸。

〔仲景學說〕 麻黃醇酒湯可以治療黃疸。 使用麻黃三兩,加入好清酒五升,煮到剩二升五合,一次性全部喝完。冬天用酒煮,春天用水煮。如果因為喝酒導致黃疸,可能沒有發熱的症狀,說話清楚,但會腹脹想吐、鼻子乾燥。如果脈象是浮的,應該先催吐;如果是沉弦的,應該先用瀉下的方法。因為喝酒導致的黃疸,如果心中發熱,想嘔吐,用催吐的方法可以痊癒。(如果屬於虛寒症狀想嘔吐,韓氏則會使用陳皮湯、理中湯之類的方劑。)

瓜蒂湯可以治療各種黃疸。 用瓜蒂二十七枚,加水一升煮到剩五合,去掉藥渣一次性喝完。

〔《百一》記載〕 治療黃疸。取藜蘆放在灰中炮製,稍微變色後,搗成粉末。用水服用半錢匕,如果小便不順暢,可以多次服用。

〔子和學派〕 蔡氏有一位女兒得了黃疸,全身浮腫,面色如金色,疲憊無力,不想吃東西,只喜歡吃生的、灰土之類的東西。先用苦味的藥做成餅蒸熟後磨成丸藥,讓她吐出了一碗痰;然後再用舟車丸、通經散,排出了五、七次像墨汁一樣的糞便;之後又用導飲丸來消散體內氣滯。沒過幾天就完全康復了。

李七老得了水腫病,面色發黃,呼吸急促,兩腳都腫脹,按下去會有凹陷,走路時會有水聲,經常想喝水,無法躺臥。戴人讓他先催吐去痰並發汗;接著用舟車丸、浚川散來瀉下;然後再用益腎散來瀉下;又使用可以分陰陽、利水濕的藥物來瀉下,所有症狀都痊癒了。

如果脈象浮,但是腹部不適,應該用催吐的方式治療。

〔仲景學說〕 治療因喝酒引起的黃疸,如果心中煩躁不安,或者發熱疼痛,可以用梔子大黃湯。 藥材包括:山梔子(十四枚)、大黃(二兩)、枳實(五枚)、豆豉(一升)。將這些藥材加水三升煎煮到剩二升,溫熱分三次服用。

如果黃疸患者腹脹、小便不順暢且顏色赤黃、自己會出汗,這是表虛裡實的症狀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,可以用大黃硝石湯。 藥材包括:大黃、黃柏、硝石(各四兩)、梔子(十五枚)。加水煎煮快要煮好時,放入硝石,一次性喝完。

有位醫師說:如果黃疸病人出現發熱、煩躁、喘氣、胸悶、口乾等症狀,是因為在發病時用火攻的方式想要發汗,導致身體內熱過度。黃疸通常是因為體內濕氣引起的,如果全身都發熱、臉色發黃、肚子發熱,這表示熱在體內,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。

〔羅氏學派〕 黃連散可以用來治療黃疸,對於大小便秘結、身體內熱壅塞的情況,效果很好。 藥材包括:黃連(二兩)、用醋拌炒過的大黃(二兩)、黃芩、炙甘草(各一兩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飯後用溫水調服二錢,一天服用三次。先用瓜蒂散來催吐,吐出黃水之後再服用此藥。(瓜蒂散的配方在後面的雜方中有記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