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30)
卷之二十一·脾胃門 (30)
1. 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
上為末,水浸蒸餅丸;或捏劑作薄餅子,曬乾,碎如米大。每用淡薑湯下二錢。
〔丹〕徐兄,年四十歲。口乾,小便數。春末得之,夏來求治。診其兩手,左澀,右略數而不弦。重取似大而稍有力,左稍沉略弱而不弦,然澀卻多於右,喜兩尺皆不甚起。此由飲食味厚生熱,謂之痰熱。禁其厚味,宜降火以清金,抑肝以補脾。用三消丸十粒;左金、阿魏丸各五粒,以薑湯吞下,一日六次。
又以四物湯加參、朮、陳皮、生甘草、五味子、麥門冬煎服,一日三次,與丸藥間服。一二日自覺清快,小便減三之二,口亦不幹。止渴未除,頭暈眼花,久坐則腰疼,遂以摩腰膏治腰疼;仍以四物湯用參、耆,減川芎,加牛膝、五味子、炒柏、麥門冬煎飲,調六一散服。及覺便多,遂去六一散,仍服丸藥而安。
黃連末,治消渴要藥,加天花粉末,人乳、生地黃汁、生藕汁二物為膏,入山藥末搜和,以薑汁和,煉蜜為膏,徐徐挑於舌上,以白湯少許送下,亦得。能食,加軟石膏。
治消渴,以天花粉為末,用人乳汁、生韭汁煎膏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食後服。
〔《肘》〕治消渴小便多者,煮栝蔞根汁飲之良。
〔世〕,治消渴無方可治者,用天花粉、大烏頭炒,等分為細末,蒸餅丸。每服百丸,黑豆湯下。
以上四方,栝蔞根為君。《本草》云:栝蔞根,主消渴,止小便,通月水、乳汁。夫既能止小便,又能通月水,知其流濕潤燥,治消渴之要藥也。
〔《本》〕,千金地黃丸,治腎渴。
黃連(四兩,為末),生地(半斤,研取汁,連渣拌黃連末,和勻,曬乾用)
上再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食後,麥門冬湯下五六十丸。
〔羅〕,黃連丸,治消渴飲水無度,小便頻數。
黃連(淨,半斤,用無灰好酒浸一宿,重湯蒸一伏時,取出曬乾用)
上為細末,滴水丸。白湯下五七十丸。
又方,治卒消渴,小便多。搗黃連細末,蜜丸。服三四十丸。
麥門冬湯,治消渴,日夜飲水無度,飲下即溲。
麥門冬(去心),黃連,冬瓜(各二兩),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,水煎八分,去渣溫服。若冬瓜無干者,用新冬瓜肉三斤,去穰,分作十二片,為十二服。每服用瓜一片,劈破水煎,日三服。
冬瓜飲子,治消渴能食而飲水多,小便如脂麩片,日夜無度。
冬瓜(一枚),黃連(十兩,為細末)
上先以冬瓜破開去穰,摻黃連末在內,卻用頂蓋定,於熱灰中煨熟去皮,切細,爛研絞汁。每服一盞至二盞,日三、夜一服。
〔《本》〕,三消丸,用好黃連治淨為細末,不拘多少;切冬瓜肉研取自然汁,和成餅,陰乾,再為細末。用汁浸和,加至七次,即用冬瓜末為丸。每服三四十丸,以冬瓜汁煎大麥仁湯送下。尋常渴止一服效。
白話文:
[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]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浸泡蒸熟的餅做成藥丸,或者捏成薄餅狀,曬乾後搗碎成米粒大小。每次用淡薑湯送服二錢。
徐先生,四十歲。口乾,小便頻繁。在春末得了這個病,夏天來求醫。診斷他的兩手脈象,左手脈澀,右手脈稍微數但不弦。按壓較深處感覺脈象較大但稍有力,左手脈較沉略弱而不弦,但澀的感覺比右手多,兩尺脈都不太明顯。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膩而生熱,導致痰熱。禁止他吃肥甘厚膩的食物,應該用降火清金的方法,同時抑制肝火來補養脾氣。我給他開了三消丸十粒;左金丸和阿魏丸各五粒,用薑湯吞服,一天六次。
另外,用四物湯加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生甘草、五味子、麥門冬煎煮服用,一天三次,和丸藥間隔服用。一兩天後,他自己覺得身體清爽,小便減少了三分之二,口也不再乾燥。但口渴還沒完全消除,還會頭暈眼花,久坐腰痛,於是就用摩腰膏來治療腰痛;仍然服用四物湯,改用人參、黃耆,減少川芎的用量,加入牛膝、五味子、炒黃柏、麥門冬煎煮服用,並搭配六一散一起服用。後來他感覺小便又開始變多,於是停用六一散,繼續服用丸藥,病情就好轉了。
黃連粉是治療消渴的重要藥物,加入天花粉末,以及人乳、生地黃汁、生藕汁兩種液體做成藥膏,再加入山藥粉攪拌均勻,用薑汁調和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膏,慢慢地挑一點放在舌頭上,用少許白開水送服,效果也不錯。如果能吃飯,可以加石膏。
治療消渴病,將天花粉磨成粉末,用人乳汁和生韭菜汁煎煮成藥膏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飯後服用。
《肘後方》說,治療消渴小便多的人,煮栝樓根汁喝效果很好。
《世醫得效方》說,治療消渴沒有辦法治療的人,可以用天花粉和大烏頭炒過後,等分磨成細末,用蒸餅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黑豆湯送服。
以上四個方子,都以栝樓根為主藥。《本草》上說:栝樓根,主治消渴,止小便,通月經、乳汁。它既能止小便,又能通月經,可知其具有流通濕氣、滋潤乾燥的功效,是治療消渴的重要藥物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千金地黃丸,能治療腎虛引起的口渴。
黃連(四兩,磨成粉末),生地黃(半斤,搗爛取汁,連渣拌入黃連末,攪勻,曬乾用)
將上述藥材再次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。飯後,用麥門冬湯送服五六十丸。
《羅氏會編》記載,黃連丸,能治療消渴病,飲水無度,小便頻繁。
黃連(淨黃連,半斤,用無灰的好酒浸泡一晚,用蒸鍋蒸一個時辰,取出曬乾用)
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加水製成藥丸。用白開水送服五七十丸。
另一個方子,治療突然發生的消渴病,小便增多。將黃連搗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。
麥門冬湯,治療消渴病,白天夜晚飲水無度,喝下去就小便。
麥門冬(去心),黃連,冬瓜(各二兩)
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成八分,去渣溫服。如果沒有乾冬瓜,用新鮮冬瓜肉三斤,去除瓤,分成十二份,做成十二服。每次用一片瓜,切開用水煎煮,一天服用三次。
冬瓜飲子,治療消渴病,能吃飯卻喝水多,小便像脂油和麩皮一樣,白天夜晚無休止。
冬瓜(一個),黃連(十兩,磨成細末)
先將冬瓜切開去除瓤,把黃連粉末放入冬瓜內,再用頂部的瓜皮蓋上,在熱灰中煨熟,去皮,切細,搗爛絞汁。每次服用一盞至兩盞,白天、夜晚各服用一次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三消丸,用好的黃連磨成細末,不拘量;切冬瓜肉搗爛取自然汁,和成餅狀,陰乾,再磨成細末。用汁浸泡混合,重複七次,再用冬瓜末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四十丸,用冬瓜汁煎大麥仁湯送服。通常口渴一服就有效。